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3 关系: 墨西哥金鱒,大口櫻鱒,大西洋鮭,大麻哈鱼,太平洋,學名,山女魚,岩目大麻哈魚,帝王鮭,希拉鱒,克拉克大麻哈魚,琵琶鱒,秋田大麻哈魚,粉紅鮭,紅鮭,銀鮭,鮭魚,鱒魚,阿帕奇鱒,金鱒,虹鱒,櫻花鉤吻鮭,櫻鱒。
墨西哥金鱒
墨西哥金鱒,為麻哈魚屬的一個種,被IUCN列為易危保育類動物,是墨西哥特有的淡水魚,分布北美洲墨西哥西北部溪流,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麻哈魚屬和墨西哥金鱒
大口櫻鱒
大口櫻鱒(学名:Oncorhynchus masou macrostomus),是鮭科大麻哈魚屬櫻鱒的其中一个亚種,為溫帶魚類,分布日本的西太平洋沿岸,以及四國、九州間的瀨戶內海。日本當地將陸封型稱為アマゴ,降海型稱為皐月鱒(サツキマス)。陸封型主要生活河川上游,以昆蟲及小型甲殼類為食;降海型棲息在沿海、河口區域,會進行洄游,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
查看 麻哈魚屬和大口櫻鱒
大西洋鮭
大西洋鮭(學名Salmo salar)又名安大略鲑,是主要分佈在北大西洋海域及周边河流的一種鮭魚。成魚尺寸平均約90CM,大型個體可至110~150CM,重達40公斤以上。.
查看 麻哈魚屬和大西洋鮭
大麻哈鱼
大麻哈魚(學名:Oncorhynchus keta),又称日本鲑鱼、狗鮭、秋鮭、白鮭,為麻哈魚屬的一個種。.
查看 麻哈魚屬和大麻哈鱼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查看 麻哈魚屬和太平洋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查看 麻哈魚屬和學名
山女魚
#重定向 櫻鱒.
查看 麻哈魚屬和山女魚
岩目大麻哈魚
岩目大麻哈魚,為麻哈魚屬的一個種,為溫帶淡水魚,分布亞洲日本淡水流域,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麻哈魚屬和岩目大麻哈魚
帝王鮭
帝王鮭,又稱大鱗麻哈魚,是麻哈魚屬的一種,為溫帶魚類,分布北太平洋區,從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阿拉斯加、白令海、加拿大淡水、半鹹水及海域,深度0-375公尺,體長可達150公分,棲息在表中層水域,會進行洄游,幼魚孵化後洄游回大海,以昆蟲、甲殼類為食,成魚為大洋性,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成群活動,為海洋哺乳類、鳥類及大型魚類捕食,為高經濟價值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另可做為養殖魚、遊釣魚及觀賞魚。.
查看 麻哈魚屬和帝王鮭
希拉鱒
希拉鱒為麻哈魚屬的一個種,為溫帶淡水魚,被IUCN列為瀕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北美洲美國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的希拉河流域,體長可達32公分,棲息在海拔2000公尺的山區溪流,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麻哈魚屬和希拉鱒
克拉克大麻哈魚
克拉克大麻哈魚為麻哈魚屬的一個種,為溫帶魚類,分布於東太平洋區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至加州淡水、半鹹水及海域,棲息深度0-200公尺,本魚體色多變,背部通常為深綠至藍綠色、腹部為銀色,體側及背部具有許多斑點,脂鰭、尾鰭、胸鰭與臀鰭略帶桃色,體長可達99公分,棲息在礫石底質的溪流底中層水域,成魚會從海洋洄游至淡水溪流產卵,卵孵化後,幼魚則又會游回大海,部分停留在溪流,以甲殼類、昆蟲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適合各式烹飪方式食用,另亦可做為養殖魚、觀賞魚。.
查看 麻哈魚屬和克拉克大麻哈魚
琵琶鱒
琵琶鱒,為輻鰭魚綱鮭形目鮭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魚類,分布亞洲日本琵琶湖流域,體長可達44.2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查看 麻哈魚屬和琵琶鱒
秋田大麻哈魚
秋田大麻哈魚,(又稱國鱒或クニマス),為麻哈魚屬的一個種,為溫帶淡水魚,分布亞洲日本秋田縣田澤湖流域,深度38-180公尺,體長可達23.3公分,棲息在底中層水域,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原本認為在1940年已經滅絕,但在2011年初山梨縣富士河口町的西湖發現此物種存在,經人工授精成功孵化復育中。.
