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尔贝·勒布伦

指数 阿尔贝·勒布伦

阿尔贝·弗朗索瓦·勒布伦(法语:Albert François Lebrun,;),法國政治家,法蘭西第三共和国的最後一位總統(1932年-1940年)。 勒布倫出生于默尔特-摩泽尔省上梅西(Mercy-le-Haut)一个农民家庭,以班上最好的成绩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和矿业学院(École des mines)。原本是法國沃苏勒和南錫的一名采矿工程師,29歲进入政壇,1900年作为左翼共和党成员选入众议院,曾加入內閣擔任公職,處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時政策。後來加入民主联盟并在1920年當選為參議員,1925年至1929年間成為參議院副議長。1931年至1932年還當了正式議長一年。1932年他正式當上總統。 1939年成功连任,二次大戰爆發,他的總統職位於1940年7月10日被貝當取代(尽管勒布倫从未正式辞职),並於同年7月15日逃亡到维济耶。1943年8月27日德国人进入该地区,他被德國緝獲,被送进蒂罗尔的一个小城堡囚禁。1943年10月10日由于健康不佳,他被允许回到维济耶,但一直被不断的监视。 1944年8月9日当盟军解放法国后,勒布倫会见了戴高乐将军,并承认他的领导,说他没有正式辞去总统,是因为国民议会已经解散离开,没有人接受他的辞职。 二次大戰結束後他正式歸隱,至1950年3月6日在旷日持久的疾病中死于肺炎。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戰領袖 Category: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法国总统 Category:法国政治人物 L L.

14 关系: 南锡夏爾·戴高樂巴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保罗·杜美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菲利普·贝当默尔特-摩泽尔省沃苏勒法国法国总统列表法语

南锡

南錫(Nancy)是法國洛林大区默尔特-摩泽尔省的首府,位于法国东北部,位于大东部大区。城市处于默尔特河河边,距离默尔特河上游与摩泽尔河交汇点几千米远。南锡距离巴黎东部281千米远,距离斯特拉斯堡西部116千米远。 直到1766年法兰西王国的领土扩张,作为洛林公国的首都,自从1777年作为主教座以来,南锡在1790到1871年间是摩泽尔省的首府,1871年之后归属默尔特-摩泽尔省。南锡因为斯坦尼斯拉斯广场出名,广场名字源于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18世纪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南锡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凭借着南锡学院,南锡是欧洲新艺术运动主要发展中心之一。 南錫市内人口在2013年增长至104 072,在洛林大区位列第二仅次于梅兹。同时在大南锡都市圈内拥有434 479居民(2012),是洛林大区人口最多的都市圈,在大东部大区位列第二,仅次于斯特拉斯堡并且在法国排名第五。南锡同样是主要的大学城和健康中心之一。.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南锡 · 查看更多 »

