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

指数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是日本縱貫北海道的國土開發幹線自動車道(國幹道)路線名。 一般略稱北海道縱貫道()。.

目录

  1. 38 关系: 千歲市名寄市士別市壽都郡室蘭市山越郡岩見澤市三笠市幌富繞道幌延IC伊達市 (北海道)北廣島市北海道國土開發幹線自動車道函館市砂川市稚內市美唄市瀧川市登別市道央自動車道道東自動車道高速自動車國道高速自動車國道並行一般國道快速道路豐富佐呂別IC豐富北IC豐富繞道黑松內町茅部郡苫小牧市森町 (北海道)江別市深川市札幌市札樽自動車道惠庭市日本旭川市

千歲市

千歲市()是位于北海道石狩振興局南部的一個城市,為新千歲機場的所在地,因此也成為北海道的物流集散地。 西部為以支笏湖為中心的山區,東部為石狩平原,緊鄰馬追丘陵,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部鐵路沿線區域。 由於日本陸上自衛隊的第7師團以及航空自衛隊的第2航空團的駐地皆在此,因此全市9萬的人口中,約有三萬人從事自衛隊相關之工作。 過去此地被阿伊努族稱為「si-kot」,意思是大的窪地或山谷,與支笏湖的湖名同源。但是「しこつ」在日文發音中與「死骨」同音;而當時有許多鶴棲息於此,配合「千年鶴、萬年龜」(日語原文:鶴は千年、亀は万年)的故事,因此在1805年正式將此地命名為「千歲」。.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千歲市

名寄市

名寄市()是位於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北部名寄盆地中央的城市,天鹽川和名寄川在此合流。 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nay-or-putu」,意思為注入到河川的地方,指的就是名寄川匯入天鹽川的河口。.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名寄市

士別市

士別市()為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的城市。位於名寄盆地的南部,天鹽川與劍淵川的會合處附近,東部為北見山地,西部為天鹽山地。境內東部的岩尾內湖為天鹽川的起源。 城市名稱源自愛努族的語言裡的「si-pet」,為「主要的河川」之意士別市・朝日町合併協議會 - 概要 。由於日文發音與根室支廳標津町同樣為「しべつ」,為了避免混淆,電視或廣播中常以「武士士別」(サムライ士別)稱呼士別市,「根室標津」稱呼標津町。.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士別市

壽都郡

壽都郡()為日本北海道後志綜合振興局的郡,位於後志綜合振興局西南部。.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壽都郡

室蘭市

室蘭市()為北海道西南部(屬道南區域)沿海的城市,位於繪鞆半島,其東、西、南三面環太平洋,具有天然良港的環境。鋼鐵工業十分發達,甚至被認為是新日本製鐵和日本製鋼所兩家製鐵公司的企業城下町(企業城),同時還有造船、煉油等工業,是北海道具代表性的重工業都市。 該市也是膽振綜合振興局的所在地,但人口和產業規模在膽振綜合振興局內均為第二,僅次於苫小牧市。城市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mo-ru-e-ran-i」,意思為由小坡道下來的地方,被認為是指轄區內崎守町仙海寺前面的斜坡室蘭市官方網頁 - 室蘭市的概要 。在明治時代,名稱則為「モルラン(moruran)」。 由於轄區面積狹窄,人口密度高達1,225.82人/km²(2006年8月1日),在北海道僅次於札幌市;過去人口曾經多達18萬人室蘭市官方網頁 - 室蘭市統計書 ,當時並是北海道人口密度最高城市,但在周邊的登別市、伊達市以及靠近札幌和新千歲機場的苫小牧市快速發展之後,人口逐漸外移,從1970年代開始逐漸減少,2005年起人口已低於10萬人。.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室蘭市

山越郡

山越郡()為日本北海道渡島綜合振興局的郡,位於渡島綜合振興局北部。.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山越郡

岩見澤市

岩見澤市()為位於日本北海道空知綜合振興局南部的城市,位於石狩平原的東部,也是空知綜合振興局辦公室的所在地。轄區內的水稻耕作面積及收穫為北海道第一。 由於過去在北海道開拓時期,為了開採幌內煤田(位於現在的三笠市),興建了札幌到幌內之間的道路,當時在幾春別川旁(位於現在的岩見澤市轄區北部)建了讓建築工人休息的場所,稱為「浴澤」(ゆあみさわ、Yuamisawa),後逐漸被稱為「岩見澤」(いわみざわ、Iwamizawa),也成為現在城市的名稱。.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岩見澤市

