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鳳山縣新城

指数 鳳山縣新城

鳳山縣城自林爽文事件後,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遷至埤頭街(今高雄市鳳山區),為別位於左營之鳳山縣舊城,遂稱其為鳳山縣新城。鳳山縣新城原有城門六座、砲台六座、土牆及莿竹二重城牆、護城河。經歷歲月摧殘,只餘城門一座、砲台三座,現均列為鳳山縣城殘蹟,為市定古蹟;城牆幾已全數傾圮,護城河或填平、或改為地下箱涵,惟縣城西側、東南側的護城河仍完好可見。.

29 关系: 台北府城屏東市左營區彰化縣城前鎮區竹塹城草衙高雄州高雄市高雄縣鳳山區鳳山廳鳳山縣舊城鳳山街鳳山龍山寺鳳山郡鳳山溪鳳儀書院阿猴城門臺灣府城臺灣戰後時期林爽文事件捷運鳳山站打狗打狗港曹公廟曹公圳曹謹1823

台北府城

#重定向 臺北城.

新!!: 鳳山縣新城和台北府城 · 查看更多 »

屏東市

屏東市(排灣語:Akav)位於屏東縣西方偏北,屬於高雄都會區的一部分,屏東市的人口排名是高雄都會區的第三名(僅次於高雄市鳳山區、三民區),亦為全臺人口第二多的縣轄市(僅次於彰化縣彰化市)約有20萬1千人,市內共轄79個里,為屏東縣的縣治及首善之區。 本市位於屏東平原之上,地勢平坦,物產豐富,充滿南國風情,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5℃,也因為南台灣的驕陽以及全台灣日照時數最長的城市,而有「太陽城」的封號。.

新!!: 鳳山縣新城和屏東市 · 查看更多 »

左營區

左營區是台灣高雄市的市轄區,位於市內西南部,市中心北方,西濱台灣海峽,與三民區、鼓山區、楠梓區、仁武區相鄰。人口約19.7萬人,是高雄第三大區。左營共可以分為舊部落(蓮池潭周圍)、新社區(縱貫線東側)、與眷村等三大區塊,各個區塊文化特色有一定差異性。舊部落大多數是住著明鄭時期開發後的居民,以閩南族群為主;軍眷區是1949年後來台的外省族群;新社區則是近年來自各國的新移民,已無明顯族群可以劃分。位於本區的左營軍港是中華民國海軍與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最大和最重要的基地,海軍下轄重要軍事單位亦位於此。 本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4.7℃,年雨量約1,800公釐。本區近20年來因東側龐大重劃區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北高雄之新興商業核心,住宅大樓及人口密度相當高,各類異國餐廳也相當蓬勃,明誠路和裕誠路一帶已經形成北高雄密集的餐飲商圈。 高雄捷運紅線巨蛋站附近、大型購物中心漢神巨蛋已於2008年7月開幕,並結合附近瑞豐夜市形成「巨蛋商圈」,被視為北高雄近期崛起的重要商圈。本區亦為台鐵、高鐵重要交通站點所在,高鐵左營站位於本區北側,與台鐵新左營站、捷運左營站連通共站;台鐵新左營站內2至4层有環球購物中心新左營車站店,高鐵站區旁則有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分為彩虹市集/本館兩棟,以地下通道/天橋與捷運/高鐵站連通)。台鐵除新左營站外,其南方1.9公里處尚有台鐵左營站。.

新!!: 鳳山縣新城和左營區 · 查看更多 »

彰化縣城

彰化縣城是清朝時管理彰化縣的縣治所在,位於今天的彰化市,緊鄰八卦山,是全臺灣第一座磚城,共有四座城門。今已完全不存。.

新!!: 鳳山縣新城和彰化縣城 · 查看更多 »

前鎮區

前鎮區是台灣高雄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高雄市內西南方,北臨苓雅區,東鄰鳳山區,西隔高雄港與旗津區相望,南接小港區。 本區地勢平坦,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有高雄加工出口區、高雄軟體園區、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亞洲新灣區及中鋼集團,也是前鎮漁港與部分高雄港碼頭的所在地。當地有多家大型購物中心與賣場。.

