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陳家春

指数 陳家春

陳家春,筆名海野,福建泉州人,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香港大學哲學碩士。1963至1978於廈門大學中文系任教。1979年來港定居。現任教於香港公開大學。原任香江學社社長、香港《大學時代》及《文學村》雜誌主編。他曾於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多所大專院校任教。著有《慾魘的透視--中國當代小說與性文化》、《心淵覓蹤——西方現代小說解讀》、《聽我說“伊”》、《成語精解精用》、《海野文集》等。 其妻子韋婭,原名左韋,是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著有《中三女生的心事》、《會飛的葉子》、《蟑螂王》等。.

9 关系: 厦门大学儿童文学福建韋婭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泉州市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1921年4月由华侨陈嘉庚创办,初名私立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37年7月,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更名国立厦门大学。目前,厦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9月,厦门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廈門大學亦為第一間擁有海外分校的中國大學,該分校區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

新!!: 陳家春和厦门大学 · 查看更多 »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定义,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在世上已有很长久的历史,尽管最初的儿童文学并非休闲读物,早期許多兒童文學由成人作品改編,但若不適合孩子或未針對兒童而改編,不能算作兒童文學的作品,像是原來是為了寫給成人閱讀帶有情色的格林童話,後來經過多次的修改後才逐漸演變為兒童可以閱讀的兒童文學。.

新!!: 陳家春和儿童文学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陳家春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韋婭

韋婭,原名左韋,出生於中國青島,香港演藝學院中國語文導師。擅長創作中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新詩及童話、童詩、幻想小說等不同體裁文學作品。至今出版著作五十餘部。其作品曾多次獲香港「中文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及“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是香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見香港兒童文學作家列表)。進入21世紀以來,韋婭主要從事校園文學創作,作品清新隽永,特別是對少女心理的細膩刻畫及田園風味的童詩創作,尤為引人注目。其作品曾數次上榜「香港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大好書榜;「香港教育城」網上投票「十本好讀」獎,並多次入選香港年度書展「名家推薦」。作品也收入中國語文出版社小學語文及香港小學語文教科書,以及中港台多種文學選本中。其夫陳家春,筆名海野,原香港理工大學講師,為《大學時代》及《文學村》雜誌主編,著有《海野文集》、《慾魘的透視》、《現代小說名篇評析》、《古典文學名篇鑑賞》、《文學精義》等。 韋婭曾歷任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評審員、香港教育統籌局「優資教育組」特約作家、香港「中文文學獎」評委、「青年文學獎」評委、「香港書獎」評審、香港《文學村》雜誌編委、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小學語文教材顧問,以及文學團體理事等職。.

新!!: 陳家春和韋婭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新!!: 陳家春和香港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陳家春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開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OUHK),簡稱公大,前稱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是位於香港九龍何文田的法定大學,以「有教無類」和「寬進嚴出」為辦學精神。 大學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成立,本部由五所學院組成,分別為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科技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和教育及語文學院。大學所頒授學士學位以至深造程度的學術資格,皆獲香港特區政府認可。香港公開大學是唯一由香港政府創辦的自資大學,於成立之初,乃是一所以遙距教學為本的大專院校,現可說是兩所大學合而為一,以多元模式辦學。2001年起開辦全日制課程,並在2007年起參與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收生。現時,有逾九千六百名學生正於香港公開大學修讀全日制學位課程,佔全港大學本科生人數約六分之一。現任校長為黃玉山博士。.

新!!: 陳家春和香港公開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縮寫:PolyU或HKPU),簡稱理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九龍紅磡灣的公立應用研究型大學。該校前身可追溯至1937年,並於1994年正名為香港理工大學,是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法定公立大學之一。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理大於2017-2018位列全球第182位、亞洲第19位及全球200強年輕大學第20位。至於QS世界大學排名,理大位列全球第95位、亞洲第27位,香港八間教資會資助院校中有七間同時打入QS世界大學排名及QS亞洲大學排名,理大是香港七間登上兩個QS綜合排名的大學之一,而且位處排名前列。理大是全球50強年輕大學第6位。在地區認受性方面,按2004-2017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結果,理大在「港人眼中的大專院校排名」中名列第4 ,亦於2016年「本港僱主最願意聘用的大學畢業生」調查中名列第2。 截至2014年8月,香港理工大學擁有工程、建設及環境、工商管理、醫療及社會科學、人文、應用科學及紡織、設計及酒店及旅遊業管理8個學院,27個學系,20餘個科研中心。大學的課程及研究均以應用為本,並與工商業界保持緊密聯繫,而計算理工大學提供的深造課程、學士學位及非學位課程讓其學生人數為全港所有教資會資助大學中最多的,歷年來的畢業生已多逾33萬。 大學在創新科研簵疇上主要配合社會需要,亦有與國際其他院校聯結和合作,如環保、醫療產品等都曾獲得獎項。大學在太空技術的發展也有成就,早於1995年已為俄羅斯的太空計劃提供設備,在嫦娥三號探月航天器也裝有由理工大學研發的儀器。.

新!!: 陳家春和香港理工大學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陳家春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海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