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苗劉兵變

指数 苗劉兵變

苗劉兵變,又稱劉苗之變、明受之變,是建炎三年(1129年)由苗傅和劉正彥發動,誅殺宋高宗趙構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以清君側,並逼迫宋高宗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的兵變。兵變消息傳出後,苗、劉二人沒有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各地將領紛紛採取勤王平亂的立場,出兵鎮壓,苗傅和劉正彥見局勢失去控制,連忙奉宋高宗復辟,最後兩人被打敗,在建康被寸斬。.

100 关系: 劉光世华北地区即位南宋南京市士大夫士兵大赦天下孟子 (書)宦官宰相宋史宋徽宗宋高宗宋钦宗寸斬岭南岳飞岳飛北伐临安府 (浙江)临平丹書鐵券三天竺三少平江年号康履应天府 (宋朝)今上建炎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阳区仆射張俊張逵張浚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丞復辟刺史储君商丘市內侍省兵部勤王团练四川省...王黼社稷禁軍禅让制秀州童貫紹興 (南宋)紹興和議續資治通鑑节度使隆祐太后韩世忠遷都行在觀察使詔令文書谥号軍官黃潛善轿辽朝郡县制郴州市赵旉藍珪蔡京鄭瑴金朝镇江市腰斬苗傅陕西省押字枢密使揚州杨沂中杭州市梁夫人江宁县 (古代)江苏省汪伯彦河南省清君侧朱勝非明受昭慈圣献皇后流亡浦城县政變敕書 扩展索引 (50 更多) »

劉光世

劉光世(),字平叔。保安軍(今陝西志丹)人。宋代將領。.

新!!: 苗劉兵變和劉光世 · 查看更多 »

华北地区

华北、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新!!: 苗劉兵變和华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即位

即位,亦稱登基、践祚、登极、坐朝、坐朝廷、坐龍椅、坐龍床等,是新统治者特定的就任职位仪式。御座在某些场合可视为权力的象征:无论是世俗权力还是宗教权力。同样的,即位仪式也可以发生在教堂或国家中。.

新!!: 苗劉兵變和即位 · 查看更多 »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新!!: 苗劉兵變和南宋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苗劉兵變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君,原指君主,後來成為爵位的一種,即關內侯,如褒成君等,也變為對男子的敬稱,如王君、謝君之類,君也可當第二人稱使用,如詩句: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新!!: 苗劉兵變和君 · 查看更多 »

士大夫

士大夫是古代中國、朝鮮、越南、琉球對於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官员选拔制度(科舉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與者,同时又是社會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至於「士人」,一般是指沒有官銜、介乎官民之間的讀書人。.

新!!: 苗劉兵變和士大夫 · 查看更多 »

士兵

士兵或兵,在其最一般的意義上說,是自願或義務兵役制根據招募到的人以保衛國家的主權,接受培訓和裝備,以保衛國家和它的利益。作為這些武裝部隊的一員,他成為軍隊中的有組織的軍人。在戰士的軍隊中鴻溝群體通常在裝備或武器不同區分不同的兵種,如步兵,海軍陸戰隊,砲兵,騎兵等。.

新!!: 苗劉兵變和士兵 · 查看更多 »

大赦

大赦是赦免的一种,它是指国家元首或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某一范围内的罪犯一律予以赦免的制度。大赦的效力很大,它不仅免除刑罚的执行,而且使犯罪也归于消灭。经过大赦之人,其刑事责任完全归于消灭。尚未追诉的,不再追诉;已经追诉的,撤销追诉;已受罪、刑宣告的,宣告归于无效。.

新!!: 苗劉兵變和大赦 · 查看更多 »

天下

-- 天下,最初是中华民族中漢族對世界的專有概念,後來傳播至東亞地區,深深影響東亞周邊的歷史和文化。“天下”的字面意思為「普天之下」,沒有地理和空間的限制,但也有不同的用法,用來形容某一種地理概念。天下这一概念伴隨一定的秩序原理,為某個地域、人民、國家的世界觀。就算對世界觀不明確的地域民眾,他們的「天下」的概念亦會根據一定的秩序形成。.

新!!: 苗劉兵變和天下 · 查看更多 »

头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的吻端部分,通常包括脑、眼、耳、鼻、口等器官(所有这些器官都支撑着各种感官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有些非常低等的动物可能没有头部,但多数两侧对称动物都有头。.

