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昭亮

指数 李昭亮

李昭亮,字晦之,北宋潞州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 李昭亮是李继隆的儿子,宋太宗明德李皇后侄。李昭亮四岁即为东头供奉官,皇帝准他出入宫禁。父李继隆北伐时,他持诏到军中,询问军情方略和营阵众寡,虽然年少,回京上奏称旨。历任西上閤门使,潞州兵马钤辖,高州刺史知代州、贺州、成州团练使、宁州防御使,官至并州、代州路副总管,守代州,升至真定路都总管。保州兵变,他“从轻骑数十人,不持甲盾弓矢”招抚了保州叛兵。后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时将士多因循纵弛,他严肃军纪。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判定州,改任天平军节度使,彰信节度使、泰宁军节度使。李昭亮为人温和平易,通晓军中之事,有为官至才,善用僚属,统宿卫,多有建树。因年老多病请还京师,終官昭德军节度使。卒,赠中书令,谥良僖。.

23 关系: 定州市宋史宋太宗寧州山西省上党郡中书令并州代州保州北宋北伐刺史真定路高州市谥号贺州市长治李继隆泰宁军节度使潞州成州明德李皇后

定州市

定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直接管辖的县级市,位于保定市和石家莊市之间,北纬38°14ˊ至38°40ˊ,东经114°48ˊ至115°15ˊ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

新!!: 李昭亮和定州市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李昭亮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太宗

宋太宗趙炅(),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後為避諱,改名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音炯)。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兼併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新!!: 李昭亮和宋太宗 · 查看更多 »

寧州

寧州,中國古代州名。西晉置。刺史鎮建寧郡。初置時領四郡,其地大致相當於今雲南省除迪慶、昭通以外的大部份地區。東晉、南朝宋、齊時轄有今雲南省全境、貴州省中西部地區。梁中期以後廢。北周置南寧州。隋初置南寧州總管府,後廢,其地入濮部、六詔。.

新!!: 李昭亮和寧州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李昭亮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上党郡

上党郡,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其最广大时的范围,大致包括了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全境,晋城市大部,全境及晋中市东部的榆社县、和顺县、昔阳县、左权县(遼縣)等地。上党的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

新!!: 李昭亮和上党郡 · 查看更多 »

中书令

中书令是中國古代官職名。 西漢年間置中書,乃歸屬於內廷宦官机构,負責在皇帝書房整理宮內文庫档案,與皇帝有頻繁接觸的機會,其主官称中書令。史家司馬遷因曾身受腐刑,並學識過人等原因任此要職。 曹魏後,逐漸不拘於宦官,也起用士人,從而演化成可以討論政策的研究机构,其主官阶高者稱中書監,次者稱中書令。 隋唐早期,任中書令為中書省之長官,屬於宰相職。隋朝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忠避讳,改中书令为內史令,中书省為内史省。自唐太宗始,用其他官员以参议朝政等名義担任实际的相职。到了武周时期,改中书令为「內史」,中书省为「凤阁」。唐初中书令与侍中同为正三品,至唐代宗大历二年时同升为正二品,自此之后成为定例。 其後演化至未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衔者不是真宰相。由此,中書令與侍中、尚書令、尚書僕射等三省官職轉變成虛位,其功能大用於給重臣加官階。五代十國、宋與之同。 元朝世祖忽必烈統制中國之後,恢復了中書令宰相的職權,但權限則大為擴充至地方行省。明洪武年間,中書令即當朝宰相。後由於胡惟庸案,原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的機構中書省及中書令一職皆遭撤銷,權歸皇帝。 明成祖以後,明、清朝內雖無相職,但有所謂「首輔」或內閣大學士等職接連替代中書令原有的角色,清朝中堂一詞即由此衍生而來。惟與前期相較,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皆不復宰相威信。.

新!!: 李昭亮和中书令 · 查看更多 »

并州

--州(),為古代地名。 《史記》五帝本紀中講:“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相传禹治洪水,劃分域內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一带地区。汉武帝时,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

新!!: 李昭亮和并州 · 查看更多 »

代州

代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置肆州。隋朝开皇五年(585年),改为代州。大业初年改为雁门郡。唐朝天宝初年改雁门郡,乾元初年,复为代州。土贡:蜜、青碌彩、麝香、豹尾、白雕羽。户二万一千二百八十,口十万三百五十。下辖五县:雁门县、五台县、繁畤县、崞县、唐林县。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代州直隶州,属山西布政使司。民国元年(1912年),为代县。.

新!!: 李昭亮和代州 · 查看更多 »

保州

保州,可以指:.

新!!: 李昭亮和保州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李昭亮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北伐

#重定向 北伐 (消歧義).

新!!: 李昭亮和北伐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李昭亮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真定路

真定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元朝政府改真定府置,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属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阜平、灵寿、鹿泉、正定、新乐、定州、无极、晋州、藁城、栾城、赵县、宁晋、柏乡、临城、元氏、赞皇等县市地。明朝洪武初年,复为真定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河北的路.

新!!: 李昭亮和真定路 · 查看更多 »

高州市

州市(邮政式拼音:Kochow)位于中国广东省西南部,是茂名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鉴江中上游,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 (598),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及文化旅游目的地,粤桂交界地区的医疗、教育中心。高州(原茂名县)城为历代州、郡、路、府、道、县的驻地,属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素称广东下四府之首,亦称广东南路首府。因出产岭南三大名水果——香蕉、龙眼、荔枝,被誉为“中国水果第一县(市)”。.

新!!: 李昭亮和高州市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李昭亮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贺州市

贺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湘、粤三省区交界。西与桂林市毗邻,南与梧州市相接,北连湖南省永州市,东接广东省清远、肇庆两市。地处桂东北山地与桂东南丘陵区过渡带,地势北高南低。东北部为山岭连绵的山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南部为信都平原区。北有萌诸岭,西北部有都庞岭,南部为大桂山。贺江自北向南纵贯,流经市区,西部有桂江流过市境。全市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202.59万。贺州森林资源丰富,著名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市区北部,被誉为“华南地区的天然氧吧”。.

新!!: 李昭亮和贺州市 · 查看更多 »

长治

长治可以指:.

新!!: 李昭亮和长治 · 查看更多 »

李继隆

李继隆(),字霸图,潞州上黨人,北宋名将,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曾于唐河之戰和徐河之战率靜塞鐵騎重创辽军。.

新!!: 李昭亮和李继隆 · 查看更多 »

泰宁军节度使

泰宁军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山东省南部设立的節度使。 819年二月,分割淄青节度使为三,分出天平军节度使和沂海兖密观察使,治沂州,下辖兖州、海州、沂州、密州。 820年改为兖海节度使,治兖州。 832年改为兖海沂密观察使。 851年改为节度使。 862年八月,增加徐州,863年十一月徐州归徐泗节度使。 876年二月,建号泰宁军节度使。.

新!!: 李昭亮和泰宁军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潞州

潞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治所在襄垣县(今山西省襄垣县北)。隋朝开皇时时移治壶关县(今山西省壶关县东南),唐朝时移治上党县(今山西省长治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长治、武乡、襄垣、沁县、黎城、屯留、平顺、长子、壶关及河北省涉县等市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升为隆德府。金朝时又为潞州。元朝初年,又改为隆德府,太宗三年(1231年)再改为潞州。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升为潞安府。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57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52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李昭亮和潞州 · 查看更多 »

成州

成州,中国古代的州。.

新!!: 李昭亮和成州 · 查看更多 »

明德李皇后

明德李皇后可以指:.

新!!: 李昭亮和明德李皇后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