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雷諾瓦撞擊坑

指数 雷諾瓦撞擊坑

雷諾瓦撞擊坑(Renoir)是一個位於水星的撞擊坑,直徑219.88公里,座標橫跨15.71-20.87°S, 49.18-54.61°W。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法國畫家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命名該撞擊坑。.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8 关系: 信使號地质构造國際天文聯會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東方海水星拉德特拉迪盆地拉赫曼尼諾夫撞擊坑

  2. 水星隕石坑

信使號

#重定向 信使号.

查看 雷諾瓦撞擊坑和信使號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构造是岩石或岩层在地球内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原始面貌。.

查看 雷諾瓦撞擊坑和地质构造

國際天文聯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法語:Union astronom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UAI),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Carte du Ciel)、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构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机构,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 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CBAT)汇总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0144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579位會員,其次为法國(700位)、日本(598位)、義大利(568位)、德國(532位)和英國(523位)。.

查看 雷諾瓦撞擊坑和國際天文聯會

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

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是一位著名的法國畫家,也是印象派發展史上的領導人物之一。其畫風承襲彼得·保羅·魯本斯與讓-安東尼·華托的傳統,對於女性形體的描繪特別著名。.

查看 雷諾瓦撞擊坑和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

東方海

東方海(Mare Orientale)是月海之一,位于月球正面最西部邊緣,難于在地球上觀測,其直徑為327公里The Moon: (http://the-moon.wikispaces.com),面積約6.9萬平方公里。宇宙飞船拍摄的图片揭示了它是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大型地质特征之一,类似一个环形靶心。.

查看 雷諾瓦撞擊坑和東方海

水星

水星(Mercurius),中國古稱辰星;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名為水星。 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但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離心率 ,軌道週期是87.969 地球日。從地球上看,它大约116天左右與地球會合一次,公转速度遠遠超過太阳系的其它星球。水星的快速運動使它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墨丘利,是快速飛行的信使神。由于大氣層极为稀薄,无法有效保存热量,水星表面昼夜温差极大,为太阳系行星之最。白天时赤道地區温度可达430°C,夜间可降至-170°C。極區气温則終年維持在-170°C以下。水星的軸傾斜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小的(大約度),但它有最大的軌道偏心率。水星在遠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在近日點的1.5倍。水星表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坑穴(環形山),外觀看起來與月球相似,顯示它的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於非活動狀態。 水星无四季变化。它也是唯一被太陽潮汐鎖定的行星。相對於恆星,它每自轉三圈的時間與它在軌道上繞行太陽兩圈的時間几乎完全相等。從太陽看水星,參照它的自轉與軌道上的公轉運動,是每兩個水星年才一個太陽日。因此,对一位在水星上的觀測者来说,一天相当于兩年。 因為水星的軌道位於地球的內側(金星也一樣),所以它只能在晨昏之際與白天出現在天空中,而不會在子夜前後出現。同時,也像金星和月球一樣,在它繞著軌道相對於地球,會呈現一系列完整的相位。雖然从地球上觀察,水星會是一顆很明亮的天體,但它比金星更接近太陽,因此比金星還難看見。 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從-2.3至5.7等,但是它與太陽的分離角度最大只有28.3°。當它最亮時,从技術角度上讲應該很容易就能從地球上看見它,但由于其距离太阳过近,實際上並不容易找到。除非有日全食,否則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在北半球,只能在凌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在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在南半球的中緯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水星。 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查看 雷諾瓦撞擊坑和水星

拉德特拉迪盆地

拉德特拉迪盆地(Raditladi Basin)是水星上一個巨大的環峰撞擊坑,直徑達到263公里。在環峰內有一系列的同心圓張性槽結構,是水星表面相當罕見的地表特徵。拉德特拉迪盆地的底部部分區域被相對較明亮的平原覆蓋,而該平原被認為是來自火山作用。盆地內的同心圓槽也是在盆地下火山活動的產物。該盆地在水星上是相對年輕的結構,年齡約少於10億年,只有少數在盆地內的小撞擊坑和保存完好的撞擊坑壁以及環峰結構。.

查看 雷諾瓦撞擊坑和拉德特拉迪盆地

拉赫曼尼諾夫撞擊坑

拉赫曼尼諾夫撞擊坑(Rachmaninoff)是一個水星上的多環撞擊坑。該撞擊盆地的首幅完整影像是信使號第三次飛掠水星時拍攝到,並且因為它的外觀顯示它是相當年輕的撞擊坑,以及它的獨特坑內平原的顏色和坑底的張性槽結構,很快就被科學家認為是高科學研究價值區域。.

查看 雷諾瓦撞擊坑和拉赫曼尼諾夫撞擊坑

另见

水星隕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