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仇池

指数 仇池

仇池是東漢建安年間氐人楊騰率領部衆遷入的定居地,位於今甘肅西和縣西南西漢水北岸。他的後人在晉朝及南北朝時期在那裡建立了氐族政權。.

77 关系: 南北朝右賢王司馬炎天水市太和 (东晋)东汉东晋三国乞伏乾歸建安 (东汉)建武 (东晋)北周北魏刘宋元嘉 (刘宋)前秦前趙祁山乡翼城县甘肃省益州韩遂西和县西秦西晋马超蜀汉苻坚陰平陇南市陕西省楊堅楊太赤楊孟孫楊定 (仇池)楊定 (陰平)楊崇祖楊世楊廣香楊後起楊俊 (仇池)楊保宗楊保熾楊國楊僧嗣楊初楊元和楊玄...楊紹先楊纂楊統楊炅楊盛楊飛龍楊騰楊辟邪楊茂搜楊難當楊難敵楊集始楊毅楊法深楊文度楊文弘楊文德楊智慧武都郡汉中市涼州渭河平原收養曹操晉惠帝晋朝 扩展索引 (27 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仇池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右賢王

右賢王,又稱右屠耆王,匈奴的封號,位置低於單于,與左賢王併列,控制帝國的西方地區,為二十四長之一。其名稱來自匈奴語的屠耆,漢語為賢,因此譯為右賢王。右賢王控制上郡(約當今中國陝西榆林市)以西的地區,至月氏、氐、羌屬地為止。 右賢王也是出身攣鞮氏的世襲貴族,在匈奴帝國中的地位極為尊貴。.

新!!: 仇池和右賢王 · 查看更多 »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新!!: 仇池和司馬炎 · 查看更多 »

天水市

天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人称“西北小江南”。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31.17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华夏文明和漢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羲皇故里”的荣誉。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交相辉映。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96处,其中麦积山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 仇池和天水市 · 查看更多 »

太和 (东晋)

太和(366年-371年十一月),一作泰和,是東晋皇帝晉廢帝司馬奕的年号,共计6年。 太和六年十一月,晋简文帝即位,改元咸安元年。.

新!!: 仇池和太和 (东晋)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仇池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新!!: 仇池和东晋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仇池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乞伏乾歸

武元王乞伏乾歸(),陇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西秦開國君王,苑川王乞伏國仁弟。乾歸在位初期曾受前秦官爵,並曾響應前秦號召領兵協助,但皇帝苻登敗死後就逼逐繼承的苻崇,後苻崇討伐乾歸時更敗死,令前秦亡國,並乘機併吞其隴西土地,後稱「秦王」,西秦故此得名。後乾歸敗給後秦,被逼投降南涼,最終向後秦歸降,暫時亡國。但因後秦王姚興將其放回原地,並將部眾還給他,令其有機會復興,最終趁後秦漸漸衰弱時復國,並進攻鄰近的南涼、後秦、吐谷渾及其他胡人部落。乞伏乾歸於412年被侄兒乞伏公府所殺,其太子乞伏熾磐討平後繼位。.

新!!: 仇池和乞伏乾歸 · 查看更多 »

建安 (东汉)

建安(元年:196年 - 末年:220年二月)是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第五个年号,共计25年。為李傕郭汜之亂中,獻帝在流亡途中所立的年號。由於196年曹操迎獻帝於許昌,因此建安年間也可以說是曹操掌权的時期。 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曹操死後,改元延康元年。 劉備沿用至建安二十六年改元章武元年;孫權沿用至建安二十七年改元黃武元年。.

新!!: 仇池和建安 (东汉) · 查看更多 »

建武 (东晋)

建武(317年三月-318年三月)是东晋元帝司馬睿的第一个年号,共计2年。这也是东晋的第一个年号。 317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改元建武。二年三月司馬睿才正式登基,同时改元大兴元年。.

