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开大学校史

指数 南开大学校史

南开大学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历史悠久,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共同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的南开学校,1919年南开学校大学部正式成立。 1919年9月25日,南开学校大学部举行首次开学典礼,标志着私立南开大学正式成立。1921年,南开学校大学部正式更名为“天津私立南开大学”。1929年,南开大学改科为院,设立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及医预科,共13个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伊始,南开大学即成为轰炸目标,校舍几乎完全焚毁。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宣布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2日,行政院命令迁至昆明的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则在重庆市沙坪坝南开中学校园内恢复成立。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解散,南开大学由“私立”变更为“国立”,南开大学各院系所陆续返回天津八里台旧址复校。1946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在八里台举行复校典礼,这一日被定为南开校庆日。复校后的国立南开大学,设文学院、理学院、政治经济学院和工学院,计16个系,另设有经济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及边疆人文研究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开大学延续了公立大学的建制。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南开大学正常教学秩序被破坏,大多数教师受到打击迫害。其中,1966年至1971年五年未招生。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确定南开大学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94年,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并入南开大学。1995年,南开大学入选中国首批“211工程”院校。2000年12月25日,入围“985工程”。2017年9月,南开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174 关系: 卞之琳卢木斋南宁市南开大学南开大学体育中心南开大学医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玑瑛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南开大学迎水道校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南开大学津南研究院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南开学校南开中学南开一号南开系列学校南开经济研究所吴大猷天津大学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天津市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天津市耀华中学天津市政府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财经大学天津日租界姜立夫孔子学院宁园岭南大学 (广州)严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表中央日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远征军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中華民國教育部常德市七七事变三级甲等医院一二一事件 (中国)云南大学云贵高原张彭春张克忠张洪沅张承先張伯苓众创空间何廉徐谟侯自新北宁铁路局北京师范大学北洋大学國民革命軍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周恩来周恩来同志纪念碑傅增湘哥伦比亚大学唐山大地震冯文潜凌冰八里台兰州大学关麟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国防最高会议四川省王金鼎秀山堂竺可桢红卫兵罗隆基羅伯特·蒙代爾甯恩承益阳市芝加哥大学芝琴楼芷江侗族自治县萧公权静海区行政院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饶子和饒毓泰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香港马骏马蹄湖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高仰云高振衡魏大鹏谢国桢越南黄钰生龚克范源濂范文澜范曾茅盾胡適郭沫若薛进文钱宝琮钱端升蒋梦麟蒙自市邱清泉蔡元培蔣中正蔣廷黻鄭天挺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市臧伯平长沙市陈天池陈序经陈省身柳州市李卓敏李宗黄李广田李纯 (民国)李继侗李组绅杨石先杨振宁杜建时桂林市梁启超梁士诒梁思成梅貽琦汤用彤汪德熙河北大学 (民国时期)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沅陵县津沽大学湖南省滕维藻有个学校叫南开昆明市海防市海河教育园区方显廷文化大革命旧金山大学曹雪涛曹汝霖思源堂1952年天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211工程985工程 扩展索引 (124 更多) »

卞之琳

卞之琳(),江苏海门人,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新詩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卞之琳 · 查看更多 »

卢木斋

卢靖(),字勉之,号木斋,因而被称为卢木斋,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私立南开大学早期建校的资助人之一。卢木斋将兴办实业的全部财产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先后捐资兴办了卢氏蒙养院、木斋小学、木斋中学、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等。.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卢木斋 · 查看更多 »

南宁市

南宁市(Nam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1680多年历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域而过,介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之间。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曾於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13年11月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全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36平方公里,人口698.61万,其中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宁市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简称:南开、南大、NKU),原称私立南开大学,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于天津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成立之时设文、理、商三科,后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南开大学大部分校舍毁于战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南迁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战后回到天津八里台原址复校并改为国立大学。 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开大学由全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改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后,逐步恢复工科、商科等撤销的科系。1990年代后,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和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南开大学。截止2016年,南开大学有24个专业学院,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南开大学的校训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办学理念为“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办学宗旨为“知中国,服务中国”。 目前,南开大学法定住所地址为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并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设有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校区,正在筹建南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体育中心

南开大学体育中心,即南开大学新体育馆,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始建于2005年1月,於2006年10月竣工及投用,占地约30,000平米,建筑面积24,600平米,总投资1.5亿元,落成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中心,也是南开大学自建校以来单体建筑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建筑物。南开大学体育中心内部分为体育馆和游泳馆两部分,是2012年全国大运会和2013年东亚运动会的比赛场馆。.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体育中心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医学院

南开大学医学院于1988年筹办,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现位于南开大学历史最久远的建筑思源堂内。2017年10月,南开大学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口腔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等12家三级甲等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各大医院将承担南开大学医学院的临床教学任务。.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医学院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商学院

南开大学商学院,成立于1929年,是南开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现任院长是白长虹。.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商学院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简称南开大学国经所,1987年11月9日正式成立,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是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专注研究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国经所内有两个教育部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即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及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985创新基地。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玑瑛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南开大学玑瑛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也是南开大学众创空间,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内,是南开大学和天津市南开区科委共同建设高校众创空间。.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玑瑛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31年,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23年成立的南开大学经济学科。1958年,南开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被抽调组建河北财经学院(今天津财经大学)。改革开放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恢复重建。该学院是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之一。 1979年12月,由南开大学经济系的谷书堂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正式出版,成为中国大陆北方各高校通用的经济学教科书,被称为“北方本”,该书突破了苏联教科书的框架、吸取当时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历经多次修订,在中国经济学科教育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Nankai Institute Of Economics,原名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简称南开经研所、NKIE),1927年由何廉倡议、张伯苓支持下创办,初名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1931年,更名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并将建所的宗旨确立为“知中国,服务中国”。该机构在中国较早的开展了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自1927年编制的南开价格指数是研究当时中国经济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中国首个物价指数,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学术价值。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与《大公报》合作主办学术专刊《大公报·经济周刊》定期发布经济数据及学术论文,主持出版《南开指数》《南开经济与社会季刊》《世纪评论》《经济评论》等中英文学术期刊,翻译了多部经济学著作引入中国,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初步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在南开大学招收和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经济学研究生,形成了民国时期经济学研究中的南开学派,是公认的民国时期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历经战乱南迁、院系调整和文革期间两次调整和恢复,其下辖的研究室逐渐壮大并派生出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和数量经济研究所等多个经济领域学术研究机构。目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内,挂靠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是南开大学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

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全称南开大学文学院文科研究所边疆人文研究室,是指1940年期间,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创办的一个研究室。 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奉令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迁于昆明。南开大学文学院创办了边疆人文研究室,并且出版了刊物《边疆人文》。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复员天津,该研究室的工作及其刊物《边疆人文》的出版,仍继续了一个短暂时期,便告结束。.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迎水道校区

#重定向 天津对外贸易学院.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迎水道校区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成立于2015年6月15日,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23年成立的南开大学经济学科。1958年,南开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被抽调组建河北财经学院(今天津财经大学)。改革开放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恢复重建。 计量经济学家白聚山任金融学院首任院长,北京英蓝置业公司副董事长刘禹东任金融学院联席院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前董事长、行长李若谷任金融学院名誉院长。.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南开大学材料学院,成立于2015年6月,位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理科学院组团。南开大学材料学院与中植集团和天津市东丽区联合建立了“南开大学国家新材料研究院”。.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泰达学院

