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52年2月25日日食

指数 1952年2月25日日食

1952年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2年2月25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葡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法屬赤道非洲、西屬幾內亞、法屬喀麥隆、比屬剛果、英埃蘇丹、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中立区、伊拉克、英屬科威特、伊朗、苏联,日偏食則覆蓋了歐洲、非洲的幾乎全部和亚洲中西部的廣大地區。.

113 关系: 加蓬半影卡迪西亞省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卡拉干達州南亚南哈薩克斯坦州南达尔富尔州南部非洲南蘇丹塞姆南省大西洋大陆大区 (赤道几内亚)天文物理期刊太阳射电天文学巴士拉省巴爾坎州巴西巴耳末系中央省 (伊朗)中东中國中非共和國东部省 (沙特阿拉伯)布哈拉州乌兹别克斯坦亚洲庫姆省伊尔库茨克州伊斯法罕省伊拉克开罗德黑蘭省心脏病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地球北加扎勒河州北呼羅珊省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利伯维尔利雅得省列巴普州喀土穆喀土穆州喀麦隆傑赫拉省...哈伊勒省哈佛大學哈萨克斯坦光學頻譜光度克孜勒奧爾達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图瓦共和国班基科羅拉多大學科麦罗沃州穆薩納省米桑省納沃伊州红海缅甸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盖西姆省花拉子模州達沙古茲州非洲西加扎勒河州西亚馬贊德蘭省角距離貝爾納·費迪南·李奧麥加省麦地那省胡齊斯坦省阿卜耶伊地区阿尔泰共和国阿尔泰边疆区阿哈爾州阿拉伯半岛赤道几内亚赤道省蒙古人民共和国蒙特利尔大学苏丹共和国苏联加盟共和国英埃共管蘇丹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東哈薩克斯坦州格陵兰欧洲氫原子光譜江布爾州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中立区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法国洛雷斯坦省濟加爾省本影月球月球交點戈勒斯坦省戈爾諾-阿爾泰自治州新月日冕1950年9月12日日食1951年9月1日日食1952年8月20日日食1954年6月30日日食 扩展索引 (63 更多) »

加蓬

加彭(République Gabonaise)是位於非洲中西部的一个国家。其西面是几内亚湾、西北是赤道几内亚、北面是喀麦隆、东面和南面由刚果共和國包围。國土面积大概是27万平方公里,估计人口有150万人。首都和最大城市是利伯维尔。.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加蓬 · 查看更多 »

半影

半影指发光体(非点光源)所发出光线部分被非透明物体阻挡后,在屏幕(或其他物体)上所投射出来的,本影周围较暗的区域。 此處發光體的光線部分被物体阻擋,而有部分乃至微弱的光線到此。.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半影 · 查看更多 »

卡迪西亞省

卡迪西亞省(القادسية)是伊拉克十九省之一,位於該國中部。面积8,153 km²。首府迪瓦尼耶。 在1976年以前首府名同時是省名,稱為迪瓦尼耶省,範圍包括了今天的納傑夫省和穆薩納省。 Category:伊拉克省份 *.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卡迪西亞省 · 查看更多 »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Қарақалп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是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唯一的自治共和国,位於烏茲別克西部,咸海的东南和西南。面积16.49万平方公里,人口124.5万(1990年),首都是努库斯。有卡拉卡尔帕克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土库曼人、俄罗斯人等。其中卡拉卡尔帕克人40万,哈萨克人30万,乌兹别克人40万。这里是古代花剌子模。 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州成立于苏联时期的1925年2月, 在1924年至1930年间,卡拉卡尔帕克斯坦是属于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的的一个自治州。1932年他获得了苏联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32年成立自治共和国,当时的全称为「卡拉卡尔帕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乌兹别克斯坦说服莫斯科把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划归他的版图。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脱离苏联独立后,成为其一个自治共和国。 共和国由东往西分别是沙漠、河谷三角洲和高原,属大陆性气候。该共和国有丰富的食盐、芒硝、石油和天然气。工业部门有棉花、畜产品和渔产品等。這裡主要居民是卡拉卡爾帕克人,屬突厥語族欽察語支,曾属于阿拉什自治共和国,是與諾蓋人一樣是世界上與哈薩克人關係最密切的民族。.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卡拉干達州

卡拉干達州(Қарағанды облысы)是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州份。田吉茲湖和巴爾喀什湖分別位於州的西北角和東南角。面積428,000平方公里。人口1,341,800人。首府卡拉干達。 這里也有朮赤汗的陵寑。.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卡拉干達州 · 查看更多 »