三笠市

三笠市()是位於北海道空知綜合振興局南部的一個城市,特產包括三笠哈密瓜和邦梅園所生產的梅。過去曾經因為開採煤礦而繁榮,不過隨著煤礦產業的沒落,人口也開始減少,現已成為全日本人口第二少的城市,人口數僅多於歌志內市。 市名源自奈良市的三笠山(若草山),據說空知集治監的後山的山形與三笠山相似,被關在此的囚犯便稱之為為三笠山。1906年幌內村、幾春別村和市來知村合併時,便以此山之名作為新的村名,成為三笠山村;1942年改制為町時,更名為現在的名稱「三笠」。 轄區內的三笠市立博物館為全日本收藏菊石化石最多的博物館。.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三笠市

幌富繞道

幌富繞道(幌富バイパス)是一條連接日本北海道幌延町至豐富町的道路,同時也是的繞道。 與道央自動車道等道路被規劃在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的路線內,終點接續豐富繞道。2010年3月14日通車。.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幌富繞道

幌延IC

#重定向 幌延交流道.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幌延IC

伊達市 (北海道)

伊達市()是日本北海道膽振綜合振興局西部的城市,臨內浦灣。成立於2006年1月1日的福島縣伊達市同樣名為伊達市,繼府中市後,成為日本第二組名稱重複的城市。 市名源自日本武士名家伊達氏,由於伊達市最初是由伊達氏的支系亘里伊達家的十五代領主伊達邦成帶領家臣所建立,因此命名為伊達。.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伊達市 (北海道)

北廣島市

北廣島市()位於北海道石狩振興局東南部。緊鄰札幌市東南側。原本是農村,隨著札幌的開發,成為札幌的通勤城鎮。 1884年(明治17年)廣島縣的移民到此定居開墾,所以此地名為北廣島,以示不忘家鄉。每年廣島市都會招待北廣島的中小學生參加原子彈被爆的紀念活動。廣島市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時北廣島市民都會捐款相助。 在廣島縣山縣郡有同樣以北廣島為名的北廣島町。.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北廣島市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现时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区划,道廳所在地(首府)是札幌市。全境面積78,420.79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約有544萬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北海道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国、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之一,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北海道

國土開發幹線自動車道

國土開發幹線自動車道(簡稱:國幹道)是日本基於(以下簡稱「法」)而被預定建設的道路,為高規格幹線道路的一種。 此法律於1957年由國土開發縱貫自動車道建設法公布、施行,6個舊道路建設法的廢止後於1966年改正制定了約7600公里的預定路線。1987年的第四次全國總合開發計劃(四全總)實行基於以前的路線延伸,與新的路線追加和改正,現在長度為11520公里。.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國土開發幹線自動車道

函館市

函館市(),舊稱箱館,是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南部(道南)渡島半島東南龜田半島上的沿海城市,也是道南的中心城市。其東、南、西方分別被太平洋、津輕海峽和包圍,現為中核市。函館是北海道人口第三多的城市,僅次於札幌市與旭川市,是道南區域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北海道政府的派出機關渡島綜合振興局辦公室所在地亦位於此。函館三面環海,自古以來就是優良的漁港,漁業和水產加工業一直是當地的主要產業之一,其中烏賊更是具代表性的特產。函館港是天然良港,也是連接北海道和本州的交通節點。函館港是日本最早和外國通商的港口之一,從幕府末期就開始有西方文化傳入,許多遺留至今的史跡帶動了觀光產業的發展。在品牌綜合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函館市自2014年開始連續三年在日本最具魅力市町村排行榜中奪魁。但另一方面,函館市的人口減少問題十分嚴重。2014年。函館市全市被認定為。 函館這一地名起源於在室町時代的1454年(享德3年),津輕豪族在時稱「宇須岸」(ウスケシ(us-kes)或ウショロケシ(us-oro-kes),阿伊努語的意思為「灣岸之盡頭」)的漁村興建宅邸,因建築的外觀像箱子,故以「箱館」(和「函館」日語發音相同)作為地名。1869年,蝦夷地改名為北海道,箱館也改名為「函館」。.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函館市