新!!: 鳳山縣新城和前鎮區 · 查看更多 »

竹塹城

竹塹城(淡水廳城),是指臺灣在清治時代於今日新竹市中心所建的城廓,創立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當時淡水廳廳治所在。現存的磚石城池完成於道光九年(1829年)。因此有時也用「竹塹城」一詞來代指新竹市。迎曦門是竹塹城現今唯一留存的城門,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新!!: 鳳山縣新城和竹塹城 · 查看更多 »

草衙

草衙是台灣高雄市前鎮區境內的一個地區,可以分為新草衙與舊草衙,前者包括仁愛里、德昌里、平等里、平昌里,明禮里、信義里、信德里、明道里與一部分明義里;後者則包含了明正里與明孝里,以及一部份的草衙里。 此外,草衙旁的佛公,有時也算在草衙地區內;行政區劃上的明義里有一部份即屬於新佛公社區,而草衙里也有一部分屬於佛公。.

新!!: 鳳山縣新城和草衙 · 查看更多 »

高雄州

州,是1920年至1945年期間設置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1920年至1926年期間轄域為今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1926年所屬之澎湖郡脫離高雄州,獨立設置澎湖廳(今澎湖縣)。.

新!!: 鳳山縣新城和高雄州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鳳山縣新城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雄縣

縣,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於1945年12月6日至2010年12月25日存在的一個縣級行政區,位於台灣西南部,與臺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花蓮縣、南投縣、嘉義縣相鄰,包圍著高雄市。北緣嘉南平原,西濱台灣海峽,東南邊以高屏溪和屏東縣為界。 2009年6月23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審查通過「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高雄縣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新成立之高雄市。.

新!!: 鳳山縣新城和高雄縣 · 查看更多 »

鳳山區

鳳山區是臺灣高雄市的一個行政區,為高雄市政府鳳山行政中心(昔高雄縣政府)及高雄市議會的所在地。位於高雄市內西南方,北面與鳥松區接壤,西面與三民區、苓雅區、前鎮區比鄰,東面、南面則為大寮區、小港區等工業重鎮,屬於東高雄。人口約35.9萬人,為高雄市人口最多的轄區。 鳳山區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高溫多雨,年均溫為攝氏23度,降雨量全年約1,500~2,000公釐。其為昔日高雄縣之縣治,因地理環境緊鄰高雄市中心,因此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間發展非常快速。該區1980年代前與高雄市中心間,尚存過渡區農地,在高速公路開通後縣市區界已逐漸模糊,並以高雄市區為主進行消費及移動,成為高雄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 鳳山區目前從北到南共有三個主要商業活動集中區:赤山、鳳山、五甲,各自有自己的消費生活圈。赤山為近年來高雄新興之住宅區,並有「文山特區」一稱號,區域範圍為青年路二段起至澄清路交叉口,南至建國路三段、西至澄清路;鳳山則是傳統政治中心,政府機關與古蹟林立;五甲地區比鄰於前鎮區,人口密集,商業繁榮。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生活圈在清季皆已發展為有規模的聚落,歷經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分別有著不同歷史淵源、發展歷程,使本區的街景呈現多元交融的樣貌。另一方面,由於本區東南側設有三所軍事學校:陸軍官校、中正預校、步兵學校,伴隨而生的軍事用品商店與眷村文化更加豐富了本區的文化內涵。.

新!!: 鳳山縣新城和鳳山區 · 查看更多 »

鳳山廳

鳳山廳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設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台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 ,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劃分台南縣為嘉義、鹽水港、台南、蕃薯寮、鳳山、阿猴等六廳,鳳山廳範圍北起二仁溪,西至海,東臨大崗山與高屏溪,廳治設於鳳山,下轄阿公店、楠梓坑、打狗等三支廳。 明治42年(1909年)10月,台灣總督府將原有之二十廳,廢止合為十二廳,鳳山廳廢止,併入台南廳。 Category:高雄市歷史 Category: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Category:日本的廳.

新!!: 鳳山縣新城和鳳山廳 · 查看更多 »

鳳山縣舊城

鳳山縣舊城,又稱左營舊城,位於台灣高雄市左營區。由於清代左營地區劃歸鳳山縣管轄,故稱為鳳山縣城,原先為土城。現今看到的舊城(石城)是道光五年(1825年)由土城改建,道光6年(1826年)完工。由於後來林爽文事件時,於南部呼應起事的莊大田勢力攻破鳳山縣城(土城),之後官署等遂移往埤頭街(今鳳山區)又蓋了一座鳳山縣新城,因此相對於「新城」,左營舊城就被稱為「舊城」。左營舊城在臺灣的築城歷史中,具有許多特殊之處。 東門、南門、北門及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之鎮福社及拱辰井現為國定古蹟。民國100年,位於左營中正路及左營大路中之三角公園內的城牆遺跡與西自助新村內的西門段城牆遺構被當時的行政院文建會(後改為文化部)指定,納入國定古蹟範圍。 民國103年3月,西自助新村拆除過程中發現西門城門座以及城牆遺跡,並於103年5月提報至文化部,請其審議指定為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範圍。.