南亚

南亚(South Asia)是創造的術語,以替換百年老詞「印度次大陸」,這老詞用來代表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主要是位於印度板塊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是亚洲的一个亚区(subregion),泛指喜瑪拉雅山脈以南的地域,有時亦包括東西部鄰近的周邊國家,總面積達495万平方公里(含阿富汗)。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印度次大陆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 南亚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达17亿左右,使其成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时也是继非洲撒哈拉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亦因為這些理由而曾多次開戰,阿富汗、孟加拉国、尼泊爾、不丹、马尔代夫和斯里蘭卡境內也因宗教衝突和政治鬥爭而不平靜。現時區內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主理區內經濟合作。.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南亚 · 查看更多 »

南哈薩克斯坦州

#重定向 突厥斯坦州.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南哈薩克斯坦州 · 查看更多 »

南达尔富尔州

南達爾富爾州(جنوب دارفور)是苏丹的一个州,位於該國西南部,西鄰查德,西南鄰中非共和國。面积127,300平方千米,人口為2,890,348人(2006年),首府尼亞拉。.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南达尔富尔州 · 查看更多 »

南部非洲

南部非洲即非洲大陆南部地区,不常简称為南非,“南非”通常指南非共和国。聯合國的南部非洲次分区包括下列五個国家:.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南部非洲 · 查看更多 »

南蘇丹

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جنوب السودان),是非洲東北部一個內陸國家,2011年從蘇丹獨立。東面是埃塞俄比亞,南面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和烏干達,西面是中非共和國,北面是蘇丹。包含白尼羅河所形成廣闊的蘇德沼澤。目前首都是第一大城市朱巴,未來計畫將遷都到位置較居中的拉姆塞爾。 現代南蘇丹與蘇丹共和國的領土原為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佔據,後來成為英埃共管蘇丹,1956年蘇丹共和國獨立後成為其一部分,被劃分為南部10省。第一次蘇丹內戰後,蘇丹南方於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蘇丹內戰於1983年爆發,至2005年簽署《全面和平條約》,成立蘇丹南方自治政府。 2011年,南蘇丹獨立公投以98.83%通過,南蘇丹共和國於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獨立,约有30个國家的國家元首或政府代表参加南苏丹共和国的独立庆典仪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参加了成立仪式。2011年7月14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加入聯合國成为聯合國会员国。目前也為非洲聯盟、東非共同體等的成員國。2012年7月,簽署了日內瓦公約。南蘇丹獨立之後仍然有激烈的內部衝突,2014年以後在脆弱國家指數(前身為失敗國家指數)的評分一直是全球最高。.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南蘇丹 · 查看更多 »

塞姆南省

塞姆南省(波斯語:استان سمن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96,816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6。人口約589,512(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塞姆南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塞姆南省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大陆大区 (赤道几内亚)

大陆大区(Región Continental),舊名「里约穆尼」(Río Muni),是赤道几内亚的大陆部分,位于几内亚湾东岸,臨近木尼河,面积为2601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有60万,主要为人。 大部为高原,一般海拔600-900米,最高点1500米,沿海是平原低地;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2000-2500毫米;河流较多。 1843年-1846年为西班牙殖民地西属几内亚一部分,1959年划为西班牙的海外省,1968年赤道几内亚独立后成为它两个省之一,该地区为“木尼河省”,后被分为中南省、基埃恩特姆省、滨海省、韦莱恩萨斯省四省。 Category:前西班牙殖民地 Category:赤道几内亚地理.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大陆大区 (赤道几内亚) · 查看更多 »

天文物理期刊

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是在天文学及天体物理学領域重要的研究期刊,于1895年創刊,至2008年底都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發行;2009年1月起改由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發行。編輯部附屬美國天文學會之下,每月出版三冊,刊載的內容主要為最新的天文物理發展、發現、及学说。.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天文物理期刊 · 查看更多 »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太阳 · 查看更多 »

射电天文学

無線電天文學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通過電磁波頻譜以無線電頻率研究天體。無線電天文學的技術與光學相似,但是無線電望遠鏡因為觀察的波長較長,所以更為巨大。這個領域的起源肇因於發現多數的天體不僅輻射出可見光,也發射出無線電波。 从天体而来的无线电波的初步探测是在1930年代当卡尔·央斯基观察到从银河到来的辐射。随后观察已经确定了一些不同的无线电发射源。这些包括恒星和星系,以及全新的天体种类,如電波星系,类星体,脉冲星和微波激射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被视为通过射电天文学而被做出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射电天文学 · 查看更多 »

巴士拉省

巴士拉省(محافظة البصرة)是伊拉克十八省之一。東鄰伊朗,南鄰科威特(在鄂圖曼帝國時期是該省的一部分)。首府巴士拉是該國第二大城市。面積19,070平方公里,人口2,600,000(2003年估計)。本省一度有一定规模的曼达教徒(Mandaean)的社区,但由于自2003年以来的动乱和教派歧视等原因,大部分曼达教徒离开了巴士拉地区,逃到了邻国或西方国家。 Category:伊拉克省份 *.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巴士拉省 · 查看更多 »

