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雙鱗片狸藻

指数 雙鱗片狸藻

雙鱗片狸藻(學名:Utricularia bisquamata)為狸藻屬一年生小型食虫植物。其种加词“bisquamata”来源于拉丁文“bi-”和“squama”,意为“两个鳞片”,指其许多植株花朵的花冠上具两个鳞片。双鳞片狸藻分布于非洲南部的安哥拉、賴索托、馬達加斯加、納米比亞以及南非。其陆生于溪流及洼地旁的潮湿苔藓内,土质为砂质或泥炭质。在南非其分布于海拔约1200米处,而在安哥拉其可分布于海拔2250米处。1824年,弗兰茨·冯·保拉·施兰克最先对雙鱗片狸藻进行了描述。Taylor, Peter.

目录

  1. 36 关系: 南非奥托·施塔普夫學名安哥拉小卡尔·林奈丹尼尔·奥利弗丹尼尔·索兰德一年生植物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库尔特·波利卡普·约阿希姆·施普伦格尔弗兰茨·冯·保拉·施兰克弗朗齐歇克·卡缅斯基彼得·泰勒 (植物學家)种加词納米比亞约翰·吉尔伯特·贝克真双子叶植物瓮盤狸藻節狸藻属——分类学专著狸藻屬狸藻科花冠莱索托菊类植物非洲被子植物食虫植物马达加斯加鲁道夫·施莱希特路德维希·本杰明阿方斯·比拉姆·德康多爾脣形目雙瓣狸藻亞屬植物泥炭拉丁语

  2. 南非植物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南非

奥托·施塔普夫

奥托·施塔普夫(Otto Stapf,)为奥地利植物学家和分类学家。.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奥托·施塔普夫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學名

安哥拉

安哥拉共和國(葡語:República de Angola,剛果語:Repubilika ya Ngola),為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國家,首都羅安達,西濱大西洋,北及東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鄰納米比亞,東南鄰尚比亞,另有一塊外飛地卡賓達省與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鄰。.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安哥拉

小卡尔·林奈

小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 the Younger、Carl von Linné、Carolus Linnaeus the Younger、Linnaeus filius,)为瑞典自然学家。其为卡尔·林奈的儿子。.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小卡尔·林奈

丹尼尔·奥利弗

丹尼尔·奥利弗(Daniel Oliver,),英国植物学家。.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丹尼尔·奥利弗

丹尼尔·索兰德

丹尼尔·索兰德(Daniel Carlsson Solander、Daniel Charles Solander,)为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的学徒.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丹尼尔·索兰德

一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是植物生活型的一種,指在一年期間發芽、生長、開花然後死亡的植物。此類植物皆為草本,因此又常稱為一年生草本(植物)。 一年生植物虽被统称为“一年”生,它们利用短暂而迅速的生长期间储存大量的养分,以供开花结果所需。有些種類在低緯度地區是一年生,移植到較冷的高緯度地區時會變為二年生。 以園藝的觀點來說,一年生植物通常會比多年生植物開出更多的花朵,因此很適合用於為花園妝點繽紛的色彩。有時園藝師會以人為方式強迫自然環境下是二年生或多年生的植物呈現一年生的生命週期,以求花開得更繁盛。.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一年生植物

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

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Constantine Samuel Rafinesque-Schmaltz,),法國19世纪的通才。他在动物学、植物学、气象学、地质学、人类学、语言学等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他通晓多种语言,在写作、翻译方面也有许多成就,他基本是自学成才的,但行为古怪,有人认为他几乎是精神病,在他生前不受人们理解,但去世后逐渐被人们认为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他所在的时代。.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康斯坦丁·萨米埃尔·拉菲内克-施马尔茨

库尔特·波利卡普·约阿希姆·施普伦格尔

库尔特·波利卡普·约阿希姆·施普伦格尔(Kurt Polycarp Joachim Sprengel,)为德国植物学家及医生。.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库尔特·波利卡普·约阿希姆·施普伦格尔

弗兰茨·冯·保拉·施兰克

弗蘭茲·馮·保拉·施蘭克(德語:Franz von Paula Schrank;),德國植物學家暨昆蟲學家。 施蘭克於1809年到1832年期間出任首位慕尼黑植物園主任。.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弗兰茨·冯·保拉·施兰克

弗朗齐歇克·卡缅斯基

弗朗齐歇克·卡缅斯基(Franciszek Kamieński,)为波兰植物学家。.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弗朗齐歇克·卡缅斯基

彼得·泰勒 (植物學家)

