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1 关系: 卢文弨,亳州市,建中靖国,彭城,徐州市,徐度,北宋,元丰,国子监,秦觏,秦观,秘書省,紹聖,紀昀,罗大经,西崑體,馮班,黃庭堅,錢鍾書,赵挺之,苏轼,陳與義,陳振孫,杜甫,正字,江西诗派,江苏省,朱熹,方回,教授,曾巩。
卢文弨
卢文弨(),清朝中期著名学者、校刊学家、考据学家、目录学家、教育家。字召弓,一字檠斋,号矶渔,晚号弓父,“抱经”是其堂号,世称“抱经先生”,浙江杭州人(先世居于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市管辖,后徙于仁和,今杭州)。.
查看 陳師道和卢文弨
亳州市
亳(讀「博」,漢語拼音bó)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毗邻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处黄淮平原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亳州盛产药材、白酒、烟草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属温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中草药集散地,古井贡酒的产地,素有“中华药都”的美称,而且一年一度的“药交会”更是享誉全国。.
查看 陳師道和亳州市
建中靖国
建中靖国(1101年)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1年,“建中”意即“建立中正(不偏不倚)之道”、“靖国”指消除党爭,使社稷安定。.
查看 陳師道和建中靖国
彭城
彭城可以指:.
查看 陳師道和彭城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查看 陳師道和徐州市
徐度
徐度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陳師道和徐度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查看 陳師道和北宋
元丰
元丰可以指:.
查看 陳師道和元丰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学,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查看 陳師道和国子监
秦觏
觏字少章,江苏高邮人。 秦观之弟,元祐四年,苏轼知杭州,秦觏為了追隨苏轼学習,与苏轼齊赴杭州。元祐六年进士。晚婚。调临安主簿。.
查看 陳師道和秦觏
秦观
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查看 陳師道和秦观
秘書省
書省,又名蘭臺、麟臺,秘書監源設於東漢桓帝,屬太常寺,三國曹魏時曾屬少府,西晉初裁撤,西晉末復置秘书寺,南朝梁後改为省,置监、丞等官;唐代秘书省领太史、著作二局,曾改称兰台、麟台;北宋經籍圖書歸秘閣,秘書僅掌祭祀祝版。宋神宗元豐改制後,秘書省職事恢復。元代并入翰林國史院,明代因之歸屬翰林院。 為六省(實際上有六省,三省只是權力核心)之一,工作性質是管理皇家圖書館,掌邦國經籍圖書之事。 秘書省內設秘書監(皇家圖書館館長,從三品)一人,秘書少監(副長官,又名蘭臺侍郎,從四品)二人,秘書丞一人,秘書郎四人、校書郎八人、正字四人,主事一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典書四人、楷書十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熟紙匠十人、裝潢匠十人、筆匠六人等共八十八人。.
查看 陳師道和秘書省
紹聖
紹聖(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绍”意思是“继承”,“圣”是指先父宋神宗皇帝,也就是否定高太后执政时的“元祐更化”,延續父皇未完的改革熙寧變法。.
查看 陳師道和紹聖
紀昀
纪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字晓岚,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晓岚。清代直隸獻縣(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卒谥文达。 纪昀文采超群,與同時代江南的袁枚齊名,時稱「北紀南袁」。.
查看 陳師道和紀昀
罗大经
羅大經(),字景綸,號儒林,又號鶴林。南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大約生於宋寧宗慶元初年,其父名不詳,号竹谷老人,是一名低級官員。罗大经早年入太学,曾游严子陵钓台(今浙江桐庐县富春山),嘉定十五年(1222年)鄉試中舉,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進士。歷仕岭南容州(今廣西容縣)法曹,曾游容州勾漏洞天,淳祐十一年任撫州(今江西撫州市)军事推官。一年左右在抚州被葉大有弹劾罢官,從此絕意仕途,闭门读书,专事著作。著《鶴林玉露》一書,分甲、乙、丙三編,共十八卷。明代葉廷秀評論羅大經:「其言以紫陽為鵠,學術治道多有發明,而不離王道。」約卒於宋理宗淳祐末年以後。.
