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静静的顿河

指数 静静的顿河

《靜靜的頓河》(Тихий Дон),前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 這部小說構思於1924年,1928年開始執筆,至1930年完成前三部,直至1940年全書完成,前後歷時12年。此書一問世就聲譽鵲起,立刻受到國內外的矚目,在德國銷售量甚至超過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年輕的肖洛霍夫躍昇世界級作家,被譽為“令人驚奇的佳作”“蘇聯文學還沒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說”。1941年小说獲史達林獎。 《靜靜的頓河》共分四部八卷,背景是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國內戰爭)和兩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小說的情節是哥薩克青年士兵葛利高--(Григорий Мелехов)和阿克西尼亞(Аксинья)的悲劇命運以及葛利高--一家在動蕩年代中的變遷,寫盡「紅」、「白」哥薩克之間的殘酷殺戮。第三部作品描寫了1918年春至1919年5月間哥薩克地區出現的叛亂,這是紀實報導。葛利高--成為叛軍的人物。第四部作品寫哥薩克叛亂被平息,阿克西尼亞被流彈打死。在不到五年內,葛利高里一會兒投入紅軍,一會兒倒向白軍,雙手沾滿了兩方面的鮮血,他的矛盾和痛苦顯然與他所屬的特定的群體無法切割。 作品充滿了頓河流域濃厚的鄉土氣息。肖洛霍夫因本書獲得196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由於他在描繪頓河的史詩式的作品中,以藝術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現了俄國人民生活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面貌”。 1999年,《靜靜的頓河》手稿被發現存於肖洛霍夫密友庫達紹夫的遠親家中。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財政部籌款,以50萬美元購得,目前珍藏於“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

35 关系: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十月革命反战歌曲小说乔治十字勋章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二月革命库兹涅佐夫作家俄国内战俄罗斯俄罗斯总统俄语列寧勳章哥薩克内战皮特·西格现实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白俄罗斯花儿都到哪里去了頓河顿河畔罗斯托夫西线无战事马克西姆·高尔基诺贝尔文学奖蘇聯艺术家苏德战争苏联游击战文学批评普京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本名埃里希·保羅·雷馬克(Erich Paul Remark),二十世紀德裔美籍作家。.

新!!: 静静的顿河和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 查看更多 »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p),苏联文献中正式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r),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列寧革命或布尔什维克政變,是1917年俄國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个阶段,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政府。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 这场革命跟随并且利用了发生于同年的二月革命,那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并建立了以贵族和前贵族为主体组建的临时政府。此时城市工人开始组建委员会(俄语称「苏维埃」),其中革命者批评临时政府及其行动。发生于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并给当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占据多数(俄语称「布尔什维克」)的派别控制的苏维埃赋予了权力。紧接着开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宣扬社会主义的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随着这场革命未能得到彼得格勒以外地区的广泛承认,俄国内战(1917–1922)爆发并于1922年建立苏联。 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利用他们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的影响力组建武装力量来领导。布尔什维克赤卫队武装在指挥下开始于儒略历1917年10月24日接管政府建筑。翌日,冬宫(当时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所在地)被夺取。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組織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推翻了以资产阶级的俄国临时政府,為1918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礎。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派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资产阶级政府”;“冬宫之夜”也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

新!!: 静静的顿河和十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反战歌曲

反战歌曲(anti-war song)是表示对战争的抗议的歌曲。是歌词为反战主义的歌曲总称,是抗议歌曲(Protest Song)的一种。.

新!!: 静静的顿河和反战歌曲 · 查看更多 »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新!!: 静静的顿河和小说 · 查看更多 »

乔治十字勋章

乔治十字勋章 (GC) 是英国荣誉制度设置的第二高奖。它的授予条件是“最伟大英雄主义的行为或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最显著的勇气”, 不在敌人面前,不在英国武装部队和英国平民面前。 自颁布以来,已经允许追授奖项。它也授予以前得英联邦国家,其中大部分国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荣誉体系,不再推崇英国的荣誉。它可以授予任何军衔的军人和平民,包括警察,紧急服务人员和商船海员。许多奖项都是由英王亲自向两位获奖者颁发的。颁发活动通常在白金汉宫举行。.

