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

指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

軍訓教官,是指普設於中華民國各高級中等學校或大專院校的現役軍官,主要業務包含維護校園安全、學生之軍事訓練等。軍訓教官主管單位為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因此未享有由國防部發放的軍人薪給,而是由學校(公立學校教官)或教育部(私立學校教官)編列預算。高級中學及大專軍訓教官待遇法源由國軍志願役軍官俸額表定訂 。公立高中職教官,與部隊軍官相比較,短少志願役加給每月1萬元,故其薪資通常較部隊少。.

102 关系: 十二年國教南京市台灣大專院校列表參謀總長吳鼎大将客家人實踐大學尚武文化少将少校工作人員上将上尉上校師範學校中学中德关系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青年救國團中国抗日战争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中華民國國歌中華民國國旗中華民國國旗歌中華民國儀隊中華民國陸軍中華民國陸軍司令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憲兵中華民國教育部中校中日战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五三慘案德國教育德国徵兵制地方自治北平市北洋政府國立編譯館國防部參謀本部國防部軍情局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國民革命軍北伐國民政府军人军事学军事地理学国防部长知识青年硕士示威空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綠色總統府戰略顧問罷課遊行聯勤领带訓導高級中學身高體重指數軍事糾察隊軍事教育軍歌黄色藍色蔡元培蔣經國重庆市臺灣地區金門防衛司令部陳水扁陸軍後勤指揮部陸軍八軍團陸軍六軍團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陆军正当防卫步兵民進黨江苏省沈崇案湯曜明服装本省人有期徒刑戴伯特昆明市撞針思想政治教育性別智商 扩展索引 (52 更多) »

十二年國教

#重定向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十二年國教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台灣大專院校列表

臺灣大專院校列表,列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所有附屬島嶼)各大專院校。各校主要依在臺創立/恢復或首次改制/升格為大學/學院或專科學校之順序時間排序。校地面積依據。.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台灣大專院校列表 · 查看更多 »

參謀總長

#重定向 參謀長.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參謀總長 · 查看更多 »

吳鼎

吴鼎可以指.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吳鼎 · 查看更多 »

大将

大將,也稱一級上將,是部分國家設有的軍銜,一般位於元帅和二級上將之間。通常以四顆星為代表。.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大将 · 查看更多 »

客家人

#重定向 客家民系.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客家人 · 查看更多 »

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是一間台灣的私立大學,校區分設於臺北市中山區、高雄市內門區、苓雅區兩地三區。前身為1958年3月26日由前中華民國副總統謝東閔創立的實踐家政專科學校,並於1997年8月改名實踐大學。該校以建築、食品、服裝、媒體傳達設計等相關科系著稱。現台北校區鄰近台北捷運文山內湖線大直站,高雄教學中心鄰近高雄捷運環狀線旅運中心站。.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實踐大學 · 查看更多 »

尚武文化

尚武文化, 以武力技術、知識等作為保衛、進攻、殺傷、掠奪等諸攻防行動作戰方式的文化。 正面觀點:有助於抗御外敵或有效擊敗危及已方或友鄰時的保衛手段,達到克敵制勝之道。 反面觀點: 由於過度極端追求武力最終會傷害己身或傷害友鄰招致身敗名裂,於是發展武德精神思想文化來制御過度追求武力的濫觴。.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尚武文化 · 查看更多 »

少将

少將是軍隊的軍階,中将以下准將或上校或大校以上的一階,在沒有准將的國家中,少將為將官最初階。在有准將的國家中,准将是将官中最低階,少将則是兩顆星。根據國家不同,少將為將官中的第三階或第四階。中文裡的少將一詞是來自於日本軍制,日本軍制中的少將來自日本古代官職。當代日本自衛隊中的少將稱作「將補」。在北約軍隊中,相當於OF-7。 在中华民国,少將是將級最初階,肩、領章為一星,由上校所升任。他们在軍中通常擔任各司令部的副司令、國防部各下屬單位的高階主官(主管)、軍團副指揮官,地區指揮官、指揮部指揮官、旅長、軍醫院院長和軍校校長等一職。.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少将 · 查看更多 »

少校

少校是軍隊的職銜,是校官中的最低級別。英文裡,陆军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军种的少校称为Major,海军少校则称为Lieutenant Commander(直譯:副指揮官)。英国皇家空军少校则称为Squadron Leader(直譯:中隊長)。 英国陆军少校主要擔任連長職務。美國陸軍少校主要擔任副營長、營部執行官職務。 中華民国國軍少校精實案前主要擔任兵器連連長或副營長,精實案因為指揮架構修整始改編製擔任副營長、營參謀主任、營輔導長、營級執行官、本部連、旅部連、群部連、營部連或專業連隊連長。.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少校 · 查看更多 »

