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11號艦

指数 111號艦

111號艦(ひゃくじゅういちごうかん)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大和級戰艦計畫中的四號艦,不過後來於1942年3月間中止建造,已建成的艦體亦遭拆解#庭田、建艦秘話54-55頁『2.第百十一号艦について』#海軍軍備(3)p.10『三.戰艦信濃及紀伊の建造工事中止 (マル4)計畫に基く戰艦信濃及紀伊は夫々横須賀及呉海軍工廠に於て起工(紀伊は予定より六ヶ月繰上げ)し二重底迄の船殻工事を終つた時期に主として甲鈑の製造遅延の為一時建造工事を中止するに至つたが後日開戰後の軍備戰備計畫の大改變に基き信濃は航空母艦として再現せしめ得たが紀伊は遂に解体することとなつたものである。』。本艦原先的預定艦名可能為「紀伊」(きい)。.

29 关系: 加贺号航空母舰大和级战列舰大和號戰艦大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战争中途岛海战九八式100公釐高射炮令制國伊势级战列舰伊勢號戰艦伊藤正德信濃號航空母艦砲塔神鷹號航空母艦美國甲板飛龍號航空母艦馬來亞海戰超大和型戰艦航空戰艦赤城号航空母舰蒼龍號航空母艦英国雲龍號航空母艦松本零士橫須賀海軍工廠武藏號戰艦日向號戰艦日本

加贺号航空母舰

加贺號是日本帝國海軍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加贺的命名源自日本古代令制国加贺国名,這與大部分是使用瑞獸命名的日本海軍航空母艦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她是由加贺级戰舰改裝,却沒有改名而沿用原本的战舰命名所致。.

新!!: 111號艦和加贺号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大和级战列舰

大和級戰艦(やまとがたせんかん)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由海軍省管理)所建造戰艦的艦型,同時該艦在當代亦採用了多項新技術打造,亦是人類歷史上所建造過排水量最大的戰艦。 近年出現在不少日本電玩、動畫、漫畫、塑料模型而重新廣為人知。特別是《宇宙戰艦大和號》令其知名度上昇及更大眾化。今日的「大和」可以說是日本人最熟悉的軍艦,但在太平洋戰爭中大和的存在是軍事機密,一般日本人幾乎全不知道。當時的日本人以為長門型戰艦的長門與陸奧為海軍主力。.

新!!: 111號艦和大和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大和號戰艦

大和(やまと/ヤマト)#内令昭和15年7月(2)p.2『達第百四十八號 呉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中ノ戦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昭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海軍大臣吉田善吾 戦艦 大和(ヤマト)』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建造,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型戰艦一號艦。正式稱呼為「軍艦 大和」。艦名的由來是以奈良縣的舊國名(令制國)大和國來命名。使用日本歷史的原點的中心地及日本的代名詞大和作為艦名,可知日本海軍對該艦期待的程度。「大和」為集結當時日本最高的技術而建成,在全世界戰艦史上擁有最大排水量及配備有最大的46厘米主砲,而防禦面上的重要區域(Vital part)為針對防禦46厘米砲,在建造期間更使用了模組作業,並成功縮短建造時間及提高工作效率。由於其存在為當時最高軍事機密,因此在戰爭開始到完工為止的這段的時間內能拍到的照片非常少。 「大和」於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開戰後的12月16日開始服役,並在2月12日成為聯合艦隊旗艦。該任命直至2月,由改良了司令部設備的同型艦「武藏」進入楚克錨地後接替為止。4月7日,「大和」在天一號作戰期間,遭受美軍特遣艦隊大量艦載機的猛烈飽和攻擊,於坊之岬海戰中被擊沉。.

新!!: 111號艦和大和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新!!: 111號艦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111號艦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途岛海战

中途島海戰(Battle of Midway,ミッドウェー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海戰的主要戰鬥在1942年6月4日於中途島西北海域爆發,後續戰事一直持續至6月7日。 1942年初,日本陸續達成南方作戰的戰略目標,但軍方卻對下一步行動意見紛歧。在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堅持下,大本營放棄向新畿內亞、斐濟、薩摩亞一帶的西南太平洋推進,轉為在6月4日進攻中太平洋的中途島。山本五十六的目標是利用登陸艦隊引誘在珍珠港事件倖免於難的美軍航空母艦,再派遣日軍「機動部隊」的六艘航空母艦予以伏擊。不過,日本海軍有兩艘航母在5月珊瑚海海戰受損而無法參戰,其無線電通訊密碼更遭到美軍部分破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根據破譯信息提供的情報,隨即制訂反埋伏作戰,緊急募集三艘航母到中途島。結果,美軍在6月4日成功伏擊機動部隊,以一艘航母沉沒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軍四艘航母。 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美軍憑藉此場戰役的勝利,扭轉了開戰以來的被動,並恢復美日兩國在西太平洋的海權均勢。日本海軍則失去開戰以來的戰略主導權,隨後於西南太平洋與盟軍陷入消耗戰,在戰爭中漸走下坡。.

