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六角時信

指数 六角時信

六角時信或佐佐木時信(,)是日本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代武將、守護大名,近江守護,佐佐木氏嫡流六角氏第3代家督,父親是。.

46 关系: 南北朝时代 (日本)南海道大阪市大阪府天王寺區奉行室町幕府家督守邦親王尊卑分脈京都府京極氏延慶 (花園天皇)延曆寺建武新政佐佐木道譽佐佐木氏德治後醍醐天皇得宗北條高時北條氏六角氏六波羅探題兴国元弘元弘之亂元德元服石清水八幡宮笠置山之戰笠置町烏帽子親相樂郡鎌倉幕府鎌倉時代行幸貞和足利尊氏近江國通字檢非違使正和朝廷日本攝津國

南北朝时代 (日本)

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間日本歷史上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位於镰仓时代與室町時代之間。在這段時間裡,兩方有各自的皇位承傳,也各自有朝廷並立對峙。.

新!!: 六角時信和南北朝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南海道

南海道()是日本五畿七道之一,所管辖地域包括紀伊半島、淡路島、四国岛以及附近的各岛屿。.

新!!: 六角時信和南海道 · 查看更多 »

大阪市

大阪市()是日本大阪府的府治,為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亦是大阪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乃至於近畿地方的中心城市。全市面積223平方公里,夜間人口(居住人口)約有269.5萬人,是日本人口第三多的城市;日間人口則超過353萬人,位居日本第二。 大阪自奈良時代開始,就因其臨海的地理位置成為貿易港口,並曾在此建立「難波京」。安土桃山時代,豐臣秀吉修建大阪城,並以大阪做為豐臣政權的統治核心城市。在江戶時代,大阪和京都、江戶並稱為「三都」,是當時日本經濟活動最旺盛的都市,被譽為「天下的廚房」。明治時代之後,大阪仍是日本最重要的產業都市,人口數曾一度超過東京,有「」之稱。在戰後由於東京一極集中的進展,大阪雖然在人口數和經濟發展上被東京拉開距離,但仍然是西日本的最大都市和經濟中心。除了經濟之外,大阪也以其獨特的文化而著稱。今日的大阪和東京並列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也是在世界具有知名度的國際性都市。2014年,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大阪市位居世界第55位。.

新!!: 六角時信和大阪市 · 查看更多 »

大阪府

大阪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县之一,府厅位于大阪市。.

新!!: 六角時信和大阪府 · 查看更多 »

天王寺區

天王寺區()是日本大阪市24區的其中之一,位於大阪市中心的東南部區域。東側及南側以大阪環狀線為界,西側以為界,北側以和與中央區相鄰。 大阪市南側的主要交通樞紐天王寺車站位於天王寺區的最南端,由於緊鄰阿倍野區,周邊的商業區被稱為「天王寺、阿倍野」地區。.

新!!: 六角時信和天王寺區 · 查看更多 »

奉行

奉行是日本存在於平安時代至江戶時代期間的一種官職或軍職(如小荷駄奉行),按理是幕府軍政府下的軍職。奉行一職首次出現在平安時代,當時是擔任司掌宮廷儀式的臨時職役,鎌倉幕府成立以後逐漸成為掌理政務的常設職位。豐臣秀吉當權時,其下設有多種奉行,負責佐理政務,其中有5位奉行特別重要,相當於豐臣秀吉的特任政務官,一般合稱五奉行。 江戶幕府成立後,奉行成為構成官僚體系的主力職位,上至幕府,下至各地方的大小藩主,都依各種政務需要設置許多奉行職位。江戶幕府常設以下四類奉行:.

新!!: 六角時信和奉行 · 查看更多 »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新!!: 六角時信和室町幕府 · 查看更多 »

家督

家督()是指東亞在傳統父權制度下,家庭各項事項的支配者。此詞在日本較被廣泛使用,漢語則多稱為家主或族長。.