巴爾坎州

巴爾坎州(土庫曼語:Balkan welaýaty、Балканский велаят)是土庫曼斯坦西部的一個州,南臨伊朗,西臨裡海,北接哈薩克斯坦,東鄰烏茲別克斯坦。面積138,000平方公里,人口424,700人。首府巴爾坎納巴德,其他主要城市有土庫曼巴希。 下分6縣7市。 B.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巴爾坎州 · 查看更多 »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巴西 · 查看更多 »

巴耳末系

巴耳末系或巴耳末線是原子物理學中氫原子六個發射譜線系列之一的名稱。 巴耳末系的計算可以使用約翰·巴耳末在1885年發現的巴耳末公式- 一個經驗式。 來自氫原子所發射的光譜線在可見光有4個波長:410奈米、434奈米、486奈米和656奈米。它們是吸收光子能量的電子進入受激態後,返回主量子數n等於2的量子狀態時釋放出的譜線。.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巴耳末系 · 查看更多 »

中央省 (伊朗)

中央省(波斯語:استان مرکزی)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9,130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25。人口約1,361,394(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阿拉克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中央省 (伊朗) · 查看更多 »

中东

中东(Middle East,الشرق الأوسط,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个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中东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非共和國

中非共和國(République centrafricaine;桑戈語:Ködörösêse tî Bêafrîka)位於中部非洲的國家,其前身為法屬烏班基-夏利領地(Territoire d'Oubangui-Chari),是法國位於非洲的殖民地之一。身為一內陸國家,中非從西邊起依順時針方向,分別為喀麥隆、乍得、蘇丹、南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與剛果共和國所包圍。中非成立於1958年12月,初期為半自治的政府型態,並且在1960年8月13日正式宣佈獨立。首都班--基(Bangui,或譯班--吉)位於烏班基河(Oubangui)沿岸的邊境城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中非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东部省 (沙特阿拉伯)

東部省(لمنطقة الشرقية)是沙特阿拉伯東部的一个省,東臨波斯灣,並與伊拉克、科威特、卡塔爾、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和也門接壤。與巴林以法赫德國王大橋相通。 南部為魯卜哈利沙漠。是沙烏地阿拉伯主要的石油和椰棗產區。當地由於地緣關係,也是在當地少數的什葉派回教徒的聚居地。 Category:沙特阿拉伯省份.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东部省 (沙特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布哈拉州

布哈拉州(烏茲別克語:Buxoro viloyati)是烏茲別克十二個州份之一。它涵蓋39,400平方公里,有人口1,384,700。布哈拉州下轄11個农业区,首府設於布哈拉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布哈拉州 · 查看更多 »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烏茲別克語名稱為拉丁文字的「O'zbekiston Respublikasi」和西--爾文字的「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通稱--,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內陸國家,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世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列支敦斯登)。.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乌兹别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庫姆省

庫姆省(استان قم)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它涵蓋11,200平方公里,為面積最小的省份。有人口2,000,000(2005年數據),首府庫姆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庫姆省 · 查看更多 »

伊尔库茨克州

伊尔库茨克州(Irkutskaya oblast)位於位於西伯利亞聯邦管區東部,西邊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相鄰,南邊有圖瓦共和國與布里亞特共和國,東邊則為外貝加爾邊疆區與薩哈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面積774,846 km² (含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自治州),人口242.8萬人,首府為伊爾庫茨克。.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伊尔库茨克州 · 查看更多 »

伊斯法罕省

伊斯法罕省(波斯語:استان اصفه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07,027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5。人口約4,454,5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伊斯法罕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伊斯法罕省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开罗

开罗(al-Qāhira)是埃及首都。 開羅在古埃及時期稱優努(古埃及語:ỉwnw,拉丁化:lunu,意為「通道」)或安努(Anu),聖經中稱作安(On)、赫利奧波利斯(Ἡλιούπολις,意為「太陽神之城」)、米斯爾(مصر,另作,意為「軍營」,後來成為整個埃及的自稱),後改稱福斯塔特(الفسطاط, ,意為「帳棚」),868年突倫王朝埃米爾艾哈邁德·伊本·突倫於福斯塔特北部另建新都稱作加塔伊(القطائـع),到969年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穆伊茲派部將喬海爾征服阿拔斯王朝統治下的埃及,973年遷都於此,把新首都稱作開羅(al-Qāhira,意為「勝利之都」)為開羅名稱之始。 开罗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多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世界第十六大都會區。现在的开罗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占多数,科普特基督徒也占有较大比例。 在它的西南约30公里,開羅以南著名渡假城市赫勒萬省赫勒萬市之西岸吉薩省拜德爾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納村(Mit Rahina),是古都孟菲斯遗址(所以孟菲斯實際上並不位於開羅)。 由孟菲斯遗址北行约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开罗 · 查看更多 »

