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黃牛章

指数 黃牛章

黃牛章(سورة البقرة;羅馬化:Sūratu al-Baqarah)是《古蘭經》的第二章(蘇拉),同時也是篇幅最長的章節。著名的中國《古蘭經》翻譯家馬堅將「黃牛」音譯為巴格勒。全章共計286節經文(阿亞),其中第282節是整部《古蘭經》的阿亞長度最長的。著名的「寶座經文」(第255節)也在本蘇拉裡。.

20 关系: 古兰经寶座經文中國希吉拉以色列人伊斯兰教伊斯蘭教法犹太人穆斯林罗马化馬堅麥加麥地那篇章黃牛阿丹阿亞蘇拉開端章易卜拉欣摩西

古兰经

《古蘭經》(,,字面上解作「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內容是真主透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始自公元609年,直至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為止,歷時23年。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輔助穆罕默德奉行使命的奇跡,證明他的先知身份,而他亦是自亞當以來最後一位接收啟示的先知。 根據傳統的說法,穆罕默德的多位同伴充當抄寫員,負責把真主的啟示記錄下來。這些同伴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不久根據這些記錄及他們的記憶進行編撰整理。由於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哈里發奧斯曼於是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奧斯曼本」的範本,一般都被認為是當今《古蘭經》的原型。不過,鑑於《古蘭經》有不同的讀法,大部分讀法相互之間有細微的差異,而有些讀法則與其他的讀法有頗大的差異,加上早期的阿拉伯文本根本就無法發音,故此奧斯曼本與當今的《古蘭經》及當初穆罕默德所得的啟示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確。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能夠背誦整部古蘭經的人被稱為哈菲茲,有些穆斯林用朗誦的方式閱讀古蘭經的經文,這種方式被稱為泰吉威德。在賴買丹月,穆斯林按照慣例在泰拉威禮拜誦讀整部古蘭經。大部分穆斯林在理解經文意義的時候會用上塔夫細爾(《古蘭經》的注釋)。.

新!!: 黃牛章和古兰经 · 查看更多 »

寶座經文

寶座經文(阿拉伯語:آية الكرسى;羅馬化:ʾāyatu-l-kursī)是《古蘭經》第二章黃牛章的第255節。這節經文被伊斯蘭世界廣為誦讀。.

新!!: 黃牛章和寶座經文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黃牛章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希吉拉

希吉拉(阿拉伯语:,羅馬字:Hegira/Hijrath),旧译徙志,又译作希吉来、黑嗤拉、黑吉拉,原意为“出走”、“离开”,后来变为西元622年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带领信众离开麦加,迁移到叶斯里卜(麦地那)这个事件的简称。由于这是伊斯兰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後世將西元622年被定為伊斯蘭曆的元年,因此伊斯兰曆又被称为“希吉拉曆”或“希吉来曆”。.

新!!: 黃牛章和希吉拉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人

-- 以色列人(Israelites)是指雅各的後代,根據《舊約聖經·創世記》記載,亞伯拉罕之嫡幼子以撒的次子原名雅各,後被神改名為以色列,雅各的後代子孫於是稱為以色列人。雅各有十二個兒子,他們的後代成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 雅各第十一子約瑟曾被嫉妒他的十個哥哥賣到埃及為奴,後來卻成為那裡的宰相。之後,由於雅各及眾子所住之地迦南有大饑荒,約瑟將父親連眾兄弟全家遷往埃及居住,雅各全家族從此在埃及落地生根、繁衍後代。數百年之後,埃及人奴役並苦待以色列人,耶和華於是呼召摩西將以色列人帶出埃及,並應許將他們祖先所居的迦南重新賜給他們居住。摩西的繼任者約書亞征服迦南後,將迦南地分給以色列的十二支派。.

新!!: 黃牛章和以色列人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黃牛章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教法

伊斯兰教法,音译为沙里亞(شريعة,,),意为“道路”,是一套以伊斯蘭教教義為準則的法律,根據《古蘭經》和可靠聖訓的內容,對人民日常生活和行為作出法律規定,因此又被稱為伊斯蘭法律(Islamic law)。.