新!!: 鳳山縣新城和鳳山縣舊城 · 查看更多 »

鳳山街

鳳山街,為192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高雄州鳳山郡。今高雄市鳳山區。1934年時約有人口16,842人。.

新!!: 鳳山縣新城和鳳山街 · 查看更多 »

鳳山龍山寺

鳳山龍山寺位於今臺灣高雄市鳳山區,為台灣重要古蹟之一,建於1719年(清康熙58年),主奉觀音大士,早年清治時期為當地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本廟與臺灣另外幾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淡水龍山寺、艋舺龍山寺、鹿港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泉安龍山寺,本廟也是臺灣的龍山寺當中,位置最南的。 雖經幾度重修,該寺之正殿、拜殿、拜亭仍呈現原先形貌,其泥塑雕工以精緻著稱。左偏殿為三寶佛殿,供奉華嚴三聖(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右偏殿為地藏王殿,供奉地藏王菩薩、太陽星君和值年太歲星君。 2012年9月5日凌晨兩點左右,鳳山龍山寺發生火災,主要受損部分有三川殿中門木柵欄、門神彩繪、門扇及抱鼓石等地方。.

新!!: 鳳山縣新城和鳳山龍山寺 · 查看更多 »

鳳山郡

鳳山郡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1920年設立,1945年改制,該郡隸屬高雄州。.

新!!: 鳳山縣新城和鳳山郡 · 查看更多 »

鳳山溪

鳳山溪位於台灣北部,屬於中央管河川,總長約45.45公里,流域經過新竹縣及桃園市,包括有新竹縣尖石鄉、關西鎮、新埔鎮、橫山鄉、湖口鄉、竹北市及桃園市龍潭區,是新竹縣僅次於頭前溪的重要河流,流域面積約250.10平方公里。 鳳山溪發源自新竹縣關西鎮、尖石鄉與桃園市復興區交界處的外鳥嘴山西側,於崁子腳附近與南邊之頭前溪匯合注入台灣海峽。.

新!!: 鳳山縣新城和鳳山溪 · 查看更多 »

鳳儀書院

鳳儀書院位在臺灣高雄市鳳山區,緊鄰鳳山城隍廟,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13日公告為三級古蹟,是臺灣現存規模最大的書院。.

新!!: 鳳山縣新城和鳳儀書院 · 查看更多 »

阿猴城門

阿猴城門是指台灣屏東市的舊城門遺址。位置是在屏東公園(原屏東中山公園)內。 「阿猴城門」即是「屏東城門」的意思,因為屏東古稱阿猴或雅猴,城門是屏東在19世紀清道光年間建設,是整個「屏東古城」的一部份,曾見證漢人移遷到屏東平原的歷史。但由於在日治時期被當時政府以修路為由,大肆拆除城門和城牆,令現址只遺下一座東門。 從中華路的中山公園西側入口進園不久便可以見到阿猴城門。它是一個紅磚砌成的建築,高約1丈9尺,周圍9丈5尺,城門有一洞口可讓人穿過,古時人們若由此方向穿過城門洞便出了「屏東古城」。到了「城外」,回頭望城門,可見門額上書寫有「朝陽門」三字,証明該門是東城門。城門右邊和左邊分別寫有: 証明城門是清道光十六年(即1836年,歲次丙申)建造。 Category:台灣城門 Category:屏東縣古蹟 Category:1836年完工建築物 Category:屏東市.

新!!: 鳳山縣新城和阿猴城門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是臺灣歷史上清朝臺灣府的府城,1887年後因行政區改制而改稱臺南府城,又因為臺灣縣衙與後來的安平縣衙位於此城內,亦可視為1887年前的臺灣縣城與之後的安平縣城。該城始建於雍正年間1723年,初建木柵城,後改以三合土為材,共有城門十四座。臺灣割日後,城池逐漸傾毀,臺灣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期間有部分城牆拆毀後於原址闢建新式道路,到1917年左右已大致遭到拆除,歷時約194年,但仍有部分殘存至今。 臺灣府城的範疇主要為現今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以東的範圍以及附近的東、南、北區的小部分,而西門路以西至安平區舊聚落(一鯤鯓)之間則是昔日的臺江內海。.