德黑蘭省

德黑蘭省(استان تهر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它涵蓋19,000平方公里,面積排行二十二。有人口12,000,000(2005年數據),為伊朗人口最高的省份。首府德黑蘭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德黑蘭省 · 查看更多 »

心脏病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心脏病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土库曼斯坦

--(Türkmenistan/Түркменистан/تۆركمنيستآن)是一個中亞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時期的名稱為土库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從蘇聯獨立。.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土库曼斯坦 · 查看更多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通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簡稱聖普,位于非洲中西部几内亚湾,由圣多美岛、普林西比岛和附近一些礁、屿组成。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约90%居住在圣多美岛。居民主要是班图人,还有混血穆拉托人和印度人,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原为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7月12日独立,成立民主共和国。圣普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北加扎勒河州

北加扎勒河州(Northern Bahr el Ghazal)是南苏丹的10个州之一,位於該國西南部加札爾河地區。面积33,558平方千米,人口為826,646人(2006年),首府阿維爾,下分5縣。 第二次蘇丹內戰後由南蘇丹管理。.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北加扎勒河州 · 查看更多 »

北呼羅珊省

北呼羅珊省(波斯語:خراسان شمالی)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8,434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19。人口約786,918(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博季努爾德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北呼羅珊省 · 查看更多 »

刚果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République du Congo;基图巴语:Repubilika ya Kongo;林加拉语:Republiki ya Kongó),简称刚果,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国家。首都为布拉柴维尔。该国接壤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加蓬以及安哥拉等国,毗邻几内亚湾。 历史上该地由班图人的部落控制,后成为法国殖民地,通用法语,1960年获得独立。1970年至1991年间国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是一个馬克思列寧主義一党制国家;1992年曾改用多党制,但1997年此政府在内战中倒台。.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刚果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簡寫為RDC),是位於非洲中部的國家,簡稱民主剛果(RD Congo)、剛果(金)(Congo-Kinshasa)。陸地面积約234.5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2大(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暨世界第11大的国家。人口超过8100万,是世界人口第16多、非洲人口第4多的国家,同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法語國家。首都暨最大都市為金沙薩。 民主剛果的前身為剛果自由邦與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獨立建國。由於建國時與鄰近稍早獨立的原法屬剛果同樣以「剛果共和國」做為國號,國際社會在兩國名稱後括注首都名稱以作區別,因此又別名为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1964年8月1日改國名为剛果民主共和國, Library of Congress。1971年10月27日,時任總統蒙博托為去殖民化而將國名更改為薩伊(Zaïre),1997年5月17日,洛朗·卡比拉领导的攻占金沙薩推翻蒙博托政權,并恢復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至今。 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让这个国家满目疮痍。因为这场战争涉及了9个非洲国家和大约20个武装势力,因此也被称为“非洲的世界大战”。尽管在2003年签署了和平协定,但战斗仍在在该国东部地区继续。在刚果东部,强奸和其他性暴力的发生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这场战争自1998年以来造成54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死于疟疾、腹泻、肺炎和营养不良。.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利伯维尔

利伯维尔(Libreville)是加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西部大西洋加蓬湾北岸,1849年始建,2005年人口578,156人,2012年增至797,003人。 1974年建成深水港口。 讓-弗朗索瓦·恩圖圖梅·埃馬內於2008年至2014年擔任市長。 File:Embassy of Russia in Libreville.jpg|俄國使館 File:Chancery.jpg|美國使館 File:Libreville beachfront 3.JPG|海岸飯店區 File:Amphitéatre NGUEMBI MBINA de l'université Omar BONGO Libreville Gabon.JPG|利伯维尔大學 File:US Navy 080107-N-4044H-049 Capt.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利伯维尔 · 查看更多 »

利雅得省

利雅得省(الرياض)是沙烏地阿拉伯中部的一個省。首府利雅得也是該國的首都。 该省份是沙特阿拉伯的13个行政区划单位之一 ,土地面积仅次于东部省,人口排名仅次于麦加省。.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利雅得省 · 查看更多 »

列巴普州

列巴普州(土庫曼語:Lebap welaýaty、Лебап велаят)是土庫曼斯坦東部的一個州,東臨烏茲別克斯坦。面積94,000平方公里,人口1,034,700人。首府土庫曼納巴德。 下分15縣3市。 L.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列巴普州 · 查看更多 »

喀土穆

喀土穆( )是蘇丹共和國的首都。來自烏干達的白尼羅河與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青尼羅河在此交匯,向北奔向埃及流入地中海。「喀土穆」一詞的意思是大象鼻子。 喀土穆市區由100萬常住人口,由臨近的北喀土穆和恩圖曼所構成的大都會的人口可能超過400萬。.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喀土穆 · 查看更多 »