泰达学院是南开大学的一个分部,学院座落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大街,由南开大学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投资于2000年建成第一期工程。泰达学院学生包括南开大学部分本科三年级学生,部分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和部分南开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生。.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泰达学院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津南研究院

南开大学津南研究院,即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津南分中心,是由南开大学与天津市津南区政府共同建设。.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津南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也称南开大学新校区,是南开大学于2015年9月5日正式启用的新校区。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坐落在天津市津南区海河中游的海河教育园区内,毗邻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因位于天津市津南区且南开大学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市沙坪坝建设津南村双重涵义而得名。.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 查看更多 »

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

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2002年5月成立,是中国首家金融工程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任名誉院长,南开大学借此成为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第四所入驻深圳大学城的国内高等学府。2009年,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因南开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理念不合而终止合作并撤销。.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 · 查看更多 »

南开学校

南开学校,泛指南开系列学校,是张伯苓和严修创办的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学校。学校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和“南开人”的治学精神。并以“衣镜铭”为学生的仪容举止规范。先后为中国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其中周恩来、温家宝后来还都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务院总理。 南开系列学校包括: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中国唯一一所由大学与政府合办的高等院校)、南开中学(今天津市南开中学)、南开女子中学(后在南开女子中学校址建立了其他学校,并命名为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但其与南开系列学校没有关系)、重庆南开中学、自贡蜀光中学、南开小学(被日本侵略军炸毁后未复校,并非今日之南开小学)等。目前,这些学校有一部分仍然存在,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是教育界里知名的学校。只是他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已经淡化了。但这些学校都视张伯苓为第一任校长,有着相同的校歌、校训、类似的校徽以及其他类似的识别,但是由于并没有明确的产权关系,其间也因此存在一定的矛盾。.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学校 · 查看更多 »

南开中学

南开中学可以指:.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中学 · 查看更多 »

南开一号

南开一号,即“南开一号”原子反应堆,是1958年10月3日(另说1958年10月10日)南开大学物理系二十余名师生自主建成中国高校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1960年,南开大学新增设立研究原子能方向的物理二系。1965年,随着南开大学物理二系的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学两个专业师生整体并入兰州大学,“南开一号”原子反应堆亦再无公开资料记载。.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一号 · 查看更多 »

南开系列学校

#重定向 南开学校.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系列学校 · 查看更多 »

南开经济研究所

#重定向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南开经济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吴大猷

吴大猷,筆名洪道、學立,廣東省肇慶府治高要縣人,生於番禺縣,中華民國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第6任院长。有「中國物理學之父」之稱.1929年,吴大猷畢業於南開大學,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乙種研究補助金,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習,1933年得文學碩士,翌年獲哲學博士。杨振宁和李政道是他的学生。 ,財團法人吳大猷學術基金會.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吴大猷 · 查看更多 »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简称:天大,缩写:TJU),始建于1895年10月,前身为清光绪皇帝御笔亲批、盛宣怀创办的北洋大学,初名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自1895年建校伊始,历经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校,国立北洋大学,北洋工学院等历史沿革,至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10月22日,北洋大学复原回天津旧址,被各界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1951年9月,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令,北洋大学与1903年2月创立的河北工学院合并,改称天津大学。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地质、冶金、采矿、航天等院系外迁,南开大学、津沽大学等院校工科并入,使天津大学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59年,天津大学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天津大学成立了研究生院。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天津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天津大学的校训是实事求是,沿用1935年谱写的《北洋校歌》。 目前,天津大学法定住所为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高校,2017年9月,天津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大学 · 查看更多 »

天津对外贸易学院

天津对外贸易学院,简称天津外贸学院,创办于1983年1月,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投资兴建并负贵管理的一所培养外贸专业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直属的四所高校之一,校址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100号。1994年11月15日,经李岚清提议、国家教委批准,天津对外贸易学院撤销建制、并入南开大学,师资参与组建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校址成为南开大学迎水道校区。2015年7月25日,近千名原天津外贸学院校友在外贸学院举行大规模返校大会及天津外贸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2015年9月,随着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的启用,迎水道校区正式被弃用,地块出让给紫光集团开发房地产项目。.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对外贸易学院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曾名私立敬业中学堂、南开私立第一中学堂、私立南开中学堂、天津市第十五中学等,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22号。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1996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5月25日,南开中学原校长马跃美因故被免职后空缺至今,目前主管学校行政事务的为副校长马健。 天津南开中学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和海河教育园区兴建有分校。.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市南开中学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原名天津市第二医学院第一中心医院,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与红旗路交口东北一侧,是一所以“器官移植”、“急救医学”、“耳鼻喉”等方向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其中尤其以亚洲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东方器官移植中心而著名,是天津市的三大医学中心之一,医院性质为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在SARS、甲型H1N1流感期间,医院受权设有可接待发热病人和疑似病例的发热门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与南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院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第四医院

#重定向 南开大学附属医院.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市第四医院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耀华中学

天津市耀华中学,也称耀华中学,简称耀华,曾名天津公学、耀华学校、天津市第十六中学,位于中國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106号,是天津市历史悠久的重点中学之一。耀华中学于1927年由近代实业家、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华人董事庄乐峰在天津英租界戈登道37号创办,初名天津公学,是一所面向英租界内华人的私立精英学校。1930年代,更名为耀华学校,寓意“光耀华人”,后引申为“光耀中华”。1952年,学校由天津市政府接管,由私立学校改为公立学校,并更名为“天津市第十六中学”。1988年12月,学校复名“天津市耀华中学”。原北洋大学校长赵天麟、物理学家钱伟长曾在此任教。耀华中学的校训为“勤樸忠誠”,校门的匾额由近代书法家孟广慧书写。 截至2017年,耀华中学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天津市首批示範性高中校,时任暨第十五任校长为任奕奕。.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市耀华中学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政府

天津自1928年正式建市以来,其地方政府组织形式历经多次变化。.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由天津大学牵头,以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和天津大学化工学科的协同融合为核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为合作单位。.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 查看更多 »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又称泰达,创立于1984年12月6日,位于天津市区以东40千米,为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14年位居第一。天津开发区最早的建设负责人、天津市原副市长叶迪生评价在当时“办开发区就是共产党领导的‘洋务运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天津南港工业区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 查看更多 »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曾名天津财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财经大学之一,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以抽调南开大学的贸易、企业管理、会计、金融、财政、统计等经济管理类专业为基础组建的,原名为河北财经学院,1969年10月1日划归天津市领导,更名为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5月17日,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 目前,天津财大是一所以应用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为主干,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七大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财经大学 · 查看更多 »

天津日租界

天津日租界是天津的9个租界之一,同时也是近代中国5个在华日租界中最大、也是惟一较繁荣的一个(另外4个是汉口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和重庆日租界)。.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天津日租界 · 查看更多 »

姜立夫

姜立夫(),譜名培珦,學名蔣佐,字立夫,以字行,浙江平陽人,中國數學家。他的主要研究範疇為圓素幾何與矩陣理論。學生有江澤涵、陳省身、劉晉年、孫本旺和申又棖等。.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姜立夫 · 查看更多 »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一個非营利性机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属正司局级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总部设在中國北京,中國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其章程表示,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为了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官方机构,其最重要的工作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正规的汉语教学渠道。.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孔子学院 · 查看更多 »