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又名職員,持職員證工作及出入工作場地,有些是義工,有些身份是僱員,後者受薪有償工作。工作人員是項目管理中的人力資源,理應受工作車間職業安全保障,工傷意外主子有責賠償。在義工行列,多數地方法例沒有要求申請工作證,即是說黑工不是問題。 Category:勞工.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工作人員 · 查看更多 »

上将

上將是軍階之一種,通常為高級軍事將領。.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上将 · 查看更多 »

上尉

上尉是军队的职衔,在少校和中尉之間。在少数国家,存在大尉军衔,作为上尉的更高一级军衔。在數國軍隊中,陆军以及空軍、海軍陸戰隊的上尉英譯為Captain,海军上尉称为Lieutenant。英国皇家空军上尉则特稱Flight Lieutenant。日本自衛隊相當於上尉的階級簡稱「1尉」,依軍種分為「1等陸尉」、「1等海尉」及「1等空尉」,大韓民國國軍的上尉軍階則稱做「대위」(對應漢字為大尉)。 中華民國國軍上尉主要擔任連長或副連長的職務,但可佔缺擔任輔導長。 英国陆军上尉主要担任副连长的职务,美國陆军上尉则担任连长的职务。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尉则根据条例,可以担任从副连职军官、正连职军官和副营职军官。 Category:军衔.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上尉 · 查看更多 »

上校

上校是軍隊中军官的職銜,在多数國家中是校官中的最高級別,在中校之上、少將或准將之下。但在某些军事组织中,則还设有高上校一級的大校軍銜。在某些较小的军事组织中,上校也有可能作为最高级别的军衔。 在多数英语国家中,陸軍、空軍及海军陸戰隊的上校稱為colonel(缩写为Col.),海軍上校則稱作captain。英国空军上校的稱呼则為group captain(聯隊長)。在東亞各國軍隊的上校階級中,舊日本軍的漢字为大佐,自衛隊則依軍種分稱為一等陸佐、一等海佐和一等空佐(簡稱一佐),越南人民軍上校(thượng tá)和朝鮮人民軍上校(상좌)的對應漢字為上佐、韓國國軍上校(대령)的對應漢字則為大領。.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上校 · 查看更多 »

師範學校

師範學校(Normal School)以培育師資為目的,多屬於高等教育層級。.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師範學校 · 查看更多 »

中学

中學(High School、Secondary school)是中等學校的簡稱,為緊跟著小學教育之後的學歷教育機構,通常也稱為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機構。此階段的教育是為了之后的更深等的教育或是職業訓練而設。中學和小學之間的界限隨著國家的不同而有差異,但是一般是在入小學後的第七到第十二學年之間,有些國家會在這之間設立初级中學(臺灣地區,1970年代改稱「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除了包含高等教育(例如大學)預備學程的一般中學外,就業訓練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也屬於二級教育的一環。.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学 · 查看更多 »

中德关系

中德关系(Chinesisch-deutsche Beziehungen)指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中德两国从19世纪末开始进行直接的交流。刚刚完成统一的德意志帝國参加了八國聯軍。之后,两国持续了大约30年的合作关系,直到阿道夫·希特勒联合日本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国成为了敌对双方。二战之后,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在冷战中,西德属于美国阵营,而东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属于苏联阵营。1990年,冷战进入尾声,兩德統一,两国关系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目前中德關係被雙方定義為「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德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青年救國團

中國青年救國團,簡稱救國團,為中華民國的社團法人組織。1952年成立的最初名為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總政治部,由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兼任團長,蔣經國為首位主任,當時為帶有中央政府官方色彩的政治性組織,1969年脫離國防部,1989年改向內政部及臺北地方法院申請、登記為:「教育性、服務性與公益性之社團法人,服務對象主體是大專院校、高中職的學生。」2000年更名為中國青年救國團。如今,救國團的工作還包括接待遊客以及個人教育進修活動。.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國青年救國團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為中華民國軍事及國防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除了國防部本部之外,下轄參謀本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憲兵指揮部、後備指揮部、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備局、軍醫局等軍事機關/機構,以及所屬業務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是行政院下的所有部門裡唯一一個有設置副部長跟沒有設置政務次長的部門。.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國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是中华民国国防部的最高行政首長,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職位成立於1946年(民國35年)6月1日。.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歌

