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青洲 (中西區)

指数 青洲 (中西區)

青洲(Green Island,亦作Tsing Chau),又稱大青洲(Tai Tsing Chau)是香港的其中一個島嶼,在香港官方地圖中,青洲的英文島名是Green Island。地區行政上屬於中西區,與東面的小青洲合稱為大小青洲。島嶼面積10公頃,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之西北,中間隔著硫磺海峽。 青洲上並沒有居民居住,但設有全香港首個同時使用太陽能及風能發電的自動氣象站,島的東面亦有懲教署青洲羈押中心及青洲警署。 香港政府曾計劃在堅尼地城以北進行約186公頃的填海工程,把青洲和香港島連接,以提供用地作住宅發展用途,並藉以改善西區的交通情況。由於當局在1995年於憲報刊載青洲公眾卸泥區計劃時,曾接獲多份反對書,包括環保團體的強烈反對,故此政府暫時擱置整項青洲發展計劃。 青洲燈塔建築群包括一座建於1875年的舊燈塔及一座於1905年興建的新燈塔,並有一幢前歐籍職員宿舍,以及一幢前看守員房舍。兩座青洲燈塔2008年11月7日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列為法定古蹟。雖然市民希望前往燈塔建築群觀賞,不過,發展局以該地點交通不便及已租作戒毒中心為理由拒絕開放。.

19 关系: 堅尼地城填海大小青洲太阳能小青洲中西區 (香港)公顷环境组织硫磺海峽發展局青洲羈押中心青洲燈塔風能香港香港島香港島嶼香港行政區劃香港法定古蹟列表懲教署

堅尼地城

堅尼地城(Kennedy Town),又名堅尼地(Kennedy)或堅彌地城,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西北端的地區,南面背靠摩星嶺,北面前臨卑路乍灣,西面與大小青洲隔著硫磺海峽,東面與石塘咀相連;範圍包括西寧街至歌連臣街或西祥街。堅尼地城為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原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在香港最初劃定的四環九約中,堅尼地城為其中一環及一約的範圍之內,即西環和第一約(由堅尼地城至石塘咀)。 根據香港政府1886年8月26日《憲示331號》,該地原作堅利德城,及後寫作堅彌地城,直至近數十年才簡化筆劃改寫成堅尼地城。而堅尼地城最西的部分,例如西環邨附近,俗稱「西環尾」,意即西環的盡頭。.

新!!: 青洲 (中西區)和堅尼地城 · 查看更多 »

填海

填海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陸地。對於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是一個為市區發展製造平地的很有效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東京、香港、澳門、新加坡、深圳及天津,均採用此法製造平地。有些機場,如日本關西國際機場更是整座百分之百填海而成,包括與陸地連接的連絡道路。.

新!!: 青洲 (中西區)和填海 · 查看更多 »

大小青洲

大小青洲(Green Island and Little Green Island,亦作Tai Siu Tsing Chau)為香港中西區青洲和小青洲的合稱。青洲山頂有香港天文台的氣象站,從前是悬掛風球的地點之一,主要供停泊在香港西部的船舶有關颱風的訊息。 大小青洲目前並沒有任何居民居住,也沒有任何公共交通到達該處。.

新!!: 青洲 (中西區)和大小青洲 · 查看更多 »

太阳能

太阳能(英语:Solar energy),是指來自太陽辐射出的光和热被不斷發展的一系列技術所利用的一种能量,如,,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熱能發電,和。 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陽提供的熱和光生存,而自古人類也懂得以陽光曬乾物件,並作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製鹽和曬鹹魚等。但在化石燃料減少下,才有意把太陽能進一步發展。 太阳能技術分為有源(主動式)及無源(被動式)兩種。有源的例子有太陽能光伏及光热转换,使用電力或機械設備作太陽能收集,而這些設備是依靠外部能源運作的,因此稱為有源。無源的例子有在建築物引入太陽光作照明等,當中是利用建築物的設計、選擇所使用物料等達至利用太陽能的目的,由於當中的運作無需由外部提供能源,因此稱為無源。 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風能,化学能,水的势能。化石燃料可以稱為遠古的太陽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且无需运输,对环境污染低。太阳能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以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新!!: 青洲 (中西區)和太阳能 · 查看更多 »

