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

指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

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NSO;別名:台灣愛樂、國家樂團、Taiwan Philharmonic)為中華民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附設演藝團隊。在海外,以「台灣愛樂」為名而為人熟知。.

50 关系: 大提琴定音鼓小號小提琴中山南路 (臺北市)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教育部中提琴廖年賦低音巴松管低音管低音提琴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單簧管呂紹嘉傅永和唐武宗短笛第16屆桃園縣議員列表管弦乐团列表簡文彬行政法人許常惠马来西亚豎琴黃嘉略臺北市长号长笛英国管雙峰塔雙簧管陳偉泓陳茂萱陳樹熙陳怡婷林望傑李家豪李宜錦李建興李明李浚楊國賜法國號濱海藝術中心朱宗慶新加坡打击乐器

大提琴

大提琴(;)是一種弓弦樂器,為維奧爾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樂器之一,除可擔當獨奏外,在室內樂、弦樂團和管弦樂團中也負責低音弦樂的部份。 大提琴演奏者最初是坐著且兩腳夾琴演奏,後來改良增加尾針支撐琴體。但仍有少部分國家的演奏家是夾琴呈幾乎水平的姿態演奏。其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持弓擦過琴上的弦(拉弦),但有時也會撥弦或敲弦。 大提琴每條弦之間的音程相差完全五度。4根琴弦由高音至低音稱為1弦至4弦,音高分別為A3、D3、G2和C2。大提琴譜通常使用低音譜號記譜;而演奏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譜號或高音譜號。 大提琴有時候會在國樂團作為低音樂器以取代低胡,後有人發明琶琴、拉阮、革胡等低音乐器,但效果未如大提琴。.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大提琴 · 查看更多 »

定音鼓

定音鼓(Timpani,Tímpano,Timpani或Kettledrum,Pauken,Timbales)是一種膜鳴樂器,由古代戰爭時的戰鼓所演变出來的變種樂器。在巴洛克時代後期開始在樂隊中使用,古典時期起已成為了常規化的樂器,亦成為了整个交響樂團中的一個重要樂器。 現時定音鼓較常採用的外語名稱為意大利語的timpani,是源自於義大利語,為timpano的複數形。這個字的起源來自希臘字τύμπανον(tumpanon,複數為tumpana),經過拉丁字母化後,變成tympanum(複數:tympani),意思為「敲打」。不過自定音鼓出現於樂隊起,絕少情況下只使用一隻,因此通常都會使用複數形。另外,18世紀、19世紀的英、美地區亦會寫作timpany、tympani或tympany等。現代英、美作曲家則較常用Kettledrum一字。.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定音鼓 · 查看更多 »

小號

小號(英語:Trumpet),是一種銅管樂器,常用於古典音樂及爵士樂,是銅管樂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樂器之一。演奏小號時,吹奏者經過號嘴,以雙唇振動空氣來發聲。現代的小號一般有3個按鍵(有時或有4個),透過讓吹奏者按下按鍵來調低音高;按鍵通常為活塞式,而轉閥式按鍵較為少見。一般最為常見的小號是降B調小號,為移調樂器。.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小號 · 查看更多 »

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属于四弦的弓弦乐器,是现代管弦樂團弦乐组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一般在管弦樂作品中會分成第一小提琴與第二小提琴兩個聲部。作为现代弦乐器中最具份量的乐器,小提琴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辉煌的声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广泛的表现力。又被稱作為樂器中的女王。 小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小、音高最高的一種,比它體型大的提琴有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小提琴 · 查看更多 »

中山南路 (臺北市)

中山南路是台北市主要南北向道路之一,位於中正區。全線屬於省道台9線。本路不分段,北接中山北路,南接羅斯福路。本路因臨近博愛特區,週圍建物多為重要機關所在。.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中山南路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中提琴

中提琴是一種弓弦乐器,其音域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其空弦從粗到细依序是c-g-d'-a'。音色相較於小提琴、大提琴顯得相對隱晦。平時使用中音譜記號(alto clef)記譜,高音域則使用高音譜記號。 在18世紀中葉之前,中提琴只在管弦樂團中使用。之後隨著弦樂四重奏的興盛,成為室內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但當作獨奏樂器使用則要一直到18世紀後半。著名的中提琴獨奏曲有史塔密茲(C.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中提琴 · 查看更多 »

