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5 关系: 劉述 (十六國),南史,南北朝,南齐书,司马楚之,吐谷浑,吕德世,吉毗,天水郡,太平真君,太延,姚嵩,姚碩德,姚苌,姚恢,安丙,已不存在国家列表,中國君主世系圖列表,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中國皇儲列表,中国历史年表,三十国春秋,三国,乞伏乾歸,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五胡乱华,建义,建义 (杨难当),仇池國,張天錫,彭利和,刘朗 (汉赵),刘曜,呂光,兩晉南北朝地方政權君主列表,元嘉 (刘宋),皮豹子,石王后,碎奚,秦,程道養,萧承之,裴方明,阴平郡,赫连勃勃,闾大肥,鄧至,金祚,長孫觀,... 扩展索引 (55 更多) »
劉述 (十六國)
劉述,五胡十六国时代汉赵将领。 328年,后赵中山公石虎率四万人士众由轵关西进,攻击前赵河东,有五十多个县相应,石虎进攻蒲阪。刘曜派河间王刘述调遣氐族、羌族士众驻在秦州,防备前凉张骏和仇池杨难敌,自己率领精锐的水陆各军救援蒲阪,北渡黄河。石虎率军退走。.
查看 仇池和劉述 (十六國)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查看 仇池和南史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查看 仇池和南北朝
南齐书
《南齊書》,梁朝蕭子顯撰。紀傳体史書。原名《齊書》,鑑于與李百藥《齊書》同名,宋時曾鞏等改稱為《南齊書》。全書原為60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59卷,本紀8卷,志11卷,列傳40卷。記載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2年(502年)的南齊歷史。 梁武帝天監年間吳均曾請求撰寫《齊史》,未獲准許,後蕭子顯自告奮勇承擔了這個任務。經過幾年的努力,書成上奏,梁武帝下詔付秘閣收藏。 《南齊書》在体例上“本(檀)超、(江)淹之旧而小変之”;蕭子顯多取材自前史家檀超和江淹奉詔修未成的齊史体例。還參考了熊襄的《齊典》、沈約的《齊紀》、吳均的《齊春秋》和江淹著的《齊史》十志等等。《南齊書》部帙不大,年代又短,居然也撰寫八篇志,這無疑是江淹的首創之功。《南齊書》同《宋書》,宣揚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遠,過分講究華麗的辞藻,這是《南齊書》的缺点,也是那個時代的文風使然。 後人也曾增補此書,陳述撰《補南齊書藝文志》4卷,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齊諸王世表〉1卷、《齊將相大臣年表》1卷、《齊方鎮年表》1卷。 由于萧子显是萧道成之孙,对南齐政权有所庇护,但《南齐书》还是保留了较多原始资料。.
查看 仇池和南齐书
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字德秀,河内郡温县肥乡孝敬里人,晋宣帝弟太常司马馗的之八世孙。父司马荣期,为东晋益州刺史,被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回丹杨。当时刘裕欲自立为帝,诛除司马氏一族,楚之叔父司马宣期、兄司马贞之并遇害。楚之逃亡,躲在寺庙中,渡过长江至河南汝、颍之间。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刘裕建宋受禅,他为报仇,在长社招兵买马,归之者常万余人。宋武帝对他深为忌惮,派遣刺客沐谦行刺楚之。楚之对沐谦很信任,沐谦夜里诈称生病,知楚之必来探望,想要乘机行刺。楚之听闻沐谦生病,果然带着汤药前往省视。沐谦感激他的诚意,出示席子下的匕首,将实情告述楚之,并转身投靠楚之。 北魏明元帝末年,山阳公奚斤攻取河南,司马楚之遣使请降,授荆州刺史。奚斤平定河南后,将楚之领下所率户口,分别安置在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郡,由豫州总领。魏太武帝初年,楚之将妻子迁居到鄴城。不久被征入朝,授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用以抵御刘宋军队。赐前后部鼓吹。430年破宋将到彦之别军于长社。431年二月又与冠军将军安颉攻占滑台,生擒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虏万余人。楚之上表请求进军入宋境征讨,太武帝以兵马疲劳,不从,授以散骑常侍征还回朝。442年,宋将裴方明、胡崇之攻陷仇池。楚之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击退裴方明,生擒胡崇之。仇池平定后回师。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太武帝北征柔然,司马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人掌管大军后勤。时镇北将军封沓叛逃柔然,建议柔然攻击楚之的运粮队。柔然于是派侦察兵进入楚之军中,把运粮的驴耳朵截了去。军中向楚之报告丢失驴耳,楚之道:“必定是敌军间谍截去作验证,敌军将至矣。”于是命令砍伐柳树立为城寨,灌水后冻成一片,城寨完工后敌军至,见魏军据寨严守,柔然无法占到便宜,只好散去。太武帝知道后大为高兴。不久拜楚之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 司马楚之在边境二十余年,以清俭著称。死后赠征南大将军、都督梁益泰宁荆兖青豫郢洛十州诸军事、扬州牧,谥贞王,陪葬金陵。.
查看 仇池和司马楚之
吐谷浑
吐谷浑(--,中古漢語擬音:),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今青海)的一个古代国家。因其统治地区位于黄河以南,统治者又被封为“河南王”,因此被南朝称为河南国或河南,后不复见。公元663年被吐蕃征服,但其世袭王室汗族仍保留,与唐朝作战中成为吐蕃军队的重要来源,一部分东迁到唐朝,原部或者一直到公元9世纪才在今青海省境内消失。.
查看 仇池和吐谷浑
吕德世
呂德世,略陽郡(治今甘肅天水市)氐族人。後涼懿武帝呂光之弟。後涼宗室。 389年二月,吕光自称为三河王,大赦,改年号为麟嘉,设文武百官。吕光的妻子石氏、儿子吕绍、弟弟吕德世从仇池来到姑臧。吕光册立石氏为王妃,吕绍为世子。.
查看 仇池和吕德世
吉毗
吉毗,五胡十六国西秦乞伏暮末时尚书仆射。 吉毗开始为乞伏炽磐属下镇南将军。424年,乞伏炽磐派吉毗等,率领步骑兵一万,南讨白苟、车孚、崔提、旁为等四个部族,将他们全部降服。425年七月,乞伏炽磐派吉毗等,南下袭击黑水羌族部落酋长丘担,大破丘担的军队。426年,征南将军吉毗镇守南漒,陇西郡人辛澹率领部众三千户占据南城,驱逐吉毗,吉毗逃到回枹罕,辛澹向东南撤退,逃往仇池。洮阳羌人背叛了西秦。427年二月,乞伏炽磐命征南将军吉毗前去安抚。吉毗受到洮阳羌族的攻击,大败而回。428年,乞伏暮末即位,以征南将军吉毗为尚书仆射、卫大将军。430年,北魏尚书库结领骑兵五千,迎接乞伏暮末。卫将军吉毗认为不应内迁投靠北魏,乞伏暮末采纳。库结只好领兵而回。.