新!!: 六角時信和家督 · 查看更多 »

守邦親王

守邦親王(1301年6月19日 - 1333年9月25日)是鎌倉幕府第九代--,也是鎌倉幕府最後的將軍。父親是八代將軍久明親王,母親是七代將軍惟康親王之女。 延慶元年(1308年)八月,只有八歲的他取代父親久明親王就任--,當時幕府的實權掌握在北條氏手中,將軍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形式而已。 元弘三年(1333年),在後醍醐天皇、足利尊氏與楠木正成等因素下,鎌倉幕府滅亡,將軍辭職出家,同年在鎌倉過世。.

新!!: 六角時信和守邦親王 · 查看更多 »

尊卑分脈

尊卑分脈()是日本初期的譜系圖、家譜集。正式名稱是新編纂圖本朝尊卑分脈系譜雜類要集,被稱為諸家大系圖或簡稱大系圖。 姓氏調査的基本圖書之一,在日本南北朝時代至室町時代初期完成。編者是洞院公定,主要在永和3年(1377年)至應永2年(1395年)編纂。在公定死後,由其養子滿季、孫兒實煕等洞院家人進行編集、更改、修訂、補充。室町時代以後,因為被廣泛增補改訂而出現了很多版本,分別有30卷、20卷、14卷的版本等流傳。 成立當初與帝皇系圖、神祇道系圖、宿曜道系圖放在一起,後來因不明原因流失,現存的部分是由源平藤橘(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中長期在宮廷社會中樞生活的藤原氏和源氏寫成。以直線代表父系關係,女性則除了后妃等身處高位的人之外全部省略成「女子」。在系圖中留下名字的男性官人除了實名以外還記錄了生母、官歷、逝世日期(年月日)和享年、以及略歷等,因此被視為相當珍貴的資料。是記載了平安時代和鎌倉時代的原始史料。 但是沒有記載部份在當時的記錄和公卿的日記中人物的名字,還記載了一些實在真實性成疑的人物,而且有一些年代不吻合的部分(例如書中記載平忠盛的女兒嫁給源義忠,但事實上是忠盛的父親平正盛的女兒),因為有這些欠缺可信性的部分,所以有必要在公定死後寫成的部分和被加筆的部分與其他史料整合和比較。.

新!!: 六角時信和尊卑分脈 · 查看更多 »

京都府

京都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縣之一。自794年遷都至此(平安京),京都就成為天皇的御所所在地。以令制國來說,京都府約當山城國的全域、丹波國的大半與丹後國的全域。.

新!!: 六角時信和京都府 · 查看更多 »

京極氏

京極氏是日本的一個氏族,本姓源氏。宇多源氏佐佐木氏的分支。 京極氏的源流是佐佐木氏,在鐮倉時代以前居於近江。鐮倉時代,佐佐木信綱擔任近江等數國的守護,其四個兒子分繼近江。其中,第四子佐佐木氏信擁有江北(北近江)高島郡、伊香郡、淺井郡、坂田郡、犬上郡、愛智郡這6郡以及京都的京極高辻之館,其後代一族被稱為京極氏。 在室町時代,京極氏代代擔任出雲、隱岐、飛驒的守護,並擔任室町幕府的四職。應仁之亂以後,由於爭奪家督之位,以及淺井氏的抬頭而衰退。 Category:日本氏族 Category:京極氏.

新!!: 六角時信和京極氏 · 查看更多 »

延慶 (花園天皇)

延慶(1308年十月九日至1311年四月二十八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花園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久明親王與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師時。.

新!!: 六角時信和延慶 (花園天皇) · 查看更多 »

延曆寺

延曆寺是位于滋賀縣大津市坂本本町的一個寺院。位于比叡山內。不少名僧出身該寺,有「日本佛教之母山」的美稱,由於在戰國時代曾因庇護淺井長政跟朝倉義景的軍隊而遭織田信長焚燬,所以也常在宗教、歷史文學作品中出現。該寺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中。 2010年5月21日,延暦寺初代座主義真的彩色肖像畫在京都仁和寺被確認尋獲,由於比叡山在遭大名織田信長焚毀,損失許多史料與文物,這回發現義真肖像畫很具歷史意義。.

