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指数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1968年至1976年期间在黑龙江省设置的生产建设兵团 。.

目录

  1. 29 关系: 友谊农场合江专区嫩江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中共中央东北局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员会中苏交恶张林池佳木斯市兴凯湖农场颜文斌鸡西市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河专区苏联苏联共产党抚远李少元松花江汪家道潘复生文化大革命

友谊农场

#重定向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友谊农场.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友谊农场

合江专区

合江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已撤销的专区,在今黑龙江省东部。 1954年置,专员公署驻佳木斯市。辖原松江省所属桦川、富锦、宝清、依兰、汤原、集贤、勃利、萝北、抚远、桦南、饶河11县。 1956年,撤销桦南县,并入桦川县。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鹤岗、双鸭山2市划入合江专区。合江专区辖2市、10县。 1960年,鹤岗市升地级市;撤销饶河县,划入牡丹江专区的虎林县合设虎饶县;撤销集贤县,东部改设友谊县,西部并入双鸭山市。1962年,撤销友谊县,恢复集贤县;原属牡丹江专区的虎饶县划入合江专区。专区辖1市、10县。 1963年,以富锦县松花江以北析设绥滨县。改友谊县为友谊特区。1964年,撤销虎饶县,复设虎林、饶河2县;恢复桦南、友谊2县。1965年,析抚远县设同江县;以勃利县的七台河镇设七台河特区(县级)。1966年,双鸭山市升地级市。合江专区辖15县、1特区。 1967年,撤销合江专区,改置合江地区。.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合江专区

嫩江专区

嫩江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已撤销的专区,在今黑龙江省西部。 1954年置,专员公署驻齐齐哈尔市。辖嫩江、龙江、讷河、依安、泰来、甘南、富裕、林甸、景星9县及杜尔伯特旗。 1956年,撤销景星县,并入龙江县;原由省直辖的青冈、安达、克山、克东、拜泉、明水6县划入嫩江专区;杜尔伯特旗改设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专区辖14县、1自治县。 1958年,原属绥化地区的德都、北安2县划入嫩江专区;撤销德都县,并入北安县;齐齐哈尔市由嫩江专区代管。专区辖1市、15县、1自治县。 1960年,齐齐哈尔市改由省直辖;撤销嫩江专区,将嫩江、依安、克东、富裕、克山、泰来、拜泉、龙江、讷河、甘南、林甸11县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划归齐齐哈尔市;安达、青冈、明水3县划归松花江专区;北安县划归黑河专区。 1961年,恢复嫩江专区,专署驻齐齐哈尔市,辖原属齐齐哈尔市的嫩江、克东、克山、拜泉、讷河、林甸、依安、富裕、泰来、龙江、甘南11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齐齐哈尔市由嫩江专区代管。专区辖1市、11县、1自治县。 1964年,齐齐哈尔市改由省直辖。 1968年,撤销嫩江专区,改置嫩江地区。.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嫩江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66年5月设立的一个机构,隶属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简称中央文革小组。设立它的初衷是领导文化大革命。但在文革推进过程中,它很快就成为权力极大的机构。1969年中共九大后自动撤去,之后四人帮通过1970年成立的中央组织宣传组继续发挥影响。此时,它的紧跟毛泽东的成员都进入中央政治局。他们是:江青、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姚文元。主要成員都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被告人。陈、康为五人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另三人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中共中央东北局

中共中央东北局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负责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机构。.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共中央东北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属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的一个省级军区,管辖范围为黑龙江省。 1949年4月27日,龙江、嫩江军事部合并为黑龙江省军事部。1950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军事管理上1953年1月,松江、黑龙江等省军事部改为军区。1954年8月,黑龙江军区和松江军区合编组成新黑龙江军区。1960年4月正式改称黑龙江省军区。.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之一,是战略区域内合成军队的最高领导指挥机关,负责黑龙江、吉林、辽宁等3个省级行政区内及内蒙古东部的陆、空军部队作战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军区机关驻沈阳市。2016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撤销。.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簡稱總政治部、总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经存在的的政治工作機關,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其前身是1930年创建的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1954年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總政治部負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宣傳、思想政治、青年、組織、紀律工作,並負責保衛及對外聯絡工作。總政治部與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合稱為四總部。2016年1月撤销,改组成立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在中共党内和中国境内也简称“黨中央”或“中央”)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核心权力机构。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设置,取代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现有委員204人,中央委員主要身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国务院组成部门正部级主要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大军区级主要领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及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等。 中央委員都有權提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成員。另外尚有候補委員172人,他們也可参与中央委員會,但只有發言權而無表決權。當中央委員因故出缺時,候補委員可以依得票數的高低來遞補中央委員。.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员会(the CPC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简称中共黑龙江省委),成立于1952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省的领导机关,由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和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黑龙江省的工作,定期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现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是張慶偉。.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员会

中苏交恶

中苏交恶或称中苏分裂(Советско-китайский раскол)是指冷战期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发生的外交、军事关系上的疏远甚至對峙衝突。其分歧同时覆盖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層面。有鑑於兩者的軍事地理及歷史關係複雜,双方的矛盾本身就基本不可避免,开始于1950年代末,在1969年达到顶峰,其后续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中後蘇聯改革始有轉變,到1989年六四事件前关系才正常化,期间三十年的冷战時期幾乎都是分裂狀態,中蘇與其所屬社会主义陣營國家關係的改變也對世界政經局勢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中苏交恶

