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下滲經濟學

指数 下滲經濟學

下滲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又譯為滴流經濟學、滲滴式經濟學、滴漏經濟學)是源於美國的經濟術語,用于描述给富人及企业减税可惠及所有人包括贫苦大众的经济政策(如雷根经济学、供給面學派與自由市场)。该主张认为政府對富人階級減免稅收與向企业提供經濟上的優待政策,將可改善經濟整體,最終會使社會中的貧困階層人民也得到生活上的改善。该主张反對以徵稅手段來減少社會中的貧富差距,也往往削減對貧窮階層進行社會救助。左派经济学家在问题讨论中,指该主张含贬义,多用于讽刺及批评。较客观的批评是有关经济政策不一定能夠刺激经济,但一定会導致贫富差距扩大,通胀率及赤字上升。.

目录

  1. 16 关系: 亚当·斯密企业供給面學派國富論凱恩斯主義国内生产总值經濟大蕭條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罗纳德·里根美國财政政策赤字邓小平自由放任撒切尔主义

  2. 1930年代新創詞語
  3. 新自由主义
  4. 經濟意識形態
  5. 美国政治术语
  6. 諷刺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英語:Adam Smith),),又譯亞當·史密斯、亞當·史密夫,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國富論》成為了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產業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這本書發展出了現代的經濟學學科,也提供了現代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基礎。.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亚当·斯密

企业

企业是组织众多个人开展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企业在现代汉语中的基本用法,主要指独立的盈利性组织,并可进一步分为公司和非公司企业,后者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20世纪后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领域新概念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企业”一词的用法有所变化,并不限于商业性或盈利组织。.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企业

供給面學派

供給面學派(英语:Supply-side economics)是宏觀經濟思想的一種,認為可以由降低生產(供應)商品和服務的障礙來有效地創造經濟增長。根據供給學派的看法,消費者會從中受益,生產者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并且,投资和业务扩张会增加对雇员的需求从而创造就业。供給面學派具有代表性的建議是降低邊際稅率和放松管制。 “供给面学派”一词有一段时间被认为是记者裘德·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1975年所创,但根据罗伯特·D·阿特金森(Robert D.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供給面學派

國富論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全名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苏格兰经济学家暨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经济学专著,其首份中文译本是來自翻译家嚴復的《原富》。.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國富論

凱恩斯主義

#重定向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GDP)亦稱国内生产毛额或本地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區域內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market value)。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它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即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再簡單的來說本地生產總值是屬地主義,GNP是屬人主義;舉例來說,無論台灣、香港、韓國、美國等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最終財貨,都包括在中國大陆的本地生產總值內,此一數值亦包括移住勞工的薪資在內。.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国内生产总值

經濟大蕭條

#重定向 大萧条.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經濟大蕭條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员。他在資訊經濟學上有重大貢獻,是新興凱因斯經濟學派的重要成員之一,與保羅·克魯格曼在諸多觀點上相同。.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

經濟學是一門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會科學。西方语言中的“经济学”一词源於古希臘的Marshall, Alfred, and Mary Paley Marshall (1879).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经济学

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美國政治家,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1989年),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長(1967年-1975年)。踏入政壇前,雷根也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伟大的溝通者”,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列根在1980年的選戰中擊敗了當時民主黨的總統吉米·卡特,共和黨也在同年選舉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次。雷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雷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1982年的急劇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处理問題上的能力抱持著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決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商业管制,以此讓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共和黨的支持者盛讚他振奮了美國人在1980年面臨的低落士氣和挫折感,並且讓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對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擴張軍備,對蘇聯的政策則由原本的圍堵改為直接的對抗。雷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貫徹了反共主义與民主资本主义。 許多的觀察家,尤其是美國的保守派,稱讚雷根是美國得以拖垮蘇聯的主要功臣。歷史學家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一些人認為雷根是促使蘇聯於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一些人則認為蘇聯於他任內開始的轉變,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雷根兩屆任期完滿結束後,其副總統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於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雷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勝並於翌年上半年升為總統,實現世代交接。雷根的總統任期影響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美國的80年代也常被稱為“雷根時代”,其右翼及保守派的思想哲學至今仍是美國保守派的標誌。另一方面,部分左派觀點認為雷根的政策為日後美國經濟失衡、貧富差距擴大埋下伏筆,甚至進一步影響21世紀的全球,基督教右派及新保守主義亦在此時取得影響力,改變共和黨日後的政治生態。.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罗纳德·里根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美國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调节手段,对一定的经济总量进行调节(使之增加或减少)的政策。具体地说,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预算政策组成,它包括财政政策目标和财政政策调节手段两部分。 财政政策目标是根据财政的性质、功能、作用和特点,确定调节经济活动时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1)经济增长速度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财政政策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2)经济稳定的目标。(3)公平分配目标。(4)资源配置的目标。 财政政策是借助各种政策手段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主要有四种:(1)国家预算。(2)国家税收。(3)国债。(4)财政补贴。 財政政策一般分為自動財政政策(automatic fiscal policy)和衡量式財政政策(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财政政策

赤字

赤字,意即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即政府的支出額度比收入的部分多,多花的这一部分預算,就会随着國庫的支出流入國內社会当中;贸易赤字,即进口總額比出口總額多,又稱入超,多花的这一部分錢,就随着国际贸易流入国际社会当中。該字於日本大正年間到昭和初期開始流行,後來流傳至中國。.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赤字

邓小平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后由啟蒙老師改名邓希贤。中国四川省广安州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祖籍江西吉水,在法国勤工儉讀期间参加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後留學蘇聯並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复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认领导地位。1978年至1983年,任全国政协主席;1981年至1989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至1987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3年至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邓小平一生未担任中国国家元首、中国政府首脑,或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11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一职前,普遍认为他是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予以确认。直到今天他定下的政治及經濟路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仍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官方评价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称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称以其部分政治理念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分。具体来说,他的提议包括“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其政策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个中国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推动的改革还缔造了新兴超大城市深圳市。他于1978年和1985年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邓小平

自由放任

自由放任,又称自由放任主义或無干涉主義,西方用法语词汇“laissez-faire”(「讓他做、讓他去、讓他走」)通称,意思讓商人自由進行貿易,政府不要干涉。這一詞首先在18世纪由重农主义在字典裡使用,以反對政府對貿易的干涉。這一詞到了19世紀早期和中期成為了自由市場经济学的同義詞。自由放任主义反對政府對经济的干涉,並且反對政府徵收除了足以維持和平、治安和財產權以外的稅賦。 在欧洲和美國早期的经济学理論中,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通常與反面的重商主义經濟政策做比較,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在英国、美國、香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其他西欧國家崛起時都擔當了支配的角色。.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自由放任

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主义是英国政治家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一套经济、社会、政策主张,也可描述她本人的行事风格。撒切尔夫人在1975年至1990年间任保守党党首,并在1979年至1990年擔任英国首相长達11年半。正如撒切尔夫人自己在1975年保守党大会上所说的,她抛弃了英国的“共识政策”,将自己称为“坚信的政治家”(Conviction politician)。撒切尔主义至今仍對保守党的经济政策發揮影響力。.

查看 下滲經濟學和撒切尔主义

另见

1930年代新創詞語

新自由主义

經濟意識形態

美国政治术语

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