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

指数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週期的一部分。該季從2004年6月1日開始,至2004年11月30日結束;在大西洋盆地的大部分熱帶氣旋都在該六個月以內產生。.

7 关系: 熱帶氣旋飓风伊万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2006年大西洋颶風季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新!!: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飓风伊万

飓风伊万是一场规模庞大且持续时间很长的佛得角型飓风,于2004年9月对加勒比海和美国大范围地区造成严重破坏,也是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9个获得命名的风暴、第6场飓风和第4场大型飓风。.

新!!: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和飓风伊万 · 查看更多 »

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程度在中等水平的大西洋飓风季,于2002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全季共产生了14个热带气旋,其中12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4个发展成飓风,两个成为大型飓风。虽然飓风季是在6月1日正式开始,但第一个气旋要一直到7月14日才形成。虽然起步较慢,但本季在9月一共发展出多达8场热带风暴,创下新的纪录,之后只有2004、2007和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追平。同时,本季在10月6日后就再也没有热带风暴形成,这种情况也很罕见,部分是因为受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的影响。全季最强烈的飓风是伊西多尔,最低中心气压只有934毫巴(百帕),不过飓风丽丽的最大持续风速更高,达到了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四级飓风标准。 本飓风季造成的破坏程度低于平均水平,一共导致23人丧生,经济损失约26亿美元(2002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由飓风伊西多尔和丽丽造成。9月,飓风古斯塔夫在转变成温带气旋的过程中登陆新斯科舍,给当地带去持续数日的狂风。伊西多尔先后袭击了尤卡坦半岛和美国,造成约价值9.7亿美元(2002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的破坏,还夺走了7人的生命。8到9月间还有另外多场风暴对陆地产生影响,其中包括全季持续时间最长的风暴飓风凯尔。10月初,飓风丽丽登陆路易斯安那州,造成15人遇难,损失达8.6亿美元(2002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新!!: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和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

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较为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其正式期限前后都有热带天气活动,这在超过半个世纪里还是头一遭。全季共形成21个热带低气压,其中16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并获命名,7场达到飓风标准,3场成为大型飓风。截至2014年,这仍然是有纪录以来第8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飓风伊莎贝尔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东北方向海域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强度标准,是本季的最强飓风。伊莎贝尔之后以二级飓风强度吹袭北卡罗莱纳州,对美国多个州构成严重影响,一共造成价值36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如今的美元)的巨额损失,还夺走了51人的生命。 4月20日,亚热带风暴安娜提前拉开本季序幕,飓风季还要到1个多月后的6月1日才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9月上旬,飓风费边以三级强度袭击百慕大,是1926年以来对该岛造成破坏最严重的飓风,导致4人死亡,损失达3亿美元(2003年美元,相当于如今的美元)。飓风胡安以二级飓风强度对新斯科舍、特别是哈利法克斯构成重创,是1893年以来第一个吹袭该省的飓风。飓风季结束后,伊莎贝尔、费边和胡安3个名称都因风暴造成的严重破坏而退役,今后永远都不会再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命名时采用。此外,飓风克劳德特和飓风埃里卡均以飓风强度的最低标准先后袭击德克萨斯州和墨西哥。.

新!!: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和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 · 查看更多 »

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是有纪录以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为惨重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于2004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lll ku p,但这年的风暴活动一直持续到了12月。本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每年都会对前一年飓风季的所有天气系统进行重新分析,并根据结果更新其风暴数据库,因此以下时间轴中还包含有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包括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全季一共形成了16个热带低气压,15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其中9个达到飓风标准,6个成为大型飓风。本季共有6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阿拉巴马州登陆,分别是热带风暴邦尼、飓风查利、飓风弗朗西丝、飓风伊万和飓风珍妮,其中有3场飓风的持续风速至少达到每小时185公里(大型飓风强度)。这也是有纪录以来唯一一个有4场飓风对佛罗里达州产生影响的大西洋飓风季,其中飓风伊万并没有在该州登陆,但仍带去了飓风强度的狂风。.

新!!: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和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查看更多 »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至今仍保持着多项纪录。全季对大范围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共导致3,913人死亡,损失数额更创下新纪录,高达1592亿美元。本季单大型飓风就有7场之多,其中5场在登陆时仍有大型飓风强度,分别是颶風丹尼斯、艾米莉、卡特里娜、丽塔和威尔玛,大部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这5场飓风引起。墨西哥的金塔纳罗奥州和尤卡坦州,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都曾两度受大型飓风袭击;古巴、巴哈马、海地,美国的密西西比州和德克萨斯州,还有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州都曾直接受1场大型飓风冲击,还有至少1场在附近掠过。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是本季受灾最严重的所在,飓风卡特里娜产生高达10米的风暴潮,引发毁灭性洪灾,密西西比州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建筑物被毁,风暴之后又令新奥尔良防洪堤决口,整个城市因此受到重创。此外,飓风斯坦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在中美洲多地引发致命的泥石流,其中又以危地马拉灾情最为严重。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超越同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数量的大西洋飓风季。根据历史统计数据,西太平洋每年会形成26个热带气旋,而大西洋则只有12个。之后的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虽然也超过同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热带气旋数量,但这年台风季的活跃度创下历史新低,而2005年台风季的活跃程度则与平均水平相当。 本季于2005年6月1日正式开始,本应于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由于热带天气活动经久不息,飓风季一直持续到2006年1月。全季共形成28场热带或亚热带风暴,创下新的纪录;其中15场达到飓风强度,又一次刷新纪录;共有7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5场成为四级飓风,两项都追平之前的纪录。本季的五级飓风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达4场之多,其中飓风卡特里娜是史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大西洋飓风,飓风威尔玛则是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大西洋飓风。全年风暴数量众多,用来给风暴命名的英语名称都已用完,之后不得不动用6个希腊字母来命名。.

新!!: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和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2006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本季的活跃程度与前一年相比远远不及,是继2001年以来第一个没有任何飓风在美国登陆的大西洋飓风季,也是继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以来首次在整个十月份都没有热带气旋形成。起初气象学家预计在极其活跃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后,2006年的活跃程度应该只会略低。然而,2006年迅速形成的厄尔尼诺现象、大西洋热带海域上空的撒哈拉空气层,以及以百慕大为中心的亚速尔高压这一强大二级高气压的持续存在,都令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动程度大幅降低。从10月2日以后一直到飓风季结束都完全没有热带气旋形成。 热带风暴阿尔贝托登陆佛罗里达州,间接造成两人死亡;飓风埃内斯托在海地产生暴雨,直接导致该国和美国至少7人遇难。埃内斯托之后一共还形成了4场飓风,其中包括全季最强的海伦和戈登。整个飓风季一共造成14人丧生,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2006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此外,2005年12月底形成的热带风暴泽塔一直持续到了2006年1月初,成为有纪录以来第二个跨日历年的大西洋风暴。虽然其存在时间不在任何一年飓风季的正式时间段里,但仍然可以视为2005和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一部分。.

新!!: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和2006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2004年大西洋飓风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