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埃米爾
埃米尔又譯艾米爾或阿米爾(阿拉伯語:,拉丁化:Amīr)是阿拉伯國家的貴族头衔,此封號用於中東地區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突厥在歷史上亦曾使用過這個封號。 一般從音譯為埃米爾(又譯艾米爾或阿米爾),亦有從其意思統帥意譯為總督,或從者功能意譯為國王、酋長、首長、頭人、頭目、首領、信眾的長官等等,亦見有人以其作為貴族最高爵位之功能意譯為親王、大公等等,旧译作异密。 其名稱源自阿拉伯文的「amir」,意思是指「統率他人的人」或「國王」。其最初本意有軍事統帥的意思,最早用於哈里發派駐在外的軍事統帥及各地總督,亦有作為最高級貴族稱號。 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內亂,各地總督與哈里發之關係越發疏離,最後不少地方的埃米爾與哈里發均成為一種象徵式之從屬關係,埃米爾遂在此權力交替中取得一地之軍政大權,並成為當地之君王,隨著阿拉伯世界政權分裂之延續,埃米爾廣泛地成為由北非到中東的君主稱號。.
查看 加茲罕和埃米爾
卡爾提德王朝
卡爾提德王朝(波斯語:کرتیان;英語:Kartids)是13世紀至14世紀期間統治呼羅珊大部分地區的波斯王朝,以赫拉特為都,起初臣服於蒙古伊兒汗國。伊兒汗國在1335年分裂,卡爾提德王朝實際上取得了獨立地位,直至1381年帖木兒大舉入侵。 Category:阿富汗王朝 Category:赫拉特歷史.
查看 加茲罕和卡爾提德王朝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加茲罕和印度
合赞算端
合赞算端(Qazan Khan ibn Yasaur,),算端就是苏丹的意思,察合台汗国第23代可汗,察合台汗秃里帖木儿的曾孙,牙撒吾儿之子。其都城在卡尔施,他致力于镇压河中地区的突厥贵族。突厥贵族异密加兹罕曾经拥立合赞,现在他是合赞的首要敌人。据说合赞在战争中射瞎加兹罕一只眼,合赞掉以轻心,回卡尔施过冬。加兹罕反击,杀死合赞。加兹罕在河中地区拥立新汗。从此,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查看 加茲罕和合赞算端
德里蘇丹國
德里蘇丹國(1206年-1526年),是阿富汗的古爾王朝(1148—1215年)于1175年后占领和征服纳尔默达河以北的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之后的德里总督于1206年自立建立的伊斯兰王朝。首一個王朝庫特布沙希王朝是古尔王朝留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的突厥语族奴隸創立的,因此又称为“奴隸王朝”。之后的后继王朝依次是:卡爾吉王朝、圖格魯克王朝、賽義德王朝和洛迪王朝,由于这些王朝首都始终位于德里,故而被统称为德里苏丹国。 第一位國君名為庫特布丁·艾伊拜克,在1206年于德里自立為王,自稱是德里阿曼蘇丹。最著名的國君是伊勒杜迷失,他是古德卜手下的欽察部落奴隸,在1229年,伊斯兰哈里發批准他成為苏丹。他另一件事是收留当时已经在1220年被蒙古帝国的大军给彻底灭亡的花剌子模帝國(1194—1220年)末代沙阿札蘭丁。但是札兰丁在1223年阴谋反对他而被其驱逐出境。由於德里蘇丹國由奴隸建立,因此不重視出身,重視能力,很多賣身為奴的欽察人得居高位。在14世紀中期,疆域到達印度南部的馬杜賴。其中有一位蘇丹名為巴爾班(1266年-1287年),他以抗擊蒙古军队著名,蒙古察合台汗国的军队每次入侵都被擊敗。 1398年,德里苏丹国遭到帖木儿的入侵,此后不斷衰敗。1526年,帖木兒後裔巴卑尔帶著從西邊奧斯曼土耳其進口來的大炮和奧斯曼土耳其火槍教練替他訓練的火槍手入侵印度,當時還在使用老舊的冷兵器和人海衝鋒戰術的印度軍隊完全不是巴布爾的大炮和火槍隊的對手,巴布爾挾著西方進口的大炮和火槍如摧枯拉朽般輕易的擊敗了末代德里蘇丹易卜拉欣·罗第,王國正式滅亡,由突厥化蒙古人的莫卧儿帝國取代之。.
查看 加茲罕和德里蘇丹國
突厥化
突厥化,是指用來描述一種文化或政治變革的過程中,中亚、东欧与小亚细亚、高加索的民族自願或強逼下成为突厥人。此詞的另一個含義包括許多早期安納托利亞的土著人民的同化過程。他們通過轉換宗教,文化和語言發生同化(突厥化通常與伊斯蘭化一起進行)。 安納托利亞的突厥牧民最初只是少數,在近代前希臘人、亚美尼亚人、阿拉伯人與库尔德人仍存在。.
查看 加茲罕和突厥化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查看 加茲罕和阿富汗
河中
河中可以指:.
查看 加茲罕和河中
拜延忽里
拜延忽里(Bayan Qulï,),察合台汗国分裂后,西部第2代可汗,都哇之孙。突厥贵族异密加兹罕杀死答失蛮察后,在河中地区拥立察合台的后人为新汗。拜延忽里完全听命于加兹罕,加兹罕以拜延忽里的名义,统一了河中地区,并对波斯进行干涉。1357年,加兹罕被暗杀,其子米尔咱·阿布达拉赫继位。阿布达拉赫和拜延忽里之妻(可敦)有染,便派人在撒马尔罕暗杀了拜延忽里。.
查看 加茲罕和拜延忽里
另见
1358年逝世
蒙古帝国穆斯林
- 不賽因
- 不赞
- 乞迪兒
- 乞里迪别
- 八剌
- 别儿哥
- 别儿迪别
- 加茲罕
- 合贊
- 哈马儿丁
- 塔里忽
- 奥都剌
- 完者都
- 帖木儿火者
- 揑兀魯思
- 斡耳都灭里
- 月即别
- 木八剌沙
- 本雅失里
- 札尼别
- 禿忽魯帖木兒
- 秃花帖木儿
- 答儿麻失里
- 聶古迭兒
- 脱脱蒙哥
- 貼古迭兒
- 迪尼别
- 那海
- 阿合馬
- 阿木剌
- 阿的勒算端
- 阿里算端
- 马合木·牙剌瓦赤
- 马哈麻·不剌
- 麻哈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