中華民國的國歌自1912年建國以來共有4個版本;現行使用版本定於1937年,又因為歌词第一句为“三民主義”,有時又被稱為「三民主義歌」,以與過往的中華民國國歌作區別。此歌曲先有詞而後有曲。歌詞又名「黃埔軍官學校訓詞」或「總理訓詞」,為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舉行的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對該校師生發表的訓詞;1928年底,當時已透過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全國的中國國民黨決定將總理訓詞定為黨歌、並對外徵求曲譜,最終由程懋筠的作品獲選。國民政府在1930年決議先以「中國國民黨黨歌」代用為國歌,之後對外徵求創作,但均定為「從缺」,國民黨黨歌遂於1937年正式定為國歌,沿用至今。.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國歌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國旗是中華民國的國家象徵之一,建國初期曾採用五色旗,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後被現今設計取代。其由孫中山提議,將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置於紅旗的左上角而成,故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後經國民政府立法定為國旗,並在國民革命軍(中華民國國軍前身)北伐勝利後頒行全國。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章總綱第六條明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旗上三色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同時亦代表中華民國以三民主義肈建之初衷。除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機關必須懸掛外,亦使用於其邦交国家及外交使節訪問、或遇特殊慶典等。.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國旗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旗歌

《中華民國國旗歌》现为中华民国升降国旗时所奏歌曲。在国际奥委会举办的赛事中,此歌之歌谱也作为中华台北奥委会会歌演奏。 在历史上国旗歌曾存在多种版本。其中戴季陶之版本曾流行于三十年代,而现行版本是由黃自譜曲的《青天白日满地红》。该曲在1947年开始供升降中華民國國旗時演奏,并延续至今。.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國旗歌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儀隊

中華民國儀隊為代表國家最高門面的中華民國三軍儀隊(陸軍儀隊、海軍儀隊、空軍儀隊)以及海軍陸戰隊儀隊(簡稱陸戰儀隊)。中華民國三軍儀隊以精湛槍法聞名於世,而這些操槍技巧亦透過歷年儀隊退伍優秀士官兵在學校與民間單位任教的努力下得以傳承,經年累月下培育出諸多學生儀隊及民間儀隊表演團體。 中華民國三軍儀隊除了陸、海、空三軍外,尚包括海軍陸戰隊儀隊(簡稱陸戰儀隊)。陸戰儀隊與海軍儀隊的陸戰排不同,後者在編制上屬於海軍儀隊,雖然服裝與陸戰儀隊一樣,但並非同一個單位。 陸戰儀隊隸屬陸戰隊司令部,分為警衛連跟儀隊連:民國80年以前,由儀隊連負責負責北部駐防點(忠烈祠、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等)的禮兵駐防勤務;民國80到85年間,改由警衛連負責北部的禮兵駐防勤務,儀隊連則負責大型的表演操及全軍禮等勤務。民國86年1月1日因應國軍第一波精實案的整併,將警衛連與儀隊連合併,除原本的駐防與大型表演操等勤務外,尚需負責陸戰隊司令部忠誠營區哨口的所有衛哨與交管勤務。到了民國89-90年間,政府撤除陸戰儀隊的北部禮兵駐防勤務,改由陸、海、空之三軍儀隊擔任各點駐防要務。 現在世界各國的軍隊,大部份都有相關或者類似的組織。國軍儀隊,是象徵國家的軍隊組織,從國家重大慶典、外賓來訪、敦睦艦隊或基地開放等,儀隊表演都是不可或缺的重頭戲。國軍儀隊,均為男性,其所進行的儀隊表演,以指揮刀及步槍(M1步槍)做為表演工具。而各學生儀隊從高中職學校開始於1950年代以後,基於當時軍訓教育的推廣及三軍儀隊的協助下,逐漸創立學生儀隊。目前除了高中職以外,部分的國小、國中甚至大專院校也有儀隊成立,至今已有逾百所學校有學生儀隊。.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儀隊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

中華民國陸軍(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缩写为 ROCA)是中華民國國軍的陸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陸軍司令部,現有3個軍團、4個防衛指揮部、4個地區指揮部、4個裝甲旅、3個機械化步兵旅、3個砲兵指揮部、1個砲兵群、2個航空旅、1個特戰指揮部,约10萬人,是陸海空三軍之中人数最多的。 2011年出版的《中華民國一百年國防報告書》指出中華民國陸軍的任務是:「平時戍守本島、外島各地,以建置基本戰力與整備應變作戰能力為主,執行應急戰備任務,協力維護重要目標安全,並依令支援反恐行動及主動協助地區災害防救;戰時各作戰區(防衛部)及所屬部隊,受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揮,聯合海軍、空軍地面兵力,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司令

中華民國陸軍司令為中華民國國防部陸軍司令部之指揮官,指揮中華民國陸軍,最初之名稱為「陸軍總司令」,更名為「陸軍司令」自2006年2月16日起生效。.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陸軍司令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是中華民國國軍的兩棲武裝部隊,負責兩棲作戰、登陸作戰、反登陸作戰、奪島作戰、臺灣本島、外島、離島守備、軍事設施防衛等任務,並有海軍陸戰隊學校培養陸戰隊幹部,在戰爭時也有快速反應及戰力保存的功能,目前員額約9000人。轄下編制有陸戰特勤隊專職南臺灣反劫船、反恐等任務,隊內成員多來自海軍陸戰隊志願役官、士、兵。.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兵