砂川市

川市()是位於北海道空知綜合振興局轄下的一個城市;市民平均可利用公園面積是全日本最大的城市。 過去曾經以周邊地區的煤礦產業而繁榮,目前由於市區內有許多口碑好的點心店,因此推出了「砂川甜蜜道路」(Sweet Road)的宣傳口號。 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ota-us-nay」,意思是砂多的河川,指的是轄區內的上歌志內川;而位於上歌志內川上游的歌志內市的名稱也是源自相同的阿伊努語,不同的是歌志內市為採用此字的發音命名。.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砂川市

稚內市

內市()是位於日本北海道北部的城市,也是宗谷綜合振興局所在地,是日本實際控制領土中的最北端(未含與俄羅斯有爭議的北方四島),也因此轄區內有許多事物被冠上「日本最北」的稱號。東面向鄂霍次克海,西面日本海,北為宗谷海峽,從最北端的宗谷岬到對岸庫頁島南端的西能登呂岬的距離約為43公里。宗谷本線位於市中心的稚內車站同時也是日本最北的鐵路車站,車站並設有紀念碑供旅客拍照留念。年均溫只有攝氏7℃。稚內市現在的主要產業包括了漁業、農業和觀光業。 名稱則是來自阿伊努語的「yam-wakka-nay」,意思為冰冷的河川。.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稚內市

美唄市

美唄市()是位于北海道中部,空知綜合振興局轄下的一個城市,轄區東部為夕張山地延伸出的山區和丘陵,過去曾經盛產煤礦。 市名源自阿伊努語的「pipa-o-i」(有很多藍貝的地方)或「pipa-oma-nay」(有藍貝的河川)。.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美唄市

瀧川市

瀧川市()是北海道空知綜合振興局轄下的一個城市。位於石狩平原的北部,石狩川和空知川匯流處。 市名意譯自阿伊努語的「so-rap-ci」,意思為瀑布(日文寫作「瀧」)下的地方,表示空知川。而空知川因為中流有段落差較大的地方因此被阿伊努族稱為「so-rap-ci-pet」,意思是「有瀑布(瀧)的河川」。.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瀧川市

登別市

登別市()為日本北海道膽振綜合振興局的城市,屬於室蘭市的衛星城市,轄區內西南部的工業區屬於室蘭市週邊工業區。市內的登別溫泉和カルルス溫泉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東南海岸區域為平原,內陸為台地和丘陵,更內陸的區域為山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的登別、幌別、鷲別三個地區,分別位於登別川、幌別川、鷲別川的河口,其中鷲別與室蘭市區相連。 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nupur-pet」(深色的河)或「nupki-pet」(混濁的河)。.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登別市

道央自動車道

道央自動車道()是日本北海道茅部郡森町大沼公園交流道經札幌市至士別市士別劍淵交流道的高速道路(高速自動車國道),一般簡稱道央道(英語:HOKKAIDO EXPWY)。法定路線名為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是北海道內高速道路的最重要幹線。英文又稱DOHO EXPWY,是日本高速自動車國道中唯一日文名與英文名不同的道路。.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道央自動車道

道東自動車道

道東自動車道()是日本北海道由千歲市起點至中川郡本別町與足寄町的高速道路(高速自動車國道)。暱稱為十勝SKYROAD,一般又略稱為道東道(DOTO EXPWY)。國土開發幹線自動車道的路線名稱為北海道橫斷自動車道黑松內北見線與北海道橫斷自動車道網走線、黑松內釧路線和根室線部份區間。.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道東自動車道

高速自動車國道

#重定向:日本高速公路#國家高速公路.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高速自動車國道

高速自動車國道並行一般國道快速道路

速自動車國道並行一般國道快速道路(高速自動車国道に並行する一般国道自動車専用道路、こうそくじどうしゃこくどうにへいこうするいっぱんこくどうじどうしゃせんようどうろ)是高規格幹線道路的一種。通常簡稱為A'路線。.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高速自動車國道並行一般國道快速道路

豐富佐呂別IC

豐富佐呂別IC(豊富サロベツインターチェンジ)是一個位於北海道天鹽郡豐富町字東豐富的交流道,屬於豐富繞道和幌富繞道的一部分。.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豐富佐呂別IC