查看 仇池和吉毗
天水郡
天水郡,中国古代的郡。東漢時曾一度改名漢陽郡。.
查看 仇池和天水郡
太平真君
太平真君(440年六月-451年六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年號,歷時11年。因寇謙之建請而改元,正有祈求金闕太平真君護佑之意。.
查看 仇池和太平真君
太延
太延(435年正月-440年六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年號,歷時5年餘。北凉政权曾以與太延諧音的太緣作爲年號。.
查看 仇池和太延
姚嵩
姚嵩(),南安郡赤亭(今甘肅省隴西縣西)羌人。十六國後秦宗室,將領。姚苌子,姚兴弟。 384年,后秦王姚苌派遣儿子姚嵩到西燕慕容冲那里作为人质,以请求和好。412年,后秦仇池公、氐王杨盛,背叛后秦。秦王姚兴派秦州刺史姚嵩进军羊头峡,讨伐杨盛。416年,氐王杨盛攻克后秦的祁山,逼近秦州。后秦后将军姚平赶来援救。杨盛带兵撤退,姚平与驻守上邽的姚嵩追击。夏王赫连勃勃率四万骑兵袭击上邽,姚嵩与杨盛在竹岭激战,兵败身死。.
查看 仇池和姚嵩
姚碩德
姚碩德(),表字不詳,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縣西)羌人。十六國後秦宗室,將領。後趙末年羌酋姚弋仲子,後秦開國君主姚萇弟。在後秦官至太宰。.
查看 仇池和姚碩德
姚苌
武昭帝姚苌()《晉書》及《資治通鑑》皆載姚萇死於太元十八年,通鑑更寫姚萇死於十二月庚子日,但據中央研究院之,十二月丁巳朔,無庚子日,或誤。,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縣西)羌族人。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後趙末年南安羌酋長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姚萇在姚襄死後率其部眾入秦,成為前秦的將領。淝水之戰後姚萇在關中羌人的推舉下自稱萬年秦王,建立後秦,並與苻堅領導下的前秦作戰。姚萇後來殺害了苻堅,並乘西燕東退而進駐長安,不久稱帝。前秦宗室苻登在關中氐族殘餘力量支持下繼續與姚萇作戰,姚萇一度處於不利形勢,但終大敗苻登,漸處優勢,但在消滅前秦勢力前去世,直至兒子姚興即位後才完全消滅前秦勢力。.
查看 仇池和姚苌
姚恢
姚恢(),十六国时期后秦宗室,后秦末代皇帝姚泓的从弟,封齐公。.
查看 仇池和姚恢
安丙
安丙,字子文,廣安人,南宋进士。开禧北伐期间,诛杀叛逆吴曦;平定蜀地红巾之乱;晚年联夏攻金。.
查看 仇池和安丙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查看 仇池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中國君主世系圖列表
中國君主世系图的範圍以中國的三皇五帝时期至清朝為主,包含其他的割據王朝、少數民族及邊疆政權等等。.
查看 仇池和中國君主世系圖列表
中國君主列表 (地方政權)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歷史上從古至今所有地方政權的君主。.
中國皇儲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经正式册封的储君,与君主关系中未标明头衔者皆为皇太子,并仅限于君主头衔为皇帝的政权。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女儿女帝元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储。.
查看 仇池和中國皇儲列表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查看 仇池和中国历史年表
三十国春秋
《三十国春秋》,南梁梁元帝之子萧方等编著的两晋十六国的纪传体史书。《玉海》上称:“梁萧方等著《三十国春秋》,以晋为主,附列二十九国,采集为广,遂加删缉,号曰《晋春秋》,畧凡一百八万余言。”记载时间从魏明帝到晋安帝,共三十卷。以晋朝为主,附录曹魏、汉(刘渊)、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北燕、前仇池、后仇池、宕昌、邓至、冉魏、西蜀、桓楚、翟魏、代、西燕、北魏29国,所以叫三十国春秋。原书已经亡佚,现在有清朝汤球的辑本。.
查看 仇池和三十国春秋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查看 仇池和三国
乞伏乾歸
武元王乞伏乾歸(),陇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西秦開國君王,苑川王乞伏國仁弟。乾歸在位初期曾受前秦官爵,並曾響應前秦號召領兵協助,但皇帝苻登敗死後就逼逐繼承的苻崇,後苻崇討伐乾歸時更敗死,令前秦亡國,並乘機併吞其隴西土地,後稱「秦王」,西秦故此得名。後乾歸敗給後秦,被逼投降南涼,最終向後秦歸降,暫時亡國。但因後秦王姚興將其放回原地,並將部眾還給他,令其有機會復興,最終趁後秦漸漸衰弱時復國,並進攻鄰近的南涼、後秦、吐谷渾及其他胡人部落。乞伏乾歸於412年被侄兒乞伏公府所殺,其太子乞伏熾磐討平後繼位。.
查看 仇池和乞伏乾歸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查看 仇池和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
本表按照不同政权列举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君主,另参见中国君主列表。.
查看 仇池和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中國歷史名詞,意指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夺取西晋政权(五胡十六国),形成与东晋政权鼎立之势。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餘年間,這些內徙的草原各族及漢族在漢地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五胡乱华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但也使北方遊牧民族与汉地汉族產生文化经济交往。由于汉族人口从黄河流域大规模遷移至汉地南部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俚族等少數民族与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
查看 仇池和五胡乱华
建义
建义作为年号有以下的指称.
查看 仇池和建义
建义 (杨难当)
建义(436年三月-442年闰五月)是仇池領導杨难当的年号,共计6年餘。.
查看 仇池和建义 (杨难当)
仇池國
#重定向 仇池.
查看 仇池和仇池國
張天錫
張天錫(),字純嘏,本字公純嘏,因被人嘲笑是三字而自行改字,小名獨活,安定烏氏人。中國十六國時期前涼政權的最後一位君主。張天錫為前涼文王張駿少子,前涼桓王張重華之弟。張天錫在位時前秦國力強盛,雖曾主動斷絕與前秦關係,但最終仍逼於軍事力量而再度稱藩。及後張天錫反抗前秦徵召入朝的命令並射殺使者,前秦大軍遂攻伐前涼,張天錫不敵投降,前涼國於是滅亡。淝水之戰後張天錫南歸東晉,並在東晉終老。.
查看 仇池和張天錫
彭利和
彭利和,五胡十六国后秦洮阳公。 416年,西秦王乞伏炽磐进攻彭利和,沮渠蒙逊进攻西秦的石泉,来援救彭利和。乞伏炽磐军至沓中,听到消息返回。二月,乞伏炽磐命襄武侯乞伏昙达援救石泉,沮渠蒙逊也带兵返回,和乞伏炽磐通婚讲和。419年,西秦左卫将军乞伏匹达率军讨伐彭利和据守的漒川,彭利和败军,单枪匹马逃奔仇池。妻儿被乞伏匹达俘虏。十月,西秦任命尚书右仆射王松寿为益州刺史,镇守漒川。.
