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華民國審計部

指数 中華民國審計部

審計部是中華民國有關政府審計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也是唯一隸屬於監察院的中央政府部門,主要職責為審核各級政府機關之財務收支、考核財務效能、審定決算、稽察財務上之違失、核定財務責任等。審計權之行使對象,與監察院之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相同,為中央至地方政府所屬全國各機關及有關人員;範圍為中央至地方政府所屬全國各機關、基金及公有(營)事業、公私合營事業及受公款補助之私人團體暨公設財團法人等。.

43 关系: 司法院司法機構審計中华民国初年国会中华民国国务院中央政府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憲法中正區 (臺北市)于右任弹劾張承槱北洋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國民政府公信力立法院立法机构糾舉權縣市監察院直轄市 (中華民國)預算行政院行政机构財團法人財務報表财务管理茹欲立臺北市臺北市道路列表臺灣省虛級化連江縣 (中華民國)考試院陈锦涛林雲陔林慶隆李元鼎檢察機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司法院

司法院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為中華民國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公務員的懲戒,並設有大法官十五人,以大法官會議審理方式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令及組成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彈劾案與政黨違憲解散案。司法院於實務上並不職司審判,而是由轄下的各級法院、行政法院及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任之,而實際為一個司法行政機關。.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司法院 · 查看更多 »

司法機構

司法机构是政府机构之一,它的工作就是維護法律、確保法律正確執行、解決爭議;但“司法”的具體定義和司法部門的權力在不同法制裏有些不同。 大陸法認為,司法是指法院或特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对民事、刑事案件进行聆訊和审判。 普通法認為,司法就是審判、裁決。在普通法體制裡,只有司法部門具有對法律(包括憲法)的解釋權。.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司法機構 · 查看更多 »

審計

審計(auditing)是對資料作出證據搜集及分析,以評估企業財務狀況,然後就資料及一般公認準則之間的相關程度作出結論及報告。進行審計的人員必需有獨立性及具相關專業知識。常見的財務審計有以下四種:.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審計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初年国会

中华民国国会(1913年-1925年)是指中華民國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于民國二年(1913年)4月8日正式于北京成立的立法機關,由參議院與眾議院共同構成,主要依據《臨時約法》執行議會權力。此外,第一屆國會還負責制定《憲法》。由於政治原因,中華民國國會多次解散和重新召集。最終於直皖戰爭后,因段祺瑞聲明廢棄法統,而宣告終止。.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中华民国初年国会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国务院

中华民国国务院是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最高行政机关,以国务总理为首长。 1912年4月21日,始设国务院。1915年(民國四年)5月1日,袁世凯为集中大总统权力,改《中华民国约法》,废除国务院,设政事堂,废除国务总理,设国务卿。政事堂附属大总统府,不再是独立行政权力机关。1917年5月8日,恢复国务院建制。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在1925年(民国十四年)11月24日任临时执政,集总统、国务总理权力于一身,废国务院与国务总理;1925年12月26日復設。张作霖于1928年(民國十七年)6月18日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自任中华民国安国海陆军大元帅,也设置国务院与国务总理。 历届国务院均以秘书厅为办事机构,秘书厅设秘书长,下分若干课。国务院所辖各部:南京临时政府有陆军、海军、司法、外交、财政、内务、教育、实业、交通九部。迁都北京后,国务院设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司法、教育、农林、工商、交通十部;后撤销农林部、工商部,设农商部。中华民国军政府时,设外交、军事、内务、财政、司法、教育、实业、农工、交通九部。.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中华民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或國家政府是管理一个国家全国事务的国家机构总称,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即称“联邦政府”。中央政府通常的作用负责全国事务,如起草国家宪法和适用全国的法律、负责国防、外交以及代表本国和其他国家签署条约等。汉语中,中央政府常簡稱為「中央」,相对中央政府而言即有地方政府,简称“地方”。.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中央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名民元約法,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後,由當時位於南京的臨時參議院所制定的具有「憲法」性的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1912年3月8日由臨時參議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914年5月1日因大總統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而被取代。1916年6月29日為大總統黎元洪所恢復。 中华民国成立後,孙中山与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遂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位階的法律權力。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議決通過,民國36年(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全文共14章、175條,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及地方自治制度,明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採取均權制度,並明列基本國策等。 該憲法制定時, 國共內戰已全面爆發,國民大會因而在民國37年(1948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做為戰時的憲法附屬條款;但隨著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治權、以及有效統治區域限縮至臺澎金馬,該條款的適用時間不斷被延長,而致憲政的實施有名無實。至民國80年(1991年),國民大會始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同時在憲法本文之外再另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以因應當前國情,現已經過七次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核心價值為:民主制度、法治規範、自由與人權保障、政府機關相互制衡、關懷婦女與弱勢及少數族群、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福利與救助、義務教育實施、農業與科技及經濟發展。.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中華民國憲法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于右任