廖年賦

廖年賦(),臺灣指揮家、藝術教育工作者。 生於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州海山郡土城庄柑林碑,二戰後改為臺北縣土城鄉柑林村(今新北市土城區柑林里)。小提琴師事康謳、王沛倫及戴粹倫,鋼琴師事曾寅育,指揮師事蕭滋。於1968年獨立創辦大型私人交響樂團。2007年成立「臺北縣交響樂團」(今「新北市交響樂團」)隸屬臺北縣政府。現任「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創辦人、「新北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廖年賦 · 查看更多 »

低音巴松管

低音巴松管(英文: Contrabassoon, double bassoon)是巴松管的變形樂器,屬於雙簧樂器,音域較巴松管低1個八度,是交響樂隊木管樂器組中音域最低的樂器。演奏技巧除了少部份的指法外,大致和巴松管相近。在現代的交響樂團中,一般都有至少一位巴松管手同時演奏巴松管及低音巴松管。而演奏現代作品或者需運用較大樂隊規模的樂曲(如馬勒、理察·史特勞斯、蕭士塔高維契等)時,更需要一位獨立的低音巴松管手。.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低音巴松管 · 查看更多 »

低音管

--(Bassoon,Fagotto),或稱--,在中國大陸又稱--。其意大利文Fagotto来源于乐器的形狀──一綑木材,是木管樂器中雙簧樂器家族的成員,自19世紀,低音管衍變成現在的樣子。它在管弦樂團和室內樂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色獨特,低音域結實而有力,中音域及高音域如男中音歌聲般的音色。 自巴洛克時代起,巴松管已在樂團中佔有一席,不過常用作與低音弦樂器作齊奏,這情況直至古典樂派前期,如.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低音管 · 查看更多 »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是西洋弦乐器中的一种,也是现代交响乐队中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在台灣或港澳地區別稱低音大提琴。.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低音提琴 · 查看更多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是受中華民國文化部監督的行政法人機構,2014年成立。設有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國家交響樂團,共11個室內展演場、13,203席位。總部辦公室設於國家音樂廳內。.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重定向 國家兩廳院.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灣師大、臺師大、臺師或師大,前身為1946年創立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共有校本部、公館校區與林口校區三個校區。省立師範學院與國立臺灣大學、省立農學院(今國立中興大學)、省立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是1940年代中華民國臺灣省僅有的四所高等教育機構。 臺師大目前為臺灣三所師範大學其中之一,其主要教學目標為培育中等學校師資 。另外校內的一級單位-心測中心為國內重要教育機構,每年負責研發國中教育會考試題,影響國中升學走向,未來除了試題研發,也將承辦試務行政的工作,完整辦理國中升學的業務。 目前與同樣位於大安區之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查看更多 »

單簧管

單簧管,又稱豎笛、黑管,是一种木管乐器,從夏盧摩笛(法語:Chalumeau,一種古代的單簧低音樂器)發展而來的,形成於17世紀末,很有可能是由德國的長笛製造家丹纳(Johann Denner,1655年—1707年)所發明的。最早為人所知的單簧管音樂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羅傑(Estienne Roger)出版的曲集內(1716年再版)。從大約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樂隊採用。現代單簧管則是在1800—1850年發展而成的。单簧管由于音域宽,管乐队或以管乐为主的军乐队的首席通常由单簧管手担任。.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單簧管 · 查看更多 »

呂紹嘉

呂紹嘉(Lü Shao-chia,),臺灣指揮家,曾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現任台灣愛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呂紹嘉 · 查看更多 »

傅永和

傅永和,(英語:Yung-Ho Fu),生於台灣宜蘭縣礁溪,由張月娥女士啟蒙。 畢業於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erieur de Musiquede Paris)師事霍列茲J.M.Rollez。 1989年獲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第一獎文憑畢業。 1989年返台考入聯合實驗管弦樂團(現國家交響樂團)擔任低音提琴首席。現任教於東吳、文化、北藝、實踐大學等校。 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曲目包括波特西尼第二號低音提琴協奏曲、莫札特 per questa bella mano。 2012年出版巴赫無伴奏低音提琴樂譜並於新加坡華人低音提琴音樂節上發表。 2012年法國巴黎高等音樂院及德國柏林藝術大學(Universität der Künste Berlin, UdK,Berlin University of the Arts)演出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後於宜蘭完成二次全曲的獨奏演出。 2015年與國家交響樂團演出譚盾低音提琴協奏曲世界首演。 2015年七月受蘭陽文教基金會邀請創辦第一屆蘭陽國際低音提琴夏令營。.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傅永和 · 查看更多 »