查看 仇池和彭利和
刘朗 (汉赵)
刘朗,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刘聪子。 嘉平二年(312年),十月,汉国皇帝刘聪封自己的儿子刘恒为代王,刘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刘皋为零陵王,刘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王育为太保、王彰为太尉,任顗为司徒,马景为司空,朱纪为尚书令,范隆为左仆射,呼延晏为右仆射。光初十年(327年),前赵武卫将军刘朗率三万骑兵攻袭仇池杨难敌,不胜,劫掠三千多户民众返回。.
查看 仇池和刘朗 (汉赵)
刘曜
刘曜(),字永明,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是十六国时汉赵(又称前趙)国君。漢趙光文帝劉淵族子。劉曜由漢趙建國開始就經已為國--戰,參與覆滅西晉的戰爭,並於西晉亡後駐鎮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後於靳準之亂中登上帝位,後遷都長安。但登位後不久,將領石勒就自立,國家分裂。劉曜在其在位期間多番出兵平定和招降西戎和西方的割據勢力如仇池和前涼等。在國內亦提倡漢學,設立學校。及後與後趙交戰,一度大敗後趙軍並圍攻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但終被石勒擊敗並被俘。劉曜及後被殺,死後不久前趙亦被後趙所滅。.
查看 仇池和刘曜
呂光
涼懿武帝呂光(),字世明,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前秦太尉呂婆樓之子。十六國時期後涼建立者。呂光初為前秦將領,屢立戰功,前秦天王苻堅就派了他出兵西域。呂光降服西域,但當時前秦因淝水之戰戰敗而國亂,回軍時為涼州刺史梁熙所阻,呂光消滅了梁熙而入主涼州,遂在當地建立政權。.
查看 仇池和呂光
兩晉南北朝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兩晉南北朝反对中央政权的各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元嘉 (刘宋)
元嘉(424年—453年)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共计29年餘。由於宋文帝的兒子刘劭弑父自立改元太初,后刘劭兵败被杀,刘骏即位。通常的帝系表將其後繼位改元孝建的宋孝武帝當作繼承者。 三十年四月孝武帝劉駿即位沿用。.
查看 仇池和元嘉 (刘宋)
皮豹子
豹子(),一作豹皮公,北魏将领。.
查看 仇池和皮豹子
石王后
石王后或是石皇后,是后凉开国天王懿武帝吕光的王后(或皇后)。 吕光本是前秦大将,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皇帝苻坚派遣吕光征服西域,吕光的妻子石氏没有陪同吕光一起西征,她和儿子吕绍(有可能就是石氏所生)留在了前秦都城长安。建元二十一年(385年),长安被西燕攻陷,石氏母子逃到了仇池。吕光占据凉州建立后凉后,后凉麟嘉元年(389年)二月,石氏母子从仇池至后凉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当时称三河王的吕光,立石氏为王妃,吕绍为嗣子。 龙飞元年(396年)六月,吕光称天王,立吕绍为太子。这时史书没有提及石王后,如果还活着她就成为皇后,之后史书没有石王后的相关记载。.
查看 仇池和石王后
碎奚
奚(),或稱辟奚,為4-6世紀建立之吐谷渾第四任統治者,他為葉延兒子,承襲葉延擔任首領,在位期間為352年-371年。 351年,其父葉延去世,碎奚即位。371年,前秦苻坚击败仇池杨纂,他害怕于是向前秦献马五千匹,金银五百斤。苻坚任命他为安远将军、漒川侯。他性情仁厚,三个弟弟专横,被长史钟恶地杀死,碎奚忧思成疾,以子視連为世子,摄政事,不久碎奚去世。.
查看 仇池和碎奚
秦
可以指:.
查看 仇池和秦
程道養
程道養(),南朝劉宋时益州起事领袖,枹罕(今甘肃临夏)人,本来是阳泉山道士。益州刺史刘道济残害人民,刘宋永嘉九年(432年)七月,流民许穆之诈称晋朝宗室司马飞龙,得到仇池氐王杨难当资助,许穆之攻杀巴兴令,驱逐阴平太守,刘道济派兵击斩许穆之。五城(今四川中江东南)人帛氐奴、赵广为了安抚人心,假称司马飞龙仍然在阳泉山中,聚众得数千人,进攻广汉、涪城(今四川绵阳东)、江阳、遂宁。 到了九月,赵广等进攻成都,刘道济据城自守。赵广部众屯聚日久,不见司马飞龙,想解散离去。赵广只好拥道士程道养冒充司马飞龙,立为蜀王,建元泰始。程道養队伍壮大到十万人,在益州斗争五年余。永嘉十三年(436年)六月,程道養败绩,逃至山中。次年四月,赵广等投降刘宋,程道養被部将王道恩所杀,起义失败。.
查看 仇池和程道養
萧承之
萧承之(),字嗣伯。刘宋南兰陵人。.
查看 仇池和萧承之
裴方明
裴方明,河东郡人,南朝官员。 裴方明开始為刘道济属下的振武中兵参军。在蜀地击败程道养立功,任命为龙骧将军。元嘉十九年(442年)率领军队攻灭仇池国,击败杨难当,占领仇池,建节将军杨保炽被俘。宋人立杨保炽使守仇池。因为裴方明贪图仇池金银财宝,而获罪被杀。.
查看 仇池和裴方明
阴平郡
平郡,是东汉到隋朝的一个郡,在今甘肃省文县。十六国时期仇池杨广香在此建立政权。 477年,杨广香称“阴平王”或“阴平公”,都阴平(今甘肃省文县西北),史称“阴平国”。统治地区包括甘肃省东南部以及四川省北部。传至杨定,526年灭于北魏。.
查看 仇池和阴平郡
赫连勃勃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铁弗部人,原名劉勃勃,中國十六国时期夏國建立者。勃勃是南匈奴單于的後裔,其父劉衞辰死於北魏進攻後,勃勃依靠後秦高平公沒弈干,又得後秦君主姚興賞識。及後就以後秦與魏通好而叛秦,殺害沒奕干並自立,建北夏國,屢度進攻後秦。隨後更乘東晉滅後秦後班師的機會佔領關中。.
查看 仇池和赫连勃勃
闾大肥
闾大肥,又作悅勃大肥,北魏將領,柔然人。一說僕浑子,大檀弟。 魏道武帝时,和弟闾大埿倍頤率一族归顺北魏,迎娶華阴公主(《北史》作華陽公主),受爵位其思子、与弟奉为上賓,参与八議。魏明元帝即位,大肥为内都大官,爵位進侯。神瑞年間,为都将,在跋那山撃破越勒部。416年,再为都将,率禁兵討柔然,擒获大将莫孤渾。423年,随宜城王奚斤攻撃虎牢,大肥和娥清率十二軍出中道,攻克高平、金乡,東至泰山。兼摄使持節・安陽公,駐屯陳汝。425年,随奚斤出雲中白道撃破大檀,凱旋后为内都大官。出任使持節・冀州青州二州刺史,假滎陽公。召還为特進。再出为冀青二州刺史。召還为内都大官。427年,討夏主赫連昌,正式封为滎陽公。華阴公主死后,再娶濩泽公主。429年为都将撃破大檀。凱旋途中在渴侯山破東部高車巳尼陂。430年,攻撃夏国平涼。魏太武帝没来得及封大肥为王,大肥病死。追贈中山王。子閭賀早逝,大肥弟閭驎嗣爵位。.