新!!: 苗劉兵變和头 · 查看更多 »

孟子 (書)

《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于戰國時代中后期。此書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司馬遷等人認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參與;趙岐、朱熹、焦循等人認為是孟子自著;韓愈、蘇轍、晁公武等人認為是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追記,但目前學術界較採用司馬遷等人的說法。该书詳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注本主要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的《孟子正义》等。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

新!!: 苗劉兵變和孟子 (書) · 查看更多 »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新!!: 苗劉兵變和宦官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苗劉兵變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苗劉兵變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稱道君皇帝,同時也是畫家、書法家、詩人、詞人和收藏家,書畫方面造詣極高,自創“瘦金書”字體。徽宗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徽宗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並垂簾聽政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其輕佻不可以君於下」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新!!: 苗劉兵變和宋徽宗 · 查看更多 »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新!!: 苗劉兵變和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宋钦宗

宋钦宗赵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宋徽宗赵佶长子,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新!!: 苗劉兵變和宋钦宗 · 查看更多 »

寸斬

#重定向 凌遲.

新!!: 苗劉兵變和寸斬 · 查看更多 »

岭南

嶺南,广義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五嶺之南的地区和越南北部地区,相當於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及香港和澳门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以北地区。狹义是單指中国南方五嶺南部地区,由於宋代之後開始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越南才分離出去,因此現在不包括越南北部地区。最狭义单指广东和港澳。 其中大部分地區屬於汉地的南部。 岭南又称岭外、岭表。所谓“表”也就是“外”的意思。这是站在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歷史上,唐朝嶺南道,也包括今福建省全境以及曾經属於中国皇朝統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开元之世,原属岭南道的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被划给了江南东道,福建地区由此被排除在了岭南的定义之外。在宋代以後,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嶺南之概念也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可能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於五岭以南的县市則并不包括在内。.

新!!: 苗劉兵變和岭南 · 查看更多 »

岳飞

岳飛,字鹏举,中國相州汤阴(今中國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宋高宗以谋反罪名赐死岳飛,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谥武穆、後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武廟。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與金军進行過数百次大小战斗。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紹興和議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說為自鴆,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被害。宋孝宗即位后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元修《宋史》記載:岳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敵方女真人讚歎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岳飛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組織大規模進攻的統帥,他反對宋高宗「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之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河北抗金武裝和宋官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之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著有詞作《滿江紅·寫懷》。其著作編成《岳忠武王文集》。.

新!!: 苗劉兵變和岳飞 · 查看更多 »

岳飛北伐

1127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1134年(紹興四年),岳飛首次北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6年(紹興六年)再次北伐,佔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飛在是次北伐中壯志未酬,寫下《滿江紅》。1140年(紹興十年),金兀术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進至朱仙鎮,離開封只有四十五里。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無奈宋高宗一心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京。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毁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岳飛亦被殺害。.

新!!: 苗劉兵變和岳飛北伐 · 查看更多 »

临安府 (浙江)

临安府,南宋时设置的府。 本杭州,余杭郡。淳化五年(994年),改宁海军节度。大观元年(1107年),升为帅府。旧领两浙西路兵马钤辖。 建炎元年(1127年),带本路安抚使,领杭、湖、严、秀四州。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改杭州为行在,改为临安府,带兵马钤辖。绍兴五年(1135年),兼浙西安抚使。崇宁时,户二十万三千五百七十四,口二十九万六千六百一十五。下辖九县。.

新!!: 苗劉兵變和临安府 (浙江) · 查看更多 »

临平

临平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市余杭区区政府所在地,亦是沪杭铁路所途徑的其中一個城鎮。.

新!!: 苗劉兵變和临平 · 查看更多 »

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亦作丹書鐵契、金書鐵券、鐵券、誓書,民間俗稱「免死(金)牌」,始於漢代,是天子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類似于現代普遍流行的勳章獎章,只不過其形制稍有不同,內涵較為寬泛。.

新!!: 苗劉兵變和丹書鐵券 · 查看更多 »

三天竺

三天竺—即古南天竺寺。是上天竺(法喜寺)、中天竺(法净寺)、下天竺(法镜寺)的总称,又称“三竺”。.

新!!: 苗劉兵變和三天竺 · 查看更多 »

三少

三少,又称三孤,古代对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周代置,为三公的辅官,后逐渐成为虚衔,用于加封重臣。从一品官。 Category:三师三少三公 Category:從一品.

新!!: 苗劉兵變和三少 · 查看更多 »

平江

#重定向 平江县.

新!!: 苗劉兵變和平江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新!!: 苗劉兵變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康履

康履(),宋朝宦官。 康履最初和蓝珪为康王赵构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靖康元年(1126年),曾与蓝珪跟从康王到金国行营。康王开元帅府,他和蓝珪都主管机宜文字。赵构即位为宋高宗,康履恃宠用事,妄作威福,傲视朝臣。大将大多曲意奉承。高宗命内侍不许与统兵官相见,违者停官。但他专横霸道,甚至踞坐跣足,凌忽诸将。任内侍省押班,金州观察使。金兵入扬州,高宗驰马出门,他与五六宦官侍从高宗南逃,倍加炫耀,轻视外朝。经过吴江,他的党羽以射鸭为乐。至杭州,钱塘江观潮,又与众宦官供帐遮道。统制苗傅、武功大夫刘正彦等深恶宦官恣横,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伏兵斩杀王渊,逼迫高宗,斩杀康履,康履被腰斩枭首。苗刘兵变被平定,康履追赠官,谥荣节。.