查看 陳師道和罗大经
西崑體
西崑體,中國宋代初期的宋詩與文學流派,因《西崑酬唱集》而得名。 宋初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的詩歌多用典故,喜用對偶,著重音律,風格艷麗,模仿李商隱,作品編成《西崑酬唱集》,故稱「西崑體」。他們又多作辭句華麗的駢文,不脫唐末五代遺風,因而其所作駢文亦稱為西崑體。西崑體在宋初一度相當流行,歐陽脩推動古文運動,他雖然贊賞楊億的文章,卻批評西崑體駢文末流「浮薄」,西崑體從此衰落。.
查看 陳師道和西崑體
馮班
馮班(),字定遠,號鈍吟老人,江蘇常熟人。 生於萬曆三十年(1602)。早年為諸生。從錢謙益學詩,與兄馮舒齊名,稱為“海虞二馮”。明亡後不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 馮班是虞山詩派的重要人物,钱谦益称冯班之诗“沈酣六代,出入于义山、牧之、庭筠之间”,論詩講究“無字無來歷氣”,反對嚴羽《滄浪詩話》的妙悟說,其《钝吟杂录》卷五《严氏纠谬》专驳严说。錢陸燦對馮班提出“以妖冶為溫柔,堆砌為敦厚”的批評。吴乔推崇贺裳、冯班,称《载酒园诗话》、《钝吟杂录》与自己的《围炉诗话》为“谈诗三绝”,书中多引贺、冯之语。康熙十年(1671)卒。趙執信嘗謁其墓,寫“私淑門人”刺焚冢前。有《鈍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有子馮行賢。康熙十八年,冯行贤被荐博学宏词科,携冯班著作入京。.
查看 陳師道和馮班
黃庭堅
黃庭堅(),字鲁直,號山--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乃江西詩派祖師。书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曾習藝於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一生陷入新舊黨爭,被新黨誣害、流放,官至知州。紹興初年,宋高宗追封其为太師、龍圖閣直学士,謚文節。.
查看 陳師道和黃庭堅
錢鍾書
钱锺书()中国作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鍾書,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曉暢多種外文,包括英、法、德語,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中国著名作家、诗人兼講座教授余光中分析當代中文時,常稱道錢西學列於中國人之第一流,兩岸三地之作家如陶傑、宋淇,行文之時,亦多交許讚之。 其妻杨绛为翻譯家、作家,女儿钱瑗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堂弟钱锺韩为工程热物理学家。.
查看 陳師道和錢鍾書
赵挺之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山東諸城)人,北宋大臣。 熙宁三年(1070年)叶祖洽榜进士,擔任登州與棣州教授,元丰末年通判德州。元祐初,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元祐四年(1089年),坐不论蔡确,出京通判徐州,五年,移知楚州。八年,五月为京东路转运副使。入为国子司业,历官太常少卿,绍圣四年(1097年)十月为礼部侍郎、十一月為吏部侍郎,再擔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兼侍講。徽宗即位,擔任礼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力主绍述之说,並排击元祐诸臣不遗余力。崇宁元年(1102年),由吏部尚书拜右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五年(1106年),进拜尚书右仆射。擔任宰相期間,与蔡京争权,常說蔡京的奸恶。趙挺之第二次拜相約一年,大观元年(1107年),蔡京再拜相,赵挺之罢去,授佑神观使。不久卒,享年六十八歲,赠司徒,谥曰清宪。《全宋诗》卷八七五录其诗三首。《全宋文》卷二一〇七收其文十七篇。.
查看 陳師道和赵挺之
苏轼
苏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鐵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學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複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繪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韻文散文造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与陸游并称「苏陆」;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嚼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郏縣。.
查看 陳師道和苏轼
陳與義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 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甲科進士,授開德府教授。宣和四年(1122年)擢太學博士、著作佐郎。宋室南渡後,避亂於襄漢。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召爲兵部員外郎。紹興元年(1131年)遷中書舍人。紹興五年(1135年),召爲給事中。紹興六年(1136年),拜翰林學士。紹興八年(1138年),以資政殿學士知湖州,因病卒。有《簡齋集》三十卷。.