查看 仇池和闾大肥
鄧至
鄧至,又稱鄧至羌、白水羌,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個羌族所建立的政權,其地在仇池以西,宕昌以南,相當於今中國四川省北部,都城鄧至城(今中國四川省九寨溝縣西),首領姓「像」,史籍第一位有記載的首領是像舒治。 根據《周書》記載鄧至「有像舒治者,世為白水酋帥,自稱王焉」;又《魏書》記載「其王像舒治遣使內附,高祖(北魏孝文帝)拜龍驤將軍、鄧至王,遣貢不絕。」 另《梁書》則記載鄧至把帽子稱作「突何」,衣服與宕昌相同。各史籍也都記載鄧至的風俗習慣和宕昌一樣。 《周書》並載鄧至自像舒治十一傳至像檐桁,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像檐桁失去政權,投奔西魏,西魏太師宇文泰派兵護送他回去復位。其後事史籍未載,不久北周代西魏後,在其地設立鄧州,鄧至最晚應在此時滅亡。.
查看 仇池和鄧至
金祚
金祚(),字神敬,安定郡人《北齊書·卷二七·補列傳第十九》:金祚,字神敬,安定人也。性驍雄,尚氣任俠。魏正光中,隴右賊起,詔雍州刺史元猛討之,召募狼家,以為軍導,祚應選。《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金祚,字神敬,安定人也。性驍雄,尚氣俠。,北魏、西魏、東魏與北齊官员。 金祚個性勇猛威武,崇尚俠義氣慨。北魏正光年間六鎮之亂,朝廷下詔雍州刺史元猛討伐,元猛招募軍導,他獲選。之後他以軍功累遷太中大夫,屬元天穆麾下平定邢杲,再升任龍驤將軍、靈州刺史和涇州、岐州刺史《北齊書·卷二七·補列傳第十九》:以軍功累遷龍驤將軍、靈州刺史。高祖舉義,爾朱天光率關右之眾與仲遠等北抗義師。天光留祚東秦,總督三州,鎮靜二州。天光敗,歸高祖,除車騎大將軍。《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魏末,以軍功至太中大夫,隨元天穆討平邢杲。曆涇、岐二州刺史。後大行台賀拔岳表授東雍州刺史,令討仇池氏楊紹先於百頃。未還,岳為侯莫陳悅所殺。祚克仇池還,莫知所歸。俄而神武遣行台侯景慰諭,祚遂解甲而還,封安定縣公。。高歡舉事抵抗爾朱天光,爾朱天光帶領爾朱仲遠關右部眾抵抗,而金祚留在東秦,爾朱天光失敗後曾一度歸附高歡,授官車騎大將軍。大行台賀拔岳推薦他擔任東雍州刺史,命令他在百頃攻打仇池楊紹先,惟賀拔岳在他未回來時就被所殺。金祚打敗仇池後曾不知去向,高歡派侯景慰諭他才回來,封爵安定縣公。 其後他隨魏孝武帝到鄴城,宇文泰授他官為兗州刺史,歷任太僕卿、衛尉卿,不久除授東北道大都督、晉州刺史,入據東雍州,遭尉景打敗,金祚投降東魏。邙山之戰,他擔任大都督擊敗西魏,除授華州刺史,到北齊建立後加開府儀同三司,封爵臨濟縣子,逝世後贈官司空公。.
查看 仇池和金祚
長孫觀
長孫觀(),鲜卑姓拔拔,鮮卑名拔六觀,代北鮮卑人,官至征南大將軍,爵封上黨王,諡號定,北魏獻文帝時期的官員。.
查看 仇池和長孫觀
长孙寿
长孙寿,北朝代人,北魏北平王长孙嵩之子,鲜卑名敕斤陵,因此又名长孙陵。 据孙女长孙氏墓志《轻车将军给事中封君父人长孙氏墓志铭》记载,北魏献文帝时,长孙寿任外都坐大官、左光禄大夫、征东大将军、东阳镇都大将、都督青州诸军事、蜀郡公,薨谥曰蜀郡庄王。 另据公孙甑生墓志记载《魏侍中大司马华山王妃故公孙氏墓志铭》,编入《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东魏,载,长孙寿,字敕斤陵,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征西将军、东阳、仇池镇都大将、征东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蜀郡公,谥曰庄王。 据《魏书》记载:北魏献文帝皇兴元年(467年),宋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遣使降魏,诏平东将军长孙陵,平南将军、广陵公侯穷奇赴援之。长孙陵等既至青州,沈文秀遣使请降。魏军进入其西郛,颇有采掠,文秀悔之,遂婴城拒守。陵乃引师军于清西。慕容白曜攻下历城后,率大军包围青州,历时三年将其攻下。.
查看 仇池和长孙寿
苻坚
宣昭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孫,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初封東海王,後發動政變推翻堂兄苻生即位。苻堅在位期間重用漢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動戰爭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查看 仇池和苻坚
苻宣
苻宣,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人物,前秦末代皇帝苻崇的儿子。 394年,苻崇即位为皇帝,封苻宣为太子。苻崇败亡于西秦。苻宣依靠仇池杨盛。396年,杨盛归附东晋,向晋安帝推荐苻宣为平北将军。407年,苻宣被杨盛任命梁州督护、代梁州刺史。413年,晋安帝任命敦煌人索邈为梁州刺史,苻宣离开汉中回到仇池。.
查看 仇池和苻宣
苻崇
苻崇(?-394年),十六国前秦末主。 苻崇是高帝苻登之子,太初三年(388年)八月立為太子。 太初九年(394年)七月,苻登兵敗,被後秦姚興殺死,崇逃到湟中即帝位,改元延初。十月,苻崇被隴西鮮卑的梁王乞伏-乾-歸(後來的西秦王)驅逐,逃到隴西王楊定那裡。楊定率領二萬人與苻崇共攻--歸,先勝後大敗,定及崇俱被殺,--歸盡有隴西之地。 前秦太子苻宣投靠仇池楊盛,不再設置郡縣,前秦亡。.