喀土穆州

喀土穆州(阿拉伯语:الخرطوم)是苏丹的18个州之一,面积22,122平方千米,人口约528万人(2008年),首府喀土穆也是苏丹的首都。 Category:苏丹州份.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喀土穆州 · 查看更多 »

喀麦隆

没有描述。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喀麦隆 · 查看更多 »

傑赫拉省

傑赫拉省(الجهراء),是科威特的一個省,位於該國西北部,北界伊拉克,南鄰沙烏地阿拉伯,最大島布比延島位於本省東北部。面積11,230平方公里。2007年年底人口412,053人。首府傑赫拉。下分3區。.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傑赫拉省 · 查看更多 »

哈伊勒省

哈伊勒省(حائل)是沙特阿拉伯北部的一個省,依人口下设4个行政区,分别是:.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哈伊勒省 · 查看更多 »

哈佛大學

#重定向 哈佛大学.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哈佛大學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y'bli'kasy;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Қазақстан;Казахстан),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位于中亚北部,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哈萨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光學頻譜

光学频谱,简称光谱,是复色光通过色散系统(如光栅、棱镜)进行分光后,依照光的波长(或频率)的大小顺次排列形成的图案。光谱中的一部分可见光谱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见的唯一部分,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被称作可见光。光谱并没有包含人類大脑視覺所能区别的所有颜色,譬如褐色和粉红色,其原因是粉红色并不是由单色组成,而是由多种色彩组成的。参见颜色。.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光學頻譜 · 查看更多 »

光度

光度在科學的不同領域中有不同的意義。.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光度 · 查看更多 »

克孜勒奧爾達州

克孜勒奧爾達州(Қызылорда облысы)是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州份,西臨鹹海,南鄰烏茲別克。錫爾河橫貫州境。面積226,000平方公里。人口612,000人(2005年資料)。首府克孜勒奧爾達。俄羅斯重要的太空中心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位於州內中部。.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克孜勒奧爾達州 · 查看更多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Krasnoyarsky krai)位於西伯利亞中部,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根據2005年4月17日的公民投票,兩個主體級自治區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自治区和埃文基自治区於2007年1月1日合併入本区。面積2,339,700 km² (俄羅斯第二,佔國土面積13%),人口2,966,042 (2002年),首府克拉斯诺亚爾斯克。.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 查看更多 »

图瓦共和国

图瓦共和国(Respublika Tyva;圖瓦語:Ты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是俄罗斯联邦中的一个联邦主体,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一个自治共和国,首府为克孜勒。图瓦共和国位于蒙古国西北、西伯利亚以南。 此區域亦為中華民國蒙古地方唐努烏梁海的範圍,曾是中俄爭議領土。.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图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班基

班基(Bangui)是中非共和國首都,位於烏班吉河(Oubangi 或 Ubangi)西岸。产棉花、咖啡、木制品,另有小工業區產雪茄、金属、办公机械、啤酒等。市内有波冈达博物馆、5星級樂傑飯店(Hotel Ledger)。.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班基 · 查看更多 »

科羅拉多大學

#重定向 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科羅拉多大學 · 查看更多 »

科麦罗沃州

科麥羅州(Kemerovskaya oblast),位於西伯利亞南部西西伯利亞平原與南西伯利亞山區的交接點,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面積95,500平方公里,人口 2,899,142 (2002年)。首府科麦罗沃。科麥羅沃市是科麥羅沃州的行政中心 。 始建於1863年,1925年稱市,1932年前稱謝格洛夫斯克,1943年成為科麥羅沃州的首府。 位於東經86°0',北緯55°20';在西伯利亞南部跨托木河兩岸,距離莫斯科市3482公里,市內有5個區:工廠區、基洛夫區、列寧區、魯德尼奇內區和中心區。 人口52萬人,下設5個市轄區 。.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科麦罗沃州 · 查看更多 »

穆薩納省

薩納省(المثنى)是伊拉克十九省之一,位於該國南部,鄰近沙烏地阿拉伯。面积51,740km²。首府薩馬沃。1976年以前是迪瓦尼耶省的一部分。 2006年7月13日,澳洲及日本駐軍把全省防務交還伊拉克方面。.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穆薩納省 · 查看更多 »

米桑省

米桑省 (ميسان)是伊拉克十九省之一,位於該國東部,東鄰伊朗。首府阿馬拉。以什葉派伊斯蘭教徒為主,也是沼澤阿拉伯人的家園。面积16,072km²。2007年,省长是Adil Muhawdar Radi。 1976年以前稱阿馬拉省。.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米桑省 · 查看更多 »

納沃伊州

納沃伊州(烏茲別克語:Navoiy Viloyati)是烏茲別克十二個州份之一。它涵蓋110,800平方公里,有人口767,500。納沃伊州下轄8個縣,首府設於納沃伊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納沃伊州 · 查看更多 »