查看 陳師道和陳與義
陳振孫
陳振孫()初名瑗,字伯玉,號直齋,浙江安吉州(今浙江安吉縣)人,一作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時期目錄學家。 。祖母為周行己之女。其母為乐清令李素之孙女。淳熙六年己亥(1179)出生,本名瑗,因避宋理宗赵昀之讳,故更名为振孙。其幼年好學,“嘗於《班書》志傳錄出諸詔,與紀中相附,以便覽閱”,嘉定元年(1208年)任傈水县教授,嘉定六年(1213年)補绍兴府教授。十一年(1218年),為浙江鄞縣教官,嘉定十四年(1221年)辛巳为南城县宰。寶慶二年(1226年)任興化軍(今福建莆田)通判。端平元年(1233年)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端平三年(1236年)以朝散大夫知台州兼浙东提举。嘉熙元年(1237年)丁酉五月改知嘉兴府。嘉熙三年(1239年)调任浙西提举。淳祐四年(1244年)入京为国子监司业。官至户部侍郎。淳祐十年(1250年)庚辰以寶章閣待制致仕,家居修《吴兴人物志》。約卒於景定二年或三年(1262年)春。卒諡光祿大夫。有子陈造。《宋史》无传,事迹甚寥落。 振孫幼時,家無積書,當官後遊歷四方,隨處搜訪,傳抄夾漈鄭氏、方氏、林氏和吳氏等藏書,累積藏書5萬餘卷。時人周密稱:“近年唯直齋陳氏書最多。”。又以20年的光陰撰成《直齋書錄解題》56卷,將歷代書籍分為53類,此書與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齊名。原書已佚,《永樂大典》曾採錄此書。另著有《吴兴人物志》、《氏族志》、《书解易解》、《书解》、《易解》、《系辞录》等,又編撰《长乐财赋志》十五卷、《秦隐君集》一 卷、《柳宗元集》一卷及《武元衡集》一卷等,皆佚。.
查看 陳師道和陳振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會寫實著稱。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因其曾任左拾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杜草堂(曾隐居于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與李白并稱「李杜」,為了與晚唐的两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又稱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稱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
查看 陳師道和杜甫
正字
正字可以指:.
查看 陳師道和正字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宋詩流派,北宋的黄庭坚为创始人。成员包括陳師道,潘大临等,大多为江西(宋代稱江南西路)人。作诗好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讲究语言韵律,走上形式主义道路。.
查看 陳師道和江西诗派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查看 陳師道和江苏省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諡文,又稱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人,生於福建路尤溪縣(今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學者尊称朱子。 朱熹家境窮困,但自幼聰穎,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年僅十九歲,歷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於建陽雲穀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宋理宗賜名「考亭書院」,故世稱「考亭學派」,又因朱熹別號「紫陽」,故世稱「紫陽學派」。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也成為後代科舉應試的科目,在中國,有專家認為他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查看 陳師道和朱熹
方回
方回(),字万里,一字淵甫,号虛谷,別號紫陽山人,徽州歙县(今屬安徽)人。 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進士,原爲甲科第一,爲賈似道排抑,置乙科首,調隨州教授,累迁知严州。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至建德,方回出降,改授建德路總管兼府尹。至元十四年(1277年)赴燕京覲見元世祖。為門生所不恥,遂罷官。長期寓居錢塘,與宋遺民往來。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卒。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另有《瀛奎律髓》49卷,其中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書入都……》阿諛元廷爲“今日朝廷貞觀同”,爲周密《癸辛雜識》別集卷上所深詆。.
查看 陳師道和方回
教授
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在中國漢、唐的大學中即設有此官職;在現代漢語、日語、及韓語的語境中,多作為英語「Professor」一詞的同義語使用,指在現代高等教育機構(例如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教師。.
查看 陳師道和教授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江右民系,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查看 陳師道和曾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