彼得·杰弗里·泰勒(Peter Geoffrey Taylor,)是一位英國植物學家,就業於邱园。彼得·泰勒出生於1926年,1948年成為裘村標本館的職員。1954年,他發表了首个新物種描述──五指狸藻。1973年,彼得·泰勒委派為標本館的蘭科分類管理員,據裘村園方所述,「在他的领导下,蘭花分類學得以振兴,其園藝聯研究得以加强。.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彼得·泰勒 (植物學家)

种加词

种加词(英文:specific epithet),又称种小名,指双名法中物种名的第二部分,另一部分为属名。 在植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指的是物种的完整学名,而在动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既可以指种本名,也可以指学名。 在语法上,双名法学名(三名法学名也是如此)必须被视作拉丁语词组,所以种名常被称作“拉丁名”,不过更准确的说法是“学名”。在拉丁语法中,种加词可以是:.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种加词

納米比亞

#重定向 纳米比亚.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納米比亞

约翰·吉尔伯特·贝克

约翰·吉尔伯特·贝克(John Gilbert Baker)是英国植物学家。 贝克出生于北约克郡基斯堡,从1866年至1899年在皇家植物园的标本馆工作,从1890年开始成为正式馆员,他曾为石蒜科、凤梨科、鸢尾科、百合科等植物以及蕨类植物写过许多单行本手册。.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约翰·吉尔伯特·贝克

真双子叶植物

真双子叶植物(学名:eudicots)是被子植物的分支之一,由道利(Doyle)和霍顿(Hotton)在1991年提出来的,是划分被子植物门中“非木兰类双子叶植物”,也就是说花粉具有三孔的植物类群。包括了绝大部分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其他没有包括进去的双子叶植物被称为“类双子叶植物”(并系群)。.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真双子叶植物

瓮盤狸藻節

藻節(学名:Utricularia sect.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瓮盤狸藻節

狸藻属——分类学专著

《狸藻属——分类学专著》(The genus Utricularia - a taxonomic monograph)是由彼得·泰勒创作的关于狸藻属食虫植物的专著。其作为《邱园报附加系列》的第十四部分由女皇陛下文儀辦公室于1989年出版。.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狸藻属——分类学专著

狸藻屬

藻屬(学名:Utricularia)是食虫植物中最龐大的一屬,由233種植物所組成,Bruce Salmon,"Carnivorous Plants of New Zealand", Ecosphere publications, 2001除了南極洲,狸藻橫越了所有大陸洲,存在於鮮活的水域以及潮濕的泥土。培育狸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觀賞它們的花,常與那些金魚草和蘭花作對照。.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狸藻屬

狸藻科

藻科(学名:Lentibulariaceae)多年生沉水或漂浮之雙子葉植物,該科植物共有4屬,170種,全世界均有分布,為相當普遍之捕蟲植物。在中國或台灣,該科草本植物有2屬19 種,無根性,冬芽不明顯,捕蟲囊通常生於葉片上,如台灣之黃花狸藻、挖耳草。 四萼狸藻屬與雙瓣狸藻屬曾經是狸藻科下的二個屬,目前已經將這二個屬併入狸藻屬內。狸藻科先前是分類為玄參目下的一個科,而APG分類法主張應將玄參目下的科合併至唇形目內。.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狸藻科

花冠

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位于花萼的内侧。颜色鲜艳而有芳香的花冠,系对虫媒的适应,用於吸引昆蟲傳播花粉。花瓣各瓣完全分离的,称离瓣花冠,如十字花冠油菜;全部或基部合生的称合瓣花冠。 依照花冠的形狀,可分為輪狀(Rotate)、壺狀(Urceolate) 、鐘狀(Campanulate) 、筒狀(Tubular) 、盆狀(Salverform) 、漏斗狀(Funnelform) 、舌狀(Ligulate) 、蝶狀(Papilionaceus) 、唇形(Labiate) 等。 Category:被子植物 Category:花卉.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花冠

莱索托

莱索托王国(Mmuso wa Lesotho,Kingdom of Lesotho),简称莱索托,位处非洲南部,是全世界最大国中国,全境完全被南非共和国包围,接壤边境线909公里长。因地处高原,莱索托也被称为“天空王国”。 莱索托这一国名的意思是“说塞索托语的人们”。其曾是欧洲的殖民地,所以欧洲惯称莱索托为巴苏陀兰。 莱索托是英联邦国家成员,1966年10月4日从英国独立。 其国土大小为30355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约1,942,008。 莱索托经济落后,为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约有49%的人口生活低于国际贫困线一天1.25美元,而且艾滋病情况严重失控。.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莱索托

