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9 关系: 动物,塞文河,塔毛利帕斯州,墨西哥,多塞特郡,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尺骨,屬,上颌骨,侏罗纪,德国,北美洲,喙嘴翼龍,喙嘴翼龍亞目,四足動物,理查·歐文,翼龍目,翼手龍屬,爬行动物,瑪麗·安寧,物种,莱姆里杰斯,食魚動物,裸名,蜥形纲,蓓天翼龍,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英格兰,雙型齒翼龍科,蛙嘴龍科,柳葉刀,格洛斯特郡,欧洲,正模標本,沛溫翼龍,昆虫,海鸚,拱桥。
- 翼龍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动物
塞文河
塞文河(英語:River Severn;威爾斯語:Afon Hafren;拉丁語:Sabrina)是大不列顛最長的河流,長約354公里。發源於威爾斯中部地帶,海拔610公尺,坎布里安山脉东麓一帶;河道經過的主要城鎮包括舒茲伯利、伍斯特以及格洛斯特等;注入布里斯托尔湾,下游有长约80公里的三角湾。由河口上溯可通航约80公里。.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塞文河
塔毛利帕斯州
塔毛利帕斯州 (Tamaulipas)是墨西哥東北部的一個州。面积79,384平方公里,人口3,024,238(2005.10.17)。.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墨西哥
多塞特郡
多塞特郡(Dorset),英國英格蘭西南部的郡,在英倫海峽北岸。多切斯特是郡治。以人口計算,伯恩茅斯是第1大鎮(Town),普爾排第2。 多塞特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8個非都市區,佔地2,542平方公里(第21),有403,000人口(第32);如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名義上包含多2個單一管理區─伯恩茅斯與普爾,佔地增至2,653平方公里(第20),人口增至701,100(第32)。.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多塞特郡
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
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是一位美国古生物學家,曾经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他發現並命名了許多出土於美國西部的化石。.
尺骨
尺骨(Ulna)是位在人體上肢中前臂內側的骨頭,即在尾指側的骨,在橈骨之旁。在靠近上臂處有一半月形的關節面,稱為滑車切跡,與肱骨滑車共同形成關節。切跡上方有兩個突起,分別稱為鷹嘴和冠突。.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尺骨
屬
#重定向 属.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屬
上颌骨
上頜骨(maxilla),又稱車頷骨,是成對的聯合形成口上部的骨。除了下頜骨外,臉部的所有骨都與它形成關節。上頜骨可以分為體部、齒槽突、腭突、額突和顴突。.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上颌骨
侏罗纪
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約1億9960萬年前(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前(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 侏羅紀前期,因為經歷大滅絕,所以各種動植物都非常稀少(屬於休養生息的階段),但其中恐龍總目一枝獨秀,伺機稱霸陸地。侏羅紀中晚期以後,恐龍成為地球上最繁榮昌盛的優勢物種,此後會統治地球1.5億年,直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 现已发现的化石,记载了侏罗纪气候环境和构造活动十分独特。盘古联合大陆Pangea,自泥盆纪形成(4亿年前)以来,三叠纪持续维持,但在晚三叠世开始分裂。中晚侏罗世时,十足的板块运动,导致了南美洲的南部从非洲分开。劳亚古陆Laurasia(其中包括北美和欧亚大陆)也逐渐地从非洲和南美洲分离开,造就了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着这些裂谷大陆的边缘,火山活动频繁。与此同时,欧亚大陆(欧亚)南下,缩小了特提斯洋。侏罗纪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北美和欧洲间形成了大陆边缘的海道。侏罗纪时期,地球上要比三叠纪时拥有更多的独立陆块,导致海岸带增多。 整个侏罗纪世界,大多数时期处于温暖和潮湿,酷似温室气候。当时繁盛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如今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丰富的煤炭资源。尽管那时有局部的干旱地区,但绝大多数盘古大陆,均处于郁郁葱葱的绿洲。劳亚大陆Laurasia和南部的冈瓦纳大陆生物群,在许多方面,仍然十分独特。不过侏罗纪时,动物群具备了较多的洲际色彩。现已发现,一些动物和植物物种,几乎遍及全世界,而不是只被限制在特定区域。.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侏罗纪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德国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北美洲
喙嘴翼龍
#重定向 喙嘴翼龍屬.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喙嘴翼龍
喙嘴翼龍亞目
喙嘴翼龍亞目(Rhamphorhynchoidea)又名喙嘴龍亞目,是翼龍目兩個亞目之一,代表翼龍目的原始階段。喙嘴翼龍亞目是並系群,翼手龍亞目從喙嘴翼龍類演化而來,而非更直系的共同祖先。因為喙嘴翼龍亞目並非完全自然的生物群,大多數科學文獻並不使用此名詞並,但還是被某些翼龍專家用在大眾作品裡,例如大衛·安文(David Unwin)在2006年的《The Pterosaurs: From Deep Time》一書。喙嘴翼龍類是第一批出現的翼龍類,出現於晚三疊紀的諾利階Butler, R.J., Barrett, P.M., and gower, D.J.