--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右任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是歷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于右任 · 查看更多 »

弹劾

彈劾指,按照一些國家的憲法的規定,立法機構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經行政機構同意就可以取消政府的行政職能,彈劾是這樣的行動中的第一個階段。世界上很多擁有憲法的國家或地区可以進行彈劾,比如美國、巴西、阿根廷、俄羅斯、菲律賓、愛爾蘭、中華民國、大韓民國等地,主要應用於總統制或半總統制的國家。 彈劾的英文impeachment來自拉丁語,是被捉住的意思。這個詞也與現代法語中的動詞empêcher和現代英語中的impede類似,意為「阻止」。中世紀以來常認為該詞源於拉丁文中的impetere(攻擊),但這是錯誤的。Impeachment一詞在法律界更常用於場合,即對證人的誠實可信提出質疑。 彈劾通常很少見,彈劾實際上只是法律上的指控,相當於刑法中的起訴。被彈劾的政府官員面臨著立法機構的投票表決,來決定是否對彈劾的的指控定罪。大多數國家的憲法要求投票結果是壓倒性多數(一般是三分之二多数)才可定罪。此外,彈劾的操作很多時侯涉及政治鬥爭,如克林顿彈劾案。.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弹劾 · 查看更多 »

張承槱

張承槱()字蓬生,湖北枝江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官员。.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張承槱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北伐

國民革命軍北伐,又稱國民政府北伐、國民黨北伐、國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間,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向北洋軍閥發動政變之內戰,因為國民革命軍戰場由南向北推進,故又簡稱“北伐”或“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由蒋中正担任总司令,起兵廣東,连奪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進至華中,國民政府内部因对蘇聯與中国共产党态度不同而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復合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加入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後,1928年6月攻克北京。奉系军阀、安國軍總司令、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张作霖從北京撤往中国东北,隨後因皇姑屯事件被炸死,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至此國民政府完成武裝奪權。 國民政府在北伐戰爭中,除了透過直屬的國民革命軍,也吸收中國各地反北洋勢力,成功將北洋軍閥及其掌控的北洋政府瓦解。北伐結束後,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的政權。但實際上,國民政府的組成內外仍有不同派系勢力,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鬥衝突,且由于之后的日本入侵中国以及国共两党间的斗争,导致中国实质上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接管中国大陆。.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國民革命軍北伐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公信力

