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高昌北凉

指数 高昌北凉

高昌北凉,5世纪中期,在高昌建立的王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北涼國的偏安政权。建立者是北涼末代国王沮渠牧犍之弟、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諸軍事、領酒泉太守沮渠無諱。 北涼永和七年(439年)北魏攻姑臧,牧犍出降,無諱據酒泉自保,一度向北魏投降,(441年)被封為酒泉王。惟不久北魏仍以無諱終為邊患而討之,無諱敗退,乃派其弟沮渠安周西渡沙漠攻鄯善。 (442年)無諱西行與安周會師,並佔領鄯善。數月後,再據高昌,對南朝宋奉表稱臣,被封為河西王,是高昌北凉建立之始。隔年(443年),改元承平。承平二年(444年),無諱死,安周繼立,不改元,南朝宋仍封安周為河西王。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攻高昌,沮渠安周被殺,高昌北涼滅亡。阚伯周被柔然立为高昌国王,阚氏高昌开始。 一些史书将高昌北凉也算作是北涼國的历史。 G G.

15 关系: 太守姑臧北凉北魏刘宋高昌阚伯周鄯善县酒泉市柔然沮渠安周沮渠無諱沮渠牧犍承平 (沮渠無諱)承和 (北凉)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新!!: 高昌北凉和太守 · 查看更多 »

姑臧

姑臧也称“盖臧”,在今甘肃省武威市,是匈奴民族用语。在中國歷史上是凉州的治所,在曾五胡十六國中,曾经是前涼、後涼的首都,所以也号称“五凉古都”。 姑臧先后为前凉、后凉都城,南凉、北凉也曾一度都于此地。故址为匈奴所筑,后音讹为姑臧。城呈龙形,故又名“卧龙城”。西汉建姑臧县,隶武威郡。东汉时为武威郡治所。由于汉、羌、匈奴多种民族杂居,又地处中西交通要道,使它很快成为河西富邑。三国曹魏时置凉州,以姑臧为治所,这是姑臧为凉州州治之始。 西晋永宁元年(301年),张轨为凉州刺史,设州治于姑臧。西晋亡,即为前凉都城,于原城之外增筑四城,人文荟萃,经济繁盛。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攻灭前凉,置凉州刺史镇姑臧,豪右七千余户被徙往关中。十年,吕光据此地称凉州刺史,次年建后凉,立国都于姑臧。东晋义熙二年(406年),曾被后秦主姚兴任命为凉州刺史的南凉王秃发傉檀进驻姑臧,四年将南凉都城由乐都迁此。不久,北凉王沮渠蒙逊以步骑三万攻克姑臧,又于八年将北凉国都由张掖迁此,并在城南天梯山大造佛像。 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北凉降于北魏。北魏收姑臧城内户口二十余万,改姑臧县为林中县,仍为武威郡治。此后,姑臧城便以武威城名称世。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土人士避难西入凉州,姑臧成为保留汉族文化的重要据点,同时又是佛学东传的要地。后凉时,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此地讲经,大兴佛教。北凉时,沮渠蒙逊尊西域僧人昙无谶为国师,在此译出《大般涅槃经》等十几部经典。 姑臧县城(盖臧城)最早位于今武威锁阳城城址,西汉末、东汉初时,姑臧县治迁往今武威城区,旧址遂废。.

新!!: 高昌北凉和姑臧 · 查看更多 »

北凉

北凉(397年或401年-439年)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種看法認為建立者為段業,此說是以蒙遜堂兄沮渠男成擁立段業稱涼州牧,並改元神璽為立國之始(397年)。.

新!!: 高昌北凉和北凉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高昌北凉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新!!: 高昌北凉和刘宋 · 查看更多 »

高昌

昌(Gaochang; 维吾尔语:قۇچۇ,Qocho),位于今日的新疆吐鲁番市,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独立王国,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這些都是漢人在西域建立的國家。唐贞观二年(628年),著名高僧玄奘曾途经高昌。贞观十三年(640年),设高昌县。到840年漠北回鶻國崩,一部份回鶻人佔據漢人的高昌國,後為高昌回鶻。 元代文献根据维吾尔语Qara-hoja (قاراهوجئا) 称高昌为火州、合拉火者、哈拉霍州、合拉和州、哈拉火州,。明代文献称高昌为“哈拉和卓”、霍州。 高昌历史文献有二十四史南北朝各書的高昌傳,但記述疏略,如出一轍。《新唐书·高昌傳》、《元史·地理志》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另外羅振玉于1933年在遼東出版的《遼居雜著乙编》中有《增訂高昌--氏年表》及《高昌專錄》各一卷,以考古實物補訂史書頗詳。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亦有關高昌論著《高昌陶集》(1934)、《高昌專集》(1951增订)、《羅布淖尔考古記》(1948)、《吐鲁番考古記》(1954、1958)、《塔里木盆地考古記》(1958)、《新疆考古發掘报告》(1983)、《西北史地論叢》(1981)等。.

新!!: 高昌北凉和高昌 · 查看更多 »

阚伯周

闞伯周(),為中國古代高昌国的君主之一,闞氏高昌开国君主,他於460年至477年在位。460年,柔然攻高昌,河西王沮渠安周被杀,高昌北凉灭亡。阚伯周被柔然立为高昌国王,477年,闞伯周去世,其子阚义成即位。.

