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2 关系: 功利主义,功利主義,客觀主義,义务伦理学,伊拉克战争,伦理学,徵兵制,利己主義,個人無政府主義,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社会自由主义,社會契約,稅,穆瑞·羅斯巴德,约翰·洛克,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美墨戰爭,美國個人無政府主義,無政府資本主義,萊桑德·斯波納,財產,黑手党,赫伯特·斯宾塞,自由意志主義,自由意志党,自然法,自我所有權,艾茵·兰德,搭便车问题,战争,海湾战争,无罪推定原则。
- 倫理原則
- 無政府資本主義
- 社會概念
功利主义
#重定向 功利主義.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功利主义
功利主義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又译作效益主義,是倫理學中的一個理論,认为最好的行为是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效用”的定义方式很多,通常以有感知的个体的来定义。功利主义的创始人边沁将效用描述为一个行为所产生的所有快感的总和, 减去参与此行为的所有人的痛苦。功利主义是一种結果主義,结果主义认为任何行为的结果都是对和错的唯一标准。与其他形式的结果主义(如)不同的是,功利主义平等地考虑所有众生的利益。 功利主义的拥护者在一些问题上意见不一, 例如施事者是应该根据其可能的结果选择行为 (行为功利主义),还是应该遵守效用最大化的规则(規則功利主義)。对于总效用还是平均效用应该最大化也存在分歧。 虽然该理论的先驱可以追溯到认为幸福是唯一美好的事情的享乐主义者阿瑞斯提普斯和伊壁鸠鲁,但功利主义的传统真正开始于边沁,相关哲学家有约翰·斯图尔特·密尔、、R.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功利主義
客觀主義
客觀主義(Objectivism)是俄裔美國哲學家和作家艾茵·兰德提出的哲學系統。客觀主義認為:實在是獨立於主觀意識而存在;每個人藉由感覺跟此實在直接相連;人可通過概念形成和邏輯上的歸納與演繹,從感覺來獲取客觀知識;人生的道德意義在於追求個人幸福或理性私利;與此道德觀相適應的唯一社會體系是全面尊重個人權利,並體現為純粹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藝術的角色是將人的形而上學觀點,以選擇性重現現實方式,轉化為他能理解並能做出情緒化反應的物理形式,即藝術品。 蘭德起初是通過她的小說《源头》(The Fountainhead)和《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等文學作品來表達她的哲學思想。後來,她通過創辦期刊《客觀主義者時訊》(The Objectivist Newsletter)、《客觀主義者》(The Objectivist)、《艾因·蘭德信札》(The Ayn Rand Letter)及發表非小說文學(non-fiction)《客觀主義知識論初步》(Introduction to Objectivist Epistemology)、《自私的美德》(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等著作來進一步闡釋她的哲學思想。 「客觀主義」(Objectivism)的名稱來自於該哲學的一項原則:人類知識和價值是客觀的,不是由人的思想憑空創造的,而是取決於實在的本質、只不過是被人的思想所發現。蘭德選用了「客觀主義」一詞,是因為她原本想用的詞「存在主義」已經被其他哲學家用了。.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客觀主義
义务伦理学
义务伦理学是規範倫理學的其中一個理論。义务伦理学認為最高的道德倫理是建基於行為本身,並不會受外來因素影響。與同門的功利主義不同,規範倫理學並不會理會後果因素。它有時候會被稱為「責任」或「應做的」或以規則為定義的倫理。此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康德,在义务伦理学,其理論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义务伦理学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以美国、英国军队为主的多國部隊進駐伊拉克、并推翻以萨达姆·侯赛因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的一场战争。澳大利亞軍隊和波兰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反恐怖主義的联合部队是由120,000人的美军部队、45,000人的英军部队、2,000多人的澳军部队和200人的波军部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0,000人的伊拉克部队。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2003年3月20日多國部隊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标志着伊拉克战争的开始。 美国第3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4和第7装甲旅组成的第1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2大城市巴斯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烏姆蓋薩爾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3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大規模衝突。