新!!: 六角時信和延曆寺 · 查看更多 »

建武新政

鎌倉幕府滅亡後,1333年(南朝元弘3年、北朝正慶2年)6月後醍醐天皇重新即位,1334年改元「建武」,天皇的權力也進一步得到集中,設置中央最高機關記錄所、雜訴決斷所,重整天皇親政的政治機構,史称建武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武一直是中興的象徵。近年來的歷史學家都記成「建武政權」。 後醍醐天皇在朝廷的一切新政,未能滿足武士的要求,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貴族,引起武士階層的普遍不滿、1336年(建武3年)、倒幕大將足利尊氏率兵反叛,很快攻陷京都、建武政權終告瓦解。.

新!!: 六角時信和建武新政 · 查看更多 »

佐佐木道譽

佐佐木 导誉 / 京极 导誉(ささき どうよ / きょうごく どうよ) / 佐佐木 高氏 / 京极 高氏(きょうごく たかうじ),为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代武将。法名导誉,讳高氏。一般以“佐佐木佐渡判官入道(佐佐木判官)”或“佐佐木道誉”之名为人所知。 佐佐木导誉出生于创设镰仓幕府的功臣、近江国佐佐木氏一族中的京极家,仕执权北条高时之御相供众。佐佐木导誉跟随着受后醍醐天皇纶旨、举兵推翻镰仓幕府的足利尊氏。其后后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未能得到武士的支持,佐佐木导誉与足利尊氏便一同离开,随尊氏开创了室町幕府。后兼任政所执事与六国守护。 佐佐木导誉以被唤作“婆娑罗(ばさら、BASARA)”的南北朝时期风雅婆娑罗大名为人所知,《太平记》中记载了许多导誉设谋嘲弄权威的奢华宴会的轶事。.

新!!: 六角時信和佐佐木道譽 · 查看更多 »

佐佐木氏

佐佐木氏是日本人的一個氏族。目前是日本第十四大姓氏。這個姓氏可以追溯到第59代天皇宇多天皇之苗裔,其始祖是源扶義(父親是宇多源氏始祖源雅信)、及其兒源成賴。.

新!!: 六角時信和佐佐木氏 · 查看更多 »

德治

德治可以指:.

新!!: 六角時信和德治 · 查看更多 »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即正應元年十一月初二 — 延元四年/曆應二年八月十六)為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1318年3月29日—1336年9月18日在位),諱尊治()。.

新!!: 六角時信和後醍醐天皇 · 查看更多 »

得宗

得宗(とくそう)是鎌倉幕府北條氏惣領之家系。也寫作德崇、德宗(讀音相同)。幕府的初代執權北條時政是初代得宗,2代義時和之後的泰時、時氏、經時、時賴、時宗、貞時、高時共9代。.

新!!: 六角時信和得宗 · 查看更多 »

北條高時

北條高時(,嘉元3年-正慶2 年/元弘3年5月22日) 是日本鎌倉時代鎌倉幕府第十四代執權(1326年),出身於北條家得宗家。 第九代執權北條貞時的第三子,母為安達泰宗之女(覺海圓成)。.

新!!: 六角時信和北條高時 · 查看更多 »

北條氏

北條氏是日本鎌倉幕府的執權(實質為幕府的最高執行人),伊豆國的貴族,自稱出自平高望。自從協助源賴朝消滅平氏,自第二代北條義時執權起,便掌握了鎌倉幕府的實權,之後每代以不同的手法使幕府將軍下台,其後更使親本成為了將軍。第八代執權北條時宗曾應付元朝的入侵。第九代執權北條貞時在平禪門之亂消滅了內管领平賴綱(他是时宗心腹)。 在第16代執權北條守時時期遭到了足利尊氏和新田義貞的討伐,鎌倉府被攻陷,北條氏的執權於1333年正式完結。其後北條氏嘗試在日本各地再次起兵,可是每次以失敗而終。之後的子孫以橫井氏的身分為南朝效力,但詳細不明。其中一個子孫以是幕末熊本藩的藩士橫井小楠。.

