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

指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

库斯·李锡尼·克拉苏(拉丁文: M·LICINIVS·P·F·P·N·CRASSVS,约前115年-前53年),罗马将军,政治家,在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过程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克拉蘇出身在富有的上流階級,後來又在上級(蘇拉)的默許下迫害政敵、濫用職權,他也是一位成功的黑心奴隸商人,不擇手段的斂財。所以他在一生中聚斂了巨大的财富,所以后人认为他是罗马历史中最富裕的人,也是世界历史中最富裕的人之一。 克拉苏是在内战时期,以担任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手下一名将领,开始政治生涯的。苏拉上台担任独裁官之后,他通过投机不動產,聚斂了大量财富。克拉苏在镇压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隸叛乱之后,在政坛崛起,与对手格奈乌斯·庞培一起担任执政官。 克拉苏、凯撒与庞培一起,组成了前三头同盟,同盟主导了罗马的政治制度。三人的野心、自负与猜忌令这个同盟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虽然克拉苏与凯撒是终身盟友,但是克拉苏与庞培厌恶对方,而且庞培越来越嫉妒凯撒在高卢战争中建立的军功。在克拉苏与庞培一起再次担任执政官之后,同盟的成员在前56年召开了卢卡会议,会议稳固了同盟,修补了同盟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第二个执政官任期完结之后,克拉苏获任命为叙利亚行省总督。他以叙利亚为基地,向罗马的长久敌人安息帝国发起了进攻。在這場卡莱战役中克拉苏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他在試圖前往敵營議和時也中了安息軍的埋伏而阵亡。 克拉苏的死,拆散了凯撒与庞培的同盟。在他逝世四年之后,凯撒带兵渡过卢比孔河,开始了对抗庞培与共和国合法政府的内战。.

22 关系: 卡莱战役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卢比孔河卢浮宫叙利亚 (罗马行省)奥卢斯·加比尼乌斯安息帝國尤利烏斯·凱撒巴黎哈蘭凯撒内战前三头同盟獨裁官罗马共和国罗马执政官罗马执政官列表 (共和国时期)羅馬帝國盖乌斯·卡西乌斯·朗基努斯格奈乌斯·庞培斯巴达克斯拉丁语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

卡莱战役

卡莱战役(Battle of Carrhae),为前53年罗马共和国和安息帝国在卡莱附近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安息骑兵将军(Spahbod)苏雷纳(Surena)在这场战役中,领兵彻底击败了由克拉苏指挥的罗马军队。这是持续时间近三百年的罗马-安息战争中的第一场战役,也是罗马历史中最惨烈的败仗之一。 克拉苏不但是前三头同盟的成员,还是罗马最富裕的人。为了得到军事荣誉和财富,他在未获元老院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入侵安息。亚美尼亚国王阿尔塔瓦兹德二世建议克拉苏取道亚美尼亚,入侵安息。他没有采纳亚美尼亚国王的建议,企图直接穿过美索不达米亚沙漠,实现计划。克拉苏的军队最终在卡莱(今土耳其哈兰)和苏雷纳的军队爆发战斗。人数较少的安息骑兵最终击败了人数较多的罗马军队。罗马军队的士兵,大部分都在战役中阵亡、被俘。而克拉苏本人,也在谈判破裂时被人杀害。他的死导致了前三头同盟瓦解,罗马内战爆发。.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卡莱战役 · 查看更多 »

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

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幸运者)(LVCIVS·CORNELIVS·L·F·P·N·SVLLA·FELIX,前138年-前78年),古罗马政治家,军事家,独裁官。.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 · 查看更多 »

卢比孔河

卢比孔河(Rubicone)是意大利北部的一条约29公里长的河流。这条河源自亚平宁山脉,流经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南部,最终在里米尼以北大约18公里处流入亚德里亚海。 在西方,“渡过卢比孔河”(Crossing the Rubicon)是一句很流行的成语,意为“破釜沉舟”。这个习语源自于西元前49年,凱撒破除将领不得带兵渡过卢比孔河的禁忌,带兵进军罗马与格奈乌斯·庞培展开内战,并最终获胜的典故。.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卢比孔河 · 查看更多 »

卢浮宫

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边,原是法国的王宮,现在是卢浮宫博物馆,常年展出的展品数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艺术作品与考古文物。.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卢浮宫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罗马行省)