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遭到洗劫,上万件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珍贵文物失踪。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2005年以來,伊拉克政壇興辦了民主選舉,並在美國支持下開始了重建,然而這並沒有帶來理性的政治與平等,少數什葉派與財團掌控國家,遜尼派極端份子佔地為王,使美軍與美援隊伍傷亡不斷,2008年奧巴馬總統以美軍撤出(主要是戰鬥部隊)的政見上台,2011年正式撤退,結束了大部分的軍事行動。然而伊拉克戰亂遠未解決,隨後伊斯蘭國於2014年的興起,美國反恐戰果再度倒退,還造成全球難民危機與恐怖主義擴散至歐洲,此戰至今影響未明。.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伊拉克战争
伦理学
伦理学(ethics)也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性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在此,「道德」被定義為一群人或一種文化所認可的所有行為準則。伦理学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评判。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涉及到在正確行為與錯誤行為的概念督導下,人們應該怎樣過正常生活。「倫理」对应的英文用詞「ethics」來自於希臘文「ethos」,可以翻譯為「習俗」或「道德」,又可翻譯為「信念」。甚麼是正確或錯誤?甚麼是聰明或愚蠢?研究這些問題的學問統稱為「ethica」。在哲學裏,探討價值的學問稱為價值論,主要探討的是倫理學的價值與美學的價值。 倫理學主要分為四種研究領域:.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伦理学
徵兵制
徵兵制,是一種國家徵募軍人的制度,亦稱為義務役、常備役、充員兵役等,意指全體國民,如符合一定條件(通常是年滿法定年齡,且身體健康、無殘疾的男性),均須強制性加入軍隊服役一段時期(通常由半年至三年不等,視乎國家及軍種而定)。與募兵制(亦稱為志願役)為相對用詞。由於義務役成員是強制性、非自願及非終生性,因此實施徵兵制的國家通常會同時實施募兵制,容許自願選擇以軍人為長期職業的人士,在義務役期完畢後,繼續在軍隊服役。一般士兵由徵兵而來,士官幹部、軍官幹部則主要採志願方式招募,除非志願方式招募不足者,如中華民國每年都會舉辦預官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義務役青年,使之在服役期間晉升為下士士官或者少尉軍官。 中華民國及大韓民國的義務役制度,近年來常發生棒球球員、藝人的兵役問題。雖然兩個地方法律明文規定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但仍有一定的轉圜空間;有部分的棒球球員與藝人在國際上有知名度,但因為兵役問題可能導致事業中斷,兵役機關會採取彈性的方式使被徵召入伍的藝人與棒球球員擔任為期十二天的「補充兵」。此外,臺灣和韓國的資訊產業發達,為求有效利用資訊產業人才,兵役機關會彈性實施「研發替代役」制度。.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徵兵制
利己主義
利己主義和自私的條目可能是指:.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利己主義
個人無政府主義
個人無政府主義(Individualist Anarchism)是一種反抗集體主義的哲學思想,以及特別強調個人地位和個人自治權的無政府主義流派。個人無政府主義主要是在美國發展,他們最顯著的特色是擁護對勞動產品的私人所有權。個人無政府主義也源自於一些歐洲的思想家,包括了威廉·戈德溫、皮埃爾-約瑟夫·普魯東、王尔德、麥克斯·施蒂納等人,不過個人無政府主義的大部分理論主要還是源自於美國的思想家如萊桑德·斯波納、約書亞·沃倫、班傑明·塔克、以斯拉·海伍德、史蒂芬·皮爾·安德魯斯、和亨利·戴维·梭罗等人的影響。個人無政府主義有時也被視為是古典自由主義的分支,因此也被一些人稱為「自由無政府主義」。.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是一位18世纪的英国作家、哲学家和女权主义者。在她短暂的写作生涯中,她写就了多篇小说和论文、一本旅行书简、一本法国大革命史、一本以及一本童书。《女权辩护》(1792年)是沃斯通克拉夫特最知名的作品;在这本书裡,她提出:女性并非天生地低贱于男性,只有当她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时才会显露出这一点。她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被视为有理性的生命,并还继而设想了建立基于理性之上的社会秩序。 对普通大众——特别是女权主义者而言,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生要比她的作品更吸引人们的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她另类的生活方式。