新!!: 111號艦和中途岛海战 · 查看更多 »

九八式100公釐高射炮

九八式100毫米高射炮(九八式十糎高角砲昭和20年5月23日付 内令兵第24号(軍極秘)。口径長は兵器名には含まれておらず、内径を表す単位の漢数字に「一〇」は使われていない。)是日本帝国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的高射炮。通称长10厘米高射炮(長10センチ高角砲)。于1938年(昭和20年)开始采用。.

新!!: 111號艦和九八式100公釐高射炮 · 查看更多 »

令制國

令制國,又稱律令国,是古代日本在律令制下所設置的地方行政區劃,自奈良時代開始實施,直到明治初期的廢藩置縣為止。令制國依國力分大國、上國、中國、小國,底下有郡,郡分三個級別:大郡四十里,中郡二十里,小郡五里。一里五十戶,故一郡最多二千戶、最少二百五十戶。一個令制國有數個郡,相當古代中國一個縣長到縣令管轄的戶口數。 令制國的行政機關稱為「國衙」或「國廳」,國衙所在地或國衙為中心的都市稱為「國府」或「府中」。 現在日本人有時會以令制國的名稱來稱自己的故鄉,因為比起日本現行行政區劃,特別在關東以西地區,就算是劃在同一都道府縣,每個舊令制國的風土民情還是會有些許不同,甚至在一個舊令制國中也會依照地區而有不同的習俗,例如讚岐國所在的香川縣,就依習俗而分為東讚地區與西讚地區。.

新!!: 111號艦和令制國 · 查看更多 »

伊势级战列舰

伊势级战列舰是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戰艦,共造2艘。.

新!!: 111號艦和伊势级战列舰 · 查看更多 »

伊勢號戰艦

伊勢(いせ)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戰艦,伊勢型戰艦1號艦。 艦名的來源為三重縣的舊國名#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34頁,該名稱在戰後由海上自衛隊的日向型護衛艦(ひゅうが型護衛艦)2號艦「伊勢(いせ)」所繼承。戰艦「伊勢」的歷代艦長中為著名指揮官輩出,包括有山口多聞和古賀峯一等。.

新!!: 111號艦和伊勢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伊藤正德

伊藤正德(),日本军事作家,著作如下:.

新!!: 111號艦和伊藤正德 · 查看更多 »

信濃號航空母艦

信濃號航空母艦(信濃,假名:しなの,平文式羅馬字:Shinano)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一艘航空母艦,為二次大戰裡艦體最大、排水量最重的航空母艦,在完成長達五年斷斷續續的建造工作後,首次出航僅17小時即被美國海軍的「射水魚號」潛艇所擊沉。 「信濃號」原作為「大和級」戰艦的三號艦進行建造,暫定名為「110號艦」。隨著日軍在太平洋的戰事告急,帝國海軍對航空母艦的需求大為提高,故因應戰爭需求,將尚未完成的「110號艦」改造成航空母艦,正式命名為「信濃號」,源自日本古代令制國之一的「信濃國」。由於日軍在1944年6月馬里亞納海戰的失敗中損失了三艘主力航艦,故加速了「信濃號」的建造進度。「信濃號」擁有「大和級」的戰艦級別堅固船體,超出一般航空母艦的標準,同時它也受到「大鳳號」的影響,鋪上了相當厚實的裝甲保護飛行甲板。 「信濃號」於1944年11月在未完成的情況下投入服役,隨後自橫須賀海軍工廠移至吴海军工厂完成裝修,但被回航中的美軍潛艇攻擊而擊沉,包含艦長大佐在內共1,435名水兵和民間工作者陣亡,為目前下水的航空母艦服役時間最短、也是至今被潛艇擊沉的最大排水量軍艦。信濃號的排水量噸位,一直到1961年美國海軍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服役才將其超越。.

新!!: 111號艦和信濃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砲塔

塔(Gun turret),是一固定於船艦、戰車、航空器或地面建築上的彈丸射擊武器裝置,主要由裝甲炮塔殼、炮塔環(內含旋轉制動機構)、火炮和火炮俯仰機構等組成。炮塔上通常會包覆上裝甲,用以保護操作人員。.

新!!: 111號艦和砲塔 · 查看更多 »

神鷹號航空母艦

鷹號(しんよう,Shinyō)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無法回國的德國郵輪改裝而成的航空母艦。.

新!!: 111號艦和神鷹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111號艦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甲板

甲板通常指船隻上位於隔間或船體上面的永久覆蓋物,多為露天設計。在艇或船上,主甲板是構成船體頂部的水--平結構物,既可強化船體,也可供人員在上面行走或工作。輪船通常有超過一層的平面,可以是在船體內,也可以在主甲板上的上層結構內,類似多層大廈的各樓層,它們有時也被稱為甲板。 Category:船艦.

新!!: 111號艦和甲板 · 查看更多 »

飛龍號航空母艦

飛龍號是日本帝國海軍的一艘航空母艦,與蒼龍一樣屬於第二次船艦補充計畫(丸二計畫)中建造的艦艇之一,原本是設計成跟蒼龍號相同的第二號同級艦,不過在有了加賀號的改裝經驗與蒼龍號的施工經驗之後,對飛龍號有更多加強修正的設計。由於完工後與原先最早設計變化很多,最後飛龍與蒼龍的艦型已相差甚遠,於是便獨立成為飛龍級航艦。.