新!!: 仇池和建武 (东晋) · 查看更多 »

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宋朝以后鲜用),由宇文氏建立,定都長安,北周自建國后,統治實權一直在霸府宇文護身上,皇帝無力與之抗阻,為了擺脫宇文護的束縛,經過一連串的計畫與鬥爭,北周武帝終於殺死了宇文護,掌握大權,並以德施政,人民安樂,在位時更成功滅北齊,統一北朝。但他死後三年,北周便被杨坚的隋朝所滅,后由隋滅陳,統一中國。.

新!!: 仇池和北周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仇池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新!!: 仇池和刘宋 · 查看更多 »

元嘉 (刘宋)

元嘉(424年—453年)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共计29年餘。由於宋文帝的兒子刘劭弑父自立改元太初,后刘劭兵败被杀,刘骏即位。通常的帝系表將其後繼位改元孝建的宋孝武帝當作繼承者。 三十年四月孝武帝劉駿即位沿用。.

新!!: 仇池和元嘉 (刘宋) · 查看更多 »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先後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後秦註所灭。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新!!: 仇池和前秦 · 查看更多 »

前趙

#重定向 汉赵.

新!!: 仇池和前趙 · 查看更多 »

祁山乡

#重定向 祁山镇 (礼县).

新!!: 仇池和祁山乡 · 查看更多 »

翼城县

翼城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东南部。总人口30万。 夏商时期为唐国,西周初唐叔虞的始封地,也就是后来晋国的都城翼。西汉这里属绛县。.

新!!: 仇池和翼城县 · 查看更多 »

甥是一個親屬稱謂,指姊姊或妹妹的子女。男性(舅父)稱姊妹的子女為外甥/外甥女,女性(姨母)稱姊妹的子女為姨甥/姨甥女。不過,中國周代時「甥」是指姑表兄弟姊妹。吳語區、晉語區及其他方言區也稱女兒的子女為外甥、外甥女,相當於其他地區稱呼的外孫、外孫女。.

新!!: 仇池和甥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仇池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益州

益州,中国古地名,西汉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生活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刺史部,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三国时期,刘备占领此地並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分割益州,另置宁州。其间十六国时期,李特在益州建立成汉政权,譙縱在此建立譙蜀政权。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在全国设立十道,益州属剑南道,梁州属山南道,益州为原蜀郡之地。天宝元年(742年),益州改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蜀郡更升为南京成都府,剑南节度使再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节度使, 简称「東川」、「西川」。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重和元年(1118年),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自此益州的名称不再存在。 Category:南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新!!: 仇池和益州 · 查看更多 »

韩遂

韓遂(),原姓名韩约,字文约,金城郡人,東漢末年凉州地区的割据军阀之一。.

新!!: 仇池和韩遂 · 查看更多 »

西和县

西和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陇南市下属的一个县。面积1861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39万。邮政编码 742100,县政府驻汉源镇。.

新!!: 仇池和西和县 · 查看更多 »

西秦

西秦(385年-400年,409年-431年)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鲜卑人乞伏國仁建立的政权。 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用西秦之称,以别于前秦和后秦,后世袭用之。 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于,又被前秦封为苑川王,都勇士川(今甘肃榆中)。388年,其弟乞伏-乾-歸立,称大单于,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西)。400年為後秦所滅。公元409年,二月,乞伏乾归自后秦返回苑川。七月,西秦复国,复都苑川。412年,乞伏熾磐又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市东北)。 最盛时期,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 431年被夏國所灭。;君主头衔:.

