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3 关系: 劉琮,夏竦,富弼,张孝纯,张若谷,张永德,周保權,周起,唐介,冯京,王嗣宗,王素,王沿,王明,王拱辰,程德玄,韩崇训,韩琦,范純仁,郭逵,郑戬,陈升之,林希,李允正,李若谷,李昭亮,杜衍,梁适,河東路,潘美,曾孝广,曾布,曾肇。
劉琮
劉琮可以指:.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劉琮
夏竦
夏竦(),字子乔,德安(今江西德安)人,北宋名臣,坤寧宮事變關係人。.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夏竦
富弼
富弼(),字彥國,中国宋朝政治家,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富弼為官清正,頗有廉聲。.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富弼
张孝纯
张孝纯()字永锡,滕阳(今江苏徐州)人。 娶滕县吉氏,北宋末年,擔任河东宣抚使兼知太原府。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南下,西路军堅攻太原二百五十余日,“悉为王禀随机应变,终不能攻”,城破王禀投汾河死。张孝纯被俘。天会八年(1130年),金人立刘豫为帝,建立齐政权,张孝纯任丞相。後來擔任行台左丞相。一年后,请归乡里。皇统四年(1144)卒,谥安简。.
张若谷
张若谷(),圣名马尔谷。江苏省南汇县周浦镇西八灶(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沿南村)人。中国天主教作家。.
张永德
張永德(),字抱一,并州陽曲(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人,五代时后周禁军统帅之一,太祖郭威第四女寿安公主之婿。.
周保權
周保權(),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五代十國末期曾任武平節度使,為周行逢之子,周行逢任武平節度使時,以其為節度副使。 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周行逢病重,遺命親信僚屬輔佐年僅11歲的周保權統領軍務,並告以衡州(今湖南長沙)刺史張文表將來必反,應遣楊師璠討伐之。周行逢去世後,張文表果然叛變,周保權遂命楊師璠出軍討伐,並同時向荊南及宋乞援。 這段期間,周保權先被宋任命為武平節度使。而在建隆四年(963年)正月,楊師璠亦迅速平定亂事,殺張文表;然而宋太祖此時已派慕容延釗、李處耘率軍南下,藉口平亂,實則欲取荊南及周保權所據湖南之地,史稱荊湖之戰。荊南不久獻地投降,而湖南在有限的抵抗後亦降,周保權被俘。 不久,周保權被帶往宋朝京城開封(今河南開封),趙匡胤釋其罪,任命其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居住京師。乾德五年(967年)遷右羽林統軍。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出知并州(今山西榆次)。雍熙二年(985年)去世。.
周起
周起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周起
唐介
唐介(1010年-1069年),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 父唐拱曾官漳州,死後兩袖清風,唐介雖年幼,卻謝絕各方援助。長大後歷官沅江县知县、岳州知州。仁宗時,任丘(今屬河北)縣令、德州通判,任殿中侍御史时,弹劾张尧佐、文彦博。被贬为春州(今广东春阳)别驾,次日改置英州(今广东英德县)。朝臣皆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治平元年(1064年)起为御史中丞。熙宁元年(1068年)擔任参知政事,反對王安石變法,唐介以為“安石好學而泥古,議論迂闊”,多次与之争论,“不胜愤,疽发于背,薨。”。贈禮部尚書。葬于高尚镇的大宜山下。有子唐義問。 唐介任宋神宗参知政事宰相职位。唐介从小时就深明大义,德行高尚,幼时父亲唐拱卒于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贫困,集资相助,他谢绝不取。后应试,中进士,自此深得朝廷器重,步步高升。他为官清正廉明,与同朝包拯一样刚正不阿。后因生背疽而死,终年60岁,神宗授礼部尚书,谥号“质肃”。 仁宗明道年间,入朝任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时,后宫启圣院造龙凤车,装饰奇珠宝玉。唐介严谏,毁掉龙凤车。外戚张尧佐揽权,骤任宣徽等四职。他与包拯等再三劝谏,最后竟独自一人据理力谏。仁宋推说张尧佐任职系中书省建议,他乃弹劾文彦博,依靠贿赂宦官嫔妃为相,起用尧佐是为了巩固边疆。他读完奏章说:“臣忠愤所激,鼎镌不避,何辞于谪。”仁宗大怒,贬为春州(今广东春阳)别驾。后仁宗省悟,次日改置英州(今广东英德县)又将文彦博、吴奎免职。并派专人护送唐介就职。数月后,仁宗下令,任职郴州、潭州、复州直至恢复殿中侍御史职。至和年间(1054年-1056年),提升为谏院长官。唐介以“直声动天下“。朝臣皆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 育子六人:淑问、试问、义问、待问、嘉问、之问.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唐介
冯京
冯京(),字当世,宋代咸寧人,生于广西梧州。.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冯京
王嗣宗
王嗣宗(),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喜寫文章,书札尤甚,著有《中陵子》三十卷。。 父王夢證,曾官成州軍事判官。生於後晉出帝天福九年(944年),少年好學,刻苦自勵。開寶八年(975年)乙亥科狀元。曾在殿前與趙昌言爭搶狀元的頭銜,太祖命二人當場角力,谁赢谁中状元。王嗣宗获胜,奔跑到太祖面前,跪地高声奏道:“臣勝之”,遂中狀元,時人稱之“角力状元”,恥於士林,有平民見到他不拜,說:“君以手搏狀元耳,何足道也!”。 太平兴国六年任汀州知州。历事三朝政绩卓著,官至樞密副使、檢校太尉、西京洛陽知府。北宋帽妖案後處理不當被貶官,卒於宋真宗天禧五年(1025年),年七十八歲。.