宁园

#重定向 北宁公园.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宁园 · 查看更多 »

岭南大学 (广州)

岭南大学是在美國美北长老会海外差会同意下,1888年于中國廣州创立的一所不隸屬於任何教派的基督教大學嶺南大學嚴格而言並不是一所「教會大學」,它以基督精神為教育宗旨,但不隸屬於任何教派。 嶺南大學前身格致書院雖然是由美北長老會同意下創立,其主要教員亦為美北長老會廣州佈道團成員,但在正式開校之前,即1886年「嶺南基金會」成立時已脫離長老會自立。書院僅與長老會保持聯繫,卻不必聽命於教會,而是受「嶺南基金會」管轄(後來大學成立校董會管理校政,「嶺南基金會」保留贊助人身份)。校董會內成員亦包括其他教派人士,如倫敦会佈道團、英國循道会佈道團、美國公理会佈道團等。 大學資金主要來自在美加及東南亞的籌款(特別是來自華僑的捐款)。鍾榮光於1927年嶺南大學收歸國人自辦時亦稱:「本校並非美國政府所供給,亦非某一個教會所管轄。開辦之始,不過美國幾位熱心基督教人,欲以世界實用之科學,造成中國領袖之人才,加以幾分基督犧牲為人之精神,使學生不至自私自利。」詳參李瑞明編(1997)《嶺南大學》及,為民國時期13所中國基督教大學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2年的中国高校院系調整,与原国立中山大学合并组成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主校區遷至原嶺南大學康樂園校址。1967年,「嶺南教育擴展會」以「嶺南書院」名義在香港復校,並在1999年復稱嶺南大學。.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岭南大学 (广州) · 查看更多 »

严修

严修(),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中国著名教育家,与华世奎、孟广慧、赵元礼共称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与张伯苓同为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南开校父”。天津府天津縣(今天津市)人,祖籍宁波慈溪县,是清末巨商严信厚的堂侄。子嚴智鍾。.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严修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表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于1984年由国家计委制定开始实施,1998年交给科技部。截至2008年上半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计222个,覆盖了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部分学科领域。 经过20年的发展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的实施,对于稳定一支精干队伍,在若干领域攀登科学高峰,推动中国基础研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些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向全国开放和共享;促进了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定义为:“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实验室重视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形成了有利创新、鼓励竞争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为中国科技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 以下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说明:.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為中國國民黨創辦之中文報紙,由何浩若於民國17年(1928年)2月創刊於上海,彭學沛為首任總編輯。民國38年(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民國95年(2006年)實體報停刊,改為網路報形式繼續發行。實體報總計發行28356號。 中央日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體。 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到臺北市;此後,《中央日報》接續在臺灣發行五十餘年,為中國國民黨黨營文化事業成員,幾乎為「黨報」。在報禁開放前,《中央日報》銷量很高。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央日報》與《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並稱為「三大報」。第一次政黨輪替(民國89年,西元2000年)以前,《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後改名《青年日報》,目前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有之中文報紙)同為宣導官方立場的主要媒體。 香港《大公報》與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是少數歷史比《中央日報》長的中文報紙。.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中央日報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4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2012年观众接待量高达537万人次,2016年达到755万人次。.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中国远征军

中国遠征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华民國政府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殖民地對抗日本陸軍及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而組建、出國作戰的國民革命軍部隊。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3個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0,000人,伤亡接近200,000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中国远征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China Tourism Management Institute),校址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紫金山路,于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直属于国家旅游局的旅游专业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同时,它也是是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投资建设的中国最早的一所旅游专业高等专科院校,主要负责中国旅游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 2010年5月14日,国家旅游局与南开大学在天津签署《国家旅游局南开大学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宣布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合并进入南开大学,与南开大学旅游学系合并组建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常德市

常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侧,在武陵山下,古称武陵。.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常德市 · 查看更多 »

七七事变

七七事變,又稱蘆溝橋抗戰、卢沟桥事變,是中華民國與日本於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華民國河北省宛平縣盧溝橋的一起軍事衝突,為第二次中日戰爭(八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駐屯軍在蘆溝橋附近演習。駐豐台日軍稱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遭拒絕後,即攻擊城西盧溝橋。當晚10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點傳來槍聲,並有一名為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前身之一為西北軍)拒絕。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國駐軍第二十九军奮起抵抗。翌日清晨5時許,日軍炮轰宛平城。随后发生了平津作战。第二十九軍在之后的平津作战中打輸,撤退至保定,平津地区為日本佔領,第二次中日戰爭随后全面爆发。.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七七事变 · 查看更多 »

三级甲等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中国对医院按照《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实行“三级十等”的等级划分中最高等级的医院。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三级甲等医院1082个。至2014年底,不包括军队医院、中医院的三甲医院共705家。 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定一般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三级甲等医院 · 查看更多 »

一二一事件 (中国)

一二一事件是1945年昆明西南聯合大學、雲南大學、中法大學等校學生及教授所發起的反內戰罷課示威,最後演變為流血事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一二一事件 (中国) · 查看更多 »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简称云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校本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毗邻翠湖公园,另有呈贡校区。云南大学是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和首批原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大学、国家西部重点支持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云南大学 · 查看更多 »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和中国东南丘陵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境,广西西北部和渝、川、湘、鄂边境,其相關延伸部份更包括老撾北部(例:豐沙里省)、緬甸東北部的撣邦高原和泰國北部(例:清邁和清萊)。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高原中多山间盆地(当地人称“坝子”),是長江、西江和元江大水系的分水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云贵高原 · 查看更多 »

张彭春

张彭春,字仲述,中國天津人,张伯苓的胞弟,中華民國駐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代表、联合国大会《世界人权宣言》主要起草人之一。 张彭春出生在中国,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他回到中国之后,成为天津南开大学的教授。在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后,他加入南开大学抗日活动。侵華日軍占领天津时,他改扮女装逃离天津。他曾协助国民政府在欧洲和美国促进人们认识南京大屠杀,之后他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张彭春 · 查看更多 »

张克忠

张克忠(),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张克忠 · 查看更多 »

张洪沅

张洪沅(1902-1992),四川华阳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顾问。曾任重慶大學校長。 张洪沅是四川大学应用化学研究室的创办人、抗日战争时期临时的麻省理工学院重庆校友会的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曾是成都工学院化工系主任、四川省化工学会名誉理事长。 其父張運魁是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進士。 Category:中国化学家 Category:九三学社社员 Category:清华大学校友 Category:麻省理工学院校友 Category:重庆大学校长 HONG.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张洪沅 · 查看更多 »

张承先

张承先(),山东高苑(今高青)人。清华大学肄业。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鲁西区委员会宣传部、冀鲁豫区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冀鲁豫边区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 中華人名共和國建国后,历任中共平原省委宣传部部长,华北行政委员会文委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共河北省委书记。1966年任北京大学工作组组长、代理党委书记、河北省文教书记。1966年“文革”甫一开始,时任河北省委文教书记张承先到南开大学开始煽动文化大革命运动,而后来其自身也在文革中遭到迫害。 1979年后,任国家科委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1982年4月-1983年8月任教育部党组书记。1984年筹备烟台大学建立事宜,后任该校第一任校长。 1995年12月被推选为第六届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是中共八、十二大代表、十一届三中全会当选中纪委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张承先 · 查看更多 »