新!!: 苗劉兵變和康履 · 查看更多 »

应天府 (宋朝)

应天府或称南京应天府,河南郡,归德军节度,辖区在今河南省商丘市。 本为唐朝的宋州,宋太宗至道(995年—997年)中为京东路治,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建为南京,为北宋陪都。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京东路拆分为京东东路与京东西路,应天府为京东西路治。靖康之難后,宋高宗于靖康二年(1127年)农历五月初一(公历6月12日)在商丘即位,但迅即南逃至扬州。金朝时,改为归德府,直至清朝。 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时,户七万九千七百四十一,口一十五万七千四百四。统六县:宁陵县、宋城县、谷熟县、下邑县、虞城县和楚丘县。.

新!!: 苗劉兵變和应天府 (宋朝) · 查看更多 »

今上

今上是「當今聖上」的略稱,可以指:.

新!!: 苗劉兵變和今上 · 查看更多 »

建炎

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一個年号,共计4年,其年號涵義有所爭議,一說認為炎的意思是權威,代表重新建立大宋的權威,另一說認為,根據陰陽家五德始終說的說法,宋朝是火德,火德也就是大宋江山的根基,炎由兩個火​​字組成,建炎年號有“重建大宋的基業”的涵義。不過後來出現民变、苗刘兵变及金兵,當時人們紛紛議論炎字乃兩火故多盜,高宗為了避諱這種說法,改元為绍兴。.

新!!: 苗劉兵變和建炎 · 查看更多 »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原名《高宗系年要錄》,凡二百卷,南宋李心傳著。 李心傳三十歲進士不第,遂絕意於仕途,專心從事史學研究。李心傳以《高宗日曆》、《中興會要》等史書為基礎,又參考各類官書,以及一百多種私家記載、文集、傳記、行狀、碑銘等史料,進行詳細的考訂,仿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體例,編成此書。所谓“中兴”,是指徽钦二帝为金人掠走后,赵构建立南宋。《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記述了建炎元年(1127)至紹興三十二年(1162)共三十六年的史事,宋高宗一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有大量史料記載,如秦檜陷害岳飛之事,此書記載甚詳。宝祐初曾刻之扬州。後來的《宋史》和《續資治通鑑》等作品,多以此書為參考。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原書已失佚,今本是清人編《四庫全書》時,再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可與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互為補充。.

新!!: 苗劉兵變和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 查看更多 »

建阳区

建阳区(閩北語羅馬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南平市的一个市辖区,南平市人民政府驻地。别称大潭、潭阳、潭城,位于武夷山脉南麓,地处闽北中心。常住人口34.7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34.52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建城于公元205年,迄今1800多年,是福建省最早的县邑之一,受闽越文化影响深厚,在闽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历史上建盏工艺、印刷业和理学教育高度发达,在国内闻名遐迩,有南闽阙里之称。.

新!!: 苗劉兵變和建阳区 · 查看更多 »

仆射

,古職官名,秦代开始设立。《漢官儀註》曰,僕,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督課之,故名。到宋徽宗之后被逐渐废除。 商周王族貴族重視射禮,《周礼·夏官·射人》:“若有国事,则掌其戒令,詔相其事。掌其治达;以射法治射仪。” 朱子曰:禮僕人師扶左,射人師扶右。 秦朝时代設置,為主射左右之臣,古人重視武官,凡主事者,皆命以善於射箭者輔之,故稱「僕射」。秦代時各官署大多设置「僕射」,为官署次官。 汉朝之后,以僕射为名的,仅见尚書僕射,位在尚书令之下。宋徽宗時改左右僕射為太宰﹑小宰,此後僕射之名不復存在。 隋唐、五代、宋、金、辽,尚書僕射均为宰相官阶。.

新!!: 苗劉兵變和仆射 · 查看更多 »

張俊

張俊,字伯英,鳳翔府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人。五世祖徙秦州,子孙遂为秦州三阳寨人。.

新!!: 苗劉兵變和張俊 · 查看更多 »

張逵

張逵(),字懋登,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官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苗劉兵變和張逵 · 查看更多 »

張浚

張浚(),字德遠,號紫巖居士,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南宋抗金將領,,父張咸。母秦國夫人計氏。長子張栻。.

新!!: 苗劉兵變和張浚 · 查看更多 »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官名。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與幕僚部屬的行为。得授仪同三司加号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之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一般是魏晉至元朝時,朝廷對有功大臣功勞的重賜。.

新!!: 苗劉兵變和开府仪同三司 · 查看更多 »

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中国古代官名,為一種御史。秦始置。類似於近代:督察處、政風廉潔處、最高人民检察院、廉政公署。防範朝廷主官侵害人民權益、貪官污吏、貪贓枉法。.

