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3 关系: 大庭郡,大熊朝秀,尼子晴久,山陽道,岡山縣,岡山藩,峰山藩,上道郡,丹後國,平正盛,平清宗,久米郡,令制國,令制國列表,但馬國,御野郡,國司,和氣郡,兵库县,兒島郡,勝田郡,磐梨郡,美作國,真島郡,甘利虎泰,赤坂郡,赤穗市,赤松晴政,邑久郡,苫田郡,英田郡,津高郡,日本。
- 岡山縣歷史
大庭郡
大庭郡是過去位於岡山縣西北部的一郡,已於1900年4月1日與真島郡合併為真庭郡。 過去的範圍為現在的真庭市東部和北部地區。.
查看 備前國和大庭郡
大熊朝秀
大熊朝秀()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越後上杉氏、甲斐武田氏重臣。越後國中頸城郡箕冠城主.
查看 備前國和大熊朝秀
尼子晴久
尼子晴久(1514年3月8日—1561年1月9日),為戰國時代的大名。.
查看 備前國和尼子晴久
山陽道
山陽道(),又名影面道或光面道(かげとものみち,Kagetomonomichi)。可以指:.
查看 備前國和山陽道
岡山縣
冈山县()位於日本中国地方,首府冈山市。面向瀨戶內海。瀨戶內海有大小共計約90個島。與廣島縣東部位置備後地方和香川縣島嶼部合成古代的「吉備國」。 冈山县濑户内海岛屿总面积44.42km²,总人口1,920,654人。 1989年時由於降雨量不足1mm的日數為日本第1位而得到『晴れの国』(晴天之國)之名。.
查看 備前國和岡山縣
岡山藩
岡山藩()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之間的藩,位於日本備前國及備中國部份,藩廳位於岡山城(今岡山縣岡山市),支藩是鴨方藩及生坂藩。明治維新後,在廢藩置縣政策下,此藩被廢除,主要領地被改制為岡山縣。.
查看 備前國和岡山藩
峰山藩
峰山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位於丹後國何鹿郡,藩廳在峰山陣屋(今京都府丹後市),藩主是京極氏,家格屬於外樣大名。 藩祖京極高通,是朽木宣綱次男,因為成為京極高知的養子,在京極高知死後遺領一分為三,分到了峰山地方一萬石,加上高通過去曾是將軍德川秀忠的小姓,本就領有三千石的俸祿,所以峰山藩的石高總計是一萬三千石,在宗家宮津藩被廢,田邊藩的京極家轉封到但馬國後,峰山藩是唯一留在丹後國的京極家分支,家名於當地流傳了13代,直到明治時代廢藩置縣後才終止。.
查看 備前國和峰山藩
上道郡
上道郡是過去位於岡山縣南部的一郡,已於1971年5月1日因無管轄町村而廢除。 過去的範圍現已全被併入岡山市,範圍分布在現在的東區和中區。.
查看 備前國和上道郡
丹後國
丹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陰道,又稱丹州、北丹。丹後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京都府的北部。.
查看 備前國和丹後國
平正盛
平正盛(),是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平氏中的伊勢平氏當主,也是著名武將、公卿、政治家平清盛的祖父。.
查看 備前國和平正盛
平清宗
平清宗(),平安時代末期武將。他是平家首領平宗盛的長子,為平時信的女兒平清子所生(平清子也是平清盛正室平時子的妹妹)。他也是平清盛的孫子。 根據《平家物語》的記載,平清宗幼年時候頗受後白河法皇的寵愛,三歲元服時便被敘為從五位下的位階。十三歲時昇正三位,任右衛門督。養和二年(1183年)二月與平賴盛的女兒訂婚,但同年七月源義仲的部隊逼近京都,平清宗跟隨父親以及安德天皇一行離開京都。平賴盛一家則留在了京都,二人的婚姻便不了了之。 平清宗跟隨平家一門流亡各地。元曆二年(1185年)三月廿四,壇之浦之戰爆發,平家滅亡。平清宗與父親平宗盛欲投水自盡,但被源氏武士救起,作為俘虜一起押送鐮倉。六月與源賴朝見面,並與平宗盛一起再被押往京都。途中的六月廿一,平宗盛在近江國的篠原(今滋賀縣野洲市)被橘公長斬首,平清宗也於同日在近江國野路口(今滋賀縣草津市)被堀景光斬首。二人的首級被送往京都的六條河原示眾。 平清宗有個異母弟平能宗,幼名副將丸,在平家滅亡不久後也被殺死。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Category:平家 Category:被處決的日本人.
查看 備前國和平清宗
久米郡
久米郡()是位於岡山縣中部的一郡。 現轄有以下2町:.
查看 備前國和久米郡
令制國
令制國,又稱律令国,是古代日本在律令制下所設置的地方行政區劃,自奈良時代開始實施,直到明治初期的廢藩置縣為止。令制國依國力分大國、上國、中國、小國,底下有郡,郡分三個級別:大郡四十里,中郡二十里,小郡五里。一里五十戶,故一郡最多二千戶、最少二百五十戶。一個令制國有數個郡,相當古代中國一個縣長到縣令管轄的戶口數。 令制國的行政機關稱為「國衙」或「國廳」,國衙所在地或國衙為中心的都市稱為「國府」或「府中」。 現在日本人有時會以令制國的名稱來稱自己的故鄉,因為比起日本現行行政區劃,特別在關東以西地區,就算是劃在同一都道府縣,每個舊令制國的風土民情還是會有些許不同,甚至在一個舊令制國中也會依照地區而有不同的習俗,例如讚岐國所在的香川縣,就依習俗而分為東讚地區與西讚地區。.