新!!: 黃牛章和伊斯蘭教法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新!!: 黃牛章和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新!!: 黃牛章和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罗马化

羅馬化(Romanization或Romanisation),又稱拉丁化(Latinization,Latinisation),是語言學中將不是拉丁字母(又稱羅馬字母)形式的文字系统,轉換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是将被转换系统裡的非拉丁文字,按照转写系统的规则和转写表,忠实地将字符(也包括字符的附加符号及单音素双字符)对号入座地转写成转换系统裡的拉丁字符。被转换系统与转换系统的字符也可以逆向转写。 羅馬化的方案有很多,包括用以表達書面語的音譯、和用以表達口語的轉錄。後者可以再被分為兩類:音位轉錄,用以記錄音素或者一段說話裡的語義數量。和更嚴格的標音轉錄來記錄說話聲音。而每一個羅馬化方案均有一套獨立的規則,規定了每一個已羅馬化字元的發音。除了拼音文字之外,現今唯一採用語素文字系統的漢字也從近代起出現羅馬化方案,但並未完全取代漢字原有的功能。 類似羅馬化的文字轉寫型式還有「」(又稱「斯拉夫化」),即將一個語言音譯或轉錄成西里爾字母的過程。.

新!!: 黃牛章和罗马化 · 查看更多 »

馬堅

堅原名马玉书、马万清,字子實,號自適,經名穆罕默德·麥肯,回族,云南个旧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穆斯林學者與翻譯家,阿拉伯语语言学家,伊斯兰学术文化研究家,通晓汉语、阿拉伯语,兼通波斯语、英语马开能,学富五车皓首译经——记马坚教授,中国宗教2004(10):20-22。.

新!!: 黃牛章和馬堅 · 查看更多 »

麥加

麥加(مكّة المكرمة;羅馬化:Makkah Al-Mukarramah),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城,全稱是麥加·穆卡拉瑪,意為「榮譽的麥加」,中文較罕見的翻譯有滿克、墨克等譯名。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城市,擁有天房和禁寺。麥加有名的朝覲活動每年吸引將近300萬人,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 傳統上伊斯蘭教認為麥加是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的後代所建。七世紀時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宣揚伊斯蘭教,當時該地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在伊斯蘭早期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966年後,麥加一直都由當地的謝里夫所統治,直到1924年統治權歸紹德家族所有。"Mecca," Microsoft® Encart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8, http://encarta.msn.com © 1997-20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新!!: 黃牛章和麥加 · 查看更多 »

麥地那篇章

麥地那篇章是《古蘭經》裡在穆罕默德遷徙(希吉拉)至麥地那之後所啟示的蘇拉。希吉拉之後穆斯林在麥地那建立了穆斯林統治集團,而非只是過去在麥加遭受迫害的小群體。麥地那篇章大部分置於《古蘭經》的前半部,篇幅較長。為了因應穆斯林面對的新情勢,麥地那篇章的內容通常是法律。此外只要和戰爭有關的蘇拉都是在麥地那啟示的。第一篇麥地那篇章是黃牛章(即第2章),同時也是整部《古蘭經》篇幅最長的蘇拉,長達286個阿亞。 「麥加篇章」與「麥地那篇章」主要的分別是文體特色與主題的差異。麥加篇章的內容主要是敘述真主的尊嚴與大能,且充滿濃厚的預言風格,而麥地那篇章的內容主要在於闡明相關律法。.

新!!: 黃牛章和麥地那篇章 · 查看更多 »

黃牛

#重定向 家牛.

新!!: 黃牛章和黃牛 · 查看更多 »

阿丹

阿丹(亞當)(آدم)是伊斯蘭教的首位先知,在《古蘭經》裡則是哈娃(夏娃)的丈夫。.

新!!: 黃牛章和阿丹 · 查看更多 »

阿亞

阿亞 ( ʾāyatun,複數 ʾāyātun)是阿拉伯語单词,意為“跡象”或“奇蹟”,在伊斯兰教中指《古蘭經》裡6236節經文(如果計入太斯米的話是6348節)當中的任何一節。穆斯林認為《古蘭經》的每一節經文都是真主的跡象。 《古蘭經》的經文在每一節終了時都標有數字,寫在一種特殊符號裡頭。這個符號是不僅表示每節經文的終了,也表示每章的尾聲。此符號的萬國碼是U+06DD。.