新!!: 苗劉兵變和御史中丞 · 查看更多 »

復辟

復辟(辟,音「壁」),可以指原本失去君位的君主,再次登基為君。即重祚。 或指曾經是君主制國家,在改行共和(Republic)政體後,原先有歷史來源的前朝君主制君主(皇帝、國王、親王等)再次成為國家元首的政治現象。 辟,意為君主。如唐代元稹的《遷廟議》:「中宗復辟中興,當為百代不遷之廟。.

新!!: 苗劉兵變和復辟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苗劉兵變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新!!: 苗劉兵變和储君 · 查看更多 »

商丘市

商丘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东界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南邻周口市与安徽省亳州市,西接开封市,北临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黄河与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惠济河、大沙河、包河、沱河、浍河等流经。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人口727.39万。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火文化的发源地,商人、商业、商文化“三商”之源。交通发达,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在此交汇。.

新!!: 苗劉兵變和商丘市 · 查看更多 »

內侍省

內侍省是中國官制中侍奉皇帝生活起居的機構,其成員主要是由宦官所組成。 南北朝时,北齐置中侍中省和长秋寺。隋朝时改称内侍省,后改长秋监。唐朝初年,改回内侍省。宋朝时称内侍省。元朝、明朝设其它机构替代,清朝时设置内务府。.

新!!: 苗劉兵變和內侍省 · 查看更多 »

兵部

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長官為兵部尚書。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兵部,其長官為兵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兵曹,長官改稱兵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兵部的機構。.

新!!: 苗劉兵變和兵部 · 查看更多 »

勤王

勤王,指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如唐朝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 君主有詔勤王時,全國都會有人響應;君主沒詔令勤王時,野心者就會矯詔勤王。能夠獲得勤王詔令,相當於獲得了起事的資本。 中國歷史上許多勤王例子,多为藉口以攻入朝廷。如西晉八王之亂。唐朝的李克用和朱溫兩人都多次勤王,成為他們爭奪天下的藉口。 另一常見的反叛藉口是「清君側」:意指起兵掃除君王(皇帝)身邊的小人、奸佞。若有人以清君側口號起事,便可能會有使用勤王為號召的對抗者。.

新!!: 苗劉兵變和勤王 · 查看更多 »

团练

团练是中國古代的地方民兵制度(在鄉間的民兵亦稱「鄉兵」)。孙鼎臣据《周禮》:“今之团练乡兵,其遗意也”,“无比闾族党则伍两卒旅为乌合之兵;无保甲则乡兵为乌合之民”。.

新!!: 苗劉兵變和团练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苗劉兵變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王黼

王黼(),字將明,北宋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北宋末期政治人物,風姿俊美,善於逢迎,被稱為六賊之一。原名王甫,後因與東漢宦官王甫同名,而被賜名黼。.

新!!: 苗劉兵變和王黼 · 查看更多 »

社稷

稷是中國古代君主的祭壇。“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类農作物粟(即小米),亦指農作物之神后稷。中國古代國君都祭社稷,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後來就用“社稷”代指“國家”。 炎帝号神农氏,是从事农业的氏族部落。其后裔较著名的有烈山氏,以善于烧山种田而闻名。其子柱能植百谷百蔬,故祀以为稷。稷被尊奉为谷物之神。炎帝后裔还有共工氏,以善于平治水土著称。其子曰后土,后来被尊奉为土地之神——社。对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土地和粮食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兴衰存亡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在中国社稷即国家的代名词。 在周代,社和稷被一起崇拜,合稱「社稷」。周天子會在冬至和夏至每年兩次祭祀社稷。社稷在露天的祭壇崇拜,祖先則進入祖廟崇拜。社稷之壇在王宮之西,祖廟在王宮之東,二者構成國家的一對象徵。 《周礼·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國家的國君,稱為社稷主;中國的天子,稱為天下主。社稷主的名號是侯;天下主的名號是王。誰夠資格稱為天下主?誰夠資格稱為社稷主?乃是有條件的,《老子》第七十八章說:“是以聖人--: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主。正言若反。”不論是天下主或是社稷主,都必須承擔危難災禍屈辱,而不是坐享安榮舒適。 现今北京中山公园内,仍有社稷坛及国土象徵的五色土。.

新!!: 苗劉兵變和社稷 · 查看更多 »

禁軍

禁軍,直轄屬於帝王或元首(如監國、太后等),擔任護衛元首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新!!: 苗劉兵變和禁軍 · 查看更多 »

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沒有血緣關係的禅让更是不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讓給賢能的人,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選出來。.