在与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威廉·戈德温结婚之前,沃斯通克拉夫特还曾与两个男人有过两段不幸的爱情:其一是画家亨利希·菲斯利,其二是商人吉爾伯特·伊姆利。沃斯通克拉夫特与戈德温有一个女儿,即是《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38岁时,沃斯通克拉夫特死于产后并发症,并遗留下几部未完成的手稿。 在沃斯通克拉夫特死後,戈德温出版了《》(1798年),其中透露了她另类的生活方式。本为纪念妻子的戈德温,却在无意之间将她的名誉破坏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但是,随着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沃斯通克拉夫特对性别平等的提倡以及对传统女性特质的批评开始变得日益重要。在现今,沃斯通克拉夫特被视作是的鼻祖之一,而女权主义者们也经常会提到她的生活与作品。.
社会自由主义
會自由主義(social liberalism),又稱新政自由主義(New Deal liberalism)、現代自由主義(modern liberalism)、左翼自由主義(Linksliberalismus)、革新自由主義(reform liberalism)或福利自由主義(welfare liberalism)是一種偏向社會公平及經濟干預的自由主義,接近社会民主主义及進步主義,其學說在經濟上採取凱恩斯主義的消費方經濟學,強調政府干預市場;社會哲學上它看重公平多於效率,主張發展福利主義和社會規劃。社會自由主義總是与福利國家相聯繫。.
社會契約
會契約(Social Contract)是一種概念,用以解釋個人和政府之間的適當關係。社會契約主張:個人融入政治社會是透過一個相互同意的過程,當中,個人同意遵守共同的規則,並接受相應的義務,以保護自己和其他人不受暴力和其他種類的傷害。社會契約理論對催生主權在民這一政治理念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大多數社會契約理論的出發點,是對不存在任何政治秩序的人類生存條件作啟發式的審視,通常稱為「自然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行動只受他們個人的權力和良心所約束。從這個共同的起點,社會契約論者各以不同的方式證明,為什麼一個理性的個人自願放棄他自然的自由,獲得政治秩序的好處。 托馬斯·霍布斯(1651年)、洛克(1689年)和盧梭(1762年)是最著名的社會契約論思想家。他們對政治權力的性質有不同的結論。霍布斯提倡君主專制,洛克提倡自然權利,盧梭提倡獨裁共和。美國獨立宣言援引了洛克的社會契約概念。近代的思想家如羅爾斯亦重提社會契約概念,但其內容不盡相同。 雖然社會契約的提出是為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但社會生物學家發現這概念對了解其他物種的社會,甚至種間的共生關係頗有幫助。.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社會契約
稅
(又稱税赋、稅負、稅捐、租稅等)是指政府(或与政府等价的实体,如教会、部落首领)向纳税人(个人或企業法人)强制征收的貨幣或資源。税由法律强制力保证,抗拒或延遲纳税的人会受到法律惩罚。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或所得稅和財產稅和消費稅,税收的形式可以是货币或劳动。少數國家完全不用納稅,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依稅法繳納的金額稱為「稅金」。依據不同課稅對象、或是不同法律授權、或是不同納稅人可劃分為不同的分類,稱為税种或稅目。政府依法對民間收取稅收的行為稱為課稅;個人或企業向政府繳納稅金的行為稱為納稅。政府要求納稅人在繳稅期限後繳足應納稅金稱為補稅,政府退還溢收稅金稱為退稅。.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稅
穆瑞·羅斯巴德
·牛顿·羅斯巴德(Murray Newton Rothbard,)是美國犹太裔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論家、政治理论家,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知名學者,他的著作大量介绍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工作,對於現代的自由意志主義和無政府資本主義理論的发展和传播有著極大貢獻。 罗斯巴德认为收税就是抢劫,而政府就是一群盗贼。他称国家为“系统地抢劫和奴役大众的组织”。国家在任何社会中都是最无耻、贪婪和不择手段的人群中的当之无愧冠军。他主张政府提供的所有的服务都能被私人部门所提供的服务替代而且效率更高。而一切政府声称的为保护“公共利益”而订立的法律规定都是为了政府自己的利益。政府提供的服务效率低下,应该让私人部门来提供这些服务。 罗斯巴德批评那些意图影响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商业机构,认为这是为了它们自己的利益而阻碍竞争对手。 罗斯巴德认为央行和存款准备金组成的法定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欺诈,有违自由主义的原则和伦理。他反对对别国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干预。, excerpts from a 1973 Reason Magazine article and other materials, published at Antiwar.com, undated.