小青洲

小青洲(Little Green Island,亦作Siu Tsing Chau),是香港的一個島嶼,地區行政上屬於中西區,與西面的青洲合稱為大小青洲。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之西北,中間隔著硫磺海峽。 在香港的官方地圖中,小青洲的英文島名叫Little Green Island。 小青洲上並沒有居民居住。僅有一個氣象站,負責觀測維多利亞港以西海域上的天氣資料,供香港天文台日常運作及發出警報用。 小青洲雖小,但具有很豐富的生態資源,白腹海鵰在此地出沒,中西區區議會會議中提及過小青洲暫時不適合發展旅遊項目,因為如果容許大量旅客在島上活動,對島上生態會有一定破壞。.

新!!: 青洲 (中西區)和小青洲 · 查看更多 »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和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西區亦居住了不少福建人(閩南人)以及潮州人,中西區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福建話(閩南話)和潮州話為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東、西街、永樂東、西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而潮州人則較後遷入西環以及西環半山一帶。中環亦是早期的香港政治經濟中心,也有全國各地的族群聚居。此外,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為243,266人。.

新!!: 青洲 (中西區)和中西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公顷

公顷(hectare)为面积的公制单位(国际单位),為國際單位制並用單位之一。國際上,縮寫為ha;在中国大陆的法定缩写为h㎡。一塊面積一公頃的土地,大約與標準足球場近似,此外,公頃也稱為(HA)。.

新!!: 青洲 (中西區)和公顷 · 查看更多 »

环境组织

环境组织或環保組織(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是寻求保护、分析或监测环境以防止其遭虐待或恶化的组织。 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可以是指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或者建成环境。组织可能是慈善团体、基金、非政府组织或政府组织。环境组织可以是全球性的、国家性的、性的或地方性的。.

新!!: 青洲 (中西區)和环境组织 · 查看更多 »

硫磺海峽

硫磺海峽(Sulphur Channel)是香港海峽之一,位於青洲、小青洲及香港島區之間。海峽西端連接東博寮海峽,東端則連接維多利亞港。這個海峽是來往中環至長洲、南丫島等離島的香港渡輪以及上環港澳碼頭、尖沙咀中港碼頭至澳門、中山和珠海的跨境渡輪必經之路。 1990年代的青洲填海計劃中,整個硫磺海峽會被填海成為陸地,使青洲與香港島連接,但在環保組織的強烈反對下,香港政府被逼收回有關計劃。 硫磺海峽原稱青洲口。現名與硫磺無關,而是由香港開埠初期的英國皇家海軍炮艦硫磺號(HMS Sulphur)而得名。.

新!!: 青洲 (中西區)和硫磺海峽 · 查看更多 »

發展局

展局(Development Bureau,缩写:DEV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其中一個決策局,成立於2007年7月1日,負責有關規劃、土地用途、屋宇、市區重建、公共工程,以及與發展有關的文物保育事宜。現任局長為黃偉綸。.

新!!: 青洲 (中西區)和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青洲羈押中心

青洲羈押中心,是香港懲教署轄下的一所越南非法入境者羈押中心,位於青洲。自1998年6月最後一所越南船民羈留中心關閉後, 抵港的越南非法入境者會先在該中心接受檢疫,然後送往域多利監獄羈留。 根據2009年官方消息,該中心已經暫時關閉。.

新!!: 青洲 (中西區)和青洲羈押中心 · 查看更多 »

青洲燈塔

青洲燈塔(Green Island Lighthouse)是香港一組燈塔,位於香港島西北方的青洲,其兩座燈塔、歐籍職員宿舍及前看守員房舍已於2008年11月7日列為法定古蹟 香港政府新聞網,2008年11月7日。 青洲燈塔的首座燈塔在1875年7月1日啟用,為進入維多利亞港西部的船隻導航,是香港第二座燈塔(首座為鶴咀燈塔)。 1893年,港督卜力提出把已停用的鶴咀燈塔訊號燈搬到青洲燈塔使用,便在舊燈塔旁建了一座較大的新燈塔,以容納鶴咀的訊號燈。新燈塔於1904年動工,並於翌年投入運作。新燈塔高17.5米,並與舊燈塔並列,一直未有拆卸。 燈塔旁設一幢歐籍職員宿舍及紅磚屋。1970年,燈塔裝置了全面自動化設施,至今仍在運作。.