新!!: 仇池和西秦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新!!: 仇池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马超

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漢末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刘备称帝后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故后谥威侯,是为斄乡威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馬超与關羽、張飛、黄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新!!: 仇池和马超 · 查看更多 »

蜀汉

蜀漢(221年-263年,自稱季漢)為中国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漢昭烈帝劉備、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為蜀漢建國、北伐奠定基礎。 刘备以延续汉代劉氏皇室政权,称国号为“漢”,自稱「季漢」。不過,魏晉政權皆不承認季漢政權承繼漢室、國號為「漢」,而因其主要領土古稱蜀地,而稱之為「蜀」,「蜀」遂成為其俗稱。由於季漢為曹魏所滅亡,晉又取代魏國,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季漢出身,季漢滅亡後仕西晉)為保持政治正確,以「蜀」稱呼其國號,而不使用正式國號「漢」;資治通鑑稱其為「漢」。後來歷史為區別西漢和東漢,稱劉備政權為「蜀漢」、「季漢」。.

新!!: 仇池和蜀汉 · 查看更多 »

郡,是中国、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內地區使用的一個行政區劃單位,起源於中國戰國時代。汉语中,也常常将某些外国的二、三级行政区划翻譯為为郡。 郡,由秦朝起,曾作为第一或第二级行政区划,唐朝之后已经不使用,宋朝人雅稱州為郡,明代以後,士人雅稱府為郡。.

新!!: 仇池和郡 · 查看更多 »

苻坚

宣昭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孫,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初封東海王,後發動政變推翻堂兄苻生即位。苻堅在位期間重用漢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動戰爭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新!!: 仇池和苻坚 · 查看更多 »

陰平

#重定向 阴平郡.

新!!: 仇池和陰平 · 查看更多 »

陇南市

陇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岷山山脉与黄土高原交汇处,东邻陕西,南接四川,有“陇上江南”之称。.

新!!: 仇池和陇南市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仇池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楊堅

#重定向 隋文帝.

新!!: 仇池和楊堅 · 查看更多 »

楊太赤

楊太赤(?-564年),為南北朝之仇池國君主(陰平)之一,他承襲楊定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542年-564年。.

新!!: 仇池和楊太赤 · 查看更多 »

楊孟孫

楊孟孫,仇池氐人,在梁武帝天監初年被授以假節、督沙州刺史、陰平王。他在511年去世,南梁追贈他為安沙將軍、北雍州刺史,由其子楊定襲爵。.

新!!: 仇池和楊孟孫 · 查看更多 »

楊定 (仇池)

楊定(?-394年)是中國東晉時期的仇池首領之一。 楊定是前秦主苻堅之婿,也是前秦的一位驍將,在西燕軍進逼長安時,曾大破慕容沖軍。 前秦太安元年(385年)五月,楊定被慕容沖俘虜,苻堅大懼,留太子苻丕守長安,自己帶數百騎及一些家人出走五將山。同年八月,苻坚被杀。西燕軍五萬人在新平(今陝西彬縣)南被後秦擊敗,主帥高蓋降后秦,楊定趁機逃到隴右,收集舊部,重振仇池。 楊定一直在名義上歸順前秦,接受前秦授予的官爵,曾經出兵協助前秦對抗後秦。他又先後自稱龍驤將軍、仇池公、秦州牧、隴西王,並且遣使向東晉稱藩。 前秦太初九年(394年)十月,前秦末主苻崇被隴西鮮卑的乞伏乾歸(後來的西秦王)驅逐,逃到楊定那裡。楊定率領二萬人與苻崇共攻乾歸,先勝後大敗,定及崇俱被殺。 楊定無子,其堂兄弟楊盛自稱仇池公,諡楊定為武王。.

新!!: 仇池和楊定 (仇池) · 查看更多 »

楊定 (陰平)

楊定(?-542年),仇池氐人,在511年承襲南梁封給其父楊孟孫的陰平王封爵。.

新!!: 仇池和楊定 (陰平) · 查看更多 »

楊崇祖

楊崇祖,仇池氐人,在496年正月被南齊授為沙州刺史,封陰平王。 他在父親楊炅去世後繼立,死後由兒子楊孟孫繼承。從《梁書》記載天監初年以「孟孫為假節、督沙州刺史、陰平王」推算,楊崇祖在天監初年或以前去世。.