四足動物
四足動物(英語:Quadrupedalism;源自拉丁文)是一類使用四支腳來運動的動物。大多數在陸地上行走的動物都屬於四足動物,他們在分類上可能是哺乳類(例如馬與貓)、爬蟲類(例如蜥蜴)以及兩棲類(例如青蛙);而這些分類當中也有一些成員並不屬於四足動物,例如人類、蛇、鯨魚以及海獅。 有一些分類中的動物大多不是四足動物,例如鳥類、昆蟲與甲殼類;不過也有一些例外,例如擁有「六肢」的螳螂,就是以四足作移動。少數的鳥類在某些狀況下也會進行四足運動,例如鯨頭鸛(Balaeniceps rex)會在撲向獵物之後,利用翅膀將自己扶正。.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四足動物
理查·歐文
查·歐文爵士,KCB(Sir Richard Owen,),英國生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家與古生物學家,皇家學會成員,曾對許多脊椎動物進行分類與命名。.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理查·歐文
翼龍目
翼龍目(Pterosauria),希臘文意思為“有翼的蜥蜴”,是一個飛行爬行動物的演化支。翼龍類生存於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約2億1,000萬年前到6,550萬年前。翼龍類是第一群能採主動飛行的脊椎動物。牠們的雙翼是由皮膚、肌肉、與其他軟組織構成的翼膜,翼膜從身體兩側延展到極長的第四手指上 。較早物種的頜部佈滿長牙齒,具有長尾巴;較晚物種有大幅縮短的尾巴,而某些晚期物種缺乏牙齒。目前已在某些標本的身體、部分雙翼發現絲狀結構痕跡,顯示翼龍類可能已演化出毛髮。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從小如鳥類的森林翼龍,到地球上曾出現的最大型飛行動物,例如風神翼龍與哈特茲哥翼龍。 在大眾媒體、大眾讀物中,翼龍類常被當成飛行的恐龍,但這是錯誤的。恐龍指的是特定陸地爬行動物,能採取直立步態,包括蜥臀目與鳥臀目,並不包括翼龍類、魚龍類、蛇頸龍類、滄龍類。這群中生代飛行動物通常被大眾俗稱為翼手龍(Pterodactyls),希臘文意思為“有翼的手指”。這個名稱衍自於翼手龍屬(Pterodactylus)以及翼手龍亞.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翼龍目
翼手龍屬
翼手龍屬(屬名:Pterodactylus)又名翔指翼龍,是翼龍目的代表屬之一,為第一個被命名的翼龍類。生活在侏儸紀晚期,牠們是肉食性動物,可能獵食魚類與其他小型動物。如同所有翼龍類,翼手龍的翼膜由皮與肌肉構成,從牠的最後一根手指延展到牠的身體。翼的內部由膠質纖維支撐,外部由角質脊狀物支撐。化石已在歐洲、非洲等地發現。 翼手龍的學名在希臘文意思為“有翼的手指”,指的是牠的翼由一個巨大手指支撐。.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翼手龍屬
爬行动物
行綱(学名:Reptilia)动物通稱爬行動物、爬行類、爬蟲類,是一類脊椎動物,屬於四足總綱的羊膜動物,是包括了龟、蛇、蜥蜴、鳄、鸟类及史前恐龙等物种的通称。 本分类过去傳統上包含了史前的似哺乳爬行动物,却没有包含恐龙及似哺乳爬行动物的现存后代——鸟类及哺乳类,而使其成为并系群。根據親緣分支分類法,鳄鱼与鸟类的关系更亲近,因此,现代爬行動物必须包含鸟类才能组合成单系群,再与合弓纲组成单系群羊膜动物,因此有学者一度提出以蜥形綱取代传统的爬行纲,无论如何,也有分类学者选择重新定义爬行纲,即将鸟类包含进来,而原本归类于此的古合弓类则剔除出去,使本分类成为有效的单系群分类。 除了鸟类归类于鸟纲,其他現存的爬行動物都包含在以下4個目:.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爬行动物
瑪麗·安寧
麗·安寧(Mary Anning,)是一位英國早期的化石收集者與古生物學家。.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瑪麗·安寧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物种
莱姆里杰斯
莱姆里杰斯(Lyme Regis)是英国多塞特郡的一个海滨城市,位于英吉利海峡德文郡和多塞特郡交界的莱姆湾畔。2001年城市共有人口4,406人。.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莱姆里杰斯
食魚動物