查看 備前國和令制國
令制國列表
令制國,或簡稱分國,從奈良時代開始,首先是分為五畿七道,後於1869年加上北海道,明治維新時開始地方改革。1889年後廢除其他道,只保留北海道。 國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地方單位的州,是次於道的行政單位,有時也被稱為「日本六十餘州」。 以下是日本從7世紀後半到明治時代的地方區分一覽。.
查看 備前國和令制國列表
但馬國
但馬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陰道,又稱但州。但馬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兵庫縣的北部。.
查看 備前國和但馬國
御野郡
御野郡是過去位於岡山縣中部的一郡,已於1900年4月1日與津高郡合併為御津郡。 過去的範圍現皆已全部被併入岡山市,包括現在的岡山市北區東南部地區、南區北部地區。.
查看 備前國和御野郡
國司
國司是日本古代地方一級行政單位令制國的行政官僚,由朝廷派遣赴任,分為守、介、掾、目四等官。因為郡的官吏(郡司)通常是以當地有力豪族擔任,所以中央設置國司以為管轄。國司於國衙執行政務,包含祭祀、行政、司法、軍事都掌有大權。.
查看 備前國和國司
和氣郡
和氣郡()是位于日本岡山縣東部的一郡。 現僅轄有以下1町:.
查看 備前國和和氣郡
兵库县
兵库县()是日本近畿地方的一个县,面積8396.39km²,縣治為神户市。总人口約550萬,縣內城市大部分集中在濑户内海沿岸。其轄區在古代曾分屬播磨、但馬等多個令制國,因此是極具多樣性、也是一體性程度較低的縣。.
查看 備前國和兵库县
兒島郡
兒島郡是過去位於岡山縣南部的一郡,已於2005年3月22日因無管轄町村而廢除。 過去的範圍包括現在的岡山市西南部地區、倉敷市東南部地區和玉野市全部地區。 在14世紀前,現在隸屬香川縣小豆郡和香川郡的直島群島也曾是兒島郡的範圍。.
查看 備前國和兒島郡
勝田郡
勝田郡()是位於岡山縣東北部的一郡。 現轄有以下2町:.
查看 備前國和勝田郡
磐梨郡
梨郡是過去位於岡山縣東部的一郡,已於1900年4月1日與赤坂郡合併為赤磐郡。 過去的範圍包括現在的赤磐市東南部地區、岡山市東區東北部地區、和氣町西部地區。.
查看 備前國和磐梨郡
美作國
美作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陽道,又稱作州。美作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岡山縣的東北部。.
查看 備前國和美作國
真島郡
真島郡是過去位於岡山縣西北部的一郡,已於1900年4月1日與大庭郡合併為真庭郡。 過去的範圍為現在的新--庄村和真庭市西部和南部地區。.
查看 備前國和真島郡
甘利虎泰
利虎泰(1498年?-1548年3月23日)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服侍武田信虎、武田信玄兩代。備前守 。 家系為甲斐源氏、武田氏之庶出。 在信虎時代,甘利虎泰和板垣信方、飯富虎昌、小山田昌辰並列為「武田四天王」。 甘利虎泰領軍向以武勇著稱,敵人常聞風而逃,甘利虎泰和板垣信方成為武田軍的中心人物而活躍著。 天文10年(1541年)甘利虎泰與板垣信方、飯富虎昌成功協助信玄將信虎流放,之後便和板垣信方成為武田家的雙臂支持著年輕的信玄。 天文17年2月14日(1548年3月23日)的上田原之戰為守護信玄與剛打敗板垣信方士氣高昂的村上軍對決,不幸戰死沙場。 子嗣:甘利左衛門尉昌忠、甘利信康 曾是日本安倍内閣經濟產業大臣的甘利明即為其子孫。.
查看 備前國和甘利虎泰
赤坂郡
赤坂郡是過去位於岡山縣東部的一郡,已於1900年4月1日與磐梨郡合併為赤磐郡。 過去的範圍包括現在的赤磐市西部和北部地區、岡山市北區東北部地區。.
查看 備前國和赤坂郡
赤穗市
赤穗市()是位於日本兵庫縣西南角的城市,西與岡山縣接壤。 被列入名水百選的自北向南通過轄區,在出海口附近有較寬廣的平原,過去曾設有赤穗城,主要市即於此區域。 由於忠臣藏的故事所描繪的元祿赤穗事件發生在本地,忠臣藏成為當地宣傳觀光的主題,毎年12月14日市內會舉行。.
查看 備前國和赤穗市
赤松晴政
赤松晴政(1513年/1495年—1565年2月16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大名。赤松氏第11代當主。父親是赤松義村。播磨國、備前國、美作國守護。.
查看 備前國和赤松晴政
邑久郡
邑久郡是過去位於岡山縣東南部的一郡,已於2004年11月1日因無管轄町村而廢除。 過去的範圍包括現在的瀨戶內市全部地區、岡山市東區東部地區、備前市西南部地區。.
查看 備前國和邑久郡
苫田郡
苫田郡()是位於岡山縣北部的一郡。 現僅轄有1町:.
查看 備前國和苫田郡
英田郡
英田郡()是岡山縣東北部的一郡。 現僅轄有1村:.
查看 備前國和英田郡
津高郡
津高郡是過去位於岡山縣中部的一郡,已於1900年4月1日與御野郡合併為御津郡。 過去的範圍包括現在的岡山市北區東半部地區、吉備中央町東部地區、美咲町西南部地區。.
查看 備前國和津高郡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備前國和日本
另见
岡山縣歷史
亦称为 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