叙利亚,古罗马行省之一。前64年,在第三次密特里达提战争获胜后,庞贝在兼并领土上设立该行省。罗马帝国分裂后,该地由拜占庭帝国继续统治。637年,该地在伊斯兰征服后陷落。 Category:罗马帝国行省.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叙利亚 (罗马行省) · 查看更多 »

奥卢斯·加比尼乌斯

奥卢斯·加比尼乌斯(AVLVS CABINIVS;活动时期: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国务活动家,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是格奈乌斯·庞培的支持者。 奥卢斯·加比尼乌斯于前67年任保民官时通过了追捕海盗法(Lex de piratis persequendis),根据该法令,庞培被委任为镇压地中海海盗的指挥官,并被给予在海上和距海岸80公里以内地区的无上统治大权。这项法令是促使庞培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加比尼乌斯在保民官任内的另两项重要举措是:禁止向外国驻罗马使节贷款,和限制元老院成员只能在每年的2月1日到3月1日会见外国使节。这两项措施都是为了制止元老贪污。 前66年,加比尼乌斯跟随庞培去亚洲,参加与本都国王米特里達梯六世和帕提亚人(安息)的战争。 奥卢斯·加比尼乌斯热衷于追逐权力。他在前61年任裁判官时举办大量规模宏大的公共娱乐活动,以图讨好罗马居民。前58年,他在一场充斥着行贿丑闻的选举中成功地获得了执政官职位。在执政官任内,加比尼乌斯帮助普布利乌斯·克洛迪乌斯攻击西塞罗,最终将西塞罗流放。前57年,加比尼乌斯作为资深执政官前往叙利亚镇压犹太人起义。在抵达叙利亚后,加比尼乌斯迅速平息了暴动并恢复罗马人的傀儡希尔卡努斯二世在犹太地区的最高地位(犹太教大祭司)。他并且改变了猶大王國的政府机构,以使它更加依附于罗马。加比尼乌斯也主持重建了几座毁于战火的犹太城镇。 前55年加比尼乌斯受庞培之命前往埃及恢复托勒密十二世的王位(此事没有事先得到元老院的同意)。在他离开叙利亚后,犹太王国再次发生内乱,希尔卡努斯二世又被推翻。加比尼乌斯在从埃及返回后镇压了暴乱,于前54年将犹太地区的管辖权交给了克拉苏。 加比尼乌斯返回罗马之后立刻遭到3项指控并被审判。罗马的骑士阶级(大多是些包税人)由于叙利亚的动乱(这与加比尼乌斯擅离职守有一些关系)受到了很大经济损失,他们因此非常怨恨加比尼乌斯。一般认为对加比尼乌斯的审判是他们推动的。 3项指控中的第一项是“大叛国罪”,针对他未得到元老院允许便擅自离开自己掌管的行省前往埃及。加比尼乌斯在这项指控中被判无罪。据信这是大规模对法官行贿的结果,而且连曾被加比尼乌斯迫害过的西塞罗都在庞培的授意下为他辩护。 第二项指控是关于加比尼乌斯在行省大肆搜刮(为了偿还他的私人债务),这项指控又牵扯到他在帮助托勒密十二世复位的过程中接受了后者多达10000塔兰特黄金的贿赂。结果加比尼乌斯被判有罪。 第三项指控是在翻旧帐,控告加比尼乌斯在前58年的执政官选举中舞弊。这项指控后来被撤消了。 在审判结束后,加比尼乌斯被流放到希腊,他的个人财产遭到没收。 尤利乌斯·恺撒在与庞培爆发内战之后于前49年将奥卢斯·加比尼乌斯召回,让他为自己服务。加比尼乌斯奉恺撒之命率兵前往达尔马提亚作战,但在抵达该地之后不久便因病去世(前48年或前47年)。.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奥卢斯·加比尼乌斯 · 查看更多 »