張伯苓

张伯苓(),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祖籍江苏仪征,中国近代教育家、体育活动家、政治家,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及校长,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创始人之一。张伯苓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 张伯苓1895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曾在北洋水师实习并亲历甲午海战和北洋水师的覆没,因海军报国无望转而兴办教育,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等南开系列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張伯苓 · 查看更多 »

众创空间

#重定向 駭客空間.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众创空间 · 查看更多 »

何廉

何廉(Franklin Ho,),字粹廉,湖南邵阳人,中国經濟學家及教育家。他是南开大学的首任经济系主任,使南开的经济系在中国大学经济系中名列前茅,后来行使了南开大学的部分校长职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他还曾在国民政府担任顾问职务,只是后来被政客们所排挤出来。.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何廉 · 查看更多 »

徐谟

徐谟(),字叔谟,江苏吴县人,中華民國法学家、政治学家,外交官。曾任国际法院法官,是首位出任国际法院法官的中国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徐谟 · 查看更多 »

侯自新

侯自新(),出生于上海市,曾任南开大学校长、数学系教授。.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侯自新 · 查看更多 »

北宁铁路局

#重定向 京哈铁路.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北宁铁路局 · 查看更多 »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英文: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与北京大学属同源学校,于1923年升格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成立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以基础文理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为主要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曾培养出莫言、刘晓波等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数目位居中国大陆第一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其学科综合实力位居中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7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居中国第六位,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7/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北师大排名第256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第8位。。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进入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中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位居中国第8位。.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北京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北洋大学

国立北洋大学(Peiyang University),简称北洋大学、北洋,初名北洋大學堂,是1895年10月津海关道盛宣怀上奏光绪皇帝批准在天津建立的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高等学府,校训为实事求是。1912年,更名为北洋大学校,次年更名国立北洋大学。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至1920年,北洋大学开始专办工科教育。1928年,国民政府推行大学区制,期间学校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次年大学区制废除,原北洋大学脱离北平大学复校,因专办工科,不合大学建制,遂定名国立北洋工学院。1937年,因抗日战争,国立北洋工学院西迁至西安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次年3月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再次改组成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3年,在北洋大学校友的复校呼吁下,教育部将英士大学工学院独立划出,组建了泰顺北洋工学院。受此影响,北洋大学校友在西安市组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北洋大学校友关于返回天津的复校呼声日渐高涨。1946年1月,教育部下令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和国立西北工学院返回天津复校,国立北洋大学在天津西沽旧址复员,建立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和化学工程5个工程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被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1951年,国立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定名为天津大学。 目前,北洋大学的校园旧址在今河北工业大学校园内,现存建筑有团城、南楼、北楼三座。2013年5月,北洋大学堂旧址被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北洋大学堂旧址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由于天津大学继承了北洋大学的学缘,目前天津大学每年10月2日举办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庆活动。天津大学先后建有北洋广场、100周年北洋纪念亭、北洋科学楼、120周年北洋纪念亭等庆祝北洋大学堂于1895年10月建校。.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北洋大学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國民革命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

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表列出1925年-1949年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轄下的中國地區之國立大學。.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同志纪念碑

周恩来同志纪念碑,是1979年10月南开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在该校八里台马蹄湖的湖心岛上树立的一座纪念周恩来的“周恩来同志纪念碑”,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为纪念碑揭幕剪彩。纪念碑的设计者为南开大学建筑设计室张荷顺。纪念碑上有周恩来肖像浮雕和手书的“我是爱南开的”鎏金大字,背面是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书写的碑文。.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周恩来同志纪念碑 · 查看更多 »

傅增湘

傅增湘(),字叔和,一字潤沅,號沅叔,別署雙鑒樓主人、藏園居士等。四川省泸州江安縣(今属宜宾市)人。中國近代藏書家、學者、教育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傅增湘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英文: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成员。她被视作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王室特许状成立。她是全美历史第五悠久及纽约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九所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国王学院于1784年被重新命名为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一份1787年起草的章程将学校置于一个私人董事会的管理之下。1896年,她从麦迪逊大道搬迁至她现在位于晨边高地,占地32英亩的校址,并同时被赋予了一个新名称,即“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立成员之一,并且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大学直辖二十所学院,包括哥伦比亚学院、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 三所本科生院。同时,许多临近的机构也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包括教师学院、巴纳德学院、协和神学院。另外,学校还与美洲犹太教神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朱利亚学院拥有本科联合教育项目 。大学同时在安曼、北京、伊斯坦布尔、巴黎、孟买、里约热内卢、圣地亚哥、亚松森和内罗毕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是每年一度的普利策奖的颁发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包括其前身国王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九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二十位在世的亿万富翁;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以及二十九位各国元首,包括三位美国总统。九十五位校友、教职工或研究人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在全球所有大学中名列第五。.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哥伦比亚大学 · 查看更多 »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Zschau, Jochen.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唐山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冯文潜

冯文潜(),字柳漪。生于河北涿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教育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冯文潜 · 查看更多 »

凌冰

凌冰()字济东,河南省固始县人,中华民国教育家及外交官。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Shanghai), 1925, p.517-518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下),團结出版社,2005年,第1874页.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凌冰 · 查看更多 »

八里台

八里台是中国天津市的一个地名,位于和平区、河西区和南开区三区交界地带,这片区域距天津老城南门有八里的距离,便因此得名。.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八里台 · 查看更多 »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 兰州大学现有在职教职工4,285人,有专任教师1,986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427人、副教授等副高职883人,博士生导师449人,两院院士9人,千人计划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8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29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82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兰州大学 · 查看更多 »

关麟征

#重定向 關麟徵.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关麟征 · 查看更多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抗戰時期由当时的北大、清華、南开在雲南昆明共同組成的大學,前身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最初由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和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共同管理,后梅贻琦任常务委员会主席,长期主导校务。从1938年4月2日于昆明更名西南联大,5月4日正式开课,至1946年5月4日宣布结束,設立時間共8年整。期间,毕业学生2000余人。抗战胜利以后,西南联大解散,北大、清华、南开分别迁回原址复校,唯有师范学院留昆,也就是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查看更多 »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简称长沙临大,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前身,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是一所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长沙的临时性大学。.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 查看更多 »

国防最高会议

国防最高会议,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设立的中国国民党国防最高决策机关。.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国防最高会议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王金鼎

王金鼎(),毕业于天津达仁学院经济系。1949年1月,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天津政权后,王金鼎担任天津市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 1951年,王金鼎任津沽大学教授、教务长和中共执政后的首任党支部书记。1956年,王金鼎调任南开大学的首任党委书记。.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王金鼎 · 查看更多 »

秀山堂

山堂,1924年落成,是南开大学建校早期建筑,是南开大学的行政办公和文商科教学楼,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所等机构曾在此办公。大楼是李纯所捐基金建设而成,因而被命名为“秀山堂”,并铸李秀山铜像,以兹纪念。1927年9月10日,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在秀山堂成立。1937年7月30日,秀山堂毁于日军轰炸。 目前,秀山堂原址现为南开大学幼儿园。 2016年10月,“木斋馆、秀山堂、思源堂复建奠基仪式”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行,秀山堂将与木斋馆、思源堂等三座南开大学校史上重要的历史建筑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复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秀山堂 · 查看更多 »

竺可桢

可桢(Chu Kochen)(),字藕舫,又名紹榮、烈祖、兆熊,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今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竺可桢 · 查看更多 »

