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鳥鱷屬

指数 鳥鱷屬

鳥鱷屬(屬名:Ornithosuchus)是種已滅絕鑲嵌踝類主龍,化石發現於蘇格蘭的洛西茅斯砂岩層(Lossiemouth Sandstone),地質年代相當於三疊紀晚期的卡尼階。鳥鱷起初被認為是肉食性恐龍的祖先(包括暴龍),但鳥鱷現在被認為親緣關係較接近鱷目,而離恐龍較遠。 鳥鱷的頭顱骨類似獸腳亞目,但腳掌具有5根腳趾,背部具有兩排鱗甲,身長約4公尺。鳥鱷的後肢有五個腳趾,暴龍只有三個腳趾。.

16 关系: 动物主龍形下綱三叠纪獸腳亞目鳥鱷科鳄目蜥形纲蘇格蘭鑲嵌踝類主龍肉食性脊索动物脈鱷里約鱷暴龍恐龙模式種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鳥鱷屬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主龍形下綱

主龍形下綱(Archosauromorpha)又名初龍形下綱,是雙孔類爬行動物的一個下綱,首次出現於晚二疊紀,在三疊紀更為繁盛。此下綱包括:喙頭龍目(Rhynchosauria)、三稜龍目(Trilophosauria)、原蜥形目(Prolacertiformes)、主龍形類(Archosauriformes)、以及暫時性列入的離龍目(Choristodera)。這些動物的外表上有很大不同,牠們一度被分類到不同亞綱裡:三稜龍類被分到闊孔亞綱、喙頭龍類被分到鱗龍形下綱裡的喙頭目,牠們因骨骼與頭骨上的小細節而被提議分為同一演化支,從共同的祖先演化而來。 上述五個分類中,前三者因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滅亡或衰落。離龍目成為少數動物群,存活到中新世。主龍形類在早三疊紀佔了重要的位置,後來演化出更成功的主龍類。.

新!!: 鳥鱷屬和主龍形下綱 · 查看更多 »

三叠纪

三叠纪(Triassic)是2.5亿至2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正负数百万年。 三叠纪的名称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起的,他将在中欧普遍存在的位于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页岩以及其间的红色的三层岩石层统称为三叠纪。今天,三叠纪被分成更多亚层。 标志三叠纪的典型的红色沙岩说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今天一般认为当时在两极没有陆地或覆冰。因为当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因此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要短得多,三叠纪时遗留下来的近海沉积比较少,只有在西欧比较丰富。因此三叠纪的分层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带的生物化石来分的。 由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开始,因此其生物开始时分化很厉害。六放珊瑚亚纲是这时候出现的,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翼龙)可能也是这时候出现的。.

新!!: 鳥鱷屬和三叠纪 · 查看更多 »

獸腳亞目

腳亞目(学名:Theropoda)屬於蜥臀目,是群雙足恐龍。雖然牠們主要是肉食性動物,但是在白堊紀時期,一部份的獸腳類恐龍演變成為草食性、雜食性、甚至食蟲動物。獸腳類最早出現在三疊紀晚期的卡尼階,大約是2億3000萬年前。牠們從侏儸紀早期開始成為獨占廣大陸地的肉食動物,直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結束為止。獸腳亞目也是恐龍總目中唯一的肉食族群,其餘的鳥臀目所有恐龍、以及和獸腳亞目同為蜥臀目的蜥腳亞目都已經改為素食,但他們的祖先卻肉食素食都有。 獸腳亞目後來演變出一類特殊的小型恐龍,稱為虛骨龍類,虛骨龍經過幾千萬年的演化可能演變成了9,300個物種的鳥類的共同祖先。而目前已知最早的鳥類在侏儸紀晚期已經出現,例如始祖鳥,並且在恐龍還存活的白堊紀就已經有例如黃昏鳥和孔子鳥之類的現代鳥類生存了。獸腳亞目與鳥類之間的共同點包括:腳掌有三趾(牠們的第一趾其實萎縮在腳部後方)、胸部上的「叉骨」、與充滿空氣的骨頭。此外,某些獸腳類恐龍的手臂擁有羽毛(但不應具備飛行能力,例如恐爪龍和盜伶龍)和孵卵行為。.

新!!: 鳥鱷屬和獸腳亞目 · 查看更多 »

鳥鱷科

鳥鱷科(Ornithosuchidae)是群四足鑲嵌踝類主龍,並有能力以二足行走。這些肉食性動物生存於三疊紀晚期,並且散佈於全球。目前已發現鳥鱷、脈鱷、里約鱷三屬。.