豐富北IC

豐富北IC(豊富北インターチェンジ)是一個位於北海道天鹽郡豐富町開源的交流道,屬於豐富繞道的一部分。 至2010年為止,豐富北IC為日本最北端的交流道。.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豐富北IC

豐富繞道

豐富繞道(豊富バイパス)是一條連接日本北海道豐富町東豐富至開源的道路,同時也是的繞道。 目前為日本最北邊的繞道,與道央自動車道等道路被規劃在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的路線內,擔負著當地交通運輸的責任。2004年11月6日通車。.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豐富繞道

黑松內町

黑松內町()是北海道後志綜合振興局南部的一個城鎮,是日本山毛櫸的生長最北之地。黑松內町官方網頁 - 町的概要 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kur-mat-nay」,意思是有女性和人的小河。.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黑松內町

茅部郡

茅部郡()為日本北海道渡島綜合振興局的郡,位於渡島綜合振興局東部。.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茅部郡

苫小牧市

苫小牧市()是北海道西南部的城市,距離札幌市僅九十分鐘的車程。與室蘭市都是北海道具代表性的工業都市和港灣都市。自明治時期該市就開始發展造紙業,目前每年的報紙用紙產量約有100頓,佔全日本的30%,其中王子製紙苫小牧工場是全世界報紙產量最大的工廠,因此目前苫小牧有「紙的城市」之稱,造紙工廠的紅白煙囪更被稱為「王子的煙囪」,成為當地的象徵。 在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期時,由於政府在這裡興建苫小牧港、加上有道央自動車道經過,並緊臨新千歲機場,因此成為綜合工業區,建設了大量的工業基地。 雖然為工業城市,但仍保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東側有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宇都內湖,同時北寄貝的漁獲量佔全日本的一成,因此也成為苫小牧市市貝。 市內盛行競速滑冰和冰球,市內有許多滑冰場和冰球隊。此外,市內的駒澤大學附屬苫小牧高等學校先後在2004年、2005年的夏季甲子園連續取得優勝(冠軍),並於2006年獲得準優勝(亞軍),也是目前北海道唯一曾經獲得甲子園優勝的學校。 市名源自阿伊努語的「to-mak-oma-i」,意思是沼澤內的河。過去的苫小牧川在阿伊努語中稱為「mak-oma-i」,意思為進入深山的河川,而苫小牧川在通過沼澤的地方則是加上阿伊努語中有沼澤意義的「to」,因此就成為「to-mak-oma-i」。.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苫小牧市

森町 (北海道)

森町()是北海道渡島綜合振興局中部的一個以農業和漁業為主的城鎮,北海道最早的地熱發電所設於此。 過去阿伊努族稱此地為「o-ni-us-i」(樹木多的地方)或「o-ni-us-pet」(樹木多的河流),因此後來便以「森」命名。森町官方網頁 - 森町的歷史.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森町 (北海道)

江別市

江別市()是北海道石狩振興局東部的一個城市,位於札幌市東側,為札幌的住宅城市,因此過去人口曾經快速成長,但近年人口已轉為減少。現在是北海道人口第9多的城市。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e-petke」(兔唇)或「yupe-ot」(鱘魚很多)或是「i-put」(村子的入口)。 在北海道中氣候屬較溫暖的地區,不過由於位於石狩灣通往太平洋的風路上,因此整年皆有強風。轄區大致位於石狩平原的中央,橫跨石狩川兩岸,石狩川的支流千歲川與夕張川皆於轄區內與石狩川匯流,因此常遭受水災。 在與札幌市、北廣島市的邊界有佔地約2,000公頃的道立自然公園-野幌森林公園,其中部分區域仍為從未開發過的原始林狀態。.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江別市

深川市

深川市()是位於北海道空知綜合振興局北空知地區的主要城市,是空知北部的交通中心,有許多鐵路和公路在此交會。該市蕎麥的種植面積是全日本第二。 市名源自轄區內大鳳川的阿伊努語名稱「oho-nay」,意思是「深的河川」。.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深川市