红海

红海(البحر الأحمر;יַם סוּף;Mer Rouge;Red Sea)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呈狭长型,长约2250公里,最宽355公里,均深490公尺,最深2211公尺,面积438,000平方公里。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 紅海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红海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United State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縮寫:NRL)是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財團法人研究實驗室,進行範圍廣泛的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發展。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是因為愛迪生的鼓励而在1923年成立,在1915年5月的《》社論,愛迪生寫道:“政府應維持一間巨大的研究實驗室……可在無需龐大開支下發展所有軍事和海軍技術。”1946年美國設立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被置於其院長指揮下,如今則直屬。.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 查看更多 »

盖西姆省

蓋西姆省(القصيم)是沙特阿拉伯的一個一级行政区,位於該國的中北部。是該國主要的農業基地。 Category:沙特阿拉伯省份.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盖西姆省 · 查看更多 »

花拉子模州

花拉子模州(烏茲別克語:Xorazm viloyati)是烏茲別克十二個州份之一。它涵蓋6,300平方公里,有人口1,200,000。花拉子模州下轄10個縣,首府設於烏爾根奇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花拉子模州 · 查看更多 »

達沙古茲州

達紹古茲州(土庫曼語:Daşoguz welaýaty、Дашогузский велаят)是土庫曼斯坦的一個州,位於該國北部。面積74,000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 1,059,800人。首府達沙古茲。 下分8縣1市。 D.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達沙古茲州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西加扎勒河州

西加扎勒河州(Western Bahr el Ghazal)是南苏丹的10个州之一,位於該國西南部加札爾河地區。该省与中非共和国、北苏丹接壤。面积93,900平方千米,人口為1 016 469人(2006年),首府瓦烏,下分3縣。 第二次蘇丹內戰後由南蘇丹管理。.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西加扎勒河州 · 查看更多 »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西亚 · 查看更多 »

馬贊德蘭省

贊德蘭省 (波斯語:استان مازندر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它涵蓋兩萬三千七百平方公里。馬贊德蘭省是屬於古代的一部分,薩里市作為省會。.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馬贊德蘭省 · 查看更多 »

角距離

角距離,也稱為角分離、視距離、或視分離,在數學(特別是幾何學和三角學)和自然科學(包括天文學、地質學等等),從不同於兩個點物體的位置(即第三點)觀察這兩個物體,由觀測者指向這兩個物體的直線之間所夾角度的大小。角距離(或分離)與角度本身是同義的,但意義卻是對兩個天體(對恆星,是當從地球觀測)之間線距離的建議(通常是很大或未知的)。.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角距離 · 查看更多 »

貝爾納·費迪南·李奧

貝爾納·費迪南·李奧(Bernard Ferdinand Lyot,),法國天文學家,日冕儀的發明者。.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貝爾納·費迪南·李奧 · 查看更多 »

麥加省

麥加省(منطقة مكة)是沙特阿拉伯西部的一個省,西臨紅海。除了伊斯蘭教聖城麥加外,其他主要城市有吉達和塔伊夫。.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麥加省 · 查看更多 »

麦地那省

麥地那省(المدينة)是沙烏地阿拉伯的一個省,位於西部紅海沿岸。伊斯蘭教「兩聖城」之一的麥地那是該省首府。.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麦地那省 · 查看更多 »

胡齊斯坦省

胡齊斯坦省(خوزست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63,213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9。人口約4,345,607(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阿瓦士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胡齊斯坦省 · 查看更多 »

阿卜耶伊地区

阿卜耶伊(أبيي;Abyei)是苏丹一个拥有特别行政地位的地区,首府阿卜耶伊。南苏丹声称拥有该地区主权,但目前该地区仍由苏丹实际控制。 根据《全面和平協定》(Comprehensive Peace Agreement)中的《阿卜耶伊解決衝突議定書》(Protocol on the resolution of the Abyei conflict),在2005年第二次蘇丹內戰结束后,界定阿卜耶伊地区為1905年的9個丁卡人部落區域,并赋予该地区特别行政地位。.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阿卜耶伊地区 · 查看更多 »

阿尔泰共和国

阿尔泰共和国(Respublika Altay;阿爾泰語:Алтай Республика)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西伯利亚联邦管区。面積92,600平方公里,人口202,947(2002年)。首府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原名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1992年改為今名。.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阿尔泰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阿尔泰边疆区

阿尔泰边疆区 (Altaysky kray《世界地图册·地形版》,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 978-7-5031-7309-7/K.4224; p. 73.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阿尔泰边疆区 · 查看更多 »