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波斯語: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称阿薩息斯王朝(Arsacid)、帕提亞帝國(Parthian)、波斯第二帝国,是古波斯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王朝。阿薩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領袖阿尔沙克一世,他趁著一名波斯總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国而征服了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地區,阿爾沙克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建立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亚细亚東南的幼发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汉朝之間的貿易路線丝绸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在安息帝國的前半段統治時期,雖然宮廷履行伊朗的傳統習俗,但也採納了希臘文化的一些元素。安息帝國的統治者以萬王之王為銜頭,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他們仿傚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做法接納一方霸主成為附庸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會由中央任命這些自治的總督。安息帝國也會任命一些總督,這些總督主要統領伊朗以外的地區,但他們的轄地較少,權力也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經成為首都。 在最初,塞琉古帝國是安息帝國在西線的敵人,斯基泰人則盤據在東面。不過,隨著安息帝國向西擴張,帝國也先後與亞美尼亞王國及羅馬帝國爆發衝突。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互相爭奪,爭取將亞美尼亞君主成為他們的附庸。前53年安息人在卡雷戰役徹底擊敗克拉苏統領的羅馬軍隊。到前40年至39年,除了泰尔外,羅馬人控制的累范特地區被安息人攻陷。羅馬軍官马克·安东尼對安息帝國進行反擊,多名羅馬將領也入侵美索不達米亞策應,塞琉西亞及泰西封的控制權數度易手,羅馬人始終不能牢固地控制這些地區。与对外战争相比,争夺王位而频繁爆发的内战对安息帝国危害更大,法爾斯伊什塔克爾的統治者阿尔达希尔一世叛變,他在224年殺害了安息帝國最後一位統治者阿爾達班五世。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直至七世紀被穆斯林征服前一直統治著伊朗和近東大部分地區,安息帝國的分支阿薩息斯王朝則仍在亞美尼亞繼續其統治。 相對薩珊王朝甚至是更早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安息語、希腊语及其他語言記載的本土安息文獻較稀少。除了一些凌散的楔形文字簡、殘缺的陶器碎片、石刻、德拉克马硬幣、殘存的羊皮紙文獻,安息帝國的歷史只能透過外來的資料而得知,這些外來資料主要是希臘和羅馬史學,也包括中國貨品在安息帝國流通而形成的中國史學。安息帝國的藝術品被史學家視為了解安息帝國社會和文化的有效來源,而關於這一方面的文獻資料卻匱乏。.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安息帝國 · 查看更多 »

尤利烏斯·凱撒

乌斯·尤利乌斯·凱撒¹(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²,),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為羅馬尤利乌斯家族成员。 凱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佔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凱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凱撒身后,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Imperator)。.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尤利烏斯·凱撒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哈蘭

哈蘭(Halland)是位於瑞典西南部,約塔蘭的一個舊省。與西約特蘭、斯莫蘭、斯科訥陸上接壤。 category:瑞典舊省.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哈蘭 · 查看更多 »

凯撒内战

罗马大内战(前49年-前45年),又称为凯撒内战,罗马共和国最后的军事政治冲突之一。冲突在凯撒及其支持者(如平民派)和格奈乌斯·庞培及其支持者(罗马元老院和政治保守、社会传统的贵族派)之间开展。 在西班牙行省、意大利行省、罗马属希腊、伊利里亚、托勒密王國、阿非利加行省,进行了四年的战斗之后,凯撒在蒙达战役中击败了最后一批贵族派。在返回罗马之后,他获任为终身独裁官(Dictator perpetuo)。战争的影响是: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传统几乎完全毁灭,罗马开始向帝国转型。.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凯撒内战 · 查看更多 »