夏爾·戴高樂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是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戰後短暫出任臨時總統,後由於左派政黨反對他要求加強總統權力的憲法被迫辭職。1958年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出任第一任总统。在法国,戴高乐通常被称为“戴高乐将军”(Général de Gaulle)甚至簡稱“将军”(Le Général)。 1944年盟軍攻克法国后,戴高乐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1946年因反對總統沒有實權,與左翼的政治斗争失利而辞去职务。1958年,戴高乐因阿爾及利亞戰爭重返政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第一任总统,1965年成功連任,直至1969年因公投失利辭去總統的職務。 戴高乐支持发展核子武器、制定泛欧主义外交政策、支持欧洲大陆联合为大欧洲、扩大法国影响力、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奉行与盟友不同的外交政策,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樂主義。.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夏爾·戴高樂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综合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别称“X”),1794年法国创立工程师大学校,创立时校名为“中央公共工程学院”。它是一所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隶属于法国国防部,是法国最顶尖且最富盛名的工程师大学,在法国各类院校中常年排名第一,被誉为法国精英教育模式的巅峰。 在法国,“'综合理工学院”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备受拿破仑的推崇和呵护,学校的校旗和校训则为拿破仑所赠。为了彰显该校地位,法国法律甚至规定每年7月14日的法国国庆游行,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学生必须走在所有队伍的最前面并为共和国总统护卫。 两百多年来,综合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中著名人物无数,可以说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校史与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法国历史交织并行。 法语中专门有「綜合理工人(polytechnicien)」一词,特指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毕业生。能进入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是每一个法国青年的梦想。 2007年起,综合理工学院成为了法国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核心之一——巴黎高科集团的一个创立成员。 综合理工学院每届仅招收500名工程师学生。这些学生一部分是通过入学竞考的预科班学生,另一部分是从普通大学平行进入的大学生。综合理工学院的入学竞考同高等师范学校的一样,是历史最久、难度最大的竞考。 1937年以来,学校向经过三年学习合格的学生颁发名为“综合理工大学毕业的工程师”的文凭。学校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从2004年起,综合理工大学的学制为四年。学习四年后毕业的学生将获得第二个文凭,名为“综合理工大学毕业文凭”。除了培养“综合理工人”。 “综合理工人”以培养领导人才著名,毕业生大多进入法国或者国际上的私有企业,还有20%的毕业排名优秀的学生选择进入国家高级机关职团 ,第36頁。在其校友中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名菲亚特奖得主,三位法国总统,以及近半数以上的法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CEO。 综合理工大学在法国高等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威望,她的名字通常意味着严格的选拔和杰出的学术。 她在法国工程师大学校的排名中经常位居榜首:在《快车》周刊、《大学生》月刊、《新经济学人》週刊和《挑战》週刊的排名中位居第一; 法國工程師學院排行榜。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认为它是法国最负盛名的工程师大学校。在各式世界大学排行中,《泰晤士报》將巴黎综合理工排在第34位;在上海交大的排名中位居第201位;而巴黎矿业学校的「國際高等教育機構專業排名」則將之排在第14位。在2017年“QS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 2017:Top 10”世界排名第6,欧洲国家仅次于英国剑桥(排名第5)。.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保罗·杜美

约瑟夫·阿塔纳斯·加斯东·保罗·杜美(Joseph Athanase Gaston Paul Doumer,俗称Paul Doumer,;),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14任总统,於1931年6月13日上任,1932年任期内遭暗杀身亡。.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保罗·杜美 · 查看更多 »

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校

巴黎高科矿业学院(Mines ParisTech)是法国最著名的工程师学校之一,由国王路易十六于1783年颁布谕令建立,旨在培养“矿业人才的领袖”。然而随着岁月流逝、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转型,它培养矿业工程师的初衷逐渐演变,成为一所培养“通用”(généraliste)工程师的多学科交叉的学校。.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校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菲利普·贝当

亨利·菲利普·贝当(法语:Henri Philippe Pétain,),法國陆军将领、政治家,也是法國維琪政府的元首,总理。 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间担任法军总司令,帶領法國與德國對戰,被認為是民族英雄,1918年升任法国元帅,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任法国总理时,他向入侵法國的納粹德國投降,至今在法國仍被視為叛國者,戰後被判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菲利普·贝当 · 查看更多 »

默尔特-摩泽尔省

默尔特-摩泽尔省(Meurthe-et-Moselle)是法國大東部大區所轄的省份,北鄰比利時、盧森堡。該省編號為54,省府为南锡。 Category:法国省份 *.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默尔特-摩泽尔省 · 查看更多 »

沃苏勒

沃苏勒(Vesoul)是法国东部城市,弗朗什-孔泰大区上索恩省省会。地处农业区中心,是重要的农畜产品市场。一年一度的沃苏勒亚洲国际电影节是欧洲最早的亚洲电影节。.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沃苏勒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总统列表

这是一个法国总统的列表。首位法国总统通常被认为是在1848年大选中获胜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后称帝成为拿破仑三世),当时法国处于第二共和时期。根据1958年的《法国宪法》,法国总统与总理领导的内阁执掌行政权,由全体法国合资格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2002年前任期为7年),可连选连任一次。.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法国总统列表 · 查看更多 »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新!!: 阿尔贝·勒布伦和法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勒布伦阿爾貝·勒布倫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