新!!: 静静的顿河和乔治十字勋章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Aleksandr Isayevich Solzhenitsyn,,),苏联—俄罗斯的杰出作家,蘇聯時期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他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有较大成就。.

新!!: 静静的顿河和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 · 查看更多 »

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可以指:.

新!!: 静静的顿河和二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库兹涅佐夫

庫茲涅佐夫/庫茲涅佐娃 是俄羅斯人的一個姓氏:男性為“庫茲涅佐夫”(Кузнецов,拉丁轉寫:Kuznetsov 或 Kuznetsoff),女性為“庫茲涅佐娃”(Кузнецова,拉丁轉寫:Kuznetsova)。是為第三大常見的俄羅斯人之姓氏。英文中,“Kuznetsov”、“Kuznetsoff”及“Kuznetsova”等同于“Smith”;.

新!!: 静静的顿河和库兹涅佐夫 · 查看更多 »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新!!: 静静的顿河和作家 · 查看更多 »

俄国内战

俄国内战(Гражданская война́ в Росси́и),后来又称為苏联国内战争或對蘇干涉戰爭,是於1917年11月到1922年10月,在前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是红军和由反布尔什维克力量组成的松散的联合力量白军,还有多国出兵干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外蒙古和波斯。苏联官方称法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红军于1919年在乌克兰击败白军,并在西伯利亚击败亚历山大·高尔察克的武装。随后彼得·弗兰格尔领导的白军于1920年秋在克里米亚被击败。 许多独立运动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崩溃和战争的进行而发起。其中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和波兰成为主权国家。前俄罗斯帝国的其余领土在战后成立苏联。.

新!!: 静静的顿河和俄国内战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静静的顿河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总统

俄罗斯联邦总统(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是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元首。1993年12月12日通过的第一部《联邦宪法》,规定俄联邦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确立總統和联邦政府主席(总理)權力二元結構的政府體制,近似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雙首長制。第三任總理德米特里·阿納托利耶維奇·梅德韋傑夫2008年12月30日簽署憲法修正案,延長總統任期與國家杜馬(下議院)任期,總統任期由四年延至六年,國家杜馬任期由四年延至五年。.

新!!: 静静的顿河和俄罗斯总统 · 查看更多 »

俄语

俄语(russkij jazyk,发音)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俄語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员国裡曾經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蘇联時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非常强调俄语的重要性。虽然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现在很多开始强调使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共通语言。俄语屬於印欧语系,是东斯拉夫语支中三個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第十世紀的內容。 俄语是歐亞大陸中分布區域最廣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语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语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

新!!: 静静的顿河和俄语 · 查看更多 »

列寧勳章

列寧勳章(俄文:Орден Ленина)是蘇聯最高等級的國家勳章,命名是為了紀念俄羅斯十月革命領導人列寧。此勳章在1930年4月6日由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发布命令设立,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中建立特殊功勋的个人、集体、机关、社会团体、部队或城市。到蘇聯解體為止,共頒發了431,418枚。.

新!!: 静静的顿河和列寧勳章 · 查看更多 »

哥薩克

哥薩克馬邁 哥萨克(козаки;каза́ки́)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及俄罗斯南部)的游牧民系,在历史上以驍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為支撑俄罗斯帝国于17世纪往东扩张的主要力量。移民中国的部分哥萨克被称为阿尔巴津人。.

新!!: 静静的顿河和哥薩克 · 查看更多 »

内战

内战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爆发的战争James Fearon, in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7.

新!!: 静静的顿河和内战 · 查看更多 »

皮特·西格

特·西格(Pete Seeger,),也翻译为皮特·席格,生於美國纽约曼哈顿,著名民歌歌手,是民歌复兴运动的先驱,有“美国现代民歌之父”之称。皮特·西格一直参与各种抗议活动,从民权运动、反越战,到现在的环保活动,他的歌声在被不同的人翻唱,他的身影也总是出现在这些抗议活动的舞台上。.