菊类植物

菊类植物(学名:asterids)是在APG 分类法、APG II分类法、APG III分类法及APG IV分类法所确立的被子植物分支之一,是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个植物类群,和蔷薇分支一起组成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中的主要部分。 菊分支中的植物种类主要包括1981年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分到菊亚纲的种类以及一些合瓣花类植物。由于这种分类法更能正确地表示植物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因而被多数的植物学家所采用。 菊分支包括:.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菊类植物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非洲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又名開花植物或有花植物,生物學分類稱被--子植--物門,是有胚植物中為數最多且最為人所知的一種,是植物界最多樣化的種類,约有304000種。同時開花植物是現時地球上演化最先進及優勢的植物種類。開花植物和裸子植物一起合稱為種子植物。開花植物可以由一系列的衍徵將其與其他的種子植物相區隔開來。.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被子植物

食虫植物

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s),又名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s),指能够诱捕昆虫或其他小動物,并能够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以补充自身养分的植物。其典型的代表如猪笼草和捕蝇草等。根據品種不同,有些食蟲器官較大者甚至可捕食小型蛙类、蜥蜴和鸟。 大部分的食虫植物生長在陽光照射充足的溼地。目前發現並確定具有食蟲性的植物已有600種以上。.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食虫植物

马达加斯加

达加斯加共和国(Repoblikan'i Madagasikara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简称马达加斯加,前称,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南部近海的印度洋岛屿国家,该国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及其周边多个比较小的岛屿。冈瓦那超大陆在早侏罗纪解体后,马达加斯加岛在约8800万年前从印度板块分裂,当地的原生动植物因此得以在相对隔离的自然条件下演化。马达加斯加也因此成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90%的野生动植物都是该国独有。但是,岛上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也日益受到迅速增长人口侵占的威胁。 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间,南岛民族从婆罗洲乘浮架独木舟前来,马达加斯加开始有人类定居。公元1000年左右,班图人穿越莫桑比克海峡移居此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多个族群陆续前来当地定居,每个族群都在地方文化中留下持久的风景线。马达加斯加族群通常可以划分成18或更多个较小的族裔团体,其中又以中部高地的梅里纳人所占规模最大。 马达加斯加岛曾长期由零散的社会政治联盟统治。从19世纪开始,岛上大部分地区都由一系列的伊默里纳贵族统一成马达加斯加王国加以统治。1897年,该岛成为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君主政体随之土崩瓦解,之后一直到1960年才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马达加斯加称为共和国,先后经历四大宪政时期。1992年起,该国开始正式由以首都塔那那利佛为中心的宪政民主政体统领。但是,经选举上台的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在2009年的民众起义中被迫辞职,总统权力于2009年3月移交安德里·拉乔利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此举乃是一场政变。 截至2014年4月,马达加斯加人口刚超过2300万,其中90%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该国有两种官方语言,分别是马达加斯加语和法语。生态旅游和农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对教育、卫生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投资则都是马达加斯加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在拉瓦卢马纳纳的统治下,这些投资使该国经济大幅增长,但利益的分配存在失衡,导致贫困人口和中层阶级间因生活成本的逐渐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下降而关系紧张。.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马达加斯加

鲁道夫·施莱希特

弗里德里希·理查德·鲁道夫·施莱希特(Friedrich Richard Rudolf Schlechter,),德国植物学家,以研究兰花而闻名。 施莱希特出生于柏林,1891年前往南非,后又曾前往印尼、新几内亚等地进行研究。 Category:德国植物学家 Category:柏林人 Category:柏林洪堡大學校友.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鲁道夫·施莱希特

路德维希·本杰明

路德维希·本杰明(Ludwig Benjamin,)为德国植物学家及真菌学家。其产于创作了卡尔·冯·马齐乌斯的《巴西植物志》一书。.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路德维希·本杰明

阿方斯·比拉姆·德康多爾

阿方斯·比拉姆·德康多爾(Alphonse Pyramus de Candolle,)为法国-瑞士植物学家。.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阿方斯·比拉姆·德康多爾

脣形目

唇形目(學名:),原「玄参目」(學名:)已合併入本目,是一類真雙子葉植物,有木本和草本,其中玄参科常含有生物碱和糖苷,所以很多种都可以作为药用,也有一些观赏植物花卉。.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脣形目

雙瓣狸藻亞屬

雙瓣狸藻亞屬(学名:Utricularia subg.)是狸藻屬中的一個亞屬。 本亚屬的最初描述是在1874年由所發表。在彼得·泰勒的1989年本屬的專題論文上,他將本亞屬降低成異名,置於蚌實狸藻節中。由於分子種系發生學研究的見解,這項判定後來被撤銷,並連帶的恢復了本亞屬。Taylor, Peter.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雙瓣狸藻亞屬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植物

泥炭

泥炭(Peat,又称為草炭或是泥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是煤最原始的狀態。隨著周圍環境的轉變,如壓力的加大,可以使泥炭變得更加堅固,使之成為褐煤。.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泥炭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查看 雙鱗片狸藻和拉丁语

另见

南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