红卫兵

红卫兵,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對部份特殊人群的一種稱呼,其成員大部份是由高校以上的学生所组成(这里的「高校」是指高等學校,即大專院校以上的學校,並非指高中職與以下各級學校)。红卫兵指的不是国家军队,其組成也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只是一种帶有狂热政治思想的學生组织,其意識形態主要偏向毛澤東思想。在文革期間,紅衛兵對中國社會、政府和經濟構成極嚴重的打擊,一些傳統歷史文物、遺跡、名人墳墓、文獻皆遭毀滅性的破壞。.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红卫兵 · 查看更多 »

罗隆基

罗隆基,字努生,生于江西省安福县枫田镇,著名学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反右运动开始后被打倒,在那段时期有中国第二號“右派”之称,1986年,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在会上热忱肯定其革命贡献。.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罗隆基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蒙代爾

羅伯特·亞歷山大·蒙代爾(Robert Alexander Mundell,),是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譽為「歐元之父」。 他主要的学术成就有动态货币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并提出,推动的发展并为欧元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还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羅伯特·蒙代爾 · 查看更多 »

甯恩承

甯恩承()生於遼寧省遼中縣。曾任東北大學秘書長兼代理校長、1980年代又為推動東北大學在瀋陽復校做出主要貢獻。.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甯恩承 · 查看更多 »

益阳市

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北部。东西最长距离217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73公里。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市抵界,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南紧靠岳阳市和省会长沙市。.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益阳市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简称芝大(UChicago),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常年位列各大学排行榜世界前十。 芝加哥大学1890年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办,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创始会员之一。芝加哥大学包括本科学院以及由4个系、6所职业学院和1所继续教育学院组成的各种研究生项目和跨学科委员会,并拥有约5000名本科生和10,000名研究生。 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众多人文社科领域均开创了“芝加哥学派”,其中包括著名的“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芝加哥社会学派” ;芝加哥大学还是法律经济学的诞生地,是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全球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 而从曼哈顿计划开始,大批科学家汇集于芝大,在“原子能之父”恩里科·费米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成功开启了人类的原子能时代,并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之后著名的费米实验室,进而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学界的重要地位。 截止至2017年,芝加哥大学有97位教师和校友曾获得诺贝尔奖,位列世界第四。另有9位菲尔兹奖得主 、4位图灵奖得主、22位普利策奖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学习过,还有15位教授荣获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现任教授中有近7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44位)、美国国家工程院(9位)和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14位)。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曾长期在芝大法学院任教(1992-2004年)。 芝加哥大学是培养华人精英的两个摇篮和聚集地之一(另一个是柏克萊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学培养了李政道、杨振宁和崔琦三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李政道和杨振宁实现华人诺奖零的突破),著名华裔政治家、中华民国前副总统、中國國民黨前主席连战,著名法学家梅汝璈,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著名气象学家郭晓岚,保釣運動健將林孝信教授,世界银行前高级副总裁林毅夫等等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或曾在芝大学习。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数学家陈省身等也曾长期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芝加哥大学 · 查看更多 »

芝琴楼

芝琴楼,1931年由陈芝琹捐资建成,是南开大学早期建筑之一,1937年日军轰炸南开大学校园时曾将该楼部分炸毁,目前该建筑经修缮并沿用至今。目前,被列入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芝琴楼 · 查看更多 »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缘。地图坐标为东经109°17'3″-109°54'49″、北纬27°04'12″-27°38'24″。面积2096平方千米,总人口为354,562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77,665万元(2004)。县城芷江镇距怀化市仅39公里。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旅游景点有明山风景区,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县治芷江镇。.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芷江侗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萧公权

蕭公權(威氏拼音:Kung-chuan Hsiao,),原名笃平,字恭甫,自号迹园,笔名君衡、巴人、石漚,江西省泰和縣人,清光绪廿三年丁酉(1897年)十一月初六生于江西省南安縣(今大庾縣),1981年11月4日晨因胃病卒于美国西雅图其寓所。萧善政治学与社会史,学貫中西,于1948年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有《政治多元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乡村》、《康有为思想研究》等著作,遗著辑成《萧公权全集》,计九册。.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萧公权 · 查看更多 »

静海区

静海区是中国天津市西南部下辖的一个市辖区。面积1476平方千米,人口51万,区人民政府驻静海镇。.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静海区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

行政院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是國民政府為了管理英國退還庚款所設立的董事會,成立於1931年4月,直接隸屬於行政院。董事長為朱家驊,副董事長為馬錫爾。.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行政院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 · 查看更多 »

饶子和

饶子和(),中国江苏南京人,著名分子生物物理和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等职。.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饶子和 · 查看更多 »

饒毓泰

饒毓泰(),名儉如,字樹人,江西臨川鐘嶺人。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南開大學物理系的創始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饒毓泰 · 查看更多 »

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

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英文简称UM、UMD、UMCP或Maryland),是一所在美国排名前列,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公立研究性大学。大学创建于1856年,位于美国东北部马里兰州大学公园市,是马里兰大学系統的旗舰分校,同时也是馬里蘭州以及华盛顿都會区最大的大學,也被認為是公立常春藤院校之一。马大首位华裔校长陆道逵(Wallace D. Loh)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上任。.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马骏

骏(),字逾泉,号天安,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人,回族,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马骏 · 查看更多 »

马蹄湖

蹄湖,特指原北马蹄湖,是南开大学校园内的马蹄形湖泊,位于大中路北侧,湖中半岛竖立着1979年南开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修建的校友周恩来纪念碑,雕刻周恩来手书的“我是爱南开的”鎏金大字。每到夏季马蹄湖中荷花盛开,荷花布满湖面,颇为壮观。.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马蹄湖 · 查看更多 »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

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是2004年11月17日美国马里兰大学与中国南开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在马里兰大学建立北美洲第一家孔子学院。.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 · 查看更多 »

高仰云

仰云,陕西米脂人。1924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调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批斗迫害,1968年7月27日于天津大学投湖死亡。.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高仰云 · 查看更多 »

高振衡

振衡(),中国有机化学家。生于北京,籍贯浙江绍兴。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物理有机化学。分类:北京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高振衡 · 查看更多 »

魏大鹏

魏大鹏(),山东章丘人。1977年11月参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法国巴黎国立高等工艺技术学院工业系统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77年,在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参加工作,后任技术员。1983年至1986年,在南京化工学院管理工程系学习。1986年,考取天津财经学院工业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后由国家公派赴法国留学,分别在法国巴黎第九大学攻读研究生(DEA)、在法国巴黎国立高等工艺技术学院(ENSAM de Paris)攻读博士研究生,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国。 先后任天津财经学院工业管理系副主任、微观经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1996年,任天津财经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1999年至2008年,先后任天津轻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党委书记。2008年至2011年,先后任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天津市人事局局长、党组书记,天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2011年,任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2013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天津市政协副主席。2016年9月,接替薛进文,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2018年5月,不再担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由杨庆山继任。.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魏大鹏 · 查看更多 »

谢国桢

谢国桢是一位中国历史学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谢国桢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黄钰生

钰生(),字子坚,中国教育家、图书馆学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黄钰生 · 查看更多 »

龚克

龚克(),湖南湘潭人,197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第九任校长、龚育之之子。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兼任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院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候任主席。.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龚克 · 查看更多 »