新!!: 静静的顿河和皮特·西格 · 查看更多 »

现实主义

實主義(Réalisme),又可稱作實在主義,認為在人類的認知中,我們對物體之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於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一般定義為關於現實和實際而排斥理想主義。不過,現實主義在博雅人文範疇中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别是繪畫、文學和哲學裡)。它還可以用於國際關係。 在藝術上指對自然或當代生活做準確、詳盡和不加修飾的描述。現實主義摒棄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張細密觀察事物的外表,依據這個說法,廣義的寫實主義便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許多藝術思潮。 在視覺藝術和文學裡,現實主義是一個19世纪的一場運動,起源於法國。 现实主义的艺术运动在欧洲迅速蔓延。 在意大利,现实主义主题由Gioacchino Toma,安东尼奥·罗塔和Giuseppe Pellizza da Volpedo承担,而在米兰,在下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间,一群年轻的画家将生活在存在主义现实主义的潮流之中,主题是 用现实主义打破思想方案马里奥·巴尔迪。.

新!!: 静静的顿河和现实主义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静静的顿河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蕭洛霍夫(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о́лохов,),出生於維約申斯克區頓河流域,蘇聯作家。連任多屆蘇共中央委員,當過蘇聯作家協會書記,兩次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 1922年,前往莫斯科,加入“青年近衛軍”,隔年與一位哥薩克的女教師瑪麗姬·格羅斯拉伕斯卡婭結婚。並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胎記》。1924年他回到頓河開始創作,1928年《靜靜的頓河》第一部在苏联《十月》杂志上发表就聲譽鵲起,立刻受到國內外的矚目,在德國銷售量甚至超過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年輕的蕭洛霍夫躍昇世界級作家。1937年至1938年之間多次致信史達林,幾乎遭受迫害。1956年除夕和1957年元旦,在《真理報》連載《一個人的遭遇》。1965年以《靜靜的頓河》一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另一部長篇《新墾地》是《靜靜的頓河》的續作。 1999年,「頓河」手稿被發現存於蕭洛霍夫密友庫達紹夫的遠親家中。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財政部籌款,以50萬美元購得,俄羅斯文獻鑑定專家委員會鑑定手稿確為蕭洛霍夫手跡,目前珍藏於「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2005年命名為“肖洛霍夫年”。.

新!!: 静静的顿河和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格魯吉亞語:იოსებ სტალინი;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本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იოსებ ბესარიონის ძე ჯუღაშვილი,),苏联前最高领导人,執政近三十年(1924 - 1953 年),任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大元帅,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生于俄罗斯帝国哥里,毕业于梯弗里斯神学院。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他倾向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派别,并组织了1907年梯弗里斯银行抢劫案以筹集革命资金。1913年开始使用笔名斯大林(Ста́ли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派执政后,斯大林为七名政治局成员之一。斯大林在苏联成立后,成为苏共的总书记。尽管列宁反对,在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功掌权并清洗了反对派。随后他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被全面强制推行的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政策代替。斯大林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型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然而农业集体化则扰乱了食品生产,引發了1932年苏联大饥荒。在1930年代,因為其極度專制,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在树立个人崇拜同时,对党、政、军领导人,少数民族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進行大量逮捕,流放或劳改和屠殺,造成百萬人死亡。 1939年8月,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瓜分波兰,然而随后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尽管初期有所损失,苏联红军于1945年5月攻克柏林,在欧洲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在二战时期吞并了波罗的海国家,在战后的东欧扶植社会主义阵营,并支持中国、朝鲜及北越的社会主义国家。势力扩大了的苏联和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支持的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在战后对峙形成冷战。斯大林带领苏联完成了战后重建,并使苏联成为第二个拥核国。在战后大饥荒后,斯大林发起了自然大改造和共产主义建设。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继任并对其展开批判及进行去斯大林化。 斯大林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的最重要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斯大林主义影响了世界上众多的马列主义组织及政府,而斯大林则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象征。在苏联解体后,因曾领导抗击纳粹德国胜利及建设苏联,斯大林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赞扬。对其的批评则多强调他任内使得数以百万计人死亡,并发起大量的政治、宗教及民族镇压。.