约翰·洛克
約翰·洛克(John Locke,)是英國的哲學家。在知識論上,洛克與喬治·貝克萊、大衛·休謨三人被列為英國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會契約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他發展出了一套與托馬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不同的理論,主張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並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時,其統治才有正當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時,社會契約才會成立,如果缺乏了這種同意,那麼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權利。约翰·洛克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并主张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行政权与对外权的统一;立法权是国家最高权力。 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並且被廣泛視為是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他的著作也大為影響了伏爾泰和盧梭,以及許多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勳。他的理論被反映在美國的獨立宣言上。 洛克的精神哲學理論通常被視為是現代主義中「本體」以及自我理論的奠基者,也影響了後來大衛·休謨、讓·雅各·盧梭、與伊曼努爾·康德等人的著作。洛克是第一個以連續的「意識」來定義自我概念的哲學家,他也提出了心靈是一块“白板”的假設。與笛卡爾或基督教哲學不同的是,洛克認為人生下來是不帶有任何記憶和思想的。.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约翰·洛克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也译作约翰·史都華·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边沁后功利主义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美墨戰爭
美墨战争是美国与墨西哥之间于从1846年至1848年爆发的一场战争。.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美墨戰爭
美國個人無政府主義
美國個人無政府主義深受歐洲的無政府主義者如皮埃爾-約瑟夫·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和麥克斯·施蒂納(Max Stirner)等人的影響。不過,美國形式的個人無政府主義發展於封建制度和君主政體的歷史之外,而且也受到了自由主義者如托马斯·潘恩和亨利·戴维·梭罗的影響。美國個人無政府主義的特色是極為個人的自我主權、市場經濟、和私人財產。美國個人無政府主義也反對集體主義。美國個人無政府主義反對先行使用強迫力量和詐欺,認為暴力應該僅只作為防衛用途。美國個人無政府主義成為了個人無政府主義的主流學派,主要的思想家包括了約書亞·沃倫、萊桑德·斯波納、和班傑明·塔克等人。 早期的個人主義通常支持劳动价值理論,也因此認為貿易中的利潤只有可能是由於強迫性的「壟斷」—由國家所支撐或建立的壟斷禁止了競爭才有可能產生。他們主張的經濟制度則被稱為「互助主義」。在進入20世紀後,由於中央集權的社會主義的崛起,加上對於法西斯主義的對抗和兩次世界大戰,都掩蓋了個人自由的價值,根基於互助主義之上的美國個人無政府主義也因此衰落。.