新!!: 仇池和楊崇祖 · 查看更多 »

楊世

楊世(),氐人,是360年至370年間的仇池首領。 楊世是上任首領楊俊之子,360年繼位。368年,東晉以他為秦州刺史。他又向前秦稱臣,秦以他為南秦州刺史。他在370年去世。.

新!!: 仇池和楊世 · 查看更多 »

楊廣香

楊廣香(),仇池氐人,十六国时期阴平政权的建立者。 楊廣香是442年被南朝宋推翻的仇池首領楊難當的族弟。魏軍在477年十二月殺了據守葭蘆(今甘肅武都縣東南)的仇池首領楊文度後,楊廣香自立為“阴平王”或“阴平公“,都阴平。楊文度之弟楊文弘奉表向魏謝罪,魏以文弘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 479年中,楊廣香向南齊請降,齊以廣香為沙州刺史,480年改授他為西秦州刺史,又以其子楊炅為武都太守。楊廣香在481年去世後,其部眾有一半歸附楊文弘,另一半則投靠南齊梁州刺史崔慧景。.

新!!: 仇池和楊廣香 · 查看更多 »

楊後起

楊後起(?-486年),仇池氐人,武都王楊文弘之兄子。 480年十一月,南齊因武都王楊文弘背叛,改以楊後起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鎮守武興。482年楊文弘去世,諸子皆幼,乃以兄子楊後起為嗣。北魏封楊後起為武都王,文弘之子楊集始為白水太守。楊集始不久自立為王,被楊後起打敗。楊後起在486年去世,南齊下詔以楊集始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新!!: 仇池和楊後起 · 查看更多 »

楊俊 (仇池)

楊俊(?-360年),氐人,是356年至360年間的仇池首領。 他是上任首領楊國的從父,356年殺楊國自立,成為仇池公,360年去世,子楊世立。.

新!!: 仇池和楊俊 (仇池) · 查看更多 »

楊保宗

楊保宗(?-443年),氐人,在429年任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他是上任首領楊玄之子。429年楊玄去世,保宗立,保宗之叔楊難當之妻姚氏勸難當自立,難當乃廢保宗自立。432年,楊難當以保宗為鎮南將軍,鎮宕昌。楊保宗謀襲楊難當,事洩,難當囚之。435年,楊難當釋放楊保宗,派遣他鎮守董亭(今甘肅武山南)。439年,楊保宗與兄保顯投奔北魏,魏主以保宗為都督隴西諸軍事、--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鎮守上邽,把公主嫁給他。443年,魏河間公拓跋齊懷疑楊保宗欲叛魏,誘執保宗,送到平城,殺之。其妻北魏公主也因积极支持杨保宗作乱以让自己成为一国之母,于448年被俘后被送京师赐死。.

新!!: 仇池和楊保宗 · 查看更多 »

楊保熾

楊保熾,氐人,在442年至443年間任仇池(佔有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楊保熾是仇池首領楊難當兄子。442年,宋軍擊敗楊難當,佔領仇池,建節將軍楊保熾被俘。宋人立楊保熾以繼承楊玄,使守仇池。楊難當逃到北魏境內。443年,魏軍打敗了據守仇池的宋軍,取得仇池,楊保熾逃走。.

新!!: 仇池和楊保熾 · 查看更多 »

楊國

楊國(),氐人,為4世紀仇池首領之一。 楊國是仇池首領楊初之子。東晉永和十一年(355年)正月,楊宋奴指使梁式王殺害楊初,楊國率左右殺了式王及宋奴,自立為仇池公。東晉重臣桓溫表國為秦州刺史,國子安為武都太守。 晉永和十二年(356年),楊國從父楊俊殺國自立,楊安投奔前秦。.