食魚動物(piscivore)是指以魚類為主食的肉食動物。魚類為早期四足類(兩棲類)的主食,再來為食蟲動物,直到演化成爬蟲類才出現草食性動物。 某些動物如海獅和短吻鱷並不完全以魚類為食,同樣也會捕捉水中的無脊椎動物或是陸地生物。但有些動物如兔唇蝠科的蝙蝠、恆河鱷則完全只以魚類為食。另外有些動物,如章魚、魷魚、蜘蛛、鯊魚、鯨豚、灰熊、美洲豹、狼、蛇、烏龜、海鷗等,也會捕捉魚類為食,但僅占所有食物來源的一部分而已。 食魚動物能夠幫助將一個生態系統的能量移轉至另一個生態系統,。在阿拉斯加一帶的灰熊以鮭魚為食,而進食後排放在森林的糞便與鮭魚的殘骸,可以將來自海洋的高價值養份(包括大量的氮以及磷)帶到溪邊的林地中,滋養當地其他的動植物;藉此將海洋生態系統的養分傳遞至森林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與溪流生態系統之中。 食魚動物英文 piscivore 的 pisci 字首來自拉丁文 piscis ,意思為「魚」。.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食魚動物
裸名
裸名(nomen nudum)为拉丁词汇,意为“赤裸的名称”,用于分类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的命名。 该词是用于表示一个长得像学名,或是本来打算将其用作学名但没有使用的名称。因为该名称未与充分的描述一起被发表,所以是一个“裸体”的名称。其在正式的场合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裸名没有正式学名的资格,所以之后的学者可以发表一个与其拼写相同的学名。如果同一个作者发表了一个名称,前一个被作为裸名,而后一个因含有符合标准的描述而被作为学名,那么后者发表的日期将成名该名称的命名日期。 根据动物学命名法,裸名即是无效名;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有如下定义: 同时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含有这样的规则: 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中有如下定义: 這樣的學名稱為裸名,且必須於此名稱加註nomen nudum 或nom.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裸名
蜥形纲
蜥形纲(学名:Sauropsida)是羊膜动物(Amniota)的一大演化支。现在多用“蜥形纲”来替代“爬行纲”(Reptilia)。另一种表达是,蜥形类包含了所有现存爬行类与鸟类,而且還包括了一個現在已經滅絕的魚龍超目。 与蜥形类最亲近的类群就是合弓纲;合弓纲包括了部分似哺乳爬行动物与哺乳纲(Mammalia)的共同祖先。蜥形纲、合弓纲和鸟纲一起组成羊膜动物。.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蜥形纲
蓓天翼龍
#重定向 蓓天翼龍屬.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蓓天翼龍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脊索动物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下的一个亚门。拉丁文学名是Vertebrata,词根是“vertebra”,意为脊椎骨。目前所知最早的脊椎動物是中國雲南省昆明發現的豐嬌昆明魚,距今約五億三千萬年前。 和節肢動物殼長在體外或軟體動物無骨骼不同,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的脊椎都包在骨头里面,是脊索动物门中最大和最先进的亚门。这个亚门的成员拥有的肌肉大多数是一对一对的肌肉。神经系统有一部分在脊梁骨中间。循环系统较完善,有心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脂肪組織是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特有的構造,可以使之一段時間不進食,而不會能量耗竭而死。 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的脊椎是体内骨,有软骨也有硬骨。在动物成长时,这个骨架支持体型。因此脊椎动物可以比无脊动物长得大,而且平均体量也比较大。.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脊椎动物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英格兰
雙型齒翼龍科