查看 仇池和苻崇
苻飞
苻飞,五胡十六國時代人物,前秦左卫将军。 353年,西域胡人刘康自称是前趙皇帝刘曜的儿子,在平阳聚众自称晋王。四月,苻飞讨伐擒获刘康。六月,苻飞在仇池被氐王杨初打败。孔持在池阳起事,刘珍、夏侯显在鄠县起事,乔秉在雍县起事,胡阳赤在司竹起事,呼延毒在灞城起事,向东晋请求援兵反抗前秦。九月,前秦皇帝苻健派丞相苻雄与清河王苻法、苻飞分别讨伐孔持等人。苻雄攻克池阳,斩杀了孔持。十二月,苻法、苻飞攻克鄠县,斩杀了刘珍、夏侯显。355年,前秦皇帝苻生封卫大将军苻黄眉为广平王,封前将军苻飞为新兴王。356年,东晋将军刘度攻打前秦青州刺史王朗於卢氏。前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攻打前秦幽州刺史强哲於裴氏堡。苻生派苻飞抵抗刘度,派建节将军邓羌抵抗慕舆长卿。苻飞还未到达,刘度就已撤退。苻生殺死舅舅左光禄大夫强平,苻黄眉、苻飞、邓羌劝谏苻生,苻生将苻黄眉贬到左冯翊,苻飞贬到右扶风,贬邓羌代理咸阳郡太守。.
查看 仇池和苻飞
通鉴纪事本末
《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所撰,凡四十二卷。始於〈三家分晉〉,終於〈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原文,只是撰寫方式改易。取《通鑑》所記之事,區別門目,分類編排。專以記事為主,每一事詳書始末,並自為標題,共記239事,另附錄66事。開“紀事本末體”之先河。為了方便閱讀,分為戰國至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袁樞本無著書之意,惟读《通鑑》时,感到每件史事分散开,首尾难以稽考,为方便研读,便「因司馬光《資治通鑑》,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因此,南宋孝宗干道九年(1176年)成书於嚴州郡學。 此書與《通鑑》一樣,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場。雖主要是抄錄原文,但他所加的239個標題,採用了「平」、「據」、「滅」、「叛」、「亂」、「篡」等各式的褒貶詞彙,充分表現他抱持著濃厚的正统觀念。如两汉时,以劉氏為正统,褒揚汉室,力贬对汉室不利的事。 他只希望重整《通鑑》的结构,及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并不打算改动原文。因此,此书的内容都是抄录《通鑑》原文,他只是加上标题,不擅加一字。 由於《通鑑》记「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事,而此书与其为本,所以内容也自然以政治和軍事為主,其它事一概不錄。在239個主題中,絕大部分是關於政治和軍事,關於經濟的則只有唐的《奸臣聚歛》和《兩稅之弊》,文化方面更是完全欠缺。 此書重視亂世歷史,如兩漢時只有43个标题,但魏晉時竟有103個標題,幾乎占全書標題數量的一半,可見袁樞側重分裂時期歷史的意向。而以朝代论,則注意「興」、「衰」史。因此,此書中各朝代的份量都是「兩頭大,中間小」,與《通鑑》「穷探治亂之迹」的宗旨一致。 朱熹另據《資治通鑑》編《通鑑綱目》,以蜀漢為正統。.
查看 仇池和通鉴纪事本末
陇南市
陇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岷山山脉与黄土高原交汇处,东邻陕西,南接四川,有“陇上江南”之称。.
查看 仇池和陇南市
杨大眼
杨大眼(?-518年),武都(今属甘肃)人,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北魏时期名将。.
查看 仇池和杨大眼
杨姓
楊姓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據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楊姓也是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涉「姓」的論文上指出,楊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全球都有广泛分布,此外,杨姓也是隋朝君主的姓氏(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杨姓起源于古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周宣王将儿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此说之杨姓起源矩今也约2600多年历史。 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楊」稱作「木易楊」;但實際上「楊」字的右邊並非「易」,而是「昜」(音同陽)。.
查看 仇池和杨姓
梁书
《--書》,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寫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續書,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贞观十年(636年)書成。《梁書》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於557年陈霸先灭梁。 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梁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梁諸王世表》、《梁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孫《補梁疆域志》4卷。.
查看 仇池和梁书
梁彌博 (前)
梁彌博,南北朝時期宕昌國君主之一。485年,彌博於其父梁彌機去世後繼立為君主。 據《資治通鑑》記載,彌博繼位後,受吐谷渾之勢力所逼,逃奔仇池。北魏的仇池鎮將穆亮認為彌機事奉北魏一向周到,對於宕昌的滅亡感到憐憫;因為彌博的兇暴,使部眾對他深惡痛絕;而彌機之兄的兒子梁彌承反而人心依附,因此上奏請求護送彌承回國。北魏孝文帝許之。穆亮擊退吐谷渾軍,扶立彌承。而彌博則不知所終。 《南齊書》則記載:南齊永明三年(485年),南齊封梁彌頡為宕昌王,永明六年(488年),彌頡去世,南齊封梁彌承為宕昌王。故即有綜合《資治通鑑》及《南齊書》之記載,推測彌博係485年間在位的看法。.
查看 仇池和梁彌博 (前)
梁彌承
梁彌承,為南北朝時期宕昌國君主之一。 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宕昌於梁彌博在位時因受吐谷渾之勢力所逼,逃奔仇池。北魏的仇池鎮將穆亮認為彌博之父梁彌機事奉北魏一向周到,所以對於宕昌的滅亡感到憐憫;而因為彌博的兇暴,使部眾對他深惡痛絕;反觀彌機之兄的兒子-即彌承,人心依附,因此上奏請求護送彌承回國。北魏孝文帝許之。穆亮擊退吐谷渾軍,扶立彌承。 《南齊書》則記載:彌承係於488年(南齊武帝永明六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前任君主梁彌頡去世後,受南齊封為使持節、督河涼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東羌校尉、河涼二州刺史、宕昌王。.
查看 仇池和梁彌承
楊千萬
楊千萬,仇池的首领,楊駒的后代。东汉末建安十八年(213年),军阀偏将军马超夺取凉州大部,并于八月击败前来支援凉州守军的护军将军夏侯渊,自称征西将军,自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杨千万与马超结盟,但九月,马超即被杨阜等人发动兵变驱逐。后来曹魏封杨千万為百頃氐王。 Y Y Category:杨姓 Category:氐人.
查看 仇池和楊千萬
楊太赤
楊太赤(?-564年),為南北朝之仇池國君主(陰平)之一,他承襲楊定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542年-564年。.
查看 仇池和楊太赤
楊孟孫
楊孟孫,仇池氐人,在梁武帝天監初年被授以假節、督沙州刺史、陰平王。他在511年去世,南梁追贈他為安沙將軍、北雍州刺史,由其子楊定襲爵。.