中華民國憲兵為中華民國國軍中具有軍法、司法警察權的執法部隊,軍種屬陸軍。因具有執法權,並擁有獨立的指揮、人事及後勤補給系統,故不隸屬於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其地位類似於古代之禁衛軍,主要任務之一是保護中華民國總統。管轄機關原為直屬中華民國國防部憲兵司令部;之後憲兵司令部改編為直屬國防部的憲兵指揮部。.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憲兵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中校

中校是軍隊的職銜,介於少校和上校之間。英文裏,陆军等军种的中校称为Lieutenant Colonel,美國海军中校称为Commander。英国皇家空军中校则称为Wing Commander。在日本,二戰戰敗前日軍称为中佐,戰敗後自衛隊則依陸、海、空部隊分稱為2等陸佐、2等海佐及2等空佐,相當於陸軍中校、海軍中校及空軍中校。 中校在美國陸軍主要担任营长职务,在中華民国國軍主要担任营长、群部單位主官或高司單位參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陆军作战部队则可担任营长、副团长、团长。 *.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校 · 查看更多 »

中日战争

中日戰爭主要指近代中國和日本之間發生的兩場大規模戰爭:.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中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萬軍」,背景為1944年(民國33年)日軍不斷進逼英屬緬甸,中國戰區總司令蒋中正根據1941年(民國30年)同英國簽署之《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下令派兵協助東南亞戰區副司令史迪威與保護滇緬公路,而於大後方進行召兵,因軍隊須受美軍教官訓練與操作美式裝備,故號召知识青年踴躍从军,借以發揮訓練成果、提高軍隊整體戰力。.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 查看更多 »

五三慘案

五三慘案,又稱濟南慘案,日本称濟南事件(済南事件),指1928年5月3日國民革命軍在北伐途中经过山东济南城时,賀耀組在山東各地擊敗北京政府方面的張宗昌部(4月末攻入濟南)。此時,賀耀組軍同日軍發生衝突,日軍蠻橫,導致五月八日談判破裂,南京國民政府的談判代表被杀害,這次糾紛被稱之濟南事件。日本方面要求蔣介石將所謂濟南事件的責任者賀耀組罷免,蔣介石遂罷免了賀耀組的第3軍團總指揮兼南京衛戌司令的職務。劉世善(2002)、261頁。徐主編(2007)、2107頁。劉国銘主編(2005)、1800頁。日軍借口革命軍对城內的日本僑民進行搶劫、強姦、屠殺12人,而出动军队展開報復,蓄意屠杀中国军人与民众六千余人的事件。其中,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派遣济南的外交处处长兼国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及署内职员17人被日军虐杀。惨案发生后,日方否认日军屠杀中国军民,并要南京国民政府道歉、赔偿、惩凶,并于5月11日攻佔濟南。直至次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中日济案协定》之後,日軍才退出濟南。.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五三慘案 · 查看更多 »

德國教育

在德國,教育是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因此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教育制度。.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德國教育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徵兵制

徵兵制,是一種國家徵募軍人的制度,亦稱為義務役、常備役、充員兵役等,意指全體國民,如符合一定條件(通常是年滿法定年齡,且身體健康、無殘疾的男性),均須強制性加入軍隊服役一段時期(通常由半年至三年不等,視乎國家及軍種而定)。與募兵制(亦稱為志願役)為相對用詞。由於義務役成員是強制性、非自願及非終生性,因此實施徵兵制的國家通常會同時實施募兵制,容許自願選擇以軍人為長期職業的人士,在義務役期完畢後,繼續在軍隊服役。一般士兵由徵兵而來,士官幹部、軍官幹部則主要採志願方式招募,除非志願方式招募不足者,如中華民國每年都會舉辦預官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義務役青年,使之在服役期間晉升為下士士官或者少尉軍官。 中華民國及大韓民國的義務役制度,近年來常發生棒球球員、藝人的兵役問題。雖然兩個地方法律明文規定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但仍有一定的轉圜空間;有部分的棒球球員與藝人在國際上有知名度,但因為兵役問題可能導致事業中斷,兵役機關會採取彈性的方式使被徵召入伍的藝人與棒球球員擔任為期十二天的「補充兵」。此外,臺灣和韓國的資訊產業發達,為求有效利用資訊產業人才,兵役機關會彈性實施「研發替代役」制度。.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徵兵制 · 查看更多 »

地方自治

地方自治在中文里可能指:.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地方自治 · 查看更多 »

