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隶书和隶定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隶书和隶定之间的区别

隶书 vs. 隶定

隶书為秦書八體之一,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风格,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長方形狀,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相传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变,又称为隶定,是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大约发生在秦汉之间,是汉字发展的转折点,对后世的汉字有很大的影响。中國文字在小篆以前仍然遵從「六書」造字原則,漢隸則不再遵守「六書」原則,自行變化造形。现代的楷书和行书写法绝大部份和隶变之后相差不远。. 隶定,指在出土文獻整理和古文字研究上,将古汉字摹拟成隶书,并保留原字体结构的作法。.

之间隶书和隶定相似

隶书和隶定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隸變楷书汉朝

隸變

變,是漢字由小篆演變為隸書的過程,大約發生在秦漢之間,是漢字發展的轉捩點。 由於小篆筆劃繁複,書寫不方便,一些下級官員(隸)於是將筆劃簡化(如將「艸」頭簡化為「艹」,「靁」字下的三個田減為一個,變成「雷」),將弧筆改為直筆,方便書寫;又將同一偏旁用在不同位置時改為不同形狀(如「心」用在旁:情;用在下:恭)等等。對後世的漢字有很大的影響。現代的楷書和行書寫法絕大部份和隸變之後相差不遠。.

隶书和隸變 · 隶定和隸變 · 查看更多 »

楷书

楷书,亦称今隸、真書、正楷、楷體或正書,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相傳由東漢章帝時王次仲以漢隸作楷法,是隸書的變體,其字形較為平直正方,去除隸書筆劃尾部的挑法及蠶頭燕尾的筆法,不写成扁形,結構不合「六書」原則。在現代,楷書仍是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

楷书和隶书 · 楷书和隶定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汉朝和隶书 · 汉朝和隶定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隶书和隶定之间的比较

隶书有39个关系,而隶定有1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6.12% = 3 / (39 + 10)。

参考

本文介绍隶书和隶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