王素
王素(),益州(州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是蜀漢至西晉初期將領。本為蜀漢南中都督霍弋帳下牙門將,蜀亡後隨霍弋降魏,晉代魏後又归屬於晉朝。吳交阯郡吏呂興起事反抗吳國統治,引發「交阯之亂」,王素受霍弋派遣與爨谷、馬融、楊稷、毛炅、董元等人率軍前往交阯支援叛吳的呂興,安撫了交阯等三郡。寶鼎三年(268年,晉泰始四年),吳國派劉俊等引兵來討伐,王素隨時任交阯太守的楊稷數次擊敗吳軍。建衡三年(271年,晋泰始七年),吳將虞汜、陶璜等再次率大軍前來,王素隨楊稷等人在分水大敗陶璜軍,殺死其兩員將領。但不久後形勢逆轉,九真太守董元所部先後被陶璜、虞汜所敗,之後於四月病死,王素受楊稷之命接任九真太守之職。七月,交阯被吳將陶璜所破,楊稷等人被擒。王素與董元的牙門將王承等人試圖逃回南中,途中被陶璜部將衛濮所俘。.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王素
王沿
王沿,字聖源,大名館陶人。 生卒年均不詳,少年時好讀《春秋》。進士出身,試秘書省校書郎。歷官彭城、新昌縣令,後改相州觀察推官。張知白很器重他,擢拔為著作佐郎,直昭文館,涇州觀察使。慶曆二年(1042年),李元昊入寇,副都總管葛懷敏戰死,李元昊趁勝進攻渭州,王沿令州民登城,大舉旗幟以虛張聲勢,敵遂引去。歷官龍圖閣直學士、刑部郎中、知虢州。官至天章閣待制。晚年謫河中府,卒於任上。有文集二十卷,《唐志》二十一卷。.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王沿
王明
王明(),男,原名陈绍禹(一说陈绍玉),字露清,安徽金寨县双石乡(现属安徽六安市)码头村人,中國共產黨前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王明
王拱辰
王拱辰(),原名拱壽,字君貺,開封咸平(今河南通許)人。 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自幼家境貧寒,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十八歲舉進士一甲一名狀元,深得仁宗赏识,賜名拱辰,通判怀州、入集贤院,历监铁判官,庆历元年(1041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仁宗皇祐初(1049年)出知郑州。皇祐四年(1052年)为学士承旨兼侍读。嘉祐元年(1056年)再次拜三司使,出使契丹,辽主知拱辰是少年狀元,设宴垂钓,每得鱼,必亲自向拱辰敬酒。後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知大名府。官御史中丞,颇强直,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拱辰上奏滕子京「盜用公使錢止削一官,所坐太輕」。熙宁四年(1071年)判河阳。累武汝军节度使,徙彰德军节度使。王拱辰居洛阳,宅第豪奢,有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病卒于彰德军节度使任上。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懿恪。.
程德玄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荥泽(今荥阳市东)人。 精通医术。赵光义還是晉王时,署押衙,程德玄是赵光义的心腹。太祖去世當晚,德玄夜宿信陵坊,四鼓时分,有人唤我出来,說是晉王召見。不久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趙德芳入宫。王继恩徑行跑去召晋王,見程德玄正坐在开封府內。程德玄後與赵光义、王继恩三人冒着風雪赶往宫中,不久王继恩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宋太宗即位,拜翰林使,不久擔任刺史,深得宠信。淳化三年(992)改怀州团练使,知邯州。景德初卒。有子程继宗。.