公信力指对信息或其来源可信度的主观及客观组成。 传统意义上,公信力有两个基本要素:可信度和专业度,两者都由主观和客观组成。可信度更多地建立在主观因素基础上,但也包括客观衡量标准,如公认的可靠信息。专业度同样可被主观感知,同时也包括相关信息的客观的特征,如凭证、证书和信息质量等。公信力的次要要素包括信息来源的活力和吸引力。 1990年代中期开始,网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源,网络公信力也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正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并将其列为近期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数字媒体、青年人和公信力。此外,斯坦福大学的也已展开网络公信力的研究,并提出网络公信力的主要组成和概述性理论--。.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公信力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又稱立法部門或立法機關,是現代社會中負責議定法律的機構,屬於一種合議性團體,通常由所在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除了制定、修改與廢除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各式法案(如審批政府的公共預算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如聽取施政報告與質詢、召開公聽會或聽證會)等功能。如為國家層級的立法機構,還會負責執行宣战、媾和、批准条约、批准緊急狀態、选举與罷黜政府高級官員、甚至立廢国家元首等國家權力。而部分政府間國際組織也設有立法機構。立法機構通常稱為「議會」或「議院」,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 在議會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而在總統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立法機構通常由一個或多個單位組成(中文多稱呼為「院」,英文則稱為「chamber」或「house」),主流形式則為一院制與兩院制。多院形式的立法機構,各單位往往有著不同的職責、權力、以及產生成員的方法。立法机构的决策方式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集体决策,为此各国都设有一套自己的架構和议事程序。.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立法机构 · 查看更多 »

糾舉權

糾舉權,是監察院監察委員對認為有違法或失職行為之公務人員,得予以書面停止該員職權行使或其他急速處份之裁決權。本質為公務人員在被交付懲戒或在刑事訴訟程序進行中所採行的一種先行處置,避免該員利用本身職權妨礙懲戒或刑事訴訟調查與進行。糾舉並非懲戒處份,較類似法律保全行為。 糾舉權之法源出於《監察法》第三章第十九條: 上開法條中所述「停職」,即停止該公務員職權行使,為在《公務員懲戒法》第四條規定: Category:中華民國法律 Category:監察院.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糾舉權 · 查看更多 »

縣市

#重定向 行政区划.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縣市 · 查看更多 »

監察院

監察院為中華民國最高監察機關,1931年2月成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在中華民國五院中可負責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監察權(調查權)、監試權及審計權;1992年前與國民大會和立法院共同行使國會職權。 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任期六年,監察委員之中一人任院長,一人任副院長。.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監察院 · 查看更多 »

直轄市 (中華民國)

轄市是中華民國之第一級行政區劃,與省平級,行政院直轄;根據《地方制度法》的規定,在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置之。目前共設有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6個,俗稱「六都」。 直轄市之下設區,屬於第三等級(鄉級)行政區劃,而直轄市與區之間不設第二等級(縣級)的行政區劃;這是沿用民國19年(1930年)頒布的《市組織法》之規定,但臺北市曾管轄的陽明山管理局為唯一的例外。區之下設里,里之下再設有鄰。.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直轄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預算

算(Budget)是指为某特定的时间段作出的财政计划。所有的预算,不管是政府的、企业的或家庭个人的,都涉及在各种可能的支出之间进行选择,本质上就是配置稀缺资源。 收入和开支是所有预算的核心内容。预算也可能包含有计划的销售额、利润、资源数量、成本、开销、现金流动等,是以可测量的指标来衡量经济体、组织、活动、事件的战略计划。.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預算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也称执法机构、行政機關 ,其工作是对组织進行日常的管理并施行法律政策等相关活动,是三權分立中的其中一部份。广义上,行政被定义为负责国家政策的执行的政府机构。狭义上,则专指内阁等行政决策机构,而只从事事务性执行工作的人员和机构则归为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区分也存在争议,例如法国大革命前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立宪政体,占据行政机构顶端的部长职位的也是行政管理者。.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行政机构 · 查看更多 »

財團法人

財團法人為一具有法人資格的「財產的集合體」,由捐助人捐助一定數額的財產,並經一定法定程序而成立之法人團體。其相對概念為社團法人.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財團法人 · 查看更多 »

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Financial statements),簡稱財報,是一套會計文件,它反映一家企業過去一个財政时间段(主要是季度或年度)的財政表現,及期末狀況。它以量化的財務數字,分目表達。财务报表能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进一步帮助经济决策。财务报表是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下有选择性地报告财务状况,是现实经济状况的近似描述。.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財務報表 · 查看更多 »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对组织内的资金需要及资金筹措提供可能性的调整活动。 在英文中,有时也叫Finance。但是,和金融不同,财务管理注重公司的资金需求和筹措、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等。在英语中常归为公司理財(Corporate Finance)。而理財还包括投资管理等许多其他内容。.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财务管理 · 查看更多 »