新!!: 111號艦和飛龍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馬來亞海戰

來亞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場海上戰役,這場戰役產生了兩個重大的影響至今,其一是大艦巨砲主義式微,未來海戰上空中優勢的重要性將更高以及航空母艦在艦隊的有效性;其二是改變了歐洲各國對日本的印象,不再輕視日本的工業技術與戰術,將其視為亞洲國家中特別的存在。 這一行動發生在1941年12月10日英屬馬來亞東部,近彭亨州關丹,英國戰艦“威爾斯親王號”和戰鬥巡洋艦“反擊號”被日本帝國海軍的岸基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擊沉。.

新!!: 111號艦和馬來亞海戰 · 查看更多 »

超大和型戰艦

超大和型戰艦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繼大和型戰艦後的下一個戰艦計劃(A-150)。不過只是計劃,沒有建造過。 本計劃與同時期的改大和型戰艦同時記載,而該兩個計劃在後來亦相繼中止。再者,本條目中的資料數據均為推定值,因此有可能與其他書籍等的存在誤差。.

新!!: 111號艦和超大和型戰艦 · 查看更多 »

航空戰艦

#重定向 航空战列艦.

新!!: 111號艦和航空戰艦 · 查看更多 »

赤城号航空母舰

原計畫“天城”级巡洋戰艦二号舰,第一航空舰队旗舰、第一航空战队赤城(あかぎ)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下稱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赤城號最初设计規劃為天城級戰鬥巡洋艦的2號艦,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將天城級改裝為航空母艦;不過因為關東大地震的破壞讓天城號報廢,僅赤城號完成改造。本艦為日本海軍僅次於信濃號的第二大航空母艦,並以第一航空戰隊旗艦的名號服役了15年,並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初期重要的海戰,後於中途島海戰中戰沉。 作为日本除信浓號外最大的航空母舰和最初建造的大型航母,赤城一直被视为机动部队的象征:帝国海军于1928年以赤城为旗舰组建第一航空战队、1934年又以她为旗舰组建第二航空战队、1941年第一航空舰队组建,赤城依然作为整个机动部队的旗舰而存在,堪称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摇篮。 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曾担任舰长;日本海軍航空主導論奠基人源田实、第一航空舰队飞行总队长渊田美津雄、“雷撃の神様”村田重治、瑞鹤飞行队长岛崎重和、飞龙飞行队长友永丈市、赤松贞明、板谷茂、進藤三郎、中島正、柴田武雄、志賀淑雄等等王牌均曾在此服役。.

新!!: 111號艦和赤城号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蒼龍號航空母艦

蒼龍號航空母艦(蒼龍 / そうりゅう )是日本帝國海軍第一艘以全通式航空母艦功能需求為設計導向建造的航空母艦,與飛龍一樣,都屬於日軍第二批次建造完工的航空母艦。有別於赤城與加賀等1920年代完工之改裝航艦,1930年代服役的蒼龍號為日軍第一艘以航空母艦需求為考量出發點設計的專業正規航艦。.

新!!: 111號艦和蒼龍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111號艦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雲龍號航空母艦

雲龍號航空母艦是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為雲龍級航空母艦第一艘。.

新!!: 111號艦和雲龍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松本零士

松本零士(まつもと れいじ,),原名松本晟,是一位著名的日本漫画家、動畫家。.

新!!: 111號艦和松本零士 · 查看更多 »

橫須賀海軍工廠

橫須賀海軍工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的海軍工廠,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前身為幕末時設立的橫須賀製鐵所。 為明治時代初期唯一的國營造船廠,負責建造軍艦。昭和時代則負責建造航空母艦。目前已改為駐日美軍橫須賀海軍設施的一部分。.

新!!: 111號艦和橫須賀海軍工廠 · 查看更多 »

武藏號戰艦

武藏(武蔵、むさ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所建造的大和型戰艦二號艦。當時是以正字武藏作為艦名#達昭和15年11月(1)p.1『達第二百四十一號 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長崎造船所ニ於テ建造中ノ戦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昭和十五年十一月一日 海軍大臣嶋田繁太郎 戦艦 武藏(ムサシ)』。在日本海軍中為第3艘使用該名稱的艦艇。此外,亦為日本海軍最後完工的戰艦。.

新!!: 111號艦和武藏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日向號戰艦

日向(ひゅうが,當時由於使用舊假名遣,所以艦名的表示為ひうが)是大日本帝国海軍的戰艦,伊勢型戰艦2號艦。於太平洋戰爭中期,改造成航空戰艦,「航空戰艦」只是因方便上的稱呼,於正式的艦籍中仍為戰艦。艦名的來源為日本宮崎縣的舊國名,因此艦內神社所供奉的是來自宮崎神宮的分神。該艦名在帝國海軍只有1代,於戰後由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日向(ひゅうが)」所繼承。.

新!!: 111號艦和日向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111號艦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