阿哈爾州

阿哈爾州(Ahal welaýaty、Ахал велаят)是土庫曼斯坦南部的一個州,南臨伊朗和阿富汗。面積95,400平方公里,人口794,600人。首府安納烏。 下分8縣2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阿哈爾州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文:شبه الجزيرة العربية)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它从中东向东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向西它与非洲的边界是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东它与伊朗隔波斯湾和阿曼湾相望。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约旦、伊拉克、以色列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其中以沙特阿拉伯为最大。 阿拉伯半岛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风带控制,非常干燥,几乎整个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并有面积较大的无流区,本区有七个没有河流的国家。半岛沿波斯湾周围有大量石油储藏,给阿拉伯半岛上临波斯湾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伊斯兰教的创教人穆罕默德在这里出生和生活。半岛上的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阿拉伯帝国曾横跨欧亚非大陆。今天半岛上所有国家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阿拉伯半岛 · 查看更多 »

赤道几内亚

赤道几内亚(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République de Guinée Equatoriale、República da Guiné Equatorial),中部非洲西部的国家之一。2009年7月人口约为633,441人。虽然国名中带有赤道字样,但赤道只通過国土之間的海域,并未直接穿过该国领土。.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赤道几内亚 · 查看更多 »

赤道省

赤道省(法語:Province de l'Équateur)是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西北部的一个省,首府姆班达卡(Mbandaka),人口?(2006年),面積103,902平方公里。.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赤道省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喀尔喀蒙古语:Бv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БНМАУ),传统蒙古文:)是1924年至1992年存在于东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蒙特利尔大学

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简称UdeM)是一所以法语为教学语言的加拿大公立大学,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皇家山脚下。学校由13个学院以及2个著名的附属学院(蒙特利尔工程学院 和 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组成。該校於1878年成立,建校初为同省另一名校拉瓦尔大学在蒙特利尔的分校,随后独立发展成如今的蒙特利尔大学。该校主要以法语为教学语言,除法语外也有少量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课程。研究生项目可以申请用英语完成。 该大学拥有魁北克最大以及加拿大第三大的赞助研究收入,亦是加拿大顶尖研究型大学联盟U15的成员之一,超过55,000名学生就读于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使它成为加拿大学生人数第二多的大学。.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蒙特利尔大学 · 查看更多 »

苏丹共和国

苏丹共和国(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Republic of the Sudan),简称苏丹,南苏丹独立后有时也被称作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名源于阿拉伯语「Bilad-al-Suda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面积1,886,068平方公里,爲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首都喀土穆。人口多为阿拉伯穆斯林。曾被失敗國家指數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归咎於军政府在达尔富尔战乱问题上的专制统治。同时,南苏丹於2011年1月9日举行公民投票,98.83%的投票支持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宣佈獨立。.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苏丹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苏联加盟共和国

苏联的加盟共和國,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SSR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俄语: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構成國,亦可視為蘇聯的一級行政區劃。1991年苏联解体後,當時的15个加盟共和国已全部独立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1940年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占领为今这些国家的政府及一些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和欧盟)认为是非法的。苏联政府认为这一行动合法,但在1991年9月6日(其解体三个月前)承认其独立地位。.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苏联加盟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英埃共管蘇丹

#重定向 英埃蘇丹.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英埃共管蘇丹 · 查看更多 »

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

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波斯語:چهارمحال و بختیاری)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6,332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人口約842,002(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沙赫爾庫爾德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 · 查看更多 »

東哈薩克斯坦州

東哈薩克斯坦州(Шығыс Қазақстан облысы)是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州份,由原東哈薩克斯坦州和塞米巴拉金斯克州合併而成。北為俄羅斯,東為中國新疆。額爾齊斯河自東南往西北流過。面積283,300平方公里。人口1,442,000(01/2005資料)。首府厄斯克門。.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東哈薩克斯坦州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

格陵蘭(Kalaallit Nunaat;Greenland),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格陵蘭”在原语言中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蘭如同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派驻有2名議員。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峽與冰島和加拿大兩國相望。.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格陵兰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氫原子光譜

氫原子光譜指的是氫原子內之電子在不同能階躍遷時所發射或吸收不同波長、能量之光子而得到的光譜。氫原子光譜為不連續的線光譜,自無線電波、微波、紅外光、可見光、到紫外光區段都有可能有其譜線。根据电子跃迁的后所处的能阶,可将光谱分为不同的线系。理论上有无穷个线系,前6个常用线系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氫原子光譜 · 查看更多 »