新!!: 黃牛章和阿亞 · 查看更多 »

蘇拉

蘇拉( sūrah,複數 suar )是一阿拉伯語詞,意为“被籬笆或牆所圍起來”。這個詞也可表示“圖片”或“彩繪”的意思。蘇拉在《古蘭經》裡是“章”的意思,《古蘭經》的內文就是按照每章的長度編排的,大體而言長的在前,短的在後,並不是依照啟示時間排序的。每個蘇拉根據該蘇拉經文的關鍵字來命名,但也有依主題來命名的,例如第一章“開端”章。有些蘇拉在穆罕默德時代啟示的時候令當時的穆斯林大為震驚。例如,猶太婦女、拿撒勒人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古蘭經》稱為「麥爾彥」)在第19個蘇拉就被提及。 《古蘭經》共有114個蘇拉,分為“麥加篇章”與“麥地那篇章”,分別是穆罕默德在麥加以及麥地那所受的啟示。但是有少數麥加篇章混有麥地那時期的經文,也有少數麥地那篇章混有麥加時期的經文。學者推斷,某些蘇拉其實是後來和別的蘇拉合成的,原本並不單獨成篇。另外,除了第九章蘇拉,每章蘇拉都以“太斯米”起頭,就是所謂的“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 穆斯林在誦讀《古蘭經》時未必完全按照蘇拉,而是以三十天為一個單位,將整部《古蘭經》等分成三十個部分,在三十天內誦讀完畢。但是也有的穆斯林按照不同的劃分法來誦讀。《古蘭經》最重要的蘇拉是第一章“開端”章,是每次禮拜時一定要誦讀的。此蘇拉是整部古蘭經的精華所在,號稱“古蘭經之母”。穆斯林認為《古蘭經》裡所有蘇拉的排序有其神秘性,並不是穆罕默德本人決定的,而是真主透過大天使吉卜利里告訴穆罕默德如何編排。.

新!!: 黃牛章和蘇拉 · 查看更多 »

開端章

開端章(سورة الفاتحة;羅馬化:Sūratu al-Fātihah)是《古蘭經》的第一章(蘇拉)經文。著名的中國《古蘭經》翻譯家馬堅將「開端」音譯為法諦海。整個開端章共有七節經文(阿亞),大意是向真主祈求引導以及強調真主的獨一性和仁慈。本章在穆斯林五番拜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每次禮拜鞠躬時都要以本章經文為開頭。如果只計算每日五番拜所唸的開端章次數,共計17次。.

新!!: 黃牛章和開端章 · 查看更多 »

易卜拉欣

易卜拉欣(亞伯拉罕)(ابراهيم)是伊斯蘭教的先知。中文又译“伊布拉欣”或“伊卜拉欣”,均系阿拉伯语音译。易卜拉欣是阿宰爾的兒子、先知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的父親。易斯馬儀是他的長子,易斯哈格(以撒)為次子。易卜拉欣被視為「眾先知之父」、「真主的朋友」。 伊斯蘭教認為《聖經》中提到的許多族長其實都是真主派遣的先知,因此他們都是穆斯林(即服從真主者)。易卜拉欣被認為是一位「哈尼夫」(即未經使者教導的一神論者)。 由於伊斯蘭教、基督教與猶太教都尊崇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因此這三教有時被統稱為亞伯拉罕諸教。.

新!!: 黃牛章和易卜拉欣 · 查看更多 »

摩西

摩西(מֹשֶׁה),天主教依拉丁文汉译為梅瑟,唐朝景教譯為牟世法王,伊斯蘭教稱為穆撒,,是在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等书中所记载的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犹太教徒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創始者。他在亚伯拉罕诸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裡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传承,摩西五经便是由其所著。 按照出埃及记的记载,摩西受天主雅威(Yehoweh,或作上帝耶和華)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离開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的应许之地。11天的路程因為以色列民的頑梗、悖逆不相信上帝會幫助他們,故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才進入應許之地。但摩西因在加底斯巴尼亞以色列民因沒水喝向摩西爭鬧,摩西因情急沒有遵從上帝的命令,說了急燥的話,因此上帝不讓摩西跟著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摆脱了奴役的悲惨生活,学会遵守犹太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支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 当代学术界共识视摩西为一个传说人物,而非历史人物William G. Dever 'What Remains of the House That Albright Built?,' in George Ernest Wright, Frank Moore Cross, Edward Fay Campbell, Floyd Vivian Filson (eds.)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Scholars Press, Vol.

新!!: 黃牛章和摩西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黄牛章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