新!!: 六角時信和北條氏 · 查看更多 »

六角氏

六角氏是日本的一個氏族,本姓源氏。宇多源氏佐佐木氏的分支。鐮倉時代至戰國時代,是以近江南部為中心的武家(守護大名)。六角氏與藤原北家流的公家六角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六角氏的源流是佐佐木氏,為佐佐木氏四家之一。鐮倉時代,佐佐木信綱擔任近江等數國的守護,其四個兒子分繼近江。其中信綱的第三子泰綱繼承佐佐木宗家,取得江南(南近江)的支配地位,因以京都六角東洞院的六角堂為屋敷,而稱六角氏。 Category:日本氏族 Category:六角氏.

新!!: 六角時信和六角氏 · 查看更多 »

六波羅探題

六波羅探題是日本歷史上鎌倉幕府的一個官職。.

新!!: 六角時信和六波羅探題 · 查看更多 »

兴国

兴国可以指:.

新!!: 六角時信和兴国 · 查看更多 »

元弘

元弘(1331年八月九日至1334年一月二十九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守時。.

新!!: 六角時信和元弘 · 查看更多 »

元弘之亂

元弘之亂(日語:元弘の乱,げんこうのらん)是一場發生於元弘元年(1331年),以後醍醐天皇為中心的,企圖推翻鎌倉幕府的倒幕運動。最終由足利尊氏、新田義貞、楠木正成、赤松則村等人響廳天皇起兵,進而滅亡鐮倉幕府。也稱作元弘之變。 廣義來講,元弘之變包括1331年至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之間一系列的戰爭。 Category:鎌倉時代戰役 Category:北條氏 Category:足利氏 Category:新田氏 Category:楠木氏.

新!!: 六角時信和元弘之亂 · 查看更多 »

元德

元德可指:.

新!!: 六角時信和元德 · 查看更多 »

元服

#重定向 冠禮.

新!!: 六角時信和元服 · 查看更多 »

石清水八幡宮

石清水八幡宮(石清水八幡宮)是位在日本京都府八幡市的神社。與宇佐神宮等並列日本三大八幡宮。為勅祭社、二十二社之一、舊社格為官幣大社(現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僅次於伊勢神宮,是日本的國家第二等宗廟。 曾在二戰日本戰艦扶桑號設立分支。.

新!!: 六角時信和石清水八幡宮 · 查看更多 »

笠置山之戰

置山之战是镰仓时代后期,元弘元年(1331年)9月在山城国相乐郡笠置山(现在的京都府相乐郡笠置町)倒幕的后醍醐天皇和镰仓幕府之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属于广义上的元弘之乱(后醍醐天皇倒幕)的一部分。.

新!!: 六角時信和笠置山之戰 · 查看更多 »

笠置町

置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南部的行政區劃。轄內約八成區域為山林地,自東向西由轄區中間通過主要是區位於木津川與其支流布目川、打瀧川、横川匯流處。 目前人口不到2,000人,為京都府內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劃,也是目前全日本人口第二少的町級行政區劃(因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而須撤離的區域除外)。.

新!!: 六角時信和笠置町 · 查看更多 »

烏帽子親

烏帽子親是日本人在元服儀式上為被元服者戴冠的人。 根據日本中世時代武家社會的慣例,男子成年時行元服禮時,應請一位特定人物充當「假親」(義父),為他戴上烏帽子。這位假親被稱為「烏帽子親」,而被戴帽者被稱作「烏帽子子」。與此同時,烏帽子親為烏帽子子取一個新的名字,這個名字被稱作「烏帽子名」。 根據《吾妻鏡》的記載,治承四年十月二日(1180年10月22日),源賴朝在小山朝光(源賴朝乳母寒河尼的兒子)的元服禮上為他戴上了烏帽子。這是烏帽子親第一次出現在歷史文獻中。此後烏帽子親往往由主君或者一門中的棟樑、有一定實力的親信擔任。烏帽子親與烏帽子子之間並不一定有血緣關係。 17世紀中期,琉球攝政向象賢(羽地按司朝秀)將烏帽子親這一習俗引進到了琉球。.

新!!: 六角時信和烏帽子親 · 查看更多 »

相樂郡

樂郡()是位於京都府南部的郡,現轄有以下3町1村:.

新!!: 六角時信和相樂郡 · 查看更多 »

鎌倉幕府

#重定向 镰仓幕府.

