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隶定

指数 隶定

隶定,指在出土文獻整理和古文字研究上,将古汉字摹拟成隶书,并保留原字体结构的作法。.

10 关系: 偽古文尚書古文 (文字)古文经孔颖达出土文獻先秦隶书隸變楷书汉朝

偽古文尚書

《偽古文尚書》,是指晉代梅賾(又作梅頤)獻給晉元帝的《尚書》,因被考証是假託於古文經而偽造,故稱《偽古文尚書》。因內中附有偽稱「孔安國」所作之傳,故又稱為《偽孔傳》,由於是梅賾(又作梅頤)所獻,又稱《梅賾尚書》、《梅頤尚書》。.

新!!: 隶定和偽古文尚書 · 查看更多 »

古文 (文字)

漢代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秦地以外的字體叫做古文,也就是泛指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各国竹简上的文字,如“孔壁古文”、“汲郡古文”等。.

新!!: 隶定和古文 (文字) · 查看更多 »

古文经

古文經,乃是指以古代文字所寫的儒家經書,孔子家族與其他人,所藏的六國古文字本儒家經書,後延伸出了古文經學。.

新!!: 隶定和古文经 · 查看更多 »

孔颖达

孔颖达(),字衝遠(一作--遠、仲達、--澹),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孫。唐朝经学家。 生於北齊後主武平五年(574年),八歲就學,曾從劉焯問學,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隋大業初,選為“明經”,授河內郡博士,補太學助教。隋末大亂,避地虎牢(今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入唐,任國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南北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卒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終年75歲。 孔颖达所疏或正義的經書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左傳》等。.

新!!: 隶定和孔颖达 · 查看更多 »

出土文獻

出土文獻是指具文字記載其上的出土文物。而狹義的定義則專指考古發掘出的典籍及文書之類的出土文物。這是相對於傳世文獻的一個概念。:蔡敏,2008。出土文献(以简帛文书为主)的编辑。《中华古籍网》,擷取自《国学资讯》網頁文件,于2012-07-01。此處「傳世文獻」又稱為「傳統文獻」。這是一則登錄於《文學遺產》期刊,2000年第三期的研討會報導。報導中,相對於出土文獻的詞為傳統文獻。.

新!!: 隶定和出土文獻 · 查看更多 »

先秦

先秦,全稱為先秦时期(又稱先秦時代),是中國對中国古代史所做劃分的時間區間, “先秦”有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战国。 也是有指中国秦朝以前(即公元前221年)的时代的统称,上古时代、三代(即夏商周)都是先秦時期歷史的一部份。由於秦朝是中國君主集權與部落共主與封建的分水嶺,君主集權自秦朝才開始,故先秦時期也是中國政治處於部落共主或封建制度的時期。.

新!!: 隶定和先秦 · 查看更多 »

隶书

隶书為秦書八體之一,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风格,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長方形狀,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相传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变,又称为隶定,是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大约发生在秦汉之间,是汉字发展的转折点,对后世的汉字有很大的影响。中國文字在小篆以前仍然遵從「六書」造字原則,漢隸則不再遵守「六書」原則,自行變化造形。现代的楷书和行书写法绝大部份和隶变之后相差不远。.

新!!: 隶定和隶书 · 查看更多 »

隸變

變,是漢字由小篆演變為隸書的過程,大約發生在秦漢之間,是漢字發展的轉捩點。 由於小篆筆劃繁複,書寫不方便,一些下級官員(隸)於是將筆劃簡化(如將「艸」頭簡化為「艹」,「靁」字下的三個田減為一個,變成「雷」),將弧筆改為直筆,方便書寫;又將同一偏旁用在不同位置時改為不同形狀(如「心」用在旁:情;用在下:恭)等等。對後世的漢字有很大的影響。現代的楷書和行書寫法絕大部份和隸變之後相差不遠。.

新!!: 隶定和隸變 · 查看更多 »

楷书

楷书,亦称今隸、真書、正楷、楷體或正書,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傳由東漢章帝時王次仲以漢隸作楷法,是隸書的變體,其字形較為平直正方,去除隸書筆劃尾部的挑法及蠶頭燕尾的筆法,不写成扁形,結構不合「六書」原則。在現代,楷書仍是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

新!!: 隶定和楷书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隶定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