札幌市

札幌市()是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道央地區的城市,擁有超過190萬人口,是日本人口第五大的城市,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札幌市是北海道政府(道廳)以及石狩振興局辦公室所在地,也是北海道最大都市,集中了北海道約35%的人口,而更集中了北海道約半數的人口。札幌市雖然地理位置位於北海道西部,但卻是北海道鐵路、高速公路、航空路線的中心,因此在交通上也是北海道的中心。 札幌市的歷史開始於1869年日本設立開拓使時在此設置札幌本府。札幌的建設計劃由時任開拓判官島義勇提出,他參考京都規劃了棋盤狀城市,以東側為基點,將作為南北軸,渡島通(現南1條通)作為東西軸。而大通公園則是現在札幌市的東西主幹線。1972年,札幌市舉辦了亞洲首屆冬季奧運會。此後札幌市舉辦了多種國際體育賽事。札幌市還是日本著名的觀光都市,並且在日本的魅力城市排行榜中亦排名前列。2013年,札幌市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中的媒體藝術城市,是世界第二個和亞洲首個加盟城市。 如同大部分北海道地區的地名由來,「札幌」這一地名也是起源於北海道當地的原住民阿伊努族的語言阿伊努語。關於札幌的名稱起源有二種說法,一說認為札幌(さっぽろ)起源於阿伊努語中的「sat-poro-pet/サッ・ポロ・ペッ」,意指「乾渴的大河」;另一說則認為起源於阿伊努語中的「sar-poro-pet/サリ・ポロ・ペッ」,意思是完全與前者顛倒的「有大片濕地的河流」。 札幌市的市徽外觀是一個六角形,代表冰晶(雪花)的形狀,是北海道的象徵。在六角型內側的圓形其實是漢字「札」字的變體,而整個圓形又可視為是日文片假名「ロ」字的變形,是札幌的日語片假名寫法「サッポロ」中的一部分。市徽中央的五芒星代表北斗星,是北方的象徵。並且五芒星的形狀又與日文片假名字母「ホ」近似,是日語中「北方」或「北海道」的拼音字首。.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札幌市

札樽自動車道

札樽自動車道()是日本由北海道小樽市起點至札幌市的高速公路(高速自動車國道),一般稱為札樽道,屬國土開發幹線自動車道中的一部份。.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札樽自動車道

惠庭市

惠庭市()是位于北海道石狩振興局南部的一個城市,由於鄰近札幌市,成為札幌市的住宅城市。由於日本自衛隊在惠庭市的西部山區和平原設有演習場,因此有許多自衛隊相關人員居住於此。 城市名稱「惠庭」源自惠庭岳,一般認為惠庭岳的名稱是阿伊努語的「e-en-iwa」,意思是很尖的山。.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惠庭市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日本

旭川市

旭川市()是日本北海道上川綜合振興局境內的一個城市,是北海道僅次於札幌市的第二大城,現為中核市,也是該振興局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近年來以旭山動物園和旭川拉麵聞名日本國內外,現與釧路市同被指定為北海道的國際會議觀光城市。 位於上川盆地的中央,境內有石狩川、忠別川、美瑛川、牛朱別川等共130條大小河川通過,並建有740多座橋樑,因此旭川市又有「河的城市」之稱;其中以位於石狩川和牛朱別川會流處,1932年完成的鐵製拱橋──旭橋──最受到市民的喜愛,除了是旭川的象徵外,也被指定為北海道遺產。 又由於位處道北地區的中心位置,旭川市除了是附近地區行政、商業與工業方面的核心城市外,本身也因多條主要鐵路與公路路線在此交會,而成為重要的交通要衝。因地處北海道內陸,冬夏溫差大,曾在1902年1月25日出現-41.0℃的日本氣象官方觀測紀錄的史上最低溫纪录;夏季温暖,偶有炎热天气。但由於無梅雨又少有颱風侵襲,因此降雨少且濕度相对较低。 與大部分北海道地區的地名相同,旭川的地名也源自於當地原住民愛奴族的語言。愛奴族稱呼流經此地的忠別川為「有著波浪的河川」(ciw-pet/チウ・ペツ)或是「秋天的河川」(cuk-pet/チュク・ペツ),但卻被誤會為是發音類似的「日之川」(cup-pet/チュッ・ペツ),並進一步演變為「旭川」而成為地名旭川市官方網頁 - 旭川的概要 。.

查看 北海道縱貫自動車道和旭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