北平市

北平市,簡稱「平」,舊稱北京,為中華民國在兩岸分治前設置的12個直轄市之一,並在1928年(民國十七年)以前為首都。當時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综合水平远超南京。.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北平市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是中華民國曾成立的國家圖書編譯機構,隸屬於教育部,負責學術文化書籍、教科書以及學術名詞的編輯翻譯事務,但其編譯成果的效力隨時代而有不同。在1997年教育部開放民間出版商編印教科書之前,國立編譯館還是中華民國各級中、小學教科書的唯一供應者。國立編譯館於1932年成立,2011年併入國家教育研究院。.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國立編譯館 · 查看更多 »

國防部參謀本部

國防部參謀本部是中華民國國防部執行軍隊指揮之特設單位,等於世界各國的總參謀部。《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法》明定其為國防部部長之軍令幕僚、及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掌理提出建軍備戰需求、建議國防軍事資源分配、督導戰備整備、部隊訓練、律定作戰序列、策定並執行作戰計畫及其他有關軍隊指揮事項,其建軍備戰最高戰略指導原則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目標任務。.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國防部參謀本部 · 查看更多 »

國防部軍情局

#重定向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國防部軍情局 · 查看更多 »

國防部陸軍司令部

國防部陸軍司令部位於臺灣桃園市龍潭區大漢營區,為中華民國國防部依《國防部組織法》特設的軍事機關,負責辦理陸軍軍事事務的規劃、督導及執行。下轄政治作戰室、督察室、人事軍務處、軍事情報處、戰備訓練處、後勤處、計劃處、主計處、化兵處、工兵處、通信電子資訊處等幕僚部門。.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國防部陸軍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北伐

國民革命軍北伐,又稱國民政府北伐、國民黨北伐、國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間,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向北洋軍閥發動政變之內戰,因為國民革命軍戰場由南向北推進,故又簡稱“北伐”或“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由蒋中正担任总司令,起兵廣東,连奪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進至華中,國民政府内部因对蘇聯與中国共产党态度不同而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復合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加入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後,1928年6月攻克北京。奉系军阀、安國軍總司令、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张作霖從北京撤往中国东北,隨後因皇姑屯事件被炸死,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至此國民政府完成武裝奪權。 國民政府在北伐戰爭中,除了透過直屬的國民革命軍,也吸收中國各地反北洋勢力,成功將北洋軍閥及其掌控的北洋政府瓦解。北伐結束後,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的政權。但實際上,國民政府的組成內外仍有不同派系勢力,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鬥衝突,且由于之后的日本入侵中国以及国共两党间的斗争,导致中国实质上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接管中国大陆。.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國民革命軍北伐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军人

军人,是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军职人员的称呼,包括戰鬥人員和軍官,類似古代的武士、騎士。其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有時亦參與非戰鬥性的包括救災等工作。 丘八與兵痞是中國古代对兵士的贬义旧称。兵油子是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军人 · 查看更多 »

军事学

军事学与甚多範疇有關,主要與战争有关。此外,軍事學本身包含了各種學問。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一国或者集团用暴力手段达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标和目的往往与利益有关。战争是军事的集中体现,但不是唯一的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后的美国和苏联冷战,就是一种威慑基础上的回避战争方式的斗争。在人类可以看到的未来,军事始终是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并在科学技术上对人类生活予重大影响:人类很多科技成就往往先产生于军事领域然后普及到非军事领域的。.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军事学 · 查看更多 »

军事地理学

軍事地理學既是地理學一的个分支學科,也是軍事學的一个分支學科,其主要是依据国家政治和军事战略和考虑,全面分析同战争有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因素所构成的综合地理环境对国防建设、军事行动的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一门学科。自從二戰以來,軍事地理學已經成為和平或戰爭時期時,集合地理學、信息學和技術學以解決軍事問題的應用工具。 category:军事学 category:地理学.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军事地理学 · 查看更多 »

国防部长

国防部长,在君主制国家称国防大臣,是近现代国家政府中國防部門的領導者,负责管理国防和,对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负责。.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国防部长 · 查看更多 »

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知识分子的历史名词。 知识青年本义是泛指有知识的青年或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惟知青此詞語从1950年代起一直至1977年最后一批上山下乡的中学生结束,为指向自愿或者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成為农民的青年,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是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少数获得学士或者以上学位。.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知识青年 · 查看更多 »

硕士

碩士(Master's Degree)是一種研究生學位,擁有碩士學位者,通常象徵掌握並專精於某一學術領域或職場專業。在主攻的學術領域中,合格的研究生必須要能同時瞭解學術理論與現實狀況,運用理論來分析、审辩式思维和專業運用知識。並且比學士更能解決複雜問題,擁有更加獨立和縝密的思考能力。.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硕士 · 查看更多 »

示威

威活動是一群人共同表達意見的展現,是激進主義的一種類型,通常採取一干人集結在同一地方的形式。因為有一群人為了同一意見而集結,他們所主張的意見也因此顯得有重要性。 示威可以用來表示對一公共議題的觀點(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尤其是和社會不公及人民疾苦有關的議題。一場示威活動若參與的人越多,通常被認為是越成功的。示威活動所關注的通常是政治、經濟和社會等議題。.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示威 · 查看更多 »