新!!: 青洲 (中西區)和青洲燈塔 · 查看更多 »

風能

能是因空氣流動而產生的一種可利用的能量。空氣流具有的動能稱風能。空氣流速越高,它的動能越大。用風車可以把風的動能轉化為有用的機械能;而用風力發動機可以把風的動能轉化爲有用的電力,方法是透過傳動軸,將轉子(由以空氣動力推動的扇葉組成)的旋轉動力傳送至發電機。全世界以風力產生的電力在2008年共約2192億度,當年風力供應電力佔全世界用電量的1%,在2014年時全球風力發電量已增長到佔總用電量3%。風能雖然對大多數國家而言還不是主要的能源,但在2000年到2015年之間已經成長了二十四倍。 風能是風的能量轉換成可利用的能量形式,例如使用風力渦輪機產生電力,風車產生機械動力,風泵抽水或排水,或風帆推動船。在現代,渦輪葉片將氣流的機械能轉為電能而成為發電機。在中古與古代則利用風車將蒐集到的機械能用來磨碎穀物或抽水。 一間大型的風力發電廠可以由連接輸電網的數百台風力發動機組成。 風能量是豐富、可再生、分佈廣泛、不產生污染,也不會排放溫室氣體。 我們把地球表面一定範圍內,經過長期測量、調查與統計得出的平均風能密度的概況稱該範圍內能利用的依據,通常以能密度線標示在地圖上。 人類利用風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例如帆船,但數千年來,風能技術發展緩慢,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但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來,在常規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態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下,風能作為新能源的一部分才重新有了長足的發展。風能作為一種無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對沿海島嶼,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地廣人稀的草原牧場,以及遠離電網和近期內電網還難以達到的農村、邊疆,作為解決生產和生活能源的一種可靠途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即使在發達國家,風能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新能源也日益受到重視,比如:美國能源部就曾經調查過,單是德克薩斯州和南達科他州兩州的風能密度就足以供應全美國的用電量。 2003年美國的風力發電成長就超過了所有發電機的平均成長率。自2004年起,風力發電更成為在所有新式能源中已是最便宜的了。在2001年風力能源的成本已降到20世纪6、70年代時的五分之一,而且隨著大瓦數發電機的使用,下降趨勢還會持續。.

新!!: 青洲 (中西區)和風能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青洲 (中西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青洲 (中西區)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嶼

香港特別行政區現有263座島嶼(包括大嶼山、香港島及其他面積在500平方米或以上的島嶼),總面積約為309平方千米「島嶼」以超過500m²面積作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2013年2月更新;當中面積數據取自測繪處2012年10月之1:10000地圖數據庫。。其中以大嶼山面積最大,大約147.16平方公里,佔香港總面積接近9%。 香港島北部是歷史悠久的政治與商業中心,也是香港進入殖民地時代的首個發展城市維多利亞城的所在地。而大部份位於市區以外的島嶼統稱離島。.

新!!: 青洲 (中西區)和香港島嶼 · 查看更多 »

香港行政區劃

早於香港開埠初期,香港地域已有相當的行政分區。1963年,港英政府為港九市區劃為四十多個法定分區,成為香港市區日後的基本行政分區。1980年代,香港政府亦為新界制定清晰的法定分區界線。而立法會、市政局及區議會在不同時代則有各自的選區,劃分方法各有不同。香港政府各部門亦會依據各自訂立的內部分區而分工。 香港規劃政策包括三層,當中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解散市政局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

新!!: 青洲 (中西區)和香港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香港法定古蹟(Declared Monuments in Hong Kong),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的歷史建築、以及考古或古生物地點與構築物。古物事務監督經諮詢古物諮詢委員會,並經行政長官批准後,可刊憲公告宣布個別地方、建築物、地點或構築物為法定古蹟。 截至2016年5月20日,全港共有114項法定古蹟,其中45項位於香港島、11項位於九龍、50項位於新界(不包括離島)、8項位於離島。.

新!!: 青洲 (中西區)和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 查看更多 »

懲教署

香港懲教署(Hong Kong Correction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HKCSD;副名:Correction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CS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保安局轄下編制的其中一支紀律部隊,專門負責羈管及提供更生服務。現任懲教署署長為林國良,領導近7,000名懲教人員。.

新!!: 青洲 (中西區)和懲教署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青洲 (中西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