新!!: 苗劉兵變和禅让制 · 查看更多 »

秀州

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 吴越国在939年分苏州设置秀州,治所在嘉兴县(今浙江省嘉兴市),宋朝辖境约当今浙江省除海宁市的杭州湾以北、桐乡市以东,上海市吴淞江以南地区。州境内滚海,在境内设有市舶司。宋宁宗庆元元年(1190年)改为嘉兴府。.

新!!: 苗劉兵變和秀州 · 查看更多 »

童貫

童貫,字道夫,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人,北宋权阉。因其生性巧媚,善于奉承,深得宋徽宗赏识。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这亦是少数宋朝宦官专政的時期;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之一;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被册封为王的宦官之一,受封為廣陽郡王。.

新!!: 苗劉兵變和童貫 · 查看更多 »

紹興 (南宋)

紹興(1131年-1162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二个也是最後一個年号,共计32年,有承繼前業,振興昌盛又或是紹奕世之宏修,興百年之丕緒之意。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宋孝宗即位沿用。.

新!!: 苗劉兵變和紹興 (南宋) · 查看更多 »

紹興和議

紹興和議是南宋和金朝在宋紹兴十一年(1141年)達成的第二次和議,宋高宗在急於求和下,接受了金朝的苛刻條件。此和議達至宋金近一百年南北分治的局面,大致以秦嶺淮河線為界。.

新!!: 苗劉兵變和紹興和議 · 查看更多 »

續資治通鑑

《续资治通鑑》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鑑》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書二二〇卷,展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其中北宋部分较為精確(一百八十二卷),元代部分较為简略(三十八卷)。.

新!!: 苗劉兵變和續資治通鑑 · 查看更多 »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新!!: 苗劉兵變和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隆祐太后

#重定向 昭慈圣献皇后.

新!!: 苗劉兵變和隆祐太后 · 查看更多 »

韩世忠

韓世忠(),字良臣,绥德州(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官至太傅、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封咸安郡王(从一品),太师致仕,赠通义郡王,追封蕲王、谥“忠武”。原配白氏死後,梁紅玉成為韓的正妻。.

新!!: 苗劉兵變和韩世忠 · 查看更多 »

遷都

遷都是指一個國家把首都或行政中心從某城市遷至另一城市。古代由于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以及迁都成本远低于现代,因此迁都事件比较多见,例如中國歷史上就曾多次遷都。迁都通常基於戰亂、朝代、政权的交替,或者领土的变更與扩大,原首都的某些機能丧失,或是原首都過於擁擠等因素,甚至为了平衡各地发展等原因而迁都。.

新!!: 苗劉兵變和遷都 · 查看更多 »

行在

行在(漢語拼音:xínɡ zài;古譯:Quinsay),字面上的意思是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指在名义上并非帝都,但实际上是皇帝、皇宫和朝廷所在并行使首都职能的地方。因帝權年代以皇帝為中心,被称为行在的地方是彼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例如圓明園、或咸豐北狩熱河時的避暑山莊,而陪都、行宮则未必。舊唐書·卷一八五·良吏傳下·呂諲傳:「肅宗即位于靈武,諲馳赴行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僖皇行在住于成都,令孜與敬瑄相與交結,事盜國柄,人皆畏威。」 舊時皇帝巡幸的行宮亦稱為行在,鞏華城沙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乾隆眾多行宮等,只要是皇帝所在皆稱之。陪都成為行在后,反而經常成為政治中心。.

新!!: 苗劉兵變和行在 · 查看更多 »

觀察使

觀察使,中國古代官名,原稱採訪使,別稱觀察、廉車正使、廉車、廉使、廉查。唐玄宗設,原為一種監察官,近於御史,後變成軍事、行政的官職。後人雅稱明清的道員為觀察使。.

新!!: 苗劉兵變和觀察使 · 查看更多 »

詔令文書

詔令文書,民間俗稱為「聖旨」,是皇帝在登基、大婚、親政、殯天、繼承大統等宗室要務,與國家重大災變、重大革新或隆重慶典時,詔告天下所用之文書。由於擬旨承宣的機構與功能各有不同,功用、名稱便不同,如詔書、誥命、敕命、敕諭、敕令、諭令、諭旨、聖旨、皇旨、聖批、聖令、皇令、皇榜、金榜、公榜、冊、書、符、檄文等。.

新!!: 苗劉兵變和詔令文書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苗劉兵變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軍官

軍官,本義為國家授權至軍中管理軍隊的官員,軍官往往象徵著國家軍隊的威權性,是軍隊最高的管理幹部,一般由尉級至將級的人員擔任,在軍中擔任領導軍隊,指揮領導或技術幕僚(或稱參謀)的職務,前者擔任的職務名稱有排長、連長、營長或旅長等,後者幕僚職則有人事官、訓練官或情報官等等,一般在現代國家的軍隊體制,軍人分為軍官、士官、士兵三大體系,各有其任務執掌,而軍官在位階上高於士官及士兵,擔任領導及幕僚的職務。 在古中國各個朝代,對軍官的稱呼不一,有武將、武官、武吏等稱呼,軍官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漢書·百官公卿表》載:「騪粟都尉,武帝軍官,不常置。」元朝, 官員分為民官、軍官。 在皇帝的詔、敕和公事行文中,對軍官的升、降、襲職、退休等已有規定。如,在邊界地區「鎮守三載無虞者,……軍官升一階”(《元史》卷二十四);“軍官有功而升职者,舊以其子弟襲職,陣亡者許令承襲,若罷去者,以有功者代之。.