新!!: 仇池和楊國 · 查看更多 »

楊僧嗣

楊僧嗣(?-473年),仇池氐人,武都王楊元和之從弟。 楊元和在大約466年棄國投奔北魏後,楊僧嗣自立,屯葭蘆(今甘肅武都縣東南)。466年七月,宋以僧嗣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473年楊僧嗣在葭蘆去世,從弟楊文度自立為武興王。.

新!!: 仇池和楊僧嗣 · 查看更多 »

楊初

楊初(),氐人,為4世紀仇池首領之一。 337年,楊初殺仇池首領、族弟楊毅,自立為仇池公,向後趙稱臣。347年,楊初遣使向東晉稱藩,晉以他為使持節、--南將軍、雍州刺史、仇池公。353年六月,楊初打敗了前秦的進攻。354年,東晉改封楊初為天水公。 355年正月,楊毅之弟楊宋奴指使梁式王殺害楊初。.

新!!: 仇池和楊初 · 查看更多 »

楊元和

楊元和,5世紀氐人,仇池首領楊保宗之子。 455年,宋以楊元和為征虜將軍,又以文德之從祖兄楊頭為輔國將軍,守葭蘆(今甘肅武都縣東南)。朝廷以元和「年幼才弱」,未正位號。後來宋立元和為武都王,治白水,可是元和因「微弱不能自立」,在大約466年棄國投奔北魏。元和從弟楊僧嗣自立,屯葭蘆。.

新!!: 仇池和楊元和 · 查看更多 »

楊玄

楊玄(?-429年),氐人,是425年至429年間的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楊玄是上任首領楊盛之子。楊盛死後,玄自稱都督隴右諸軍事、--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楊玄不再使用東晉義熙年號,改用宋的元嘉年號。429年楊玄病死,私諡曰孝昭王。.

新!!: 仇池和楊玄 · 查看更多 »

楊紹先

楊紹先(?-535年或以後),仇池氐人,是仇池首領楊集始的兒子。 楊集始在503年去世後,北魏立楊紹先為武興王。由於楊紹先年幼,國事由兩位叔父楊集起、楊集義取決。 505年,楊集起、集義立楊紹先為帝,北魏隨即出兵進攻武興。506年初,魏軍攻佔武興,俘楊紹先,把他送到洛陽。楊集起、集義逃走,武興國滅亡,魏以其地為武興鎮,後改為東益州。 後來楊紹先趁北魏內亂逃歸武興,復稱王,仍向魏稱藩。楊紹先死後,《北史》稱政權由其子楊辟邪繼承,《梁書》稱由其子楊智慧繼承。.

新!!: 仇池和楊紹先 · 查看更多 »

楊纂

楊纂,氐人,為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之一。 他是楊世兒子,《魏書》稱他殺楊統自立為仇池公。371年,前秦發兵七萬攻仇池,楊纂以五萬人抵抗,纂兵大敗。楊纂向前秦投降,被迫遷往長安。.

新!!: 仇池和楊纂 · 查看更多 »

楊統

楊統,氐人,為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之一。 他是上任首領楊世之弟,368年被東晉授為武都太守。楊世在370年去世,《魏書》稱楊統廢世子楊纂自立,纂聚黨襲殺統。《資治通鑑》稱楊纂繼楊世立,楊統欲爭奪首領之位,起兵相攻;371年前秦出兵攻仇池,楊統以武都之眾降秦。.

新!!: 仇池和楊統 · 查看更多 »

楊炅

楊炅(?-495年),仇池氐人,在483年被南齊授為沙州刺史,封陰平王。 楊炅在父親楊廣香去世後繼立。495年楊炅去世,由兒子楊崇祖繼承。.

新!!: 仇池和楊炅 · 查看更多 »

楊盛

楊盛(),氐人,是394年至425年間的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上任首領楊定在394年死後無子,堂兄弟楊盛立,自稱--西將軍、秦州刺史、仇池公。楊盛聞東晉亡,仍然使用東晉義熙年號。422年,南朝的宋封楊盛為武都王。425年六月,楊盛去世,享年62歲,私諡曰惠文王。.