茹欲立

茹欲立()字卓亭,笔名大无畏、皮生。陕西泾阳鲁桥(今属陕西三原)人。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茹欲立 · 查看更多 »

部是政府機構的一種,在現代通常是指政府中第一級的行政部門,如教育部、財政部等,其中文用法來自於中國古代的「六部」。部之最高首長稱為部長。.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道路列表

台北市道路列表除列出台北市境內道路外,並說明道路命名、分段等原則。.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臺北市道路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虛級化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臺灣省虛級化 · 查看更多 »

連江縣 (中華民國)

連江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雙島縣之一,位於台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敖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只有一水之隔,為海運要衝。現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三十六個島嶼、礁嶼組成。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編碼ISO 3166-2:TW自從2015年11月27日起將連江縣編為「TW-LIE」。 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關係,原連江縣一分為二,之后與马祖列岛合并成立連江縣,位於大陸的連江縣主體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治,設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這成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縣份,形成今日兩個「連江縣」的特殊情況,概念上區分為「大陸連江」與「竿塘連江」,口語上則多稱為「大陸的連江縣」與「馬祖」以作區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編碼GB/T 2260-2002把連江縣編成350122 LJF。.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連江縣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考試院

考試院是中華民國國家最高考試機關。其銜稱中的「考試」一詞,不僅指文官的考選,也包括有關文官人事行政的相關事務。除院本部外,考試院下轄4個中央級機關,分別是考選部、銓敘部、保訓會和基金監理會。.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考試院 · 查看更多 »

陈锦涛

锦涛(),字澜生,广东省南海县人。中华民国政治家、经济学家。中華民国財政部网站.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陈锦涛 · 查看更多 »

林雲陔

林云陔()旧名公競,字毅公,广東省高州府信宜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家、银行家,曾先後三度出任廣州市長(含市政委員長)。.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林雲陔 · 查看更多 »

林慶隆

林慶隆,中華民國臺灣省彰化縣人,現任該國監察院審計長。.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林慶隆 · 查看更多 »

李元鼎

李元鼎(),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今江西省吉水縣),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天啓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進士。崇禎年間,授行人司行人。崇禎二年,改考功司主事。崇禎三年,改文選司主事,崇禎四年,改稽勳司員外郎、考功司員外郎、文選司員外郎。后升光祿寺少卿。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再授光祿寺少卿。清朝順治元年,授太僕寺少卿、順治二年,升任太僕寺卿、太常寺卿。順治二年,授兵部右侍郎。順治八年,升任兵部右侍郎、殿試讀卷官、兵部左侍郎。.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李元鼎 · 查看更多 »

檢察機關

检察机关,检察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的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其主要职责是追究刑事责任,提起公诉和实施法律监督。檢察機關內行使檢察權及法定職務者被稱為檢察官。检察机关通常負責接受或主導警察机关递交的所有调查,审查警察的调查结果,并决定对被告提起公诉或是不予起诉。 检察机关在各國的司法制度中都有著不同的屬性。在英美法系中,检察机关多屬於行政机关(也有例外如美國)。有些國家採用審檢分立的模式,檢察機關獨立設置,(英國、美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在歐陸法系國家中,检察机关屬於司法机关,有些國家採用審檢合署模式,检察机关會置於法院內部或隸屬於法院(法國、德國、改制前的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則設置了獨立的檢察院/署。.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檢察機關 · 查看更多 »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译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公用事业市场化或公用事业民营化等,是公共建設的開發模式之一,由与合作提供公共建設的建設與服務,在實現公共建設功能的同时,也为私营部门带来利益。这种模式由于私营部门分担了公共部门的初期投入,可以减少政府的负债,而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PPP模式亦可同時配合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運作。.

新!!: 中華民國審計部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华民国审计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