新!!: 苗劉兵變和軍官 · 查看更多 »

黃潛善

黃潛善(),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宣和六年甲辰科進士出身,是一位宋朝奸臣。 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進士,授官筠州(今江西高安)通判。徽宗時任左司郎,政和、宣治年間,任欽差大臣察訪陝西、河東震災區,不以實聞,但言震而已。 之後,被拔擢至戶部侍郎,坐事謫亳州,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 靖康初,金人入攻,康王開大元帥府,檄潛善率兵入援。張邦昌僭位,潛善趨白于帥府,王承制拜潛善為副元帥。 靖康二年,康王登基,拜中書侍郎。 建炎元年,此時宋高宗從人望,擢李綱為右相,但李綱將奏逐黃潛善及汪伯彥,右丞呂好問止之。未幾,黃潛善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遂罷。此時的黃潛善主張和議,與虜人畫河為界,遭李綱駁斥。太學生陳東論李綱不可去,潛善、伯彥不可任,潛善恚。御史張所也說黃潛善這個人姦邪,恐害新政,左遷所尚書郎,尋謫江州。 會歐陽澈上書詆時事,語侵宮掖,帝謂其言不實,潛善乘間啟殺澈並東誅之,識與不識皆為之垂涕,帝悔焉。 建炎元年,又與汪伯彦貶逐李綱,官至广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知河间府、左丞相。 建炎三年十二月癸卯,黃潛善卒于英州,葬於江西廬陵縣儒林鄉鳳凰洲劉家嶺。.

新!!: 苗劉兵變和黃潛善 · 查看更多 »

轿

轿,也称轿子、舆、肩舆、抬椅、滑竿等,是一类交通工具。广义的轿子外形为装有抬杠的无轮结构,乘客坐在其中,由两人或多人肩扛或手抬,步行运输。抬轿者称为轿夫。 和马车等其他旧时交通工具比,轿子的速度较慢,但更为平稳舒适。轿子也有利于穿行狭窄曲折的街道。另外由于雇佣人力来运输,也可以显示乘轿人的社会地位。 中国唐朝及以前的时候,乘轿者多为皇室、女性、老弱官员。自宋朝开始,轿子开始广泛流行。近现代,轿子先是被人力车,后被汽车逐步取代。在当代,除了少数险峻无道路的山地还在用抬椅、滑竿等运输外,轿子一般只用于旅游娱乐,以及婚礼、葬礼、廟會等传统仪式。.

新!!: 苗劉兵變和轿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苗劉兵變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郡县制

郡縣制,指對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郡、縣二級政權的地方行政制度(類似於現在的行政區劃)。起源于周朝,起初是封建制的补充,后经过秦汉发展,取代封建制成为主要体制。亚洲其他国家也从中国学习了该体制,如日本、朝鲜。.

新!!: 苗劉兵變和郡县制 · 查看更多 »

郴州市

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东界江西省赣州市,南邻广东省韶关市,西接湖南永州市,北连湖南衡阳市、株洲市,是湖南的“南大门”。.

新!!: 苗劉兵變和郴州市 · 查看更多 »

赵旉

元懿太子赵旉(),是南宋高宗唯一的親生儿子,潘贤妃所生。.

新!!: 苗劉兵變和赵旉 · 查看更多 »

藍珪

蓝珪,宋朝宦官。 最初为康王赵构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跟从康王到金国行营。康王开元帅府,他和康履都主管机宜文字。赵构即位为宋高宗,蓝珪恃恩用事,与康履胡作非为。金兵入扬州,高宗驰马出门,跟随的只有他和康履等五六人,倍加炫耀,轻视外朝。经过吴江,他的党羽以射鸭为乐。至杭州,钱塘江观潮,供帐遮道。统制苗傅、武功大夫刘正彦等深恶宦官恣横,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高宗,斩杀康履,蓝珪也被捕,因其平日不及康履骄横,免遭杀戮编置到偏远州县。苗刘兵变被镇压下去后,高宗重新召回蓝珪,自武功大夫擢内侍省押班,後提升其为内侍省都知。.

新!!: 苗劉兵變和藍珪 · 查看更多 »

蔡京

蔡京(),字元長。北宋興化仙遊(今属福建)人。北宋時期書法家,先后四次任宰相,掌权共达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穷奢無能、貪腐保守,直接导致北宋王朝的衰败。.