新!!: 仇池和楊盛 · 查看更多 »

楊飛龍

楊飛龍,仇池國的首领(今中国甘肃一带),楊千萬的子孙,在他的领导下部族强盛起来,在位期间为263年—296年。晋武帝非正式的任命他为征西将军,杨飞龙因此回到略阳居住。杨飞龙没有儿子,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

新!!: 仇池和楊飛龍 · 查看更多 »

楊騰

楊騰,是陇右清水氐的首领,在汉献帝建安年间担任清水氐的部落大帅。.

新!!: 仇池和楊騰 · 查看更多 »

楊辟邪

楊辟邪,6世紀仇池氐人,是仇池首領楊紹先的兒子。 楊紹先死後,由楊辟邪繼承(《梁書》稱紹先之子楊智慧繼承)。545年,西魏在武興置東益州,以楊辟邪為刺史。552年,楊辟邪據州反,被西魏出兵鎮壓。.

新!!: 仇池和楊辟邪 · 查看更多 »

楊茂搜

楊茂搜(?-317年),又作戊搜 ,本姓令狐,是楊飛龍的外甥及養子,仇池首領。 晉元康六年(296年)十二月,楊茂搜率領部落四千家回到仇池,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氐族公推他为首领,關中許多想避亂的人到仇池依附他。楊茂搜对来投奔者予以接纳,想离去者则给予金费保护离开。晋愍帝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左贤王。 楊茂搜在建兴五年(317年)去世,長子楊難敵立。.

新!!: 仇池和楊茂搜 · 查看更多 »

楊難當

楊難當,氐人,在429年至442年間任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楊難當是前仇池首領楊玄之弟。429年楊玄去世,其子楊保宗繼位。楊難當之妻姚氏勸難當自立,難當乃廢保宗,自稱都督雍、涼、秦三州諸軍事、--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 430年,宋文帝以楊難當為冠軍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432年,宋進楊難當為--西將軍。433年,北魏拜楊難當為--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梁二州牧、南秦王。同年楊難當攻佔漢中,次年被宋軍收復,難當向宋文帝遣使奉表謝罪,帝下詔赦之。 436年楊難當自稱大秦王,改元建義,立妻為王后,世子為太子,置百官皆如天子之--,然猶貢奉宋、魏不絕。440年,楊難當復稱武都王。441年,楊難當入侵四川,次年被宋軍擊敗,宋人立楊保熾守仇池,難當逃入北魏。 有子杨顺。.

新!!: 仇池和楊難當 · 查看更多 »

楊難敵

楊難敵(?-334年),氐人,為4世紀仇池首領之一。 楊難敵是仇池首領楊茂搜之長子。317年楊茂搜死,難敵與弟堅頭分領部曲,難敵號左賢王,屯下辨,堅頭號右賢王,屯河池。 322年,前趙主劉曜親自領軍攻楊難敵,難敵迎戰不勝,退保仇池。仇池諸氐、羌等皆歸降劉曜。劉曜進攻仇池,因為軍中大疫欲退兵,遣人遊說難敵,於是難敵遣使向前趙稱藩。劉曜以楊難敵為假黃鉞、都督益、寧、南秦、涼、梁、巴六州、隴上、西域諸軍事、上大將軍、益、寧、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同年秦州刺史陳安自立為涼王,次年被前趙擊敗,安被殺,楊難敵大懼,與弟楊堅頭南奔漢中,向成漢請降。前趙軍撤退後,楊難敵到武都據險自守,不再聽命成漢。成漢分二路進兵討伐楊難敵,一路被他阻擋不得進,另一路大敗。325年,楊難敵從前趙手上收復仇池。 东晋咸和九年(334年)楊難敵死,子楊毅立。.