空军

軍是涉及軍事航空之軍種,任務在於利用飛機與其他在空中飛行的武器系統進行武力投射,保護我方空域的充分使用,壓--作戰另外一方對於我方空域的干擾與使用他們自己的空域,支援其他軍種達到戰術與戰略目標的執行。 空軍是現代化三軍(陸軍、海軍及空軍)當中成立最晚的一支,許多國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有獨立的空軍出現。 許多國家的編制上,空軍必須支援陸軍作戰的需求,包括對地面目標的攻擊,空運,空投以及其他相關的任務。即使這些國家的陸軍擁有自己的飛機,通常在任務或者是飛機的型態上與空軍是有所區別。有些國家的空軍同時也指揮彈道飛彈與防空飛彈兵力與系統。也有的國家在空軍的編制內有進行陸上作戰的特種部隊或者是空降部隊。.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空军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綠色

綠色是大自然界中常見的顏色。植物的綠色來自於葉綠素。 綠色的光波長約550纳米,光的三原色之一。可經由藍色和黃色混和而成的顏色。和綠色相對的顏色是Magenta(品紅色),而不是傳統上認為的紅色。綠色是一种中性色,既是暖色也是冷色。 紅綠色盲的人可以分辨這兩種顏色,但往往把紅色或綠色與其他顏色混淆,例如明綠色當黃色、深綠色當啡色。.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綠色 · 查看更多 »

總統府戰略顧問

#重定向 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總統府戰略顧問 · 查看更多 »

罷課

罷課是學生集體拒絕上課,是學生運動之一,但「走堂」未必是罷課。教師集體拒絕教課則稱為罷教。.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罷課 · 查看更多 »

遊行

遊行或巡遊可能意指下列事物:.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遊行 · 查看更多 »

聯勤

#重定向 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聯勤 · 查看更多 »

领带

领带(Necktie),為一條围绕颈部的长饰物,繫在恤衫衣领之下,材质通常为丝质、合成材料。其变体包括:阿斯科特领带(Ascot tie)、领结(Bow tie)、波洛领带(Bolo tie)与卡夹式领带(Clip-on tie)。现代的领带、宽领带与领结都是由领巾(Cravat)发展而来的。男性通常繫领带,作为商务装或正装的一部分。领带有时也是制服的一部分(如军队、警察、学校或服务行业),而且每日佩戴。.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领带 · 查看更多 »

訓導

訓導為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在清朝之位階為從七品。訓導職能通常為輔佐府教授、州學正或縣教諭,為基層官員編制之一,主要功能為負責教育方面的事務。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訓導 · 查看更多 »

高級中學

級中學(senior high school),在香港以外地區簡稱高中,在臺灣又稱高級中等學校,是中等教育的階段之一,許多國家的教育主管機關將普通中學劃分初級中學(初中)和高級中學(高中)。高級中學亦往往是學生進入大學之前的最後一個教育階段。廣義的高級中學包括普通科和職業類科,狹義的高級中學專指普通型高級中學。在中國,如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包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學,普通中專學校,高級職業中學和技工學校。.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身高體重指數

身高體重指數(又稱身體質量指數,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一個計算值,主要用於統計用途。 “身高體重指數”這個概念,是由19世紀中期的比利時統計學家及數學家凱特勒(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最先提出。它的定義如下:.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身高體重指數 · 查看更多 »

軍事糾察隊

#重定向 軍事糾察.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軍事糾察隊 · 查看更多 »

軍事教育

#重定向 军训.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軍事教育 · 查看更多 »

軍歌

軍歌是敘述戰爭、社會時局、主戰、反戰或作戰情緒的創作歌曲,可以是進行曲、部隊歌、行軍歌(訓練歌、步調、軍調)、愛國歌、民歌、流行歌、輓歌等形式。軍隊遵循命令學習哼唱的歌(部份西方國家特戰兵歌只有旋律只能哼)。.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軍歌 · 查看更多 »

黄色

黃色是由波長介乎565-590毫微米的光線所形成的顔色,色彩的三原色之一,紅、綠色光混合可產生黃光。黃的互補色是藍。但傳統上畫師以紫色作為黃的互補色。.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黄色 · 查看更多 »

藍色

蓝色是一种颜色,它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中的其中一元,在这三种原色中它的波长最短(约470-440纳米)。 由于空气中灰尘对日光的瑞利散射,晴天的天空是蓝色的。由于水分子中的氢-氧键对约750纳米的光的吸收,大量的水集中在一起呈蓝色,由于氘-氧键吸收波长比较长的光(约950纳米),因此重水是无色的。 蓝色的互补色是橘色。.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藍色 · 查看更多 »