無政府資本主義
無政府資本主義(Anarcho-capitalism)是一種建立在個人主權概念上的個人主義哲學,並禁止使用強迫的力量和詐騙的行為。無政府資本主義者認為只有從所有权基準、以及主權個體間自願簽訂的無限制的契約權利所衍生的法律才是正當的。根源於這個基礎上,無政府資本主義反對国家進行不正當性的壟斷行為以及對於個體主權的侵犯,並支持反中央集權而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制度。無政府主義強調對於個人自由與個人所有权的保護,主張廢除以非自願的稅賦來支撐的政府壟斷,而改由人們自願出資的私人公司來提供對於個人自由和財產的保護服務。也因此,他們相信所有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對於人們自由和財產的保護都必須經過自由市場的機制來提供。對於無政府資本主義者而言,財產是可以透過自願的貿易、送禮、或拋棄行為來轉換,但若經由非自願的徵收來取得他人財產則是一種非法的方式—無論此種徵收行為是出自其他個體、團體、或是國家都亦然。 無政府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是主張沒有國家控制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最早提出無政府主義一詞的是20世紀中葉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家及自由意志主義者穆瑞·羅斯巴德,該主張綜合了奧地利經濟學派裡的經濟學、古典自由主義、和19世紀的美國個人無政府主義。羅斯巴德的無政府資本主義理論強調個人主權的至高無上、以及互不侵犯的原則。不過無政府資本主義者之間也有些不同的哲學理論。羅斯巴德也將他的哲學建立在自然法上。至於其他一些人;如大衛·弗里德曼(米爾頓·弗里德曼的儿子)則採取務實的後果主義(功利主义)的方式:主張無政府主義應該被採用的理由在於那必然是優於其他制度的選擇。另一方面,新興的學者漢斯-赫爾曼·霍普則以「立論倫理學」來辯護「私人財產無政府主義」的正當性,則更接近羅斯巴德的自然法理論。.
萊桑德·斯波納
萊桑德·斯波納(英语:Lysander Spooner,)是美國19世紀的個人無政府主義者、政治哲學家、廢奴主義者、和法律理論家。他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在廢奴運動中扮演的角色、與美國郵政總局的大膽競爭、以及他對於美國個人無政府主義的貢獻。.
財產
财产(property),指能夠被擁有的任何有形或無形事物,多指具有经济价值,依一定之目的而结合之权利义务之总体。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法律条文中,某些涉及物权的民事法律对于物权的客体多不使用“物”、“特定物”、“独立物”、“有体物”这样的概念,而是直接使用“财产”一词。值得注意的是,财产的范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张的。.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財產
黑手党
黑手黨(Mafia,Sicilian Mafia)是一種有組織犯罪集團,其主要活動是勒索保護費、對犯罪分子之間的爭執進行仲裁,以及組織和監管非法協議和交易。最早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意大利西西里島。隨著19世紀末西西里和南義大利的移民潮,黑手黨的勢力也延伸到美國東岸和澳洲。在北美地區,黑手黨通常是泛指義大利人組成的犯罪組織,成員不只限於西西里島人。 時至今日,“黑手黨”這個名詞不單單指這些意大利裔的犯罪份子。世界其他国家地區,也存在著类似黑手党的社团组织,如:俄羅斯黑手黨、日本的極道、中国的三合會等。這些份子有時也被稱之為當地的黑手黨,但日常所指的黑手黨,仍然指這一班美國的西西里裔犯罪份子。另一方面,同樣是意大利人,但位於那不勒斯的犯罪組織並不叫黑手黨,而是另外有一個叫“克莫拉(Camorra)”的名稱。而位於拉布里亞地區、南美及至歐洲其它地區的意大利黑手黨則名為“光榮會(Ndrangheta)”。據說其成員作案後,往往在現場留下一個用蠟紙印出來的黑手印,向警方示威,這就是“黑手黨”中文名称的由來。 2014年,由於一名三歲幼童冤死於黑手黨的交火,羅馬天主教會教宗方濟在意大利宣佈,將所有黑手黨成員處以破門律,逐出教會。.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黑手党
赫伯特·斯宾塞
赫伯特·史賓賽(英语:Herbert Spencer,),英國哲學家、社會達爾文主義之父,他提出將「適者生存」應用在社會學,尤其是教育及階級鬥爭。但是,他的著作對很多課題都有貢獻,包括規範、形而上學、宗教、政治、修辭、生物和心理學等等。在史賓賽的時代存在許多著名哲學家和科學家,譬如約翰·斯圖亞特·穆勒、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和查爾斯·達爾文都是當代知名的人物。.