新!!: 仇池和楊難敵 · 查看更多 »

楊集始

楊集始(?-503年),仇池氐人,是武都王楊文弘之子。 武都王楊後起在486年去世後,南齊下詔以楊集始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以楊後起之弟楊後明為白水太守,北魏亦以集始為武都王、南秦州刺史。 492年,楊集始入侵漢中,被齊梁州刺史陰智伯軍擊敗,俘斬數千人,集始退回武興,向北魏請降,魏以集始為南秦州刺史、漢中郡侯、武興王。495年,楊集始聯同北魏軍進攻漢中,不過楊集始軍被支持南齊的沮水氐人楊馥之打敗,馥之進佔武興。魏軍撤退後,楊馥之留弟楊昌之守武興,自引兵據仇池。南齊以楊馥之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南齊書》列傳第四十497年,北魏的南梁州刺史楊靈珍舉地降齊,出動步騎萬餘人攻擊魏武興王楊集始,殺其二弟集同、集眾,集始見形勢不妙,向齊請降。後來魏軍攻佔武興,楊靈珍逃到漢中,齊以他為北梁州刺史、仇池公、武都王。499年,齊以楊集始為北秦州刺史。 500年,楊集始率領萬餘人自漢中北出,企圖收復以往失地,卻被魏梁州刺史楊椿遊說,集始遂與其部屬千餘人降魏,魏人恢復他的爵位,使他返回武興駐守。503年,楊集始去世,魏立其世子楊紹先為武興王。.

新!!: 仇池和楊集始 · 查看更多 »

楊毅

楊毅(?-337年),氐人,為4世紀仇池首領之一。 334年,仇池王楊難敵死,其子楊毅立,自稱龍驤將軍、左賢王、下辨公,遣使向東晉稱藩。337年,楊毅被族兄楊初殺害,楊初自立為仇池公。.

新!!: 仇池和楊毅 · 查看更多 »

楊法深

楊法深,6世紀仇池氐人,曾經在陰平自稱為王,551年被西魏授為黎州刺史。他在552年跟隨尉遲迥攻蜀。.

新!!: 仇池和楊法深 · 查看更多 »

楊文度

楊文度(?-477年),仇池氐人,武都王楊僧嗣之從弟。 473年楊僧嗣在葭蘆(今甘肅武都縣東南)去世,楊文度自立為武興王,遣使降北魏,魏以文度為武興鎮將。 477年十月,楊文度遣其弟楊文弘攻陷北魏所佔的仇池;十一月魏將皮歡喜等領軍四萬人攻楊文弘,十二月楊文弘撤出建安。宋向武都王楊文度加授都督北秦、雍二州諸軍事。477年十二月,魏將皮歡喜攻陷葭蘆,斬楊文度。楊文弘奉表向魏謝罪,魏以文弘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

新!!: 仇池和楊文度 · 查看更多 »

楊文弘

楊文弘(),仇池氐人,武都王楊文度之弟。 武都王楊文度在477年十二月被北魏軍殺死後,楊文弘奉表向魏謝罪,送兒子楊苟奴入魏為人質,魏以文弘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478年,宋以楊文弘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479年,楊文弘收留了叛離南齊的李烏奴,齊高帝以文弘背叛,在480年十一月改授文弘之兄子楊後起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481年,楊文弘遣使向南齊請降,齊復詔他為北秦州刺史。文弘遣楊後起據白水。《資治通鑑》--一百三十五晉壽太守楊公則向朝廷獻策奪取白水,齊高帝答曰:「文弘罪不可恕,事中政應且加恩耳。卿若能襲破白水,必加厚賞。」482年楊文弘去世,諸子皆幼,乃以楊後起為嗣。.