韩崇训
韓崇訓(),宋朝磁州武安人。韩重赟之子。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韩崇训从宋太宗平北汉,后来以贝州(今河北清河西)、冀州都巡检权知麟州(今陕西神木北)。雍熙四年(987年),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知州安守忠在王亭镇(夏州西北)被党项李继迁战败,李继迁追击至夏州城下,韩崇训领兵救援,李继迁战败退兵,韩崇训改为夏州监军,不久调离西北。 咸平元年(998年),任石州(今陕西横山北)知州,次年为鄜州(今富县)知州,多次击败李继迁。咸平四年(1001年)六月,辽军入侵河北,王显为都部署,韩崇训为行营钤辖。咸平六年(1003年),升为枢密都承旨。景德三年(1006年),检校太傅、签署枢密院事(枢密院副官),第二年八月,患眼疾,辞职。.
韩琦
韓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南宋北伐統帥韓侂冑曾祖。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一甲第二名。在馆阁,同馆王拱辰、葉定基时有喧争,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二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康定元年(1040年)官陕西帅臣,主张集中兵力进攻西夏,然而败于六盘山(宁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損失一萬餘人。隔年(1042年)与范仲淹一起抗御西夏,时称“韩范”。韩琦范仲淹两人守边疆时间长,又名重一时,時边区民有歌唱:「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庆曆三年(1043年),官枢密副使。贊成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進士及第,不久就給樞密使韓琦寫信,希望得到他的提攜,這封信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 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为魏国公。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出判相州。作为元老重臣,他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宋神宗一度有所感悟:“琦真忠臣,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使者亦强与之。”。 熙宁八年(1075年),病死,终年67岁。贈尚書令,諡忠獻,配享英宗廟庭。后遗作编为《安阳集》。 《河朔訪古記》中记载:「按:公薨於相之府治,神宗震悼,命陪葬山陵,其家懇辭,乃命入內都知張茂則,敕葬公於安陽縣西北三十裏豐安鄉。天子禦製碑文,題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命龍圖閣學士宋敏求,即墳所書。冊賜守墳寺曰“傅孝報先之寺”雲。」——其中,“安阳县西北三十里丰安乡”即今之丰安村北的皇甫屯村,原墓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占地,于2010年整体就近搬迁。.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韩琦
范純仁
范純仁(),字堯夫,苏州吳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名相范仲淹次子。皇祐元年進士,從胡瑗、孫復學。.
郭逵
郭逵(),字仲通,祖籍巨鹿(今河北涿县),后迁徙至洛阳。北宋名将。.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郭逵
郑戬
鄭戬(),字天休。北宋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 淳化二年出生,鄭載之弟,早失父母。客居京师,師事杨亿。娶李昌言第四女。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榜進士一甲第三名。歷官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官至樞密副使、陕西四路都总管。慶曆四年(1044年),郑戬派劉滬、董士廉到水洛修城,以通達秦渭與秦德,震懾吐蕃,但尹洙反对修城,先命“沪、士廉罢役,且召沪、士廉”,但二人不聽。尹洙上呈《乞与郑戬下狱状》,劉滬、董士廉送顺德军狱。不久鄭戬被罢职。皇祐元年(1049年)十一月卒。谥文肃。.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郑戬
陈升之
升之(),原名旭,字暘叔。宋朝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市)人。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出生。景祐元年進士。历知封州(今广东封川)、汉阳军(今湖北汉阳),入京为监察御史。累官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丞。治平二年(1065年),拜枢密副使。因母老请求外放,知越州。陈升之有才智,晓边事。 熙宁元年(1068),改任知大名府,熙宁二年(1069年),知枢密院同制置三司条例司,与王安石共事,王安石“甚德之”,曾深寄厚望,“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陈升之而已矣。”;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與王安石不合,又请罢条例司,不久“称病归卧”,時人称其为“筌相”。熙宁七年(1074年),拜镇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扬州。次年歸里。元丰二年(1079年),因病去世。赠太保、中书令,谥成肃。.
林希
林希(),字子中。福建福州人。北宋官员。.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林希
李允正
李允正(이윤정,1974年1月31日-),韓國電視劇導演。.
李若谷
李若谷(),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国际金融论坛(IFF)常务副理事长。 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至2015年担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党委书记。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经济界,分入第三十四组。.