唐武宗

唐武宗李瀍()(),临死前12天改名“炎”,唐穆宗的第五子和事实上的第九子,母韦贵妃。他是唐朝的第18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时间是840年至846年,在位6年,享年31岁。.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唐武宗 · 查看更多 »

短笛

短笛(piccolo),是長笛家族的一種變種樂器,名稱源自意大利文“flauto piccolo”,長度為普通長笛的一半。音域則比長笛高1個八度,所以部份意大利作曲家亦會以“ottavino”稱呼短笛。.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短笛 · 查看更多 »

第16屆桃園縣議員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第16屆桃園縣議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管弦乐团列表

本列表所列为西洋管弦乐团。有关中国民族乐团及其他地区的民族乐团,详见各自条目,本表不收。.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管弦乐团列表 · 查看更多 »

簡文彬

簡文彬(1967年 ─ ),臺灣指揮家,2001年至2007年曾任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現任德國萊茵歌劇院〈Deutsche Oper am Rhein〉駐院指揮及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準藝術總監。.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簡文彬 · 查看更多 »

行政法人

行政法人為公法人的一種,乃新公共管理風潮下的產物。為因應公共事務的龐大與複雜性,原本由政府組織負責的公共事務經執行後被普遍認為不適合再以政府組織繼續運作,而牽涉的公共層面又不適合以財團形式為之,遂有「行政法人」的設置。在日本稱之為「獨立行政法人」();在英國稱為「executive agency」,多被翻譯為政署。 與財團法人最大的不同是,行政法人的資金來源是國家的預算,並且不再以公務員考試的方式進用人員行政法人組織採合議制,設有董事會與監事(會),定期召開會議,其下得設執行長,讓領導與執行專業化,也保障專業人員的權益。.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行政法人 · 查看更多 »

許常惠

許常惠()是一位知名的台灣音樂家及教育家。 許常惠出生於日治臺灣臺中州彰化郡和美-庄-,12歲時到日本留學,主修小提琴,在1946年戰後回台就讀台中一中,並在1949年就讀於省立師範學院音樂系(也就是現今的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在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擔任小提琴手。 1954年公費至法國留學,就讀法蘭克福學院,隨後轉學到巴黎大學,主修作曲,1959年,他將「昨自海上來」一詩寫成女高音獨唱曲,獲得義大利現代音樂學會的比賽入選,此後開始了他作曲的生涯。 許常惠在1959年回到台灣,除了音樂創作之外,也積極的收集台灣民謠等在地音樂文化作品,並將中國音樂以西方作曲方法重寫,頗受好評。其知名的作品有從紅樓夢中寫出的「葬花吟」清唱曲;還有白蛇傳歌劇,百家春協奏曲等。 除了音樂創作之外,許常惠也組織不少現代音樂的團體,並至力於現代音樂教育和民族音樂的保存。他曾與鄧昌國、藤田梓、張繼高等人合組「新樂初奏」樂團,引進西方的現代音樂演奏。其他還有如「亞洲作曲家聯盟」等重要音樂團體,也多有他的參與和貢獻。.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許常惠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豎琴

豎琴,是一種大型撥弦樂器,是現代管弦樂團的重要樂器之一。豎琴可作獨奏、重奏和合奏,屬多功能的複音樂器。其流傳地區甚廣,在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區亦有出現豎琴類的樂器。豎琴在古埃及稱為貝尼琴,古希臘和古羅馬稱為里拉琴,中國又有一種稱之為箜篌的豎琴。.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豎琴 · 查看更多 »