自由意志主義
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又常被譯為自由人主義、放任自由主義、自由意志論、自由至上主義、自由至上論。自由意志主義是一種主張只要個人不侵犯他人的同等自由,個人應該享有絕對的自由以其自身和財產從事任何活動的政治哲学。自由意志主義者的基本準則為:任何人類的互動行為都應該出於雙方的自願和同意,任何利用暴力或詐欺手段侵犯他人權利和財產的舉動都是違反了這種準則。因此除了對付他人先行侵略的反擊外,自由意志主義者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自由意志主义”肯定的不是自由本身,而是某种类型的自由,其范围是由自我所有论(the thesis of self-ownership)所界定的。.
自由意志党
自由意志黨(Libertarian Party),有时译作自由黨,是一個在1971年成立的美國政黨。目前是美国第三大政党,也是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政党,擁有超過200000名註冊選民,以及超過600名黨員在擔任公職,包括了市長、郡政府官員等政府要職。自由意志黨的黨綱宣示將貫徹自由意志主義的理念,主張減少政府管制,堅定支持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以及公民自由。.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自由意志党
自然法
自然法,为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对它的诠释与使用在历史上千差万别。通常而言,自然法的意义包括道德理论与法学理论。根据自然法的道德学说,在某种意义上,支配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起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或和谐的宇宙真理;而依照自然法的法学理论,法律准则的权威则至少部分来自针对那些准则所具道德优势的思量。 “自然法”的语义颇丰,它既是一类道德理论,又是一种法理学说,而这两种社会科学的核心却是截然不同的。在自然法的哲学体系中,法律与道德的概念时有交会,这种理念称作“交叠命题(overlap thesis)”。自然法的学派可谓百花齐放,其主要差异在于,在法律规范的确定方面,道德究竟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自然法
自我所有權
自我所有權,或稱個人主權,是一種個人主義概念,主張個人擁有對其自身或生命的最高控制主權。在自我所有權的狀態下,個人對其自己的行動擁有至高的權威和主權,而免於任何政府權力的干預。這個概念是個人主義政治哲學的中心思想,包括了廢奴主義、利己主義、無政府主義、古典自由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在內。那些主張個人勞動成果為其私人財產的人通常也都將其論述根基於自我所有權上,推論出如果個人擁有他們自身、那個人也必然擁有他的勞動和勞動成果。個人主權的概念強調政府的權力和權威僅限於以其他個人授權政府的程度為限,同時政府必須保持权力分散的權力架構,並且永遠堅守「政府是替個人服務、而非指揮個人」的原則。 美国宪法的第十三號修正案有時便被視為是提倡自我所有權概念的法案,权利法案亦然。 圍繞著自我所有權的爭議主要在於「自我」的界線,例如堕胎議題,婦女對於其身體的控制權利卻也有可能危害了「胎兒的生存權利」,而在婦女被迫進行手術以生下健康的嬰兒時這個問題甚至會更加複雜。不過,儘管自我所有權支持公民權利,但它卻不包括那些會侵犯到他人的權利,這也是反墮胎者的主要論述。 除了墮胎的爭議外,安乐死和自殺議題也引起不少爭議。這些行動可以被視為是有著自殘的企圖,而這有時可能被認為是已經違反了自我所有權的原先定義,因為自我所有權意味著個人必須對自身負起責任。 而當自我的界線超出人類身體之外、包含了對身外之物的權利時,自我所有權的定義也常引起爭論。 自我所有權可以被視為是強調權力分散至從下而上的哲學,這與權力從上至下的集權主義相反。亨利·戴维·梭罗將自我所有權視為是邁向烏托邦的主要階段之一,而政治哲學家羅伯特·諾齊克也將他的財產所有權理論建立在自我所有權理論上。 而無政府資本主義者漢斯-赫爾曼·霍普則認為自我所有權是一個公理,他並主張那些反對自我所有權的人必然也會在論述過程中自相矛盾,因為用說服而非暴力方式改變他人想法的行為,只有在承認他人有自我所有權後才會發生。.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自我所有權
艾茵·兰德