新!!: 苗劉兵變和蔡京 · 查看更多 »

鄭瑴

郑瑴,字致刚,南宋建州人。 政和八年进士及第,授安陆府教授,权信阳县尉,监南康酒税。入京擔任御史台主簿。 建炎元年(1127年),任監察御史,遷右司諫,升為諫議大夫。建炎三年(1129)三月,爆發苗劉兵變,鄭瑴立於庭中,當面斥責苗、劉二人,拜御史中丞。此時張浚派馮轓到杭州和苗、劉等曉以大義,苗傅聽說張浚已集結重兵,詔貶張浚為黃州團練副使、郴州安置,鄭瑴上書為張浚開脫,又遣人密報張浚放慢行軍速度,使叛軍自行垮台。鄭瑴与李邴共同擔任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高宗復位,簽書樞密院事,執政百日而卒,年五十。謚忠穆。有《建炎復辟紀》一卷。.

新!!: 苗劉兵變和鄭瑴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新!!: 苗劉兵變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镇江市

镇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润州”、“京口”,建城超过3000多年。位于江苏省南部的长江南岸-苏南,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组成城市,往东距离上海市230公里(通过高铁一小时可以到达),往西距离南京80公里(通过高铁半小时内可以到达),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常州奔牛机场50公里。镇江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著名港口和商业贸易转运和转口城市。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镇江曾是江苏省的省会。镇江隔着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相望,东边与常州市相连,西边与南京市相连。由于南京长江二桥以及上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垂直高度不够,使得排水量超过5万吨的远洋轮船,无法通过(南京的龙潭港在长江大桥下游位置,不受其影响)。使得镇江成为的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的深水岸(-15米)线港口城市之一,通过长江往东直接通往太平洋。由於其豐富的軍事史,鎮江三山(京口北固山、金山寺、焦山定慧寺)是詩人家國之思的集中地。.

新!!: 苗劉兵變和镇江市 · 查看更多 »

腰斬

#重定向 腰斩.

新!!: 苗劉兵變和腰斬 · 查看更多 »

苗傅

苗傅(),南宋初年將領,山西上黨人,因不滿權臣勾結宦官並把持朝政,和劉正彥率領所部的赤心軍發動苗劉兵變,最後失敗而在建康被磔棄市。.

新!!: 苗劉兵變和苗傅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苗劉兵變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押字

#重定向 花押.

新!!: 苗劉兵變和押字 · 查看更多 »

枢密使

枢密使,尊称枢相。中国古代官名,負責統帥全国軍政。 唐代宗永泰年間,置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參贊軍機;至昭宗时,借朱温之力,尽诛杀宦官,开始以士人任枢密使。天祐元年(904),朱溫命蔣玄暉擔任樞密使,是為外朝臣僚擔任此職之始。后梁置崇政院,改崇政使,然后以君主左右最亲信的大臣担任此职,“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后唐复改枢密使,位同宰相,专掌军政。莊宗任用宦官張居翰為樞密使,與郭崇韜對掌機務,又以宦官李紹宏為樞密使。後晉天福四年(939)廢樞密院,而“以印付中書,院事皆委宰相分判”。開運元年(944)“復置樞密院,以桑維翰為中書令兼樞密使,事無大小,悉以委之”。 宋朝,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枢密使位高權重,雅稱為太尉,与中书门下之同平章事合称“宰执”;统帅全国军队。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僉书枢密院事、同僉书枢密院事等。太平興國八年正月,曹彬罷樞密使。次日,王顯受命為樞密副使,六月任樞密使。樞密院長官張遜、柴禹錫、趙镕等都是太宗早年在藩邸的親從。宋真宗即位後,以曹彬任樞密使,而以向敏中、夏侯嶠副之。 元朝置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按例太子领枢密使虚衔。枢密副使主持军务,多用蒙古人,汉人任之极少,仅史天泽、王约等任期较长。 清朝对军机大臣也往往尊称为枢密。;唐.

新!!: 苗劉兵變和枢密使 · 查看更多 »

揚州

揚州,可以指:.

新!!: 苗劉兵變和揚州 · 查看更多 »

杨沂中

杨沂中(),字正甫,代州崞县人(今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南宋大将,官至少师、宁远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封恭国公;太师致仕,进封同安郡王;追封和王,赐谥武恭。.

新!!: 苗劉兵變和杨沂中 · 查看更多 »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新!!: 苗劉兵變和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梁夫人

梁夫人(),是中國宋朝抗金女英雄,名將韩世忠之繼室,即野史小说所称梁红玉。 梁氏的主要事蹟記載於据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韓世忠列傳》、《續資治通鑑》等史書,以及韓世忠墓誌、神道碑《中興佐命定國元勳之碑》等文獻。而源頭可能是成書最早的《要錄》,《要錄》共有6處提到梁氏,主要涉及四件事。在她出生之地,人民建了祠堂,俗稱「七奶奶廟」,1982年,又在七奶奶廟原址上重建了「梁紅玉祠」,紀念這位中國古代傑出的巾幗英雄。.