黃嘉略

黃嘉略(法语:Arcade Huang ),又作黄加略,本名黃日升,西方典籍一般以他的教名Arcadius或Arcadio相稱,福建莆田縣筱唐村人。18世紀初隨傳教士抵達羅馬及巴黎,協助編撰漢法字典、講解漢語語法及中國哲學,曾任法王路易十四的皇家漢語翻譯員 ,此後再沒有回國,在當地與一名巴黎女子結婚,育有一女,最終英年病逝,享年36歲,估計死後葬於巴黎一個公墓。 黃嘉略的《中國官話》乃早期在西方論述漢語語法的著作,協助編修的傅爾蒙、費雷萊(Nicholas Fréret,又譯尼古拉·弗雷列)在他死後整理其遺稿,兩人為了爭取名位,刻意令到黃氏在法國漢學界寂寂無名。引文「許明龍先生1986年撰文介紹黃嘉略時,特地專辟「辨雪」一節,論述法國漢學家對於黃嘉略評價不高的原因。許明龍先生利用他在 巴黎的國立圖書館、國家檔案館、巴黎天文台圖書館和外方傳教會的檔案室尋找到的資料,並前往孟德斯鳩的故居實地考察原文手稿,最終認為黃嘉略之所以被法國 漢學家忽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與其合作的傅爾蒙和費雷萊二人在黃嘉略死後為了爭取名位而刻意為之,造成很多事實被歪曲。」許明龍(2004)《黃嘉略與早期法國漢學》,中華書局。.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黃嘉略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长号

长号(英語:Trombone,德語:Posaune),又稱伸縮号或伸縮喇叭,是一種銅管樂器。一如所有銅管樂器,長號透過吹奏者以雙唇振動空氣來發聲;而與其他使用按鍵的銅管樂器不同之處在於,一般的長號透過吹奏者來回伸縮滑管(英語:)的長短來改變音高。最為常見的長號種類為次中音長號(tenor trombone)。.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长号 · 查看更多 »

长笛

没有描述。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长笛 · 查看更多 »

英国管

英國管是木管樂器,屬於雙簧管體系中的一種變種。它的前身極有可能是從古式狩獵雙簧管發展而成,18世紀前期,有人嘗試在狩獵雙簧管的底部加上一個球狀的喇叭口,便成為了現代英國管的雛型。 英国管即F调双簧管、中音双簧管,比双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色比双簧管浓郁而苍凉。如德伏扎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和西贝柳斯的交响诗《图奥内拉的天鹅》都是以英国管来演奏。英国管不是管弦乐队的基本乐器,只在表现特定情景时才用。 近似双簧管,有忧郁、梦幻且含蓄的情调。.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英国管 · 查看更多 »

雙峰塔

雙峰塔(Petronas Twin Towers;Menara Berkembar Petronas),别稱佩重納斯大廈、國家石油大廈、国油双塔、雙子塔及双子星塔等,是兩棟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市中心的摩天大樓,也是马来西亚第二高的摩天大楼,该建筑也曾經是世界和马来西亚国内最高的摩天大樓,直到2003年10月17日被位於台北市的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雙棟大樓,也是世界第八高的大樓。雙峰塔樓高452米,共地上88層,由美国建築設計師西萨·佩里(Cesar Pelli)所設計的大樓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銹鋼與玻璃等材質。雙峰塔與鄰近的吉隆坡塔同為吉隆坡的知名地標及象徵。.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雙峰塔 · 查看更多 »

雙簧管

雙簧管屬於木管樂器,屬於雙簧類樂器。「雙簧」是以兩塊簧片縛在一起,並透過簧片振動而發聲。它的音質獨特,在交響樂團中,經常在其他樂器的伴奏中以獨奏的形式出現。雙簧管是由蕭姆管(Shawm)發展而成的樂器。 現今交響樂團演出前,會以雙簧管奏出的A(442Hz或440Hz)音來作為其他樂器調音的基礎。有一說這是因為在以往的樂器合奏中,舊式雙簧管是最難調準音的樂器,所花的時間亦較多,所以演奏前會先讓它調準音後才到其他樂器,這習慣後來便成為了樂團的常規;而根據現代的研究,雙簧管在演奏這個音高時,樂器的狀況最穩定,且音色較具穿透力,故用來作為樂團調音的標準。.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雙簧管 · 查看更多 »