新!!: 高昌北凉和阚伯周 · 查看更多 »

鄯善县

鄯善县(维吾尔语:پىچان ناھىيىسى)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是吐鲁番市所辖的一个县。.

新!!: 高昌北凉和鄯善县 · 查看更多 »

酒泉市

酒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

新!!: 高昌北凉和酒泉市 · 查看更多 »

柔然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古代遊牧民族,先祖為東胡,中世紀原是附屬於鲜卑拓跋部的一個部落。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突厥汗國自蒙古高原崛起後,柔然分裂許多分支,其中一支融入室韋,因此柔然也是蒙古人祖先之一,一支西遷成為歐洲所說的阿瓦爾人,而柔然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之一。 南北朝时柔然也自称“汉”,柔然君臣于481年致南齐皇帝萧道成的国书:“虽吴(指长江以南)、汉(指柔然)异域,义同唇齿……光复中华(北魏占领的中原)……岂不盛哉!”公元552年柔然因属下突厥部落起义而灭国。一些史学家认为有可能在最后民族相杀的悲剧中,柔然的一支部落在公元568年进入了东欧,在那里,柔然成了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

新!!: 高昌北凉和柔然 · 查看更多 »

沮渠安周

沮渠安周(),北涼國君主,匈奴支系盧水胡族人,沮渠蒙遜之子,沮渠牧犍、沮渠無諱之弟,牧犍在位時被任命為樂都太守。 北涼永和七年(439年)北魏攻姑臧,牧犍出降,無諱據酒泉自保,一度向北魏投降,惟不久北魏仍以無諱終為邊患而討之,無諱敗退,安周乃奉無諱之命西渡沙漠攻擊鄯善。442年,無諱西行與安周會師,並佔領鄯善,不久並佔領高昌。 北涼沮渠無諱承平二年(444年),無諱死,安周繼立,不改元,劉宋仍封安周為河西王。安周夺取无讳子沮渠乾寿的军队,乾寿投降北魏。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攻高昌,沮渠安周被殺,高昌北涼滅亡。阚伯周被柔然立为高昌国王,阚氏高昌开始。.

新!!: 高昌北凉和沮渠安周 · 查看更多 »

沮渠無諱

沮渠無諱(),北涼國君主,匈奴支系盧水胡族人,沮渠蒙遜之子,沮渠牧犍之弟,牧犍在位時被任命為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諸軍事、領酒泉太守。 北涼永和七年(439年)北魏攻姑臧,牧犍出降,無諱據酒泉自保,一度向北魏投降,441年被封為酒泉王。惟不久北魏仍以無諱終為邊患而討之,無諱敗退,乃派其弟沮渠安周西渡沙漠攻鄯善。 442年,無諱西行與安周會師,並佔領鄯善。數月後,再據高昌,對南朝宋奉表稱臣,被封為河西王。隔年(443年),改元承平。承平二年(444年),無諱死,安周繼立。 子沮渠乾寿。.

新!!: 高昌北凉和沮渠無諱 · 查看更多 »

沮渠牧犍

沮渠牧犍(),一名茂虔,匈奴支系盧水胡族人,沮渠蒙遜之子。十六國時期北涼國末代君主。沮渠牧犍原非蒙遜指定的繼承人,因國內眾臣推舉而登位,任內保持了父親一貫與北魏及南朝宋的關係,然而北魏既滅北燕,魏太武帝亦因毒殺武威公主圖謀和西域使者之言對牧犍不滿,遂出兵攻涼。牧犍初堅守姑臧城不降,但終在北魏軍圍攻下城陷,被逼投降,北涼亡。牧犍弟沮渠無諱帶領北涼殘餘勢力西走,後立起高昌北涼以承涼祚。.

新!!: 高昌北凉和沮渠牧犍 · 查看更多 »

承平 (沮渠無諱)

承平(443年-460年),是大涼君主沮渠無諱、沮渠安周的年號,共計17年。二年六月沮渠安周沿用。 吐魯番出土文物中有:“承平三年歲次大梁(酉)”、“承平十五年歲在丁酉”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978-7-101-02512-5、“承平十三年歲在乙未”等與沮渠無諱的承平干支配合的字樣;不過亦有與沮渠無諱的承平干支不配的“承平五年歲在丙戌”、“承平八年歲在己丑”字樣。學者認爲此與沮渠無諱的承平干支不配的承平年號當是麴氏高昌的第一個年號。另外,在沮渠牧犍的承和年號和承平之間可能存在一個437年起至442年的建平年號。.

新!!: 高昌北凉和承平 (沮渠無諱) · 查看更多 »

承和 (北凉)

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時期北涼君主沮渠牧犍的年號,共計6年餘。 由於《太平御覽》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號,因此《資治通鑒·宋紀·元嘉十年》條跟隨;記載紀元的書籍又跟隨通鑒的記載。學者根據《高僧傳》、《魏書》和《北史》的相同記載承認沮渠牧犍的承和年號,從而認爲永和年號為錯誤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另外,甘肅出土的石刻有“……緣禾三年嵗次甲戌”字樣。。學者認爲永和年號可能緣和之錯誤, 但是“緣和三年嵗次甲戌”則指“緣和元年”應為壬申年,與史書記載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新!!: 高昌北凉和承和 (北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前高昌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