新!!: 苗劉兵變和梁夫人 · 查看更多 »

江宁县 (古代)

#重定向 江宁县.

新!!: 苗劉兵變和江宁县 (古代)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苗劉兵變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汪伯彦

汪伯彥(),字廷俊,徽州祁門(今屬安徽)人。 少颖异,嗜诗书,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霍端友榜進士,靖康元年獻〈河北邊防十策〉,知相州(今河南安陽)。金人南下,康王赵构在磁州(今河北正定)被金兵围困时,汪伯彦遣兵二千迎康王还相州,授大元帅府副元帅,又升为集英殿修撰。 宋高宗即位,擢知樞密院事,後遷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黃潛善皆主議和,太學生陳東上書乞留李綱,而罷黃潛善、汪伯彥。伯彥怒曰:「不殺陳東,何以塞眾口!」高宗下命將陳東處死。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降充宁远军节度副使。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复正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后授观文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事。九年(1139年)二月,知宣州事。六月,授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十年(1140年)五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一年(1141年)五月卒于家中,年七十三。高宗悼之,九日后降制除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赠少师。赐其家田十顷,银帛千匹两,官给葬事,官其亲属二人于饶州,谥号忠定。 《宋史·卷四七三·奸臣傳》有傳,南宋權相秦檜是汪伯彥的學生,也入同卷《宋史·卷四七三·姦臣傳》。.

新!!: 苗劉兵變和汪伯彦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苗劉兵變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清君侧

清君侧是古代汉字文化圈的一個政治性名詞,其主要涵義為「清除国君身旁的乱臣贼子」,最早發源於中國。該名詞最早见于中國經書《公羊传》中“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通常作為政變起事者強化其正當性使用。清君側也稱「凊(音同淨)君側」,意為「清除君王身旁的的奸邪小人」。然而从历史上来看,相当一部分打着“清君侧”旗号的起事,结果都是“君”和“侧”同时被清除。.

新!!: 苗劉兵變和清君侧 · 查看更多 »

朱勝非

朱勝非(),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一說姑蘇(今江蘇蘇州)人。 幼有志氣,機敏多謀,入京城太学深造。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由上舍举進士,初授官府曹。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爲東道副總管,權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靖康之變後,到济州(今山东济宁)康王府勸進趙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試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建炎二年(1128年),除尚書右丞,遷中書侍郎,拜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御营使。建炎三年(1129年)發生苗劉兵變,朱勝非於皇帝及叛軍間居中調停,為平叛軍贏取得多時間及機會。 紹興元年(1131年),因馬進陷江州,姚舜明棄城走,勝非赴鎮太緩,降職中大夫,分司南京。元年五月初二日,與吕颐浩、刘光世同兼宣抚淮南。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母喪去職,不久起復右僕射兼知樞密院事。紹興五年(1135年),提舉臨安府洞霄宮。紹興七年,起知宣州。紹興八年,又奉祠。紹興九年(1139年),再知湖州,以疾去職。朱勝非是張邦昌友婿,擁護張邦昌,與秦檜不合,宦海起起伏伏,紹興十四年(1144年)卒。谥“忠靖”。有《秀水閑居錄》一卷、《绀珠集》十三卷係後人偽作。《宋史》卷三六二有傳,《全宋诗》卷一五三七录其诗七首。.

新!!: 苗劉兵變和朱勝非 · 查看更多 »

明受

#重定向 中国年号列表#南宋.

新!!: 苗劉兵變和明受 · 查看更多 »

昭慈圣献皇后

昭慈圣献皇后(),宋朝人,孟姓,洺州(約在今中國河北省永年縣)人,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其二度被廢又二度復位,並二次於國勢危急之下被迫垂簾聽政,經歷之離奇,實為罕見。.

新!!: 苗劉兵變和昭慈圣献皇后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苗劉兵變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浦城县

浦城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最北端,隶属于南平市。踞八闽上游,仙霞岭山脉与武夷山脉交接处,为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交界处。面积3383.02平方千米。浦城县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闽北交通要地。.

新!!: 苗劉兵變和浦城县 · 查看更多 »

政變

政變(法語:coup d'État,,亦音译为“苦跌打”、“苦迭打”),是指一個國家之中有一部份人通过密谋策划,采取軍事叛亂或政治行动,夺取国家政权的行为。如果能成功完成政變,則會造成权力的转移、政府的更迭、或政体的改变。.

新!!: 苗劉兵變和政變 · 查看更多 »

敕書

敕書今簡作敕(異體字簡稱:勅、勑、飭)是君主制國家的一種文件。.

新!!: 苗劉兵變和敕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刘苗之变明受之变苗刘兵变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