前三头同盟

前三头同盟指公元前60年,由凱撒、克拉苏和庞培组成的政治联盟,相对于屋大维、马克·安东尼和雷必达组成的后三头同盟。 公元前73年,罗马爆发了斯巴达克斯奴隶大起义。在镇压这次起义过程中,苏拉的两位部将克拉苏和庞培一度成了罗马的风云人物。但是他们因为和元老院的冲突而废除了苏拉留下的制度。公元前60年,克拉苏、庞培与凱撒结成秘密的政治同盟,一起反对元老院,史称“前三头”。为了巩固这一同盟,凱撒(前100年—前44年)把自己年仅14岁的女儿嫁给了50岁的庞培。在克拉苏和庞培的支持下,凱撒于前59年当选执政官。 公元前58年,恺撒赴任山南高卢总督,他利用山北高卢各部落间的不和和日耳曼人入侵高卢之机,经三年苦战,占领了大部分高卢的领土。恺撒的声望和势力都因此大增,引起了庞培的嫉妒和戒心。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对安息的战争中失败阵亡,“三头”剩下了“二头”。这时,庞培便与元老院相勾结反对凱撒。 公元前49年1月1日,元老院作出决议,恺撒在高卢总督任满后(公元前49年3月1日),必须解散军队,如果拒绝,他将被宣布为祖国之敌。这样,庞培与凱撒之间的关系完全破裂。1月10日,恺撒越过分割他管辖的高卢与意大利本土之间的卢比肯河,进军罗马,从而引发内战。庞培被元老院任命为指挥官前往应战,但仓促率元老院多數成員拋棄羅馬,逃往希腊。恺撒占领罗马,被任命为独裁官。但是恺撒放弃了这一临时性的职位,而当选了前48年的执政官。 不久,恺撒开往希腊与庞培展开决战,庞培在法萨卢斯战役中败北后又逃往埃及。而恺撒又追到了埃及。埃及国王为了讨好恺撒,便杀了庞培。按照前任国王的遗嘱,埃及法老托勒密十三世本应该与他的姐姐克麗歐佩特拉七世共同执政,但是他独揽了大权。克麗歐佩特拉的美貌和才华征服了恺撒,恺撒把她扶上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埃及艳后”。公元前45年,凱撒结束了长达4年的内战,带着埃及女王以及他们的儿子凯萨里奥回到了罗马,成为了罗马唯一的最高统治者。.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前三头同盟 · 查看更多 »

獨裁官

裁官(Dictator)是羅馬共和的特殊政治職務,是一種特殊長官,他的職能是執行特殊的任務,超過任何一位正規長官的威權。该職務在中文文献中有时也被音译为“狄克推多”。.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獨裁官 · 查看更多 »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罗马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罗马执政官

執政官(consul,縮寫为cos.)是羅馬共和國通過選舉產生的最高的職務,而在羅馬帝國是委任的職務。在拉丁语中,consules的意思是「那些走在一起的人」。.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罗马执政官 · 查看更多 »

罗马执政官列表 (共和国时期)

#重定向 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列表.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罗马执政官列表 (共和国时期)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盖乌斯·卡西乌斯·朗基努斯

乌斯·卡西乌斯·朗基努斯(拉丁文:Gaius Cassius Longinus,早于公元前85年 - 公元前42年10月),罗马元老院议员,谋杀恺撒的主谋,也是马尔库斯·尤尼乌斯·布鲁图的妻舅。.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盖乌斯·卡西乌斯·朗基努斯 · 查看更多 »

格奈乌斯·庞培

格奈乌斯·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勇悍善戰,兇殘嗜殺,於前三頭同盟中勢力最強。 在公元前70年左右,羅馬共和国爆發了著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一群以斯巴達克斯為首的奴隸為了爭取自由和反對暴政便集體起義。當時克拉苏奉命敉平叛亂,成功消滅起義軍主力,又對殘餘的奴隸勸降。庞培趕到時,見功勞全都落在克拉苏手中,深心不忿,便把五千多名殘餘奴隸捉來,不分男女老幼,把他們每隔十步便釘在一個十字架上,令他們活活淌血而死。 四年後,庞培率軍平定了敘利亞一帶,並建為行省,權力到達頂峰。在公元前六零年,他與凯撒與克拉苏秘密結成「三头政治同盟」跟元老院對抗。后和凯撒发生权力之争,爆发内战。他於法薩盧斯戰役進行決戰中被凯撒擊敗後,逃往埃及。 前48年秋季,龐培在凱撒軍的追擊下來到了亞歷山卓外海,尋求庇護。年僅15歲的托勒密十三世還很年輕,此事主要由財政大臣波提紐斯處理。 前48年9月28日,龐培雖然覺得事情有異,托勒密迎接的場面既不隆重,還有點肅殺,岸上滿是士兵,加上托勒密還派出艦隊像是監視龐培般。龐培自知無法逃脫,只得乘著對方安排的一艘小船,準備要登上埃及的海岸。 然而迎接他的托勒密軍官在龐培一上岸,就殺了龐培並砍下他的頭,動手的軍官中還有龐培的老部下。托勒密顧命大臣阿基拉斯(Achillas)和(Lucius Septimius)動手殺了龐培。 龐培的妻子和孩子在海上看到這件慘案,連忙揚帆逃走,這天剛好也是龐培58歲生日。 &格奈乌斯·奥菲迪乌斯·奥雷斯特斯 -->.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格奈乌斯·庞培 · 查看更多 »