新!!: 鳥鱷屬和鳥鱷科 · 查看更多 »

鳄目

鱷目(学名:Crocodilia)通称为鳄鱼,屬於脊索动物门蜥形綱。分佈於熱帶到亞熱帶的河川、湖泊、海岸中,現存24種。亚洲一些地区則认为他们有着魔力,因此将他们的肉用作传统药材。.

新!!: 鳥鱷屬和鳄目 · 查看更多 »

蜥形纲

蜥形纲(学名:Sauropsida)是羊膜动物(Amniota)的一大演化支。现在多用“蜥形纲”来替代“爬行纲”(Reptilia)。另一种表达是,蜥形类包含了所有现存爬行类与鸟类,而且還包括了一個現在已經滅絕的魚龍超目。 与蜥形类最亲近的类群就是合弓纲;合弓纲包括了部分似哺乳爬行动物与哺乳纲(Mammalia)的共同祖先。蜥形纲、合弓纲和鸟纲一起组成羊膜动物。.

新!!: 鳥鱷屬和蜥形纲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鳥鱷屬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鑲嵌踝類主龍

鑲嵌踝類主龍(Crurotarsi)是一個主龍類演化支,由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在1991年建立,用來取代舊的偽鱷亞目。塞里諾在2005年作出更準確的種系發生學定義:親緣關係較親近於尼羅鱷,而離家麻雀較遠的所有物種;也就是親緣關係較親近於鱷魚,而離鳥類較遠的所有物種。所以,鑲嵌踝類主龍是鳥頸類主龍(親緣關係較親近於鳥類,而離鱷魚較遠)的姐妹演化支。與舊式的傳統分類相比,鑲嵌踝類主龍或多或少符合槽齒目去掉古鱷亞目,再加上鱷目。.

新!!: 鳥鱷屬和鑲嵌踝類主龍 · 查看更多 »

肉食性

#重定向 肉食動物.

新!!: 鳥鱷屬和肉食性 · 查看更多 »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新!!: 鳥鱷屬和脊索动物 · 查看更多 »

脈鱷

#重定向 脈鱷屬.

新!!: 鳥鱷屬和脈鱷 · 查看更多 »

里約鱷

#重定向 里約鱷屬.

新!!: 鳥鱷屬和里約鱷 · 查看更多 »

暴龍

暴龙属(学名:Tyrannosaurus)是一種巨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公尺,臀部高度約4公尺,體重約6.8公噸。咬合力將近6公噸,相當於一隻大象的重量。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Hicks, J.F., Johnson, K.R., Obradovich, J.D., Tauxe, L. and Clark, D. (2002).

新!!: 鳥鱷屬和暴龍 · 查看更多 »

恐龙

恐龙(學名:Dinosauria)或者非鳥型恐龙(学名:Non-avian Dinosauria)、恐龍總目,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态系统超過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疊紀,大部份於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僅倖存“鸟型恐龙”即现的鳥类存活下来。 1861年,考古学家發現的身为鸟类的始祖鳥化石、却與身为恐龙的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極可能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近鳥型恐龙的直系後代『鳥類学辞典』 (2004)、805-806頁。1990年代后,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恐龙的直系后代,而甚至有少數科學家主張牠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2010年代后,因为孔子鸟等鸟类和恐龙的中间物种相继被发现、填补了原本的化石空白,更加确定了鸟类和恐龙之间的演化关系,导致鸟类从“恐龙的后代”改为“惟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 自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早期,第一批恐龙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覽品,這古代生物開始為世人所知。在20世紀前半期,随着电影工业在美国兴起,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19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恐龙已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均对恐龙有很高的兴致。恐龙往往是热门书籍與电影的题材,如:《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各类媒体也常報導恐龙的科学研究進展與新發現。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龙,例如:翼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从嚴謹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龍,反倒是雞、鴨、孔雀才是真正的是恐龍。翼龍和恐龍是這幾個物種裡面關係最近的近親,都屬於鳥頸類;恐龍和翼龍是鱷魚、蛇頸龍的遠親,鱷魚所屬的鱷目、和蛇頸龍所屬的鰭龍超目,和恐龍翼龍所屬的鳥頸類同屬於主龍類;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所屬的主龍類和滄龍是關係較遠的物種,他們和滄龍所屬的有鱗目同屬蜥類;最後,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滄龍他們和魚龍是關係很遠的物種,唯一的聯繫是都屬於蜥形綱的一分子。.

新!!: 鳥鱷屬和恐龙 · 查看更多 »

模式種

模式種是生物分類學上的一個名詞,是用來代表一個屬或屬以下分類群的物種,又称典型种。模式種可以指示出該生物分類單元下的生物學特徵,它既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生物分類法上實際存在的系統。.

新!!: 鳥鱷屬和模式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鸟鳄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