蔡元培

蔡元培(),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3年后他本人便不在北大,只是名义上的校长,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梁容若,〈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1年12月31日。。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蔡元培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臺灣地區 · 查看更多 »

金門防衛司令部

#重定向 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金門防衛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陸軍後勤指揮部

軍後勤指揮部(Army Logistics Command,隊名:「麒麟部隊」,簡稱:「陸勤部」)隸屬中華民國國防部陸軍司令部,負責中華民國國軍陸海空三軍通用裝備之後勤支援任務。.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陸軍後勤指揮部 · 查看更多 »

陸軍八軍團

#重定向 陸軍第八軍團指揮部.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陸軍八軍團 · 查看更多 »

陸軍六軍團

#重定向 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陸軍六軍團 · 查看更多 »

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

軍砲兵訓練指揮部,簡稱砲訓部。屬於中華民國陸軍旗下的軍事學校,位於臺灣臺南市永康區二王里,2017年底將遷至關廟區。依據2013年12月立法院三讀通過,12月11日總統公布之軍事教育條例修正之規定,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暨飛彈砲兵學校正式更名為「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得授予學位或文憑。.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 · 查看更多 »

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

軍花東防衛指揮部(Hua-tung Defense Command;隊名:「正義部隊」),為中華民國陸軍下轄防衛指揮部之一,係中華民國國軍駐守於東臺灣(花蓮縣、臺東縣)之陸軍部隊,總兵力約6000餘人,指揮官編階陸軍中將。戰時負責第二作戰區的作戰指揮和军事管制。前身為陸軍第三十二軍。.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 · 查看更多 »

陆军

軍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個軍種,主要在陸地上作戰,故也叫地面部隊。現代陸軍有多個兵科,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航空兵、工兵、通訊兵、運輸等等,是目前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種。 在冷兵器時代,陸軍主要以刀、劍、斧、矛、弓、弩等作為戰鬥工具。而到了現代,陸軍兵器則有槍械、火炮、飛彈、戰車、直昇機等類別,可謂多不勝數。.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陆军 · 查看更多 »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又稱自我防衛,簡稱自衛、right of self-defense、Notwehr),是大陸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表示「對於現實不法之侵害,為防衛自己或他人之權力所為之行為」。其與緊急避難、自我防衛皆為權利的自力救濟的方式。.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正当防卫 · 查看更多 »

步兵

步兵,文意上指徒步行軍作戰的士兵。在冷兵器時代區別於車兵、騎兵等。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近現代的普通步兵也需要依靠馬匹、自行車、卡車、火車、裝甲運兵車、直升機、橡皮艇等手段機動至戰場,除了落後與偏遠的地區,很少見到單純的徒步作戰了。 廣義來講,以單個士兵身體作為武器平臺進行作戰的部隊,統稱為步兵。狹義來講步兵是進行正規攻防的兵種,而特種作戰的部隊如:海軍陸戰隊、陸軍航空特戰(傘兵)等都不應屬於狹義的步兵部隊。.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步兵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

#重定向 民主進步黨.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民進黨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沈崇案

沈崇案是1946年12月24日發生於中國北平的一起刑事事件。北京大學女學生沈崇(1927年-2014年)遭到兩名美軍士兵強暴。新聞傳開後,成為當時中共領導反美运动的导火线,並造成中国国民政府與美國關係緊張。.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沈崇案 · 查看更多 »

湯曜明

湯曜明(),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臺灣客家人,生於日治臺灣臺中州大屯郡霧峰庄,畢業於臺中二中、陸軍官校31期,軍中綽號「湯要命」,其人事派系湯家軍堪稱陸軍四大派系之一,曾任實踐大學軍訓教官、陸軍步兵226師師長、陸軍參謀長、陸軍第43軍軍長、陸軍第八軍團司令、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部長,於退伍後曾任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董事、黃埔撫卹委員會基金會董事長、中央軍校同學會撫卹會基金會董事長、遺族學校基金會董事長、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 湯曜明是繼陸軍之鄒洪、陳守山及海軍之郭宗清、莊銘耀之後,第五位臺灣本省籍上將,也是第一位非「半山仔」的臺灣本省籍上將,更是中華民國國軍、陸軍史上第一位臺灣本省籍的一級上將,即史上第一位臺灣本省籍的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與中華民國參謀總長,退伍轉任游錫堃內閣時更成為第一位臺灣本省籍的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湯曜明無論是從軍銜上的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再到軍階上的一級上將,都是臺灣本省籍出身的第一人,無意間也成了這項紀錄的集大成者。 湯曜明自臺中二中畢業後,於1958年進入陸軍官校31期就讀,並在服役期間先後進入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戰術研究班、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深造。1996年由總統李登輝晉升二級上將後出任首位臺灣本省籍陸軍總司令,1999年至2002年接替行政院長唐飛出任參謀總長,2002年再接替伍世文出任國防部長,並於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內閣總辭時下臺,其國防部長遺缺則由海軍出身的參謀總長李傑上將接任。湯曜明退役十年至今,還未曾赴中國大陸參訪或旅遊。.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湯曜明 · 查看更多 »