江布爾州

江布爾州(Жамбыл облысы)是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州份。東北界為巴爾喀什湖,南為吉爾吉斯,楚河和塔拉斯河在分別在東部和西部流過。面積144,200平方公里。 首府塔拉茲.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江布爾州 · 查看更多 »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中立区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中立区,为一个已经不再存在的地区,原位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两国边界处,总面积7,044平方公里。在早期,沙特伊拉克两国领土边界未完全划定。1922年12月2日,两国在边界地区划定一菱形区域,该区域为中立地带,两国不得在该区域修建军事设施等建筑物。1975年,沙伊两国均分该中立区。.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中立区 · 查看更多 »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Земля Франца-Иосифа),是俄罗斯在北冰洋中的一座群岛,由191个冰封岛屿组成,面积16134平方公里。又名弗朗茨·约瑟夫群岛。 该群岛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以东,属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管辖,但均为无人岛。该群岛1873年被奥匈帝国探险家发现,并以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名命名,并成为奥匈帝国的海外领地,曾计划像格陵兰一样安排移民。但尚在初始阶段奥匈帝国就解体了。1926年,苏联确认对其的主权。虽然位置偏远但地下有大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現時俄羅斯聯邦已在島上建立「三葉草基地」,以準備將來在這裡開採這些天然資源。.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洛雷斯坦省

洛雷斯坦省(波斯語:لرست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8,559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十四。人口約1,739,600(2006年數據);首府位於霍拉馬巴德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洛雷斯坦省 · 查看更多 »

濟加爾省

濟加爾省(阿拉伯語:ذي قار)是伊拉克的一個省。面積12,900平方公里,2003年估計人口1,454,200。首府納西里耶。兩河文明的主要城市烏爾和埃利都的遺跡皆位於本省。 1976年以前稱為蒙塔菲省。 Category:伊拉克省份 *.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濟加爾省 · 查看更多 »

本影

本影指发光体(非点光源)所发出光线被非透明物体阻挡后,在屏幕(或其他物体)上所投射出来完全黑暗的区域。 此处发光体的光线完全被物体阻挡,而没有任何光线到达。 例如:月食的本影。.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本影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月球交點

月球交點是月球的軌道交點,它是月球軌道在天球上穿越過黃道(太陽在以恆星為背景的天球上移動的路徑)的位置。升交點是月球穿越黃道進入北方的點,降交點是穿越黃道進入南方的點。 食的發生只會在交點的附近: 當新月的時候經過交點附近會發生日食;而在滿月的時候經過交點附近會發生月食。一次食的發生,月球與交點的距離必須小於15°。 月球交點在黃道上的進動相較於月球的軌道是很快速的(稱為交點周期,章動周期是6793.5天或18.5996年,這不同於沙羅或是食的周期)。.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月球交點 · 查看更多 »

戈勒斯坦省

戈勒斯坦省(波斯語:گلست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0,893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20。人口約1,637,063(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戈爾干市。.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戈勒斯坦省 · 查看更多 »

戈爾諾-阿爾泰自治州

戈爾諾-阿爾泰自治州(Горно-Алтайск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область)是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下的一個自治州。成立於1922年,1948年以前稱為衛拉特自治州(Ойротск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область)。在清代原為阿爾泰淖爾烏梁海,屬科布多。 1991年升格為自治共和國。是阿爾泰共和國的前身。 Category:阿爾泰共和國 Category: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自治州 Category:1922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199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戈爾諾-阿爾泰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新月

新月、月缺,指月亮無光之月相,一種天文現象。月球在繞行地球的軌道上,介合於太陽和地球之間之時,就會呈現此月相;在此刻,月球背向太陽的黑暗面朝向地球,因此從地球上以肉眼看不見月球。夏曆以「朔」定義每月初一。.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新月 · 查看更多 »

日冕

日冕(Corona,拼音:rì miǎn)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日冕温度有100万摄氏度,粒子数密度为1015m3。在高温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粒子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射向太阳的外围。形成太阳风。日冕发出的光比色球层的还要弱。 日冕可分为内冕、中冕和外冕3层。内冕从色球顶部延伸到1.3倍太阳半径处;中冕从1.3倍太阳半径到2.3倍太阳半径,也有人把2.3倍太阳半径以内统称内冕。大于2.3倍太阳半径处称为外冕(以上距离均从日心算起)。广义的日冕可包括地球轨道以内的范围。 白光日冕有3个分量:.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日冕 · 查看更多 »

1950年9月12日日食

1950年9月12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0年9月12日(西半球爲9月1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和阿拉斯加領地,日偏食則覆蓋了东亚東北部、苏联大部、北美洲西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1950年9月1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1年9月1日日食

1951年9月1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1年9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美国、西屬撒哈拉、法屬西非、英屬黃金海岸、法屬赤道非洲、葡屬西非、比屬剛果、北羅德西亞、葡屬東非、尼亞薩蘭、法屬馬達加斯加,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東部、非洲絕大部分、欧洲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1951年9月1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2年8月20日日食

1952年8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52年8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秘鲁、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巴西、乌拉圭,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1952年8月2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54年6月30日日食

1954年6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54年6月30日(苏联東北端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7月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冰岛、法罗群岛、英国、挪威、瑞典、苏联、波蘭、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地區大部、整個欧洲、亚洲中西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1952年2月25日日食和1954年6月3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