新!!: 仇池和楊文弘 · 查看更多 »

楊文德

楊文德,氐人,在443年至450年間任仇池(在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楊文德是楊保宗的弟弟。443年北魏軍從宋軍手上奪取仇池,武都王楊保宗與魏河間公拓跋齊鎮守雒谷。文德遊說保宗叛魏自立,有人向拓跋齊告密,齊誘執保宗,把他送到平城殺死。苻達、任朏等遂舉兵立楊文德為主,據白崖,分兵取諸戍,進圍仇池。文德自號--西將軍、秦、河、梁三州牧、仇池公。《資治通鑑》--一百二十四 北魏援軍把楊文德逐走,文德遣使向宋求援,宋詔以文德為都督北秦、雍二州諸軍事、--西大將軍、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楊文德屯葭蘆城(今甘肅武都縣東南),以任朏為左司馬,武都和陰平的氐人大多歸附他。443年十一月,楊文德與宋將姜道盛合兵二萬人進攻魏的濁水,結果兵敗,道盛戰死。 448年,楊文德被魏軍擊敗,棄城逃到漢中,他被宋免官及削爵土。《資治通鑑》--一百二十五 450年,宋以楊文德為輔國將軍,引兵自漢中向西進軍,攻佔陰平和平武,及後因為攻打啖提氐不成功,被梁、南秦二州刺史劉秀之執送荊州,另遣文德從祖兄楊頭戍守葭蘆。後來荊州刺史、南郡王劉義宣反,楊文德因為不肯跟隨他而被殺,宋孝武帝追贈--虜將軍、秦州刺史。.

新!!: 仇池和楊文德 · 查看更多 »

楊智慧

楊智慧,6世紀仇池氐人,是仇池首領楊紹先的兒子。 楊紹先死後,由楊智慧繼承(《北史》稱紹先之子楊辟邪繼承)。535年南梁收復漢中,智慧遣使上表歸附。.

新!!: 仇池和楊智慧 · 查看更多 »

武都郡

武都郡,中國古郡名。.

新!!: 仇池和武都郡 · 查看更多 »

氐(; 上古漢語: *tˁij),是古代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今陕西、甘肅、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区。.

新!!: 仇池和氐 · 查看更多 »

汉中市

汉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1964年前旧名“沔縣”)、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6万(2016年)。地方方言为汉中话,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新!!: 仇池和汉中市 · 查看更多 »

涼州

涼州,是中國古代的地名之一,為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其轄域在今甘肅省及寧夏全境、青海東北部、新疆東南部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

新!!: 仇池和涼州 · 查看更多 »

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又称为关中平原、關中,在中國陝西中部、秦嶺北麓,东西长300公里,平均海拔約400米,其北部為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山地、秦巴山脈,為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新!!: 仇池和渭河平原 · 查看更多 »

收養

收養又稱抱養、領養,係指將他人子女收為自己子女,中國古代又稱為螟蛉子,這是由於古人誤以為蜾蠃把螟蛉的幼蟲收養作己子,實際上牠們是用作給自己幼蟲的食物。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是一个弃婴,被周文王收为螟蛉子,列为文王的百子之末。 法律上,收養賦予被收養者和婚生子女具有相同權利義務的一種身分契約關係。由於收養會將本無真實親子血緣聯絡之人間,以規範而擬制具有親子關係,因此收養者與被收養者間又稱為法定血親或擬制血親。收養者為養父母,被收養者則為養子女,被收養者約可分為三種,一是繼子女(稱為「繼親收養」),二則是其他本有親屬的身分者(稱為「近親收養」),第三種則為本來即不具親屬或血緣關係之人,但都可因為有效的收養行為,而成立法律上之親子關係;被收養者之生父母稱為本生父母,而對本生父母而言,將子女被他人收養之情況稱為「出養」子女。一旦子女出養後,與其本生父母之親屬關係即處於暫時停止之狀態,互不負義務,也無法律上之權利,故也互無繼承之資格。.

新!!: 仇池和收養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仇池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晉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西晋的第二位皇帝,290年至307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晉惠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灭亡。.

新!!: 仇池和晉惠帝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仇池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仇池君主世系图後仇池前仇池百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