新!!: 鳳山縣新城和臺灣府城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鳳山縣新城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為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由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發動的一場抗清行動。.

新!!: 鳳山縣新城和林爽文事件 · 查看更多 »

捷運鳳山站

#重定向 鳳山站 (高雄捷運).

新!!: 鳳山縣新城和捷運鳳山站 · 查看更多 »

打狗

打狗,可以指:.

新!!: 鳳山縣新城和打狗 · 查看更多 »

打狗港

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歷史上的古稱──打狗,其語源為該地臺灣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分支馬卡道族〈Makatao〉的稱呼「takao」,後漢人譯為「打狗」。港口位于今台灣高雄市,為高雄港前身。 15世紀左右,此地的馬卡道族,遍植刺竹作為防禦工事,以抵禦來犯的日本倭寇與中國海盜,並將地名取為「竹林」〈Ta-kao〉,「竹林」」〈Ta-kao〉發音似閩南語的「打狗」〈Ta-kau〉,故被漢化譯稱「打狗」或「打鼓」。臺灣日治時期因「打狗」〈Ta-kau〉,音近日文發音的「高雄」〈Taka-o〉,且臺灣總督府官方覺得其名不雅,故改名「高雄」。 初期的打狗港原是漁港,在清治時期正式開港前的打狗港,行政區上屬於鳳山縣治的轄區。在清治時期,打狗港原是台灣南部僅次於安平港的第二大港,但由於安平港港口逐漸淤積,使得當時前來台灣貿易的洋船都難以入港,於是打狗港便漸漸取代安平港的地位。 也因為當時打狗港附近的腹地逐漸開發,加上逐漸開發的打狗地區民生物資物價較為低廉,於是外商紛紛轉移至打狗來採買民生物品以及設立貿易據點。清治時期打狗港正式開港前後,打狗港便已成為英、美商人爭逐的地盤,但由於美商經營不善,加上英國領事館在此設立,因此打狗港逐漸成為英商的地盤。而隨著對外貿易的逐步發展,打狗港附近也開始產生許多新的聚落,高雄市目前許多地名,如旗后莊、鹽埕埔莊、哨船頭、苓仔寮、三塊厝等地便是此時隨著打狗港的開發而開始發跡。.

新!!: 鳳山縣新城和打狗港 · 查看更多 »

曹公廟

曹公廟位於臺灣高雄市鳳山區的一座廟宇,供奉對當地民生頗有貢獻的清代臺灣鳳山縣知縣曹謹,目前隸屬水利會管轄。該廟在1992年11月1日以前原稱曹公祠,因據稱玉皇大帝降旨而升格更名。清朝時原是在鳳儀書院建祠祭拜,臺灣日治時期才改於今址重建祠堂。廟前有曹公紀念亭與一座收有七座古碑的碑林。.

新!!: 鳳山縣新城和曹公廟 · 查看更多 »

曹公圳

曹公圳,位于臺湾南部高雄平原,由曹公舊圳、曹公新圳、鳳山圳、大寮圳、林園圳等五個水圳灌溉系統構成,灌溉範圍涵蓋大高雄所有農業精華區所在,是高雄地區最重要的水圳。.

新!!: 鳳山縣新城和曹公圳 · 查看更多 »

曹謹

曹謹(),原名瑾,字懷璞,後改為謹,字懷樸,號定庵,清朝政治人物,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今沁陽市)人。歷任直隸、福建、臺灣等地知縣。在擔任福建臺灣府鳳山縣知縣時,開鑿了曹公圳,擔任淡水同知時,亦曾率領士兵鄉勇擊退英國船艦,此外還有不少政績,但後遭英方控訴臺灣鎮道冒功殺戰俘,因而被奪花翎,註銷所升官階。道光廿五年(1845年)十月因病乞歸,返回故里,於家中去世,享年63歲。其事蹟收入《清史稿》循吏傳中。.

新!!: 鳳山縣新城和曹謹 · 查看更多 »

1823

1823可以指:.

新!!: 鳳山縣新城和1823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鳳山新城鳳山縣城殘跡鳳山縣城殘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