范源濂

范源濂(),字静生,中国教育家,湖南湘阴人,为中国民族化工实业家范旭东兄长。 1898年就读于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两次东渡日本求学。中华民国成立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次长、总长,国民政府教育总长。1921年曾以教育总长的名义发表言论,反对教会学校学生强--做礼拜和读《圣经》。1925年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基会)首任干事长,192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27年12月23日在天津病逝。 范源濂去世后,由中国著名动物学家秉志和植物学家胡先骕所创办的静生生物调查所,以他命名,纪念范源濂对中国生物学研究的赞助和提倡。后来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是自静生生物调查所衍生而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范源濂 · 查看更多 »

范文澜

范文瀾(),字仲澐,中国历史学家。浙江绍兴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范文澜 · 查看更多 »

范曾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画家、书法家、诗人。 范曾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2012年10月27日获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范曾 · 查看更多 »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國现代作家及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茅盾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郭沫若

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四川省乐山县客家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唯物史观史學的先鋒、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郭沫若 · 查看更多 »

薛进文

薛进文(),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罗文皂镇镇门堡村人。男,汉族。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毕业。2002至2016年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被媒体称为“ 南开大学任职最久党委书记”。.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薛进文 · 查看更多 »

钱宝琮

錢寶琮(),字琢如,浙江嘉興人,與李儼同為中國數學史研究的先驅。.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钱宝琮 · 查看更多 »

钱端升

钱端升(),字寿朋。生于上海。中国法学家、政治学家、教育家。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第一任院长。中国现代政治学和比较宪法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钱端升 · 查看更多 »

蒋梦麟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是一位生於浙江余姚的教育家、作家及官員,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1919年至1927年)及国立浙江大学校长(1927年至1930年)。.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蒋梦麟 · 查看更多 »

蒙自市

蒙自市是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部的一個县级市,也是该州的首府。   .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蒙自市 · 查看更多 »

邱清泉

邱清泉(),學名青錢,字雨庵,浙江省温州永嘉縣蒲洲鄉人,黄埔軍官學校工兵科第二期、德國柏林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抗戰期間曾任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與第五軍軍長,參與崑崙關戰役與滇西缅北战役。抗戰勝利後參與國共內戰,為第二兵團司令,在淮海战役(又稱徐蚌会战)中陣亡。頗能近體詩,人稱「將軍詩人」。又由于邱清泉为人桀骜不驯,和同僚、上司向来关系不良,而且作战风格大胆泼辣,亦被称为“邱疯子”。.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邱清泉 · 查看更多 »

蔡元培

蔡元培(),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3年后他本人便不在北大,只是名义上的校长,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梁容若,〈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1年12月31日。。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蔡元培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蔣廷黻

蒋廷黻(威妥瑪拼音:Tsiang Ting-fu;拼音:Jiǎng Tíngfú;),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蔣廷黻 · 查看更多 »

鄭天挺

鄭天挺(),原名慶甡,字毅生,原籍福建省長樂縣,1899年8月9日生於北京。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一生在北京大學、西南聯大和南開大學等校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清史探微》、《探微集》、《列國在華領事裁判權志要》、《及時學人談叢》等。鄭天挺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國學大師之一。 1938年後,鄭天挺轉治清史。 在那時,中國东北已經被日軍攻佔,而且建立了以溥儀為首的滿洲國。 為了針對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东北而制造的“滿洲獨立論”,鄭天挺集中精力,先後發表了《滿洲入關前後幾種禮俗之變遷》、《清代皇室之氏族與血系》等重要論文。 利用大量歷史事實,証明清代皇室包含滿蒙漢三族的血統。 在入關前就和内地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他指出,“近世強以滿洲為地名,以統關外三省,更以之名國,于史無據,最為謬妄。” 有力地批駁了日本侵略者的謬論。 成功地維護中國國土完整。.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鄭天挺 · 查看更多 »

重庆南开中学

重庆南开中学(Chongqing Nankai Secondary School)是南开系列学校之一,南开校友总会成员,由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创建于1936年,重庆市教委原直属的七所中学之一,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首批全国文明学校,中共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基地,重庆市园林单位。另有分校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铜元局融侨半岛风临路。 重庆南开中学本部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沙坪坝南街1号,占地约800余亩,其中教学区域占地360余亩,拥有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艺术馆、体育馆、游泳馆、男女生公寓等16万平方米的校园建筑以及2万多平方米的学生运动场地,图书馆藏书12万余册,教学班约70个,全职教师约200人,学生约4000人。重庆南开中学在2016年中国内地高中美国留学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十八。.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重庆南开中学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臧伯平

臧伯平(),出生于河北省唐县,教育家,曾于1978年2月至1979年1月担任南开大学校长。.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臧伯平 · 查看更多 »

长沙市

长沙市(湘语長沙話:tsã13 sɔ33 sɿ21;普通话:Chángshā shì),古又名潭州,别称星城,因地理特色和历史缘由而有“山水洲城”、“屈贾之乡”之名,又因岳麓书院而有“'''潇湘洙泗'''”之誉。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省会,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湘浏盆地西缘,辖6市辖区、1县、2县级市。总面积11,820平方公里,主要人口为汉族,母语以新湘语长沙方言为主,浏阳市地区则通用赣语宜浏方言。 长沙有着两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长沙”一名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逸周书·王会》。秦代始设长沙郡,西汉时期建立长沙国,五代时期长沙为南楚都城。北宋时期设立的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留下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佳句。清末时长沙为中国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一,近代则成为了中国一大重要政治革命中心。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黄兴等人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人物也在此求学和开展政治运动。长沙于1937年成为抗日战争后方,迎来发展鼎盛期,但其后的“文夕大火”以及四次长沙会战摧毁了长沙的城建和经济基础,对其现代史造成了深重影响。 经过数十年恢复期,长沙于改革开放后期开始加速发展。2015年长沙设立了中国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数据显示,长沙是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城市,多项相关人均指标亦常年位居中西部省会第一。长沙已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医药和新材料6大产业集群,此外还以传媒、出版为特色产业,湖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简称湖南卫视)收视率和影响力常年占据中国大陆省级卫视榜首。长沙有着杂交水稻育种、国内首台激光3D打印机等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设有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为计算设备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2016年,长沙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国产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 2017年11月1日,长沙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长沙市 · 查看更多 »

陈天池

天池(),浙江省诸暨县人,中国化学家。有机化学专家、教育家——陈天池(1918-1968),世界农药2009年第A02期.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陈天池 · 查看更多 »

陈序经

序经(),著名思想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在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独到研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陈序经 · 查看更多 »

陈省身

省身(国语罗马字:Shiing-shen Chern,),號辛生,中國旅美数学家,微分几何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是法国科学院、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陈省身是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学数学教授。 陈省身于1982在伯克利主持创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并担任研究所的首任所长;该研究所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数学研究中心之一。为了纪念陈省身,国际数学联盟于2010年成立了“陈省身奖”,以表彰在数学界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个人、是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陈省身 · 查看更多 »