雙型齒翼龍科(Dimorphodontidae)是翼龍目喙嘴翼龍類的一科,生存於三疊紀晚期到侏儸紀早期。 在1870年,英國古生物學家哈利·絲萊(Harry Seeley)建立雙型齒翼龍科(當時名為Dimorphodontae),當時唯一屬是雙型齒翼龍。 在2003年,翼龍類專家大衛·安文(David Unwin)替雙型齒翼龍科提出演化支定義:雙型齒翼龍、蓓天翼龍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根據這個定義,雙型齒翼龍科只包含這兩個屬。在翼龍目內,雙齒型翼龍科的演化位置略比沛溫翼龍衍化;在Macronychoptera演化支內部,雙型齒翼龍科是Caelidracones的姊妹演化支。 根據亞歷山大·克爾納(Alexander Kellner)的研究,雙型齒翼龍、蓓天翼龍並非近親。如果這理論屬實,雙型齒翼龍科將成為無效的分類單元。.
蛙嘴龍科
蛙嘴龍科(学名:Anurognathidae)是群小型翼龍類,大部分成員缺少尾巴,並在侏儸紀時期分布於全世界,例如蛙嘴龍與蛙頜翼龍。牠們與翼手龍亞目擁有某些共同特徵,例如短而固定的尾部骨頭。如果蛙嘴龍科不是翼手龍亞目的祖先,那牠們應該有接近親緣關係。 Category:喙嘴翼龍亞目.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蛙嘴龍科
柳葉刀
柳葉刀是在中國使用的中國武術刀其中一種,因刀的形状類似柳葉,故此得名柳葉刀。這是通常用於騎兵和步兵上。 在明清兩代,這種武器具有溫和的曲線沿着刀片,令這柳葉刀減少了穿刺力(儘管仍然是有相當效果的),同時增加柳葉刀的削力。相對於日本刀,刀片的寬度也十分廣闊。 通常情況以二把刀一同使用,比較一般的刀為輕亦不堅硬。 Category:中国武术 Category:中國刀.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柳葉刀
格洛斯特郡
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讀音:/'/),英國英格蘭西南部的郡。以人口計算,格洛斯特是最大城市(亦是郡治),南格洛斯特郡是第1大區(District),切爾騰納姆是第2大區、第1大自治市鎮(Borough)、第1大鎮(Town)。 英國最長河流塞文河在格洛斯特郡北部流入,西南部流出;迪恩森林(Forest of Dean)、科茨沃爾德山脈最高點克利夫山(Cleeve Hill)都位於郡內。格洛斯特郡西臨布里斯托尔湾,東臨牛津郡。 把格洛斯特郡看待成34個非都市郡之一,它包含6個非都市區,佔地2,653平方公里(第17),有578,700人口(第21);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包含多1個單一管理區─南格洛斯特,佔地增至3,150平方公里(第16),人口增至833,100(第24)。.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格洛斯特郡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欧洲
正模標本
正模標本是多个可能的生物型中的一个。一个生物型是把一个名称归为一个分類單元。正模標本是一个种被第一次描述的时候所使用的单一物种个体。它可以是一个单一的标本,也可以是多个标本中的一个,但是这个被专门列为正模標本。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正模標本是多个中的一个。 比如蝴蝶Plebejus idas的正模標本位于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 正模標本不一定是该分类单元的典型个体,但是在理想状态下它应该是。有时一个仅一个个体的部分是一正模標本,比如一副少见的化石。比如侏儸紀早期的草食性恐龙畸形龙的正模標本是一块在伦敦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储藏的肱骨。虽然此后发现了更好的化石,但是正模標本已经被占据了。 假如正模標本丢失了的话,另一个个体可以被选为正模標本,至于哪个被选则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在定义生物型的时候类似,但是虽然它们的用词是一样的,但是其概念却是不同的。 比如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和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均定义没有原始正模標本且后来定义的型为新型。