新!!: 六角時信和鎌倉幕府 · 查看更多 »

鎌倉時代

傳・源頼朝肖像 鎌倉・高德院大佛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是日本歷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於1192年(建久三年)镰仓幕府成立,终於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1年。 关于镰仓幕府建立期,有诸说:.

新!!: 六角時信和鎌倉時代 · 查看更多 »

行幸

行幸是指君主公開身份並亲自外出视察某地。历史上,中国历代皇帝出行九州,在全国留下了不少行幸纪念碑,尤其以明清时期居多。目前,行幸在日本还有使用,特指天皇离开皇居外出参加活动。在天皇连续去往数个目的地的場合下,还可以使用巡幸(じゅんこう)这种说法。另外,御幸(みゆき)在日本也有相同的意思。.

新!!: 六角時信和行幸 · 查看更多 »

貞和

貞和(1345年十月二十一日至1350年二月二十七日)是日本北朝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北朝天皇是光明天皇與崇光天皇。.

新!!: 六角時信和貞和 · 查看更多 »

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出生於下野国(今栃木縣)是足利貞氏的次子,母親是上杉清子。元服之後接受了鐮倉幕府的執權得宗家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氏。 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在伯耆船上山舉兵反對鐮倉幕府。鐮倉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鎮壓,但足利高氏在丹波國篠村的八幡宮宣佈脫離幕府,支持后醍醐天皇,並攻破幕府設在京都的六波羅探題(元弘之乱)。不久以後鐮倉幕府滅亡。足利高氏被後醍醐天皇當作討幕的第一功臣,天皇將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賜給了他,從此以後,改名足利尊氏。 後醍醐天皇實施建武新政,失去了武士階層的支持。北條氏的餘黨在關東發動中先代之乱。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當時鎮守鐮倉,形勢危急,尊氏率軍救援直義。尊氏在平定中先代之亂後,擁兵自重,這使足利尊氏與天皇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尊氏在鐮倉發動延元之亂,率部前往京都,驅逐天皇於比叡山;但不久天皇糾集勢力反撲,尊氏逃往九州島。隨後以大宰府天滿宮為據點再次反攻,通过凑川之战击败楠木正成、新田義貞,攻佔京都,滅亡建武政權。擁立光明天皇,並成為征夷大將軍,開設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開設南朝朝廷,與幕府對抗。 室町幕府早期是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義一起執政的雙頭政治。後來二人對立,发生观应扰乱。此後尊氏為攻滅南朝等反對勢力而奔走,試圖鞏固幕府的統治,在他去世前,南朝已沒有足以攻滅北朝之武力。尊氏於1358年病故,由子足利義詮接任將軍。 足利尊氏由於反叛天皇,在二戰前受皇國史觀的影響,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逆賊」。然而在戰後由於歷史觀的變遷,有不少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新!!: 六角時信和足利尊氏 · 查看更多 »

近江國

近江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江州。近江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滋賀縣,境內有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

新!!: 六角時信和近江國 · 查看更多 »

通字

#重定向 名諱#通字.

新!!: 六角時信和通字 · 查看更多 »

檢非違使

檢非違使是日本律令制下的令外官之一,「檢察非違(非法、違法)的天皇使者」之意,管轄京都的治安維持和民政。平安時代後期,也在令制國設置。.

新!!: 六角時信和檢非違使 · 查看更多 »

正和

正和可以指:.

新!!: 六角時信和正和 · 查看更多 »

朝廷

朝廷指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在皇帝制度下對宮廷、中央政府等统治机构的總稱。.

新!!: 六角時信和朝廷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六角時信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攝津國

攝津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攝州。攝津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的大阪市(鶴見區、生野區、平野區、東住吉區各區的一部份除外)、堺市的北部、北攝地域、神戶市的須磨區以東(北區淡河町除外)。 在現今的日本,大阪府、兵庫縣等地仍存在以攝津為地名或車站名,如大阪高速鐵道的攝津站(摂津駅)、南攝津站(南摂津駅),JR京都線的攝津富田站(摂津富田駅)與JR神戶線的攝津本山站(摂津本山駅)。.

新!!: 六角時信和攝津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