艾茵·兰德(Ayn Rand,),原名“阿丽萨·济诺维耶芙娜·罗森鲍姆”(Алиса Зиновьевна Розенбаум)俄裔美國哲學家、小說家。她的哲學理論和小說開創了客觀主義哲學運動,她同時也寫下了《源頭》(The Fountainhead)、《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等數本暢銷的小說。 她的哲學和小說裡強調個人主義的概念、理性的利己主義(「理性的私利」)、以及徹底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她相信人們必須透過理性選擇他們的價值觀和行動;個人有絕對權利只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無須為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強迫他人替自己犧牲;沒有任何人有權利透過暴力或詐騙奪取他人的財產、或是透過暴力強加自己的價值觀給他人。她的政治理念可以被形容為小政府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雖然她從來沒有使用第一個稱呼自稱過、而且相當厭惡第二個稱呼。 蘭德的小說所要表達的目標是要展示她理想中的英雄 Lewis, John.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艾茵·兰德
搭便车问题
搭便車問題(free rider problem)。其基本含義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是一種發生在公共財上的問題。指一些人需要某種公共財,但事先宣稱自己並無需要,在別人付出代價去取得後,他們就可不勞而獲的享受成果。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找到搭便車的例子,例如許多輪船公司不肯興建燈塔,他們可以獲得同樣的服務,此種搭便車問題會影響公共政策的順利制定及有效執行。 2014年8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专访时谈到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奥巴马称“中国搭了30年的便车了,且一直没有什么问题,没有人指望他们做任何事情”。 2014年8月22日,正在蒙古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发表演讲。习近平表示,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搭便车问题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战争
海湾战争
海灣戰爭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联军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科威特的「回歸」以及大伊拉克的“统一”。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7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輕微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这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也是第一場聯合國會員國之間的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儘管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卻未能同時剷除--,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筆。.
查看 互不侵犯原則和海湾战争
无罪推定原则
無罪推定原則(presumption of innocence),意指一個人在法院上應該先被假定為無罪,除非被證實及判決有罪。在許多國家的刑事訴訟中,無罪推定原則是所有被告都享有的法定權利,也是聯合國國際公約確認和保護的基本人權。在這個原則下,提起公訴的檢察官應負起舉證責任,應負責收集足夠的可靠證據,以證明被告在事實上的確有罪;而若法院要判被告有罪,則所使用的證據必須符合法律限制,而且超越合理懷疑。.
另见
倫理原則
無政府資本主義
社會概念
- 世俗
- 互不侵犯原則
- 企業社會責任
- 合法性
- 和平
- 問責制
- 开放社会
- 批判性思维
- 挪用 (艺术)
- 政治自由
- 文化
- 文化霸權
- 无名怨愤
- 有害的男子氣概
- 权利
- 权威
- 楚克里制
- 榮譽
- 權力
- 消极自由
- 瑪那
- 社会事实
- 社会建构主义
- 社会进步
- 社會權
- 社會規範
- 禮儀
- 积极自由
- 背叛
- 自由
- 詮釋社會學
- 身心障礙
- 道德
- 選擇
- 階級意識
- 非暴力
- 革命
- 領導力
- 预期社会化
- 風俗
-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