查看 仇池和楊孟孫
楊定 (仇池)
楊定(?-394年)是中國東晉時期的仇池首領之一。 楊定是前秦主苻堅之婿,也是前秦的一位驍將,在西燕軍進逼長安時,曾大破慕容沖軍。 前秦太安元年(385年)五月,楊定被慕容沖俘虜,苻堅大懼,留太子苻丕守長安,自己帶數百騎及一些家人出走五將山。同年八月,苻坚被杀。西燕軍五萬人在新平(今陝西彬縣)南被後秦擊敗,主帥高蓋降后秦,楊定趁機逃到隴右,收集舊部,重振仇池。 楊定一直在名義上歸順前秦,接受前秦授予的官爵,曾經出兵協助前秦對抗後秦。他又先後自稱龍驤將軍、仇池公、秦州牧、隴西王,並且遣使向東晉稱藩。 前秦太初九年(394年)十月,前秦末主苻崇被隴西鮮卑的乞伏乾歸(後來的西秦王)驅逐,逃到楊定那裡。楊定率領二萬人與苻崇共攻乾歸,先勝後大敗,定及崇俱被殺。 楊定無子,其堂兄弟楊盛自稱仇池公,諡楊定為武王。.
查看 仇池和楊定 (仇池)
楊定 (陰平)
楊定(?-542年),仇池氐人,在511年承襲南梁封給其父楊孟孫的陰平王封爵。.
查看 仇池和楊定 (陰平)
楊崇祖
楊崇祖,仇池氐人,在496年正月被南齊授為沙州刺史,封陰平王。 他在父親楊炅去世後繼立,死後由兒子楊孟孫繼承。從《梁書》記載天監初年以「孟孫為假節、督沙州刺史、陰平王」推算,楊崇祖在天監初年或以前去世。.
查看 仇池和楊崇祖
楊世
楊世(),氐人,是360年至370年間的仇池首領。 楊世是上任首領楊俊之子,360年繼位。368年,東晉以他為秦州刺史。他又向前秦稱臣,秦以他為南秦州刺史。他在370年去世。.
查看 仇池和楊世
楊廣香
楊廣香(),仇池氐人,十六国时期阴平政权的建立者。 楊廣香是442年被南朝宋推翻的仇池首領楊難當的族弟。魏軍在477年十二月殺了據守葭蘆(今甘肅武都縣東南)的仇池首領楊文度後,楊廣香自立為“阴平王”或“阴平公“,都阴平。楊文度之弟楊文弘奉表向魏謝罪,魏以文弘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 479年中,楊廣香向南齊請降,齊以廣香為沙州刺史,480年改授他為西秦州刺史,又以其子楊炅為武都太守。楊廣香在481年去世後,其部眾有一半歸附楊文弘,另一半則投靠南齊梁州刺史崔慧景。.
查看 仇池和楊廣香
楊後起
楊後起(?-486年),仇池氐人,武都王楊文弘之兄子。 480年十一月,南齊因武都王楊文弘背叛,改以楊後起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鎮守武興。482年楊文弘去世,諸子皆幼,乃以兄子楊後起為嗣。北魏封楊後起為武都王,文弘之子楊集始為白水太守。楊集始不久自立為王,被楊後起打敗。楊後起在486年去世,南齊下詔以楊集始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查看 仇池和楊後起
楊俊 (仇池)
楊俊(?-360年),氐人,是356年至360年間的仇池首領。 他是上任首領楊國的從父,356年殺楊國自立,成為仇池公,360年去世,子楊世立。.
查看 仇池和楊俊 (仇池)
楊保宗
楊保宗(?-443年),氐人,在429年任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他是上任首領楊玄之子。429年楊玄去世,保宗立,保宗之叔楊難當之妻姚氏勸難當自立,難當乃廢保宗自立。432年,楊難當以保宗為鎮南將軍,鎮宕昌。楊保宗謀襲楊難當,事洩,難當囚之。435年,楊難當釋放楊保宗,派遣他鎮守董亭(今甘肅武山南)。439年,楊保宗與兄保顯投奔北魏,魏主以保宗為都督隴西諸軍事、--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鎮守上邽,把公主嫁給他。443年,魏河間公拓跋齊懷疑楊保宗欲叛魏,誘執保宗,送到平城,殺之。其妻北魏公主也因积极支持杨保宗作乱以让自己成为一国之母,于448年被俘后被送京师赐死。.
查看 仇池和楊保宗
楊保熾
楊保熾,氐人,在442年至443年間任仇池(佔有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楊保熾是仇池首領楊難當兄子。442年,宋軍擊敗楊難當,佔領仇池,建節將軍楊保熾被俘。宋人立楊保熾以繼承楊玄,使守仇池。楊難當逃到北魏境內。443年,魏軍打敗了據守仇池的宋軍,取得仇池,楊保熾逃走。.
查看 仇池和楊保熾
楊國
楊國(),氐人,為4世紀仇池首領之一。 楊國是仇池首領楊初之子。東晉永和十一年(355年)正月,楊宋奴指使梁式王殺害楊初,楊國率左右殺了式王及宋奴,自立為仇池公。東晉重臣桓溫表國為秦州刺史,國子安為武都太守。 晉永和十二年(356年),楊國從父楊俊殺國自立,楊安投奔前秦。.
查看 仇池和楊國
楊僧嗣
楊僧嗣(?-473年),仇池氐人,武都王楊元和之從弟。 楊元和在大約466年棄國投奔北魏後,楊僧嗣自立,屯葭蘆(今甘肅武都縣東南)。466年七月,宋以僧嗣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473年楊僧嗣在葭蘆去世,從弟楊文度自立為武興王。.
查看 仇池和楊僧嗣
楊初
楊初(),氐人,為4世紀仇池首領之一。 337年,楊初殺仇池首領、族弟楊毅,自立為仇池公,向後趙稱臣。347年,楊初遣使向東晉稱藩,晉以他為使持節、--南將軍、雍州刺史、仇池公。353年六月,楊初打敗了前秦的進攻。354年,東晉改封楊初為天水公。 355年正月,楊毅之弟楊宋奴指使梁式王殺害楊初。.
查看 仇池和楊初
楊元和
楊元和,5世紀氐人,仇池首領楊保宗之子。 455年,宋以楊元和為征虜將軍,又以文德之從祖兄楊頭為輔國將軍,守葭蘆(今甘肅武都縣東南)。朝廷以元和「年幼才弱」,未正位號。後來宋立元和為武都王,治白水,可是元和因「微弱不能自立」,在大約466年棄國投奔北魏。元和從弟楊僧嗣自立,屯葭蘆。.
查看 仇池和楊元和
楊玄
楊玄(?-429年),氐人,是425年至429年間的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楊玄是上任首領楊盛之子。楊盛死後,玄自稱都督隴右諸軍事、--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楊玄不再使用東晉義熙年號,改用宋的元嘉年號。429年楊玄病死,私諡曰孝昭王。.
查看 仇池和楊玄
楊紹先
楊紹先(?-535年或以後),仇池氐人,是仇池首領楊集始的兒子。 楊集始在503年去世後,北魏立楊紹先為武興王。由於楊紹先年幼,國事由兩位叔父楊集起、楊集義取決。 505年,楊集起、集義立楊紹先為帝,北魏隨即出兵進攻武興。506年初,魏軍攻佔武興,俘楊紹先,把他送到洛陽。楊集起、集義逃走,武興國滅亡,魏以其地為武興鎮,後改為東益州。 後來楊紹先趁北魏內亂逃歸武興,復稱王,仍向魏稱藩。楊紹先死後,《北史》稱政權由其子楊辟邪繼承,《梁書》稱由其子楊智慧繼承。.