柳州市

柳州市(邮政式拼音:Liuchow,柳州话拼音:Liou zo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中北部,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全市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54平方公里,2015年末总人口392.27万(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其中市区常住人口159.63万,人口以汉族为主。各族通行普通话的同时讲桂柳话。自汉武帝时期西汉灭南越国建潭中县城以来,柳州已有超过2100年建城史,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甲级旅游城市。 柳州工业起于民国桂系统治时期,而由于大跃进时期上海等地沿海工业内迁而迅速发展起来。2009年11月9日成为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汽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是中国第一个市区人均年生产汽车超过一辆,城市人均生产汽车最多的城市。其他支柱产业包括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械业和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冶金业,轻工业也较发达。作为喀斯特地貌的山水之城,温家宝曾为柳州题词“山青水秀地干净”。 柳州城市人口在中华区城市名单排名55位,相当于欧盟的纽伦堡及美国的坦帕。柳州与南宁为广西经济的双核。.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柳州市 · 查看更多 »

李卓敏

李卓敏博士,KBE(Hon.)(,),美籍華裔教育家、工商管理學家和經濟學家,1964年9月至1978年9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創校校長。 李卓敏生於廣州,早歲受教於廣州培英中學和金陵大學,後負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先後獲該校文學士、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中日戰爭期間,他曾於天津南開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任教經濟學,並歷任國民政府中央設計委員會委員和考察聯絡專員,戰事末期和戰後擔任過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副署長、駐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常任代表和行政院善後物資保管委員會主席等職。1951年,他返回母校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出任該校工商管理學教授,並兼任國際商業系主任和該校中國研究所所長。 1962年,李卓敏應香港政府邀請擔任富爾敦委員會委員,就香港設立一所中文大學提供深入意見。翌年,他獲挑選為中文大學創校校長,並獲得加州大學校方給予10年特假,以便專心於創校工作。在任內,他很快就為中文大學立下清晰目標,銳意使之成為一所屬於華人社會的國際大學。由接受任命到卸任的15年間,他獲得三度續任,期間他積極把中文大學發展成為一家「研究型」大學,大學各學系和學生人數也有長足發展。在他的經營下,位於沙田馬料水的中文大學校址,得以由原來的荒山轉化成為一座規劃井然的「山城」,對中文大學的日後發展奠下重要基礎。 李卓敏在任內還處理過不少爭議,當中包括在1976年把中文大學的管治模式由原來的「聯邦制」更迭為「單一制」,以及在1978年與師生一同反對港府計劃把大學學制由原來的「四年制」縮減為「三年制」等。為肯定他的表現,他除了屢獲英廷授勳,並曾獲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等高等學府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卸任後,他退居加州柏克萊,直到去世。.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李卓敏 · 查看更多 »

李宗黄

李宗黃()字伯英,雲南省麗江府鶴慶州(今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人,中華民國政治家暨軍人。中國同盟會革命派人士、中國國民黨元老。國民政府地方行政專家,深入地參與了對地方制度的設計。.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李宗黄 · 查看更多 »

李广田

李广田(),山东邹平人。集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於一身。1929年入北京大学外语系预科,并结识本系同学卞之琳和哲学系的何其芳。后出版三人诗合集《汉园集》,被人称为“汉园三诗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李广田 · 查看更多 »

李纯 (民国)

李纯(),字秀山,直隶天津河北水梯子人,直系将领,南开大学创办人之一。和王占元、陳光遠合称「長江三督」。.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李纯 (民国) · 查看更多 »

李继侗

李继侗(),中國植物学家,生态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开拓者,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是兴化李氏家族的杰出成员。其子李德平亦为中科院院士,传为美谈。 李繼桐生於江蘇興化,1916年就讀聖約翰大學,1918年入金陵大學林科,1921年考取清華學校公費留美,進入耶魯大學林學研究院,1925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著有《植物地理學、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的發展》一書。后任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教授。1961年12月12日卒於呼和浩特市。.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李继侗 · 查看更多 »

李组绅

李晉(),字組紳,以字行,也作李祖紳,浙江寧波人,民国时期实业家、水利学家、工矿学家。南开大学矿科创办人,南开早期主要资助人之一。.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李组绅 · 查看更多 »

杨石先

杨石先(),原名绍曾,又名允柱。原籍安徽怀宁,生于浙江杭州,蒙古族,男。他是中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在应用化学研究和南开大学的建设方面卓有成就,是南开大学的第三任校长和南开大学化学学科的奠基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杨石先 · 查看更多 »

杨振宁

杨振宁(Chen-Ning Franklin Yang,),中國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贡献卓著,在物理学界影响力很大。他曾在抗日戰爭時的西南聯合大學唸本科、碩士,后赴美唸博士。他與李政道於1956年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因而分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中华民国国籍成为最早的华人諾獎得主。 1954年,杨振宁同米尔斯创立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杨振宁和米尔斯把电磁作用是由定域规范不变性所决定的观念推广到不可对易的定域对称群,提出具有定域同位旋不变性的理论,发现必须引进三种矢量规范场,它们形成同位旋转动群SU(2)的伴随表示。这就揭示出规范不变性可能是电磁作用和其他作用的共同本质,从而开辟了用此规范原理来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自从杨振宁和R.J.Baxter分别于1967年与1972年创建了量子杨一巴克斯特方程(简称QYBE)以来,量子可积模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V.G.Drinfeld所建立的Yangian和量子群理论对物理中的量子完全可积模型的对称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经过系统的发展,已经证明杨-巴克斯特方程在统计模型、量子多体问题、量子可积模型和扭结理论等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杨振宁 · 查看更多 »

杜建时

杜建时()字际平,河北武清(今属天津市)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全国政协委员杜建时在京逝世,人民日报1989年11月14日.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杜建时 · 查看更多 »

桂林市

桂林市(邮政式拼音:Kweil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临来宾市、梧州市、贺州市,东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邻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为越城岭,东部为海洋山、都庞岭,西部为天平山。主要为丘陵地貌,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峰林区。漓江、湘江为境内两大河流,中间有灵渠相连,全市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人口496.16万。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桂林市 · 查看更多 »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梁启超 · 查看更多 »

梁士诒

梁士诒(), 字翼夫,号燕荪,广东省三水县人,清朝光緒進士。清末民初中国政坛的重要人物,交通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梁士诒 · 查看更多 »

梁思成

梁思成(),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一生致力於保護中國古代建築和文化遺產。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梁思成 · 查看更多 »

梅貽琦

梅貽琦(),字月涵,天津市人,中国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毕业于南开中学、清華學校。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熟讀史書,喜愛科學。初起研究電機工程,後轉為專攻物理。.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梅貽琦 · 查看更多 »

汤用彤

汤用彤(),字锡予,湖北省黄梅縣人,生于甘肃省渭源縣。 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汤用彤 · 查看更多 »

汪德熙

汪德熙(),江苏灌云人,高分子化学与核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德熙早年就读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后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并于1935年毕业。此后继续在清华大学就读研究生,但于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断了研究工作。1938年曾在中国大学化学系任讲师。同年底前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为他的导师张大煜任助教。1941年赴美国留学,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并获化工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后任教于南开大学化工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被调往天津大学化工系任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起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开始从事核化学与核化工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起出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务委员。1990年当选为中国核学会理事长。 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 2006年在北京逝世。 他还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曾获五一劳动奖章。 汪德熙之兄汪德耀、汪德昭皆为知名科学家。汪德耀为细胞生物学家,曾任厦门大学校长;汪德昭则是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汪德熙 · 查看更多 »

河北大学 (民国时期)