李昭亮
李昭亮,字晦之,北宋潞州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 李昭亮是李继隆的儿子,宋太宗明德李皇后侄。李昭亮四岁即为东头供奉官,皇帝准他出入宫禁。父李继隆北伐时,他持诏到军中,询问军情方略和营阵众寡,虽然年少,回京上奏称旨。历任西上閤门使,潞州兵马钤辖,高州刺史知代州、贺州、成州团练使、宁州防御使,官至并州、代州路副总管,守代州,升至真定路都总管。保州兵变,他“从轻骑数十人,不持甲盾弓矢”招抚了保州叛兵。后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时将士多因循纵弛,他严肃军纪。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判定州,改任天平军节度使,彰信节度使、泰宁军节度使。李昭亮为人温和平易,通晓军中之事,有为官至才,善用僚属,统宿卫,多有建树。因年老多病请还京师,終官昭德军节度使。卒,赠中书令,谥良僖。.
杜衍
杜衍(978年-1057年)字世昌,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杜衍
梁适
梁适(),字仲贤。宋朝郓州须城(今东平县州城镇)人。 咸平三年(1000年)出生。梁固之弟,梁灏第三子,梁适早年以父荫为官。曾將其父的遺文與自己的文章整理後上獻,宋真宗看後说:“梁灏有子矣!”授秘书省正字。宋仁宗宝元年间出任兖州知府,在莱芜铁冶实行以募代役,一年有羡铁百馀万斤。累官同平章事,加太子太傅。卒谥庄肃。有孙子梁子美。.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梁适
河東路
河東路是中國宋朝时设置的路。 地處今山西省中部、南部,即内长城以南,龙门山、稷山、绛州、垣曲以北,西北有今陕西佳县以北部分。至道十五路之一。金朝分河東路为河东北路、河东南路二路。元朝初年废除。.
潘美
潘美(),北宋初年名將,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邯郸市大名县)人。在北宋滅南漢的戰爭中擔任主要統帥。官至客省使。.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潘美
曾孝广
曾孝广,字仲锡。福建晋江人。曾公亮从子。 元丰末年(1078~1085年),任北外都水丞。元祐年间(1086~1093年),因事出判保州。后复官,任京西转运判官,入为水部员外郎。因治理黄河决口有功,迁都水使者。先后任永兴路提点刑狱、户部尚书。因事贬职,知杭州、潭州、郓州。 大观年间(1107~1110年),因得罪当时的宰相,被撤职,知饶州、成德军、太原府。去世时六十岁。 Category:晋江人 Category:曾姓.
曾布
曾布(),字子宣,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為曾鞏之弟。 熙宁二年(1069年)被韩维、王安石推荐,渐受重用。其間与吕惠卿协助王安石制定新法,計有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农田法,大臣及朝士多反对新法,唯独吕惠卿与曾布始终坚定不移。升为修起居注,任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呂惠卿因父喪丁憂,王安石推薦曾布接替。 熙寧七年(1076年),朝臣大力反对市易法,宋神宗令曾布追究,曾布發現吕嘉问多收利息,利用官府权力而行兼并之事。最後曾布因反对市易法,被王安石撤职,贬为地方官,知饶州、潭州(今长沙)、广州、桂州等地縣令。元丰末年,恢复为翰林学士,遷戶部尚書。 司馬光為政,諭令增捐役法,曾布不同意曰:「免役一事,法令纖悉皆出己手,若令遽自改易,義不可為。」结果又被外调。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亲政,任知枢密院事,力赞章惇“绍述”,新法又得到推行。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病故,章惇以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曾布斥道:“章惇,听太后处分!”宋徽宗即位,向太后聽政,擔任宰相主持國政,韩忠彦担任左相,时人戏称“龟鹤宰相”,继续推行新法。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向太后駕崩,宋徽宗親政。崇宁元年(1102年),被蔡京所排挤,御史交相弹劾:“呼吸立成祸福,喜怒邃变炎凉”。多次贬为地方官,发往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居住,貶为司农卿,分司南京,再貶為贺州别驾、廉州司户,大观元年(1107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文肃”。 曾布一生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在司马光執政时,仍坚定地维护新法,《宋史》将曾布列入奸臣传,但梁启超稱他是“千古骨鲠之士”,“其才其学,皆足以辅之”。其妻魏玩為宋朝女詞人之一。.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曾布
曾肇
曾肇(),字子開,建昌南豐(今屬江西南豐)人。.
查看 北宋河东路帅臣列表和曾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