陳偉泓

陳偉泓為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退休校長,於2011年7月就任。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系物理組畢業,淡江大學教育科技所碩士。曾任北一女中教師、中正高中和中山女中教務主任,並曾在任內獲教育部頒發教學卓越獎,之後在麗山高中任校長六年。2011年通過遴選成為建國中學校長。 陳偉泓於2012年3月曾公開質疑教育部版本12年國教中的問題,並提出「記取歷史教訓」、「砌磚式配套方案-由上往下重要的磚先砌,打好地基」、「12-K的一貫課程先行」、「有效教學的專業教師發展」等主張,建議應「穩健推動、延後實施」十二年國教。 陳偉泓2015年8月自建國中學退休,後受聘為麗山高中校務發展委員會顧問。並任越南丁善理紀念中學教學總監。.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陳偉泓 · 查看更多 »

陳茂萱

陳茂萱(Mao-Shuen Chen,)臺灣知名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出生臺灣雲林縣北港鎮。1955年考進省立臺灣師範學院音樂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隨張錦鴻學習和聲學及作曲法,鋼琴師事周遜寬、張彩賢、張彩湘教授;之後隨許常惠學習樂曲分析及作曲法。1970-1972年間赴奧地利維也納研究理論作曲,1980-1981年赴法國以及1981-1982年間再次赴奧地利維也納留學研究。陳茂萱先後任教於省立嘉義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東吳大學音樂系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於1985-1991年間擔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於2007年擔任實踐大學音樂系專案客座教授、2008年起擔任真理大學音樂應用學系特聘教授。於2013 年獲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陳茂萱 · 查看更多 »

陳樹熙

陳樹熙,台灣作曲家、指揮家。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指揮文憑】和【作曲文憑】畢業,是國內現今活動力最強、最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之一,在指揮、作曲、著作、翻譯、教學、藝術行政、廣播電視節目主持製作各領域,皆有極強的知名度與活動力。曾經先後擔任過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助理指揮,台灣省立交響樂團(現在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副指揮、副團長,高雄市交響樂團團長,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2016年3月1日起任職於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2017年3月1日歸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 曾經跟隨游昌發、Francis Burt 教授學習作曲,隨蕭滋及Karl Östereicher 教授學習指揮;歷年來曾經先後獲得過「齊爾品作曲比賽」首獎(1985),臺灣省交響樂團第二屆徵曲比賽第二獎(1993),以及多次文建會的年度甄選獎,作品經常在國內外演出。在指揮方面,也曾經擔任東吳大學管絃樂團、高雄市青少年交響樂團、屏東縣青少年管絃樂團的指揮,並且曾經客席指揮過山東交響樂團、日本仙台愛樂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河北省交響樂團、俄國Voronehz 愛樂管絃樂團等樂團。 譜曲作品有《六堆即景》、《八音協奏曲》、《布農傳奇》、《雲豹之歌》、《桐花組曲》、《山歌》、古琴協奏曲《琅琊行》等。近期作品2016年1月12日發表《眾神出巡》,由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出,並錄音由SONY發行,作品《龍鳳呈祥》在2016年底由國家交響樂團錄音發行。 著有《音樂欣賞》等書。.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陳樹熙 · 查看更多 »

陳怡婷

陳怡婷(),為民視《明日之星Super Star》歌唱選秀節目出身的臺語女歌手,臺北市人,聖約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永生基督書院音樂系畢業。.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陳怡婷 · 查看更多 »

林望傑

林望傑(Jahja Ling),鋼琴演奏家,指揮家,基督徒,美國公民。.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林望傑 · 查看更多 »

李家豪

李家豪(Lee Ka Ho,1993年4月26日-),生於香港,香港足球運動員,司職右後衛。.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李家豪 · 查看更多 »

李宜錦

李宜錦,台灣小提琴演奏家,於高雄中學畢業後,即赴美就讀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期間師事小提琴大師葛拉米安 (Ivan Galamian) 的嫡傳弟子布斯威爾 (James Buswell) 教授。2002年學成歸國,隨即擔任國家交響樂團 (NSO) 副首席的職位,後於2004年受聘成為國家交響樂團創團以來最年輕的首席。 歷年來曾經先後獲得Musicorda Concerto Competition首獎、Fischoff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Competition銀牌等獎項。亦曾受邀參加泛太平洋音樂季(1998)、坦格鎢音樂季(2000)、德國什列斯威-霍爾斯坦音樂節(2001)及日本霧島國際音樂祭(2014~2016)。.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李宜錦 · 查看更多 »