查看 仇池和楊紹先
楊纂
楊纂,氐人,為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之一。 他是楊世兒子,《魏書》稱他殺楊統自立為仇池公。371年,前秦發兵七萬攻仇池,楊纂以五萬人抵抗,纂兵大敗。楊纂向前秦投降,被迫遷往長安。.
查看 仇池和楊纂
楊統
楊統,氐人,為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之一。 他是上任首領楊世之弟,368年被東晉授為武都太守。楊世在370年去世,《魏書》稱楊統廢世子楊纂自立,纂聚黨襲殺統。《資治通鑑》稱楊纂繼楊世立,楊統欲爭奪首領之位,起兵相攻;371年前秦出兵攻仇池,楊統以武都之眾降秦。.
查看 仇池和楊統
楊璧 (前秦)
杨璧,东晋十六国时期仇池氐族首领,前秦官员。 开始是为氐人豪族特进樊世的女婿。358年,杨璧尚苻坚女顺阳公主。后任南秦州刺史。384年,以护军职奉苻坚命率游骑三千断后秦姚苌军后路,杨璧以及右将军徐成、镇军将军毛盛等将帅官吏数十人被擒,姚苌对他们全都以礼相待,然后放还。385年六月,内弟前秦太子苻宏兵败逃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南秦州刺史杨璧拒绝接纳他。杨璧的妻子顺阳公主,她抛弃了丈夫,跟苻宏逃奔到武都,借道投奔东晋。十一月,左将军窦冲与秦州刺史王统、河州刺史毛兴、益州刺史王广、南秦州刺史杨璧、卫将军杨定全都从陇右派遣使者邀请苻丕,共同攻打后秦。苻丕任命杨定为雍州牧,窦冲为梁州牧,让王统担任镇西大将军,毛兴担任车骑大将军,杨璧担任征南大将军,同时为开府仪同三司,王广担任安西将军,全都晋升为州牧。楊璧为梁州牧,389年,任大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南益州、秦州二州牧,留守仇池。.
查看 仇池和楊璧 (前秦)
楊炅
楊炅(?-495年),仇池氐人,在483年被南齊授為沙州刺史,封陰平王。 楊炅在父親楊廣香去世後繼立。495年楊炅去世,由兒子楊崇祖繼承。.
查看 仇池和楊炅
楊盛
楊盛(),氐人,是394年至425年間的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上任首領楊定在394年死後無子,堂兄弟楊盛立,自稱--西將軍、秦州刺史、仇池公。楊盛聞東晉亡,仍然使用東晉義熙年號。422年,南朝的宋封楊盛為武都王。425年六月,楊盛去世,享年62歲,私諡曰惠文王。.
查看 仇池和楊盛
楊飛龍
楊飛龍,仇池國的首领(今中国甘肃一带),楊千萬的子孙,在他的领导下部族强盛起来,在位期间为263年—296年。晋武帝非正式的任命他为征西将军,杨飞龙因此回到略阳居住。杨飞龙没有儿子,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
查看 仇池和楊飛龍
楊駒
楊駒,(?-230年),,是陇右清水氐的首领,楊騰的兒子,勇敢健壮有谋略,率领部众迁徙到仇池。.
查看 仇池和楊駒
楊騰
楊騰,是陇右清水氐的首领,在汉献帝建安年间担任清水氐的部落大帅。.
查看 仇池和楊騰
楊辟邪
楊辟邪,6世紀仇池氐人,是仇池首領楊紹先的兒子。 楊紹先死後,由楊辟邪繼承(《梁書》稱紹先之子楊智慧繼承)。545年,西魏在武興置東益州,以楊辟邪為刺史。552年,楊辟邪據州反,被西魏出兵鎮壓。.
查看 仇池和楊辟邪
楊茂搜
楊茂搜(?-317年),又作戊搜 ,本姓令狐,是楊飛龍的外甥及養子,仇池首領。 晉元康六年(296年)十二月,楊茂搜率領部落四千家回到仇池,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氐族公推他为首领,關中許多想避亂的人到仇池依附他。楊茂搜对来投奔者予以接纳,想离去者则给予金费保护离开。晋愍帝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左贤王。 楊茂搜在建兴五年(317年)去世,長子楊難敵立。.
查看 仇池和楊茂搜
楊難當
楊難當,氐人,在429年至442年間任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楊難當是前仇池首領楊玄之弟。429年楊玄去世,其子楊保宗繼位。楊難當之妻姚氏勸難當自立,難當乃廢保宗,自稱都督雍、涼、秦三州諸軍事、--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 430年,宋文帝以楊難當為冠軍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432年,宋進楊難當為--西將軍。433年,北魏拜楊難當為--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梁二州牧、南秦王。同年楊難當攻佔漢中,次年被宋軍收復,難當向宋文帝遣使奉表謝罪,帝下詔赦之。 436年楊難當自稱大秦王,改元建義,立妻為王后,世子為太子,置百官皆如天子之--,然猶貢奉宋、魏不絕。440年,楊難當復稱武都王。441年,楊難當入侵四川,次年被宋軍擊敗,宋人立楊保熾守仇池,難當逃入北魏。 有子杨顺。.
查看 仇池和楊難當
楊難敵
楊難敵(?-334年),氐人,為4世紀仇池首領之一。 楊難敵是仇池首領楊茂搜之長子。317年楊茂搜死,難敵與弟堅頭分領部曲,難敵號左賢王,屯下辨,堅頭號右賢王,屯河池。 322年,前趙主劉曜親自領軍攻楊難敵,難敵迎戰不勝,退保仇池。仇池諸氐、羌等皆歸降劉曜。劉曜進攻仇池,因為軍中大疫欲退兵,遣人遊說難敵,於是難敵遣使向前趙稱藩。劉曜以楊難敵為假黃鉞、都督益、寧、南秦、涼、梁、巴六州、隴上、西域諸軍事、上大將軍、益、寧、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同年秦州刺史陳安自立為涼王,次年被前趙擊敗,安被殺,楊難敵大懼,與弟楊堅頭南奔漢中,向成漢請降。前趙軍撤退後,楊難敵到武都據險自守,不再聽命成漢。成漢分二路進兵討伐楊難敵,一路被他阻擋不得進,另一路大敗。325年,楊難敵從前趙手上收復仇池。 东晋咸和九年(334年)楊難敵死,子楊毅立。.
