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克罗地亚国旗

指数 克罗地亚国旗

克羅埃西亞國旗是一面三色旗,由紅、白、藍 (即泛斯拉夫顏色)三橫條組成,中有國徽。採用於1990年12月21日 (紅、白、藍的樣式在1848年已經出現)。.

目录

  1. 6 关系: 南斯拉夫王國三色旗克罗地亚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克羅地亞省泛斯拉夫顏色

  2. 1990年面世的旗幟
  3. 克罗地亚国家象征

南斯拉夫王國

南斯拉夫王国 (1918年-1945年)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君主制国家,在一战后成立,直到二战后结束。其领土包括今天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塞尔维亚、黑山、馬其頓共和國,以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大部分地区。1929年之前国名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Краљевина Срба, Хрвата и Словенаца / Kraljevina Srba, Hrvata i Slovenaca;Kraljevina Srbov, Hrvatov in Slovencev),或者简称为SHS王国 (Краљевина СХС / Kraljevina SHS)。.

查看 克罗地亚国旗和南斯拉夫王國

三色旗

三色旗是由三种颜色组成的旗帜,是三条旗的一种,多由水平或垂直的三个颜色条组成,中间可能加上某种图案。 很多国家的国旗都采用三色旗的形式,现在仍在使用的最早的三色旗是荷兰国旗,而法国国旗则是最早使用和最著名的垂直三色旗之一。 整體而論,可分為「等分三色旗」與「成分三色旗」,等分三色旗為採用三種不同顏色且等量分配於旗面,通常以水平或垂直呈現該三種顏色(如荷蘭國旗採水平紅白藍,法國國旗採垂直藍白紅),為狹義的三色旗,其變體則有在三等分中另增圖騰或文字、符號;成分三色旗為旗色共採三種不同顏色,不論其形式、形狀,如中華民國國旗採青天白日滿地紅、巴拿馬國旗為四等分之白底藍星、白底紅星、藍底、紅底等共三種顏色,為廣義的三色旗。.

查看 克罗地亚国旗和三色旗

克罗地亚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listen,一般通稱「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位於中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會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與最大城市為萨格勒布。克國將行政區劃分為20個縣與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札格瑞布,其領土面積為56,594平方公里。克羅埃西亞氣候多樣,同時具備大陸性與地中海型氣候,並於亞得里亞海沿岸擁有。2017年克羅埃西亞人口約為415萬人,多數為克羅埃西亞人,自從克羅埃西亞由南斯拉夫獨立後至今該國如同大部分巴爾幹半島國家一樣人口持續減少。 克羅埃西亞民族自西元7世紀遷移到現在的克國領土生活,他們於9世紀時建立了兩個公國,後於925年由將其立為,並成了第一位國王。克羅埃西亞王國維持著近兩個世紀的國家主權,並在與時期發展到鼎盛。1102年,克羅埃西亞以共主邦聯的身份併入了匈牙利中。1463年,鄂圖曼帝國征服了波士尼亞,對克羅埃西亞構成相當的威脅,隨後前者又繼續擴張,克羅埃西亞於是與鄂圖曼帝國展開。面對帝國的威脅,1527年,克國議會推選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國王——斐迪南一世為克羅埃西亞國王,隨後約四百年裡,克羅埃西亞的統治權在匈牙利與奧地利之間多次易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獨立出了包括克羅埃西亞領土在內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這個短命的政權後來成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入侵,王國被支解,納粹德國於當地扶持了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戰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滅亡,克人成立共和國加盟「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91年6月,克羅埃西亞宣佈自南斯拉夫聯邦,其宣言於同年10月8日開始生效。隨後爆發與反對國家分裂的聯邦軍之間的戰爭,經過長達四年的戰事,克國取得了勝利,成為主權國家。 克羅埃西亞至今已是個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國民擁有和免費的,國家也積極透過企業和公家機關推展文化、媒體與出版產業。克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其次為工業和農業,國家也掌控了部份的經濟結構,並給予大量的財政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該國列為新興發展中的經濟體,而世界銀行也將其評作高收入國家。克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為歐盟,也因此自2000年起,克國政府開始大量投資基礎設施,特別是一帶的交通線。克國同時也為聯合國、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和地中海聯盟的成員國,2013年7月1日還加入了歐盟,成為其第28個成員國。克羅埃西亞也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事務,同北約駐軍於阿富汗,亦於2008至2009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

查看 克罗地亚国旗和克罗地亚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Nezavisna Država Hrvatska)是一個納粹德國扶植的傀儡政權,短暫出現於1941年到1945年間。領土約合克羅埃西亞(不含達爾馬提亞)加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和斯洛維尼亞北部及、塞爾維亞的伏伊伏丁那部份。.

查看 克罗地亚国旗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

克羅地亞省

克罗地亚省 (克罗地亚语、波斯尼亚语和塞尔维亚语:Banovina Hrvatska),又译为克罗地亚自治省,在1939至41年是南斯拉夫王国的自治省,领土包括今克罗地亚绝大部分,还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与塞尔维亚部分地区,首府是萨格勒布。 1929年,王国将南斯拉夫重划成九个省 (Banovina),刻意不按照种族和宗教分界,以致如克罗地亚人般的民族被分隔在数个省里。克罗地亚人数次争取,终于使单一制的王国容许他们建立自治省。1939年,弗尔巴斯河省、泽塔河省、德里纳河省和多瑙河省部分地区,以及萨瓦河省与海滨省全境组成克罗地亚省。 1941年,该省被轴心国占领和废除。从斯普利特到扎达尔,以及科托尔湾附近的海岸地区,都被意大利占领;其余则并入克罗地亚独立国。 战后,该地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领土,分属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和塞尔维亚。.

查看 克罗地亚国旗和克羅地亞省

泛斯拉夫顏色

泛斯拉夫顏色,指的是紅、藍、白三色。這三種顏色被廣泛使用在以斯拉夫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國旗中。泛斯拉夫顏色起源于俄羅斯國旗。保加利亞的國旗色彩亦來自于泛斯拉夫顏色,但藍色改成了綠色。另外,世界上還有很多非斯拉夫國家采用紅、白、藍三色作為國旗色彩,但其涵義有不少都是來自于法國國旗中的「自由、平等、博愛」。.

查看 克罗地亚国旗和泛斯拉夫顏色

另见

1990年面世的旗幟

克罗地亚国家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