李建興

李建興(),字紹唐,台灣台北瑞芳(今新北市瑞芳區)人。祖籍閩南泉州安溪縣,「瑞三礦業」創辦人,台灣礦業鉅子,從事礦業七十五年,謙虛溫和,單純簡樸,能詩文,曾任瀛社副社長、社長,文風淺白,不喜雕琢。 李建興有弟李建炎、李建添、李建成、李建川(李四川)、李建和,皆是礦業名人,是為瑞芳李家,與基隆顏家並稱,礦業界稱為「愛生理,找顏李」(要生意,找顏李)。.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李建興 · 查看更多 »

李明

李明是常见的中文人名,较著名的有:.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李明 · 查看更多 »

李浚

李浚可能指:.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李浚 · 查看更多 »

楊國賜

楊國賜,台灣教育學家、教育工作者。現任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楊國賜 · 查看更多 »

法國號

法國號(英語:French horn,有時直稱為horn),或稱圓號,是一種中音銅管樂器。「法國號」一名起源於18世紀的英國,這種樂器早期應用於狩獵或軍隊中的通信工作,後來因法國音樂家首先把它運用在歌劇中,而廣為法國樂隊採用,因而得名。 法國號的吹管細而長,彎曲構成圓形的軀幹,尾部則擴大成漏斗狀的喇叭口。演奏法國號時,吹奏者經過號嘴,以雙唇振動空氣來發聲,並以左手操作轉閥式按鍵來改變音高;右手放進朝向右後方的喇叭口,用來調節細微的音高起伏。因此,法國號是少數以左手按鍵的銅管樂器。依照其調性,一般常見的法國號可以分類成單調性(F調或降B調)、雙調性、三調性等種類。.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法國號 · 查看更多 »

濱海藝術中心

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是座位於新加坡佔地6公頃的水岸建築,座落於濱海灣且靠近新加坡河出海口,建造成為島國新加坡的表演藝術中心。此建築以臨近的Esplanade命名,內有1,600個座位的音樂廳,及可提供表演的2,000個座位的劇院。 濱海表演藝術圖書館位於濱海藝術中心的3樓。濱海藝術中心也包含了戶外表演場地,內部的購物中心也有零售店、餐廳。建築物4樓有戶外開放空間。.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濱海藝術中心 · 查看更多 »

朱宗慶

朱宗慶()出生於臺中縣大雅鄉大雅村(今臺中市大雅區大雅里),為臺灣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科,隨後至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深造,師事華特.懷格(Walter Veigl)教授及維也納愛樂前打擊樂首席理查.霍賀萊納(Richard Hochrainer)教授。1982年獲打擊樂演奏家文憑,為華人世界獲得該項文憑之第一人。 回國後擔任臺灣省立交響樂團打擊樂首席,積極活躍於音樂舞臺。1986年1月成立朱宗慶打擊樂團,為臺灣第一支專業的打擊樂團,並數度赴歐、美、亞、澳等多國演出。三年後成立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專司樂團行政事務。1992年創辦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從基礎教育來推廣打擊樂。1993年創辦「TIPC臺灣國際打擊樂節」,每三年舉辦一次,讓臺灣的擊樂與世界同步。1998年創辦《蓺類》雜誌,希望引領更多人進入藝術生活。1999年起,每年舉辦「TIPSC臺北國際打擊樂夏令營」,提供國內學習打擊樂的年輕學子一個多元豐富的學習管道。 2017年元月11日接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至今。.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朱宗慶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打击乐器

打擊樂器,又名敲擊樂器,是一種以打、搖動、摩擦、刮等方式產生效果的樂器族群。打擊樂器可能是最古老的樂器。有些打擊樂器不僅僅能產生節奏,還能作出旋律和合聲的效果。 而打擊樂器是來自世界各地,而鼓棒還有分軟棒還有硬棒。.

新!!: 國家交響樂團 (台灣)和打击乐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華民國國家交響樂團台灣愛樂聯合實驗管絃樂團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