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Σπάρτακος;Spartacus,约前120年-前71年,www.bbc.co.uk。)是一名色雷斯角鬥士。他與高盧人克雷斯、俄諾瑪俄斯、以及甘尼克斯一起領導了反抗羅馬共和國統治的斯巴達克斯起義。 有關斯巴達克斯的文獻,除了與此次戰爭相關的之外鮮有人提及。現存的很多歷史資料之間相互矛盾,因此並不都可信。但是所有的文獻都認為其是一名角鬥士,並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將領。 被描述為反抗壓制人民的羅馬奴隸寡頭政治,並起身為自己自由而戰的起義軍,為很多政治思想家提供了靈感,並被很多文學、電視、電影所演繹。雖然這些作品與經典歷史學家的觀點相矛盾,但是沒有歷史文獻記錄表明起義軍的出發點是為了終結羅馬共和國的奴隸制度,或者這些殺戮了很多羅馬人的起義軍領導者有意終結奴隸制。.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斯巴达克斯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

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拉丁语:Publius Cornelius Lentulus Sura,?~前63年12月5日)古罗马政治家,因参与喀提林阴谋而被处死。 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的绰号Sura的意思是“小腿”。前81年,他被控制罗马的独裁者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指控挪用公款(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是那一年的财务官)。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拒绝承认任何指控,反而高傲地向法官露出小腿表示蔑视(古罗马的男孩在玩球类游戏而闯祸时会被抽打小腿)。 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在前75年当选为裁判官,随后于次年以资深长官的身份被派往西西里任总督。前71年,他被选举为执政官。 前70年,刚刚卸任的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和另外几个政客一起因“不道德”行为而被逐出元老院。这其中可能有政治斗争的因素,因为共和国末期的元老院已极其腐化,许多元老贪婪淫荡。在这种失意的情况下,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加入了喀提林的集团。喀提林是一个平民派的政客,其活动的许多性质现在仍无法判断,但总而言之他是反对当权派的。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则沉醉于一个西比拉神谕(西比拉是一种女先知),该神谕说“将有三位科尔内利乌斯氏族的成员统治罗马城”,雷恩图卢斯认为这指的是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秦纳和他自己,并因此而飘飘然起来。不久他成为喀提林集团的主要人物之一。 前63年夏天喀提林第3次竞选执政官失败。不久西塞罗即发表第一篇反喀提林演说,指控喀提林企图武力夺权。喀提林被迫逃离罗马,并在意大利各地聚集力量准备武装起事。雷恩图卢斯负责领导喀提林集团中留在罗马城的人,他与另一个重要头目盖乌斯·科尔内利乌斯·凯泰古斯一起,准备谋杀西塞罗并在罗马城中放火。结果这个阴谋因雷恩图卢斯自己的卤莽和轻率而败露。 当时有一个阿洛布羅基人(高卢的一个凯尔特民族)的使节正在罗马。阿洛布羅基人派使者到罗马是为了向元老院控诉当地总督对他们的压迫。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企图得到外部武力支持,于是与该使者接近,希望与其部落结盟,并草率地吐露了自己的计划。结果该使者另有打算,他假装支持阴谋者的计划,设法弄到了几个喀提林集团领袖亲笔签名的文件,随后就向昆图斯·费边·桑加(阿洛布羅基人在罗马的庇护人)告发了这起阴谋。昆图斯·费边·桑加随即通知了西塞罗,后者正不遗余力地向元老院鼓吹喀提林阴谋的严重性并主张镇压喀提林集团。西塞罗得知此事后立刻采取行动,很快罗马城中的喀提林集团成员便全数被捕。西塞罗因为急于行事,未经正式审判而只通过元老院决议就将被抓获的5名喀提林集团领袖判处死刑。这在当时可能是必要的(因为其他阴谋者可能援救他们的同伙),但后来终于给西塞罗带来了政治灾难(不经审判而处死罗马公民属于违法行为)。雷恩图卢斯于前63年12月5日在图利安努姆监狱被处死。.

新!!: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和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克拉苏·迪弗斯,M.L.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