查看 麻哈魚屬和秋田大麻哈魚
粉紅鮭
粉紅鮭(学名:Oncorhynchus gorbuscha),又稱為駝背鮭、細鱗麻哈魚,為麻哈魚屬的一個種。分布于太平洋北部及其沿岸河流,如绥芬河、图们江等,属于洄游性鱼类。其常见于淡水产卵以及海中育肥。.
查看 麻哈魚屬和粉紅鮭
紅鮭
紅鮭(學名:Oncorhynchus nerka),又稱藍背鮭(blueback salmon)、sockeye salmon,其陸封型又稱為kokanee salmon,是一種生活在太平洋水域的鮭魚。是粉紅鮭和狗鮭以後第三多的品種。 sockeye的名字據說是弗雷澤河下游的原住民所使用的Halkomelem語中對這品種的稱呼sθə́qəy̓的英語化的民間變異。.
查看 麻哈魚屬和紅鮭
銀鮭
銀鮭,為麻哈魚屬的一個種,為溫帶魚類,分布北太平洋區,從俄國遠東地區、北海道至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灣淡水、半鹹水及海域,深度0-250公尺,本魚背部為鐵藍色或綠色,腹面白色,背部、上側面與尾鰭上葉具黑色斑點,繁殖期時背部轉為暗色,側邊鮮紅色,體長可達108公分,成魚棲息在海洋,繁殖期時洄游至淡水溪流產卵,幼魚在溪流、湖泊生活1-2年後返回海洋,幼魚以昆蟲為食,成魚以烏賊、水母、魚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適合各式烹飪方式食用,另可做為養殖魚類。.
查看 麻哈魚屬和銀鮭
鮭魚
鮭魚(salmon),又名三文魚,是數種鮭科魚的通稱。牠們大部分為洄游性輻鰭魚,是常見的可食用魚類之一。共有300多個屬種的鮭科魚類生活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在非原生地如巴塔哥尼亞及五大湖亦可找到。鮭魚在世界各地皆有養殖。 鮭魚在淡水環境下出生,之後移到海水生長,又會洄游到淡水繁殖。鮭魚會利用太陽和地球磁場的引導,游回牠自己的出生地裡進行繁殖。太平洋品種的鮭魚,一般在繁殖後數周便會死亡。.
查看 麻哈魚屬和鮭魚
鱒魚
鱒魚是一群分類上屬於鮭科鮭亞科的魚類的俗名。 所有被稱為鱒魚的魚類都是鮭亞科的成員。鱒魚常被用來指鮭亞科7個屬中的3個:鱒屬(Salmo)、太平洋鮭屬(Oncorhynchus)和紅點鮭屬(Salvelinus)的魚類,不過不是所有這些屬下的魚類都被稱為鱒魚。 被稱為鱒魚的魚類包括:.
查看 麻哈魚屬和鱒魚
阿帕奇鱒
阿帕奇鱒,為麻哈魚屬的一個種。被IUCN列為極危物種。.
查看 麻哈魚屬和阿帕奇鱒
金鱒
金鱒(golden trout),也稱為加州金鱒(California golden trout),為麻哈魚屬的一種。.
查看 麻哈魚屬和金鱒
虹鱒
虹鱒(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又作虹鮭、麥奇鉤吻鮭,是麻哈魚屬的一種魚。.
查看 麻哈魚屬和虹鱒
櫻花鉤吻鮭
櫻花鉤吻鮭,其他俗名尚有台灣鮭魚、台灣鱒、梨山鱒、次高山鱒、台灣陸封型櫻鮭、本邦,是位於亞熱帶之台灣唯一的一種溫帶性魚類,也是只產於台灣的特有樱鲑亞種。 由於櫻花鉤吻鮭的稀有與瀕臨絕種,加上其生活習性迥異於其他魚類,遂得「國寶魚」之美譽。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所發行的新臺幣2000圓券,背面印有櫻花鉤吻鮭。.
查看 麻哈魚屬和櫻花鉤吻鮭
櫻鱒
櫻鱒(学名:Oncorhynchus masou),又名櫻鮭、馬蘇麻哈魚,為麻哈魚屬的一種。分布于从朝鲜半岛至鄂霍次克海以及图门江、黄海中部等,属于洄游性鱼类,已形成陆封型种群。.
查看 麻哈魚屬和櫻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