服装

服裝(亦稱為衣物、衣服、衣著)最廣義的定義,除了指軀幹與四肢的遮蔽物之外,還包括了手部(手套)、腳部(襪子、鞋子、涼鞋、靴子)與頭部(帽子)的遮蔽物,以及延伸出来的服装配饰。幾乎所有的人類都有穿著衣物的文化。人類穿戴衣物有社會性的理由。服裝中的許多物件都帶有某種文化、宗教與社會意義。某些色彩也和性別有關,例如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美國社會就習慣將藍色連結到男孩,讓粉紅色連結到女孩,而在戰前的情況則剛好相反。 衣物能夠保護脆弱的人體免於天氣與環境的傷害,在一些有潛在危害的活動(像遠足或烹飪時)可以提高安全的程度。衣物可以在人的皮膚和環境中間有一個阻隔,因此不容易受到昆蟲叮咬或是植物刺的傷害。衣物可以使身體維持在較舒適的溫度,避免過冷或過熱。在健康上,衣物也可以減少毒性物質或感染原進入體內,並避免紫外線傷害人體。 除了人類以外,人類也為動物設計了服裝。有些是作為寵物的飾品,有些則出於戰爭或特定需求。.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服装 · 查看更多 »

本省人

本省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結束以前就已定居台灣的人,主要是指河洛人與客家人,而原住民也被中華民國政府列入本省人的範圍。「外省人」是本省人的對應詞,係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大陸各省移居台灣省的人(特別是1949年跟國民政府撤到台灣的人),因為他們原非居住在台灣省,在那之前的臺灣日治時期或臺灣清治時期就住在台灣的後代便稱為「本省人」。.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本省人 · 查看更多 »

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內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稱為有期徒刑,在香港和一些西方国家或地區称为有期监禁,在日本國及大韓民國稱為有期懲役。有期徒刑的刑期幅度很大,不同国家或地區对于这种刑罚的执行有所不同。澳門禁止無期徒刑,所以別處的有期徒刑在當地就是徒刑。.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有期徒刑 · 查看更多 »

戴伯特

戴伯特(),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湖北省漢陽縣人,現任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主委,曾任臺北市立成功高中軍訓教官,晉升少將後回到陸軍發展,並由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晉升其為二級上將。但戴伯特在聯勤司令任內,爆發馬祖南竿彈藥庫爆炸(無人傷亡)與高雄旗山彈藥庫爆炸造成3名軍人死亡等2起傷亡意外而受到外界矚目。2006年,戴伯特調任總統府戰略顧問,改由一起從陸軍官校38期畢業的同期同學、前海軍陸戰隊司令季麟連中將接任,並晉升二級上將。 D D D D D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友 B伯特 Category:蔡甸人 Category:汉阳人.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戴伯特 · 查看更多 »

昆明市

昆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省会,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国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称,因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池,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昆明市 · 查看更多 »

撞針

撞針(firing pin,如果自带弹簧机构不需要击锤则称为striker),又譯击针、击铁,通常指的是现代枪械的枪机中用以撞擊子弹的底火點燃火藥、从而引起弹药爆燃来发射弹头的一個结构零件。此结构为现代枪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常有保险结构,用以防止子弹误射。撞針亦被採用于手榴弹及火炮等。.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撞針 · 查看更多 »

思想政治教育

#重定向 公民教育.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思想政治教育 · 查看更多 »

性別

#重定向 性别.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性別 · 查看更多 »

智商

智力商數(),簡稱智商(),是用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认知能力(“智力”)的得分。人的智商呈正态分布,目前主要的智力測驗(包含最常被使用的「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都採用「離差智商」(deviant IQ scores)的定義。亦即,個體的IQ分數,會和個體所屬的常模(例如:和相同年齡、國家的人們)相比較。這個常模的IQ分數的平均值為100分,標準差為15分。即68.2%的人的智商在85-115之间、95.4%的人的智商在70-130之间、99.6%的人的智商在55-145之间。 最新的研究表明,智商有可能不单是与遗传因素有关,例如智商降低或和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直接相关,还与生活环境有关。即智商的高低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有关,例如純母乳餵養六個月以上的嬰兒智商較配方奶餵養的嬰兒高約7點,飲食缺乏碘則會造成兒童智商下降約12點,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在消除缺碘和缺微量元素的環境後,民眾智商會急劇增加。 「比率智商(ratio IQ scores)」计算公式:\text.

新!!: 軍訓教官 (中華民國)和智商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军训教官 (中华民国)軍訓教官軍訓教官 (台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