查看 仇池和楊難敵
楊集始
楊集始(?-503年),仇池氐人,是武都王楊文弘之子。 武都王楊後起在486年去世後,南齊下詔以楊集始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以楊後起之弟楊後明為白水太守,北魏亦以集始為武都王、南秦州刺史。 492年,楊集始入侵漢中,被齊梁州刺史陰智伯軍擊敗,俘斬數千人,集始退回武興,向北魏請降,魏以集始為南秦州刺史、漢中郡侯、武興王。495年,楊集始聯同北魏軍進攻漢中,不過楊集始軍被支持南齊的沮水氐人楊馥之打敗,馥之進佔武興。魏軍撤退後,楊馥之留弟楊昌之守武興,自引兵據仇池。南齊以楊馥之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南齊書》列傳第四十497年,北魏的南梁州刺史楊靈珍舉地降齊,出動步騎萬餘人攻擊魏武興王楊集始,殺其二弟集同、集眾,集始見形勢不妙,向齊請降。後來魏軍攻佔武興,楊靈珍逃到漢中,齊以他為北梁州刺史、仇池公、武都王。499年,齊以楊集始為北秦州刺史。 500年,楊集始率領萬餘人自漢中北出,企圖收復以往失地,卻被魏梁州刺史楊椿遊說,集始遂與其部屬千餘人降魏,魏人恢復他的爵位,使他返回武興駐守。503年,楊集始去世,魏立其世子楊紹先為武興王。.
查看 仇池和楊集始
楊毅
楊毅(?-337年),氐人,為4世紀仇池首領之一。 334年,仇池王楊難敵死,其子楊毅立,自稱龍驤將軍、左賢王、下辨公,遣使向東晉稱藩。337年,楊毅被族兄楊初殺害,楊初自立為仇池公。.
查看 仇池和楊毅
楊法深
楊法深,6世紀仇池氐人,曾經在陰平自稱為王,551年被西魏授為黎州刺史。他在552年跟隨尉遲迥攻蜀。.
查看 仇池和楊法深
楊文度
楊文度(?-477年),仇池氐人,武都王楊僧嗣之從弟。 473年楊僧嗣在葭蘆(今甘肅武都縣東南)去世,楊文度自立為武興王,遣使降北魏,魏以文度為武興鎮將。 477年十月,楊文度遣其弟楊文弘攻陷北魏所佔的仇池;十一月魏將皮歡喜等領軍四萬人攻楊文弘,十二月楊文弘撤出建安。宋向武都王楊文度加授都督北秦、雍二州諸軍事。477年十二月,魏將皮歡喜攻陷葭蘆,斬楊文度。楊文弘奉表向魏謝罪,魏以文弘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
查看 仇池和楊文度
楊文弘
楊文弘(),仇池氐人,武都王楊文度之弟。 武都王楊文度在477年十二月被北魏軍殺死後,楊文弘奉表向魏謝罪,送兒子楊苟奴入魏為人質,魏以文弘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478年,宋以楊文弘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479年,楊文弘收留了叛離南齊的李烏奴,齊高帝以文弘背叛,在480年十一月改授文弘之兄子楊後起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481年,楊文弘遣使向南齊請降,齊復詔他為北秦州刺史。文弘遣楊後起據白水。《資治通鑑》--一百三十五晉壽太守楊公則向朝廷獻策奪取白水,齊高帝答曰:「文弘罪不可恕,事中政應且加恩耳。卿若能襲破白水,必加厚賞。」482年楊文弘去世,諸子皆幼,乃以楊後起為嗣。.
查看 仇池和楊文弘
楊文德
楊文德,氐人,在443年至450年間任仇池(在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楊文德是楊保宗的弟弟。443年北魏軍從宋軍手上奪取仇池,武都王楊保宗與魏河間公拓跋齊鎮守雒谷。文德遊說保宗叛魏自立,有人向拓跋齊告密,齊誘執保宗,把他送到平城殺死。苻達、任朏等遂舉兵立楊文德為主,據白崖,分兵取諸戍,進圍仇池。文德自號--西將軍、秦、河、梁三州牧、仇池公。《資治通鑑》--一百二十四 北魏援軍把楊文德逐走,文德遣使向宋求援,宋詔以文德為都督北秦、雍二州諸軍事、--西大將軍、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楊文德屯葭蘆城(今甘肅武都縣東南),以任朏為左司馬,武都和陰平的氐人大多歸附他。443年十一月,楊文德與宋將姜道盛合兵二萬人進攻魏的濁水,結果兵敗,道盛戰死。 448年,楊文德被魏軍擊敗,棄城逃到漢中,他被宋免官及削爵土。《資治通鑑》--一百二十五 450年,宋以楊文德為輔國將軍,引兵自漢中向西進軍,攻佔陰平和平武,及後因為攻打啖提氐不成功,被梁、南秦二州刺史劉秀之執送荊州,另遣文德從祖兄楊頭戍守葭蘆。後來荊州刺史、南郡王劉義宣反,楊文德因為不肯跟隨他而被殺,宋孝武帝追贈--虜將軍、秦州刺史。.
查看 仇池和楊文德
楊智慧
楊智慧,6世紀仇池氐人,是仇池首領楊紹先的兒子。 楊紹先死後,由楊智慧繼承(《北史》稱紹先之子楊辟邪繼承)。535年南梁收復漢中,智慧遣使上表歸附。.
查看 仇池和楊智慧
氐
氐(; 上古漢語: *tˁij),是古代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今陕西、甘肅、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区。.
查看 仇池和氐
江山美人 (2008年電影)
2008年的一部史詩式愛情古裝電影,由程小東執導,主演有黎明、甄子丹、陳慧琳。故事內容則是諸侯割據,戰火連天的年代,(雖故事並無詳細說明確實年代,但同時存在燕國及趙國,可推斷為五胡十六國年代。)公主背負著國家的仇恨及她與隱士、將軍之間的愛情故事。.
承和 (北凉)
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時期北涼君主沮渠牧犍的年號,共計6年餘。 由於《太平御覽》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號,因此《資治通鑒·宋紀·元嘉十年》條跟隨;記載紀元的書籍又跟隨通鑒的記載。學者根據《高僧傳》、《魏書》和《北史》的相同記載承認沮渠牧犍的承和年號,從而認爲永和年號為錯誤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另外,甘肅出土的石刻有“……緣禾三年嵗次甲戌”字樣。。學者認爲永和年號可能緣和之錯誤, 但是“緣和三年嵗次甲戌”則指“緣和元年”應為壬申年,與史書記載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查看 仇池和承和 (北凉)
拓跋齊
拓跋齊(),追尊魏烈帝拓跋翳槐的玄孫,北魏宗室,封河間公。.
查看 仇池和拓跋齊
晉滅譙蜀之戰
晉滅譙蜀之戰是發生於中國東晉義熙九年(413年)的一場戰役,由東晉益州刺史朱齡石統率晉軍進攻割據蜀地的譙蜀政權。最終朱齡石擊破蜀軍,譙蜀君主譙縱自殺,譙蜀滅亡。.
查看 仇池和晉滅譙蜀之戰
3世纪
201年1月1日至3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3世纪。.
查看 仇池和3世纪
亦称为 仇池君主世系图,後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