张林池

张林池(),河北清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早年毕业于河北农学院、北京大学,后任晋察冀边区第三专署专员、边区政府实业处副处长。1947年,任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办公厅主任。1951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1956年,任农垦部副部长。1964年,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张林池

佳木斯市

佳木斯市(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中国最东边的地级行政区。名字来源于满语,佳木斯为驿丞。一说意为“巫师(萨满)祈祷之处”。地处中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伯力、比罗比詹相望,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被称为“东方第一城”。全市总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7.55万。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中心。2006年佳木斯市获得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年度中国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市”称号。.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佳木斯市

兴凯湖农场

兴凯湖农场,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东北岸,三面为中国俄罗斯国境,隔兴凯湖、松阿察河与俄罗斯相邻,辖区国境线长148km。现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为国营农场。总面积199万亩,耕地52万亩,湖面67.4万亩,人口1.4万人。2012年粮食总产36.38万吨,生产总值12.9亿元,人均纯收入19930元。场部驻地小湖岗。拥有凤凰德通用航空机场。.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兴凯湖农场

颜文斌

文斌(),江西省永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颜文斌

鸡西市

鸡西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三江平原的南端。地处东经130°24'-133°56',北纬44°51'-46°36'之间,北接七台河市、双鸭山市,西与牡丹江市相邻,东、南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有全长631km的国境线,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199平方公里;总人口181.17万,其中市区人口83.32万,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及石墨的生产地。.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鸡西市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满语:Sahaliyan ula),简称黑,位于内满洲北部,是全国最北和最东的省份, 省会驻地为哈尔滨。中俄界河黑龙江为境内最大河流,黑龙江之名由江名而来。省界北、东与外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接壤,南接中国吉林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土地面积共约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松岭),排名全国第6。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省常住人口约3831万人,其中汉族占95%以上,另有回、满、蒙、朝等53个少数民族。 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与农业基地,工业门类以机械、能源、食品、医药工业为主;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是中国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经济区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副产品加工基地。由农业部农垦局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管理。位于黑龙江省北大荒地区。.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河专区

黑河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已撤销的专区,在今黑龙江省北部。 1949年置,专员公署驻瑷珲县(今黑河市爱辉区)。辖瑷珲、孙吴、逊克、呼玛4县。 1952年,原属松江省的佛山县划入黑河专区。1955年,佛山县改名嘉荫县。1956年,瑷珲县更名爱辉县。 1960年,原属嫩江专区的北安县划入黑河专区,并改设北安市。专区辖1市、5县。 1963年,撤销北安市,复设北安、德都2县。专区辖7县。 1967年,撤销黑河专区,改置黑河地区。.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黑河专区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苏联

苏联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缩写为КПСС;拉丁化:)是原苏联的唯一合法执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之一。 该党的前身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形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但此时两派都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组织。1912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机构,但并未正式决裂。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正式独立建党,取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改称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改称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改称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苏联共产党的历任实际最高领导人分别为:列宁、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时任俄羅斯總統叶利钦下令停止该党活动,并没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全部党产;在这以前,它一直是苏联的执政党。苏联解体之后,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及独立後的加盟共和國共产党所继承。.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苏联共产党

抚远

#重定向 抚远市.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抚远

李少元

李少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曾任39军政委。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李少元

松花江

松花江(汉语拼音转译:Songhua Jiang、满语转译:Sungari Ula)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条河流,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松花江”源于z(汉音译“松阿里乌拉”),意为“天河”或“银河”(z)。 松花江在南北朝时被称为难水,辽金时是东北流直至鞑靼海峡的巨大河流名称(混同江),为黑龙江右岸最大支流。 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由东南向西北流,在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交界处、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县平凤乡嫩江村附近与嫩江汇合后,转向东北流,于同江附近入黑龙江。长2308千米,流域面积54.6万平方千米,仅次于长江与黄河。 流域通航里程约2600千米。汽轮可上溯到吉林市,沿嫩江可上溯至齐齐哈尔市,哈尔滨以下在丰水期可通航千吨级江轮。松花江流域面积55万平方公里,跨越辽、吉、黑、蒙四省区,仅次于长江、黄河,居全国第三位。.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松花江

汪家道

汪家道(),安徽霍邱众兴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1935年,担任红十五军团骑兵团政治处主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副营长,后升任冀鲁豫第五分区独立团团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冀鲁豫军区七纵20旅副旅长、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31旅旅长,后升任第二野战军第17军49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副军长、16军副军长;改任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授少将军衔;改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后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珍宝岛事件。.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汪家道

潘复生

潘复生(),原名刘开浚,又名刘巨川。山东文登县侯家镇二马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潘复生早年担任教员,后因组织学生运动而被判十年徒刑。1937年保释,担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等职。1938年,任中共文登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任中共山东分局巡视团主任、秘书长等。1940年,调任中共苏鲁豫区党委书记、湖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1年,组织当地民兵进行抗日。1945年11月,调任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1948年3月,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平原省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后因濮阳运粮事件,而被降职为副书记。1952年,担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政委。1958年7月到1959年元月间,河南省委把潘复生、杨珏、王庭栋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批判。1966年1月,调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黑龙江省建设兵团第一政委,并任东北局书记处书记。1967年5月,兼任沈阳军区政委。文化大革命期间,当选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1年913后,潘复生被免职审查。在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招待所接受“监护审查”直至1980年4月去世。1982年4月,中共中央对潘复生的政治问题做出结论,同意黑龙江省委对潘复生的审查结论;历史问题已经查清,没有问题;文化大革命中犯的错误不作组织处理。.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潘复生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查看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