河北大学,直鲁豫巡阅史曹锟驻扎直隶省期间,1921年6月把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直隶高等师范学校及天津私立法政学校合并于保定成立的大学,设农、医、文、法四科 ,是河北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校址在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旧址:保定西南西下关街灵雨寺。曹锟的四弟、直隶省长曹锐兼任校长。 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前身是1902年建立的直隶农务学堂,位于霍家大院。1912年,直隶高等学堂迁往天津并入北洋大学,原校址(灵雨寺)组建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河北大学存续的十年间规模不大,学生人数在200-250人。 1931年10月,经河北省政府委员会批准,河北省教育厅下令停办河北大学,该校的文、法两科学生迁往北平、天津转校,教师辞退;农、医两科则留在保定,改建为河北省立农学院与河北省立医学院。.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河北大学 (民国时期) · 查看更多 »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缩写:HEBUT)是中国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综合多学科的公立大学,其前身为中国最早的工科院校——1903年创办于天津的北洋工艺学堂,是国家级“211工程”重点大学,最早提出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理念并创办了中国高校最早的校办工厂。目前,河北工业大学校本部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并在天津市北辰区建有新校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河北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立法商学院

河北省立法商学院的前身为北洋法政学堂,创办于1906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法政类专科学校。.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河北省立法商学院 · 查看更多 »

沅陵县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北部。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沅陵县至今,为湖南省辖域面积最大的县。南北宽106.6千米,东西99.5千米。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与溆浦、辰溪接壤,西与泸溪、古丈、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市交界。 辖域总面积5,825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155.78亿元(2013年),总人口62.2万人(2004年),其中农业人口55.1万人。县治沅陵镇。 沅水由西南入境,向东注入洞庭湖,横贯县境中央,将全县分成南、北两部分,沅水以北属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属雪峰山系。.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沅陵县 · 查看更多 »

津沽大学

津沽大学(Université de Tsin Ku),简称津大,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天津市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是中国的第二所天主教大学,中国近代最早开展建筑教育的高校之一。1921年建校时,正式名称为Institut des Hautes Études Industrielles et Commerciales de Tientsin,中文译名天津工商大学。1933年8月,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时定名为私立天津工商学院,Tientsin Kung Shang College。1948年10月,改建为大学,定名为私立津沽大学,Tsin Ku University。1951年9月,私立津沽大学改为公立,隶属于教育部。1952年8月,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津沽大学解散,工学院并入天津大学,财经学院并入南开大学,以津沽大学师范学院为基础,在原校址组成天津师范学院,是河北大学的前身。1970年11月,河北大学迁至保定市,部分未跟随迁移的师生在原津沽大学校址基础上建立了天津外国语学院,目前已升格为天津外国语大学。 目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河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均对津沽大学的学缘或地缘有所继承,而天津市实验中学则沿袭自津沽大学附属中学。.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津沽大学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滕维藻

滕维藻(),江苏省阜宁县人,经济学家、教育家,曾于1981—1985年担任南开大学校长。.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滕维藻 · 查看更多 »

有个学校叫南开

《有个学校叫南开》(英語:Nankai--The Tale of a School),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纪录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百年校史的电视纪录片。纪录片共分六集,每集50分钟。六集名称分别为《寻路》《私立》《青春》《风波》《南迁》《归来》。 《有个学校叫南开》纪录片2017年12月18日20时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21时在腾讯视频播出;12月22日至27日每天21:20在天津卫视播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有个学校叫南开 · 查看更多 »

昆明市

昆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省会,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国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称,因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池,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昆明市 · 查看更多 »

海防市

海防市()是越南北部的中央直辖市,規模僅次於河內和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三大城和越南北部的第二大工业中心Atlat Dia li Viet Nam (《越南地理图册》).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海防市 · 查看更多 »

海河教育园区

海河教育园区,坐落在天津市津南区海河中游的天津大道以南地区,毗邻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项目。海河教育园区的一期工程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示范区”,即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新校区和天津市高端科技研发创新示范区,目前正在建设。正在建设的天津地铁六号线将通达海河教育园区。.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海河教育园区 · 查看更多 »

方显廷

方显廷,著名经济学家。浙江宁波人。与马寅初、刘大钧、何廉并称为民国四大经济学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方显廷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旧金山大学

旧金山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USF)是一间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私立天主教大学。成立于1855年。 旧金山大学是第一所在旧金山成立的大学。它也是加利福尼亚州第二古老的高等院校和第十古老的天主教大学。旧金山大学是美国第八大天主教大学。 旧金山大学的主校区占地50英亩(20公顷),坐落在金门大桥和金门公园之间。旧金山大学有一个很合适的绰号叫“山顶(The Hilltop)”,因为校园位于旧金山的主要山丘之一的顶峰。旧金山大学的校训是“为了城市和大学”(For the City and University),校训反映了旧金山大学与旧金山县市的历史联系。 旧金山大学的天主教身份象征植根于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罗耀拉。天主教的特点是“思想的生命与世界的相遇”,他们用杰出的智慧和人道主义活动来完成这个使命 ,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人权和社会正义的领域。 旧金山大学的包容性的建校理念吸引来自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有着不同理念的学生和教师。然而,天主教在伸张正义方面的行动在社区服务,思考静修,校园内外的宗教界限的课程和工作中是显而易见的。 旧金山大学8772名学生由来自75个国家,所有五十个州(包括华盛顿特区,波多黎各和关岛)的学生组成。在学生的多样性和国际学生的入学率方面,旧金山大学在国家排名的前15名内。旧金山大学著名于它的公共服务(麦卡锡中心),它的世界著名的环太平洋地区研究(亚洲和美洲研究)和国家认可的法律,教育,商业,护理和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生课程。.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旧金山大学 · 查看更多 »

曹雪涛

曹雪涛(),山东济南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南开大学第十任校长。.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曹雪涛 · 查看更多 »

曹汝霖

曹汝霖(),字润田,生于上海。清末民初的中国政治家,新交通系首领,也是20世纪初著名亲日官员之一。.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曹汝霖 · 查看更多 »

思源堂

思源堂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校园内,该建筑目前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思源堂始建于1923年,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企业家袁述之捐资兴建的科学楼。现在作为医学院使用的第二教学楼。.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思源堂 · 查看更多 »

1952年天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天津市高等学校在1952年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高等学校统一部署进行的院系调整,天津高等院校历经拆分重组,形成了今天的基本布局。.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1952年天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 查看更多 »

211工程

211工程(英语:Project 211),俗称“211院校”,是指1990年代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針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策划、实行的一项战略性政策。“211”的含义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211工程的目的在于将中国的高等学校系统化。随着工程的实施,许多过去被国家其他部门管辖的高等院校被纳入教育部的管辖范围,许多高校被合并;从全中国各地挑选出的约100个高等学校被设立为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资金中获得优先对待。 2011年3月7日,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表示,985工程、211工程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 自2014年以来,211计划已被较少提及,逐步被新的“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所取代。 2016年6月29日,教育部宣布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与211工程相似的另一个同类概念是985工程。.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211工程 · 查看更多 »

985工程

985工程(英语:Project 985),俗称“985院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著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教育計劃,此名稱來自於1998年5月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庆上提出此想法,至今包含39所顶尖大学。 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被称九校联盟;至今陸續入選的大學共有39所。此后,教育部表示“985”工程不会再新增高校,並引入其他計畫,在非985工程高校且是部属211高校实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6年,985工程被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与985工程相似的另一个同类概念是211工程。.

新!!: 南开大学校史和985工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