但是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假如原来的正模標本缺乏能够用来把这个物种与相似物种区分开来的辨别特征的话委员会可以使用一新型来取代正模標本。比如类似鳄的主龍類爬行动物Parasuchus hislopi是使用一块前上颚骨来描写的,但是这块正模標本不足以用来区分这个种与其近亲。这样一来这个种的名称就不清晰了。因此古生物学家建议使用一个整个的化石作为新的正模標本。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考虑了这个情况并同意使用新的正模標本。 近年来有过数次因为原来的正模標本还活着因此没有被捕捉而消失,因此需要确定新的正模標本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真正能够用来作为比较的标本,假如在辨别物种的时候发现有不清晰的地方作者可以使用不同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规定确定一个新的正模標本。法规规定要确定一个新物种的话需要基于“一个被认可的科学或者教育研究所所拥有”的物理原型,但是对正模標本却没有这个要求。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可以确定额外和解释用的标本。在这里法规的定义非常明确和非常严格。.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正模標本
沛溫翼龍
#重定向 沛溫翼龍屬.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沛溫翼龍
昆虫
昆虫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学名:Insecta),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超過100万种。其中單鞘翅目(Coleoptera)中所含的種數就比其它所有動物界中的種數還多。昆字原作。 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英文 chitin)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昆虫的身體會分為頭、胸、腹三節,有六隻腿,複眼及一對觸角。昆虫有脂肪體,成分類似脊椎動物的脂肪組織,但作用不同,主要為代謝功能,類似脊椎動物的肝。 昆虫對生態扮演着很非常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昆蟲是蜥蜴、青蛙、小型鳥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在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 但昆虫也可能對人類產生威脅,如蝗虫會破壞農作物,白蟻破壞木材及建築物。而有一些昆虫,例如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 有一些昆蟲能夠藉由毒液或是叮咬會對人類造成傷害,例如虎頭蜂在有人入侵地盤時會以螫針注入毒液等。紅火蟻會分泌有毒物質使接觸動物及人類出現敏感症狀甚至致命。.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昆虫
海鸚
海鸚,又名海鸚鵡,即海鸚屬(Fratercula)鳥類。牠們是遠洋海鳥,會潛入水中覓食。牠們會一大群的在懸崖或島嶼上繁殖,並會在石縫間或泥土中築巢。其下的花魁鳥及角海鸚都是分佈在北太平洋,而北極海鸚則分佈在北大西洋。在冰島上,就住有約1000萬隻北極海鸚。http://www.xtreme.is/safnahus/?p.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海鸚
拱桥
拱橋是指以拱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梁。 最早出现的拱橋是石拱桥,藉著類似梯形石頭的小單位,將橋本身的重量和加諸其上的載重,水平傳遞到兩端的橋墩。各個小單位互相推擠時,同時也增加了橋體本身的強度。近现代的拱桥则更多的使用混凝土或钢材建造。 現存最早的石拱橋是約公元前1300年前的邁錫尼文明的Arkadiko bridge ;最早並還在使用的石拱桥則是前850年的卡雷凡橋。 有些高速公路或是較長的橋可能由好幾段拱橋連接而成,雖然現在已經有其他更符合經濟成本的結構可供選擇。歷史上著名的拱桥包括羅馬的输水道系統、中国建于隋朝的趙州橋。.
查看 雙型齒翼龍屬和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