新!!: 静静的顿河和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共和国(translit;;bʲɪlɐˈrusʲ ),通称白俄罗斯,或稱白羅斯,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首都為明斯克,於1991年8月25日從苏联独立,於同年12月19日改稱“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东及北部与俄罗斯联邦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国土面积達207,600平方公里,人口達968.98万人(2008年) ,大部分居住在明斯克或者其他大城市附近,將近80%人口為土生土長的白俄羅斯人,主要少數民族依次是俄羅斯人、波蘭人和烏克蘭人。1995年後,白俄羅斯語和俄羅斯語被設為官方語言。白俄羅斯憲法並無明確規定國教,大多數人信仰俄羅斯東正教,其次則為羅馬天主教,而基督宗教的不少節日(如復活節等)也被設為國定假日。.

新!!: 静静的顿河和白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花儿都到哪里去了

《花儿都到哪里去了?》(英语: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是美国民歌歌手皮特·西格创作的一首歌曲。歌词的前三段创作于1955年,并发表在《》杂志上。在1960年5月续写了后面的歌词,让这首歌成为了一首可以循环演唱的歌曲。.

新!!: 静静的顿河和花儿都到哪里去了 · 查看更多 »

頓河

頓河可能是指下列事物:.

新!!: 静静的顿河和頓河 · 查看更多 »

顿河畔罗斯托夫

顿河畔罗斯托夫(Ростов-на-Дону,俄语拉丁字母拼写:Rostov-na-Donu)是俄罗斯罗斯托夫州和南部联邦管区的首府。 建于1749年,1807年建市。人口為111萬5000人(2015年)。.

新!!: 静静的顿河和顿河畔罗斯托夫 · 查看更多 »

西线无战事

《西線無戰事》(Im Westen nichts Neues)是德國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反戰小說。因內容带有强烈的反战意識,曾於1930年代纳粹黨執政時查禁。.

新!!: 静静的顿河和西线无战事 · 查看更多 »

马克西姆·高尔基

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1936年6月18日),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新!!: 静静的顿河和马克西姆·高尔基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文学奖

諾貝爾文學獎(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之一,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日裔英國籍小說家石黑一雄。该奖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新!!: 静静的顿河和诺贝尔文学奖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静静的顿河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艺术家

艺术家是指进行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动的人物,包括写作、绘画、摄影、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通常是有比较高的成就或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美學素養程度的人。.

新!!: 静静的顿河和艺术家 · 查看更多 »

苏德战争

蘇德戰爭(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die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与納粹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苏联投降為止。.

新!!: 静静的顿河和苏德战争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静静的顿河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游击战一词来自18世纪的西班牙语guerra(戰爭)的縮小詞guerrilla,意为“小战”,这一词在后来的半岛战争(1808年-1814年)也出现过。游击战以多發性主動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及融入群众裡。 游击战在史前或许就出现过,但直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才有实据。在后来的古典中国也出现过,比如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实际意义上的游击战,直到近代才出现。.

新!!: 静静的顿河和游击战 · 查看更多 »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或文學評論(Literary criticism)乃是对文学的研究、评价和解读。现代文学批评经常受到文学理论的影响,而后者专注于对文学的技巧和目标进行哲学性的探讨。二者虽然密切相关,但文学批评家未必总是理论家。 文学批评究竟是从文学理论中分野出来的独立一支,或者是植于具体的文学及其批判?这还颇有争议。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文学思想和批评指南》(Johns Hopkins Guide to Literary thinking and Criticism)描述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之间就没有区别,而且几乎都是使用两个术语来描述相同的概念。一些评论家认为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实践,因为批评总是直接处理文学作品,而理论可能更为一般而抽象。 文学批评往往呈现为文章或专著。学术型的文学批评家在文学系任教,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流行的批评者则在大众期刊上发布他们的批评,例如《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纽约时报书评》、《纽约书评》、《伦敦书评》、《国家》、《纽约客》。.

新!!: 静静的顿河和文学批评 · 查看更多 »

普京

#重定向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新!!: 静静的顿河和普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靜靜的頓河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