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

指数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

阿卑多斯(希腊语:Άβυδος),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位于小亚细亚的美西亚,现在的土耳其恰纳卡莱省,距首府恰纳卡莱(Canakkale)约2公里,称为Nagara Point,或Nara Burnu,是达达尼尔海峡(即赫勒斯滂)亚洲一端最优良的港口,从此处到对面欧洲部分的塞斯特是整个达达尼尔海峡的最短处,只有一英里不到。此地因其战略地位从20世纪起就被划为禁区。 阿卑多斯这个名字首次在文献中被提到是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舰船目录》中(伊利亚特 ii.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21 关系: 大流士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安那托利亞希羅多德亚历山大大帝伊利亚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土耳其穆罕默德二世 (奥斯曼帝国)米利都達達尼爾海峽阿契美尼德王朝阿格西莱二世薛西斯一世腓力五世色雷斯恰纳卡莱省提洛同盟波利比奧斯拜占庭

  2. 前7世纪建立的聚居地
  3. 土耳其古罗马城镇
  4. 恰納卡萊省歷史
  5. 拜占庭帝国聚居地

大流士

大流士(波斯语:داریوش;希腊语:Δαρείος),又譯作大利烏,是伊朗语支的帝王们常用的名字,使用此名的君王如下列所示:.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大流士

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这是一个-zh-hans:奥斯曼帝国;zh-hk:鄂圖曼帝國;zh-tw:鄂圖曼帝國;-历代苏丹的列表,其中从塞利姆一世开始的苏丹还拥有伊斯兰教哈里发的称号。 奥斯曼王朝的诸位苏丹在1299年至1922年的六百多年时间里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苏丹统治着北自匈牙利、南至索马里、西起阿尔及利亚、东到伊拉克的广袤土地。帝国首都最初在安纳托利亚的布尔萨,1366年迁都巴尔干的埃迪尔内,1453年占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更名伊斯坦布尔,一直到帝国灭亡。尽管由于难以区分史实和传说,使得帝国的早期历史众说纷纭,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如下观点:奥斯曼帝国在约1299年时建立,它的第一位统治者是乌古思突厥人卡耶部落的首领(汗)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一世建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和帝国延续了六个多世纪,共有36位苏丹执掌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结果战败,帝国随即土崩瓦解。战胜的协约国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和随即爆发的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安那托利亞

安那托利亞(Anadolu;希腊语:ανατολή;阿拉米语:ܐܢܛܘܠܝܐ;亚美尼亚语:Անատոլիա),又名小亞細亞(Küçük Asya;Asia Minor),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 現時安那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的控制下,也是土耳其大部分的領土疆域。但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主權。.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安那托利亞

希羅多德

希羅多德(Ἡρόδοτος),前5世纪()的古希臘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歷史》一書,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希羅多德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亚历山大大帝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希腊语:Ιλιάς,转写:Iliás)又译《伊利昂纪》(取自书名“伊利昂城下的故事”之意),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強弱弱格六音步史诗。故事的背景设在特洛伊战争,是希腊城邦之间的冲突,军队对特洛伊城(伊利昂)圍困了十年之久,故事讲述了国王阿伽门农与英雄阿喀琉斯之间的争执。 虽然故事只是讲述了战争最后一年几周内发生的事情,但《伊利亚特》提及或暗喻了许多关于围城的希腊传奇;在早先的事件中,例如勇士们为围攻集合,战争的由来,以及相关的顾虑等等都在故事开始之时出现。史诗的叙述随后给出了预言,例如阿基里斯将会遇到的不幸以及特洛伊的沦陷,这些预言在事件发生前给出,暗示生动鲜活,因此当故事到结尾处,史诗基本上诠释了整个特洛伊战争。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某种程度上是上下集的关系,常被认为是荷马的作品,它们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与《奥德赛》同为西方的经典之一。根据有荷马史诗人物图像的花瓶生产时期、其他引用此诗的希腊诗歌撰写日子推断,本史诗应大约完成于公元前750或725年。最近,根据语言演化的统计模型将其定位为公元前760到710年间。在现代通用版中,《伊利亚特》包含15,693行;文字是以荷马希腊文写成,混合了爱奥尼亚希腊文和其它古希腊文风。.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伊利亚特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Ἱστορία τοῦ Πελοποννησιακοῦ Πολέμου)是关于古希腊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记述,作者为曾在战争中服役的雅典将军修昔提底斯。常简称为《“歷史”》。该书被广泛认为是一部经典作品和最早的学者式历史作品。该书由后来的编辑者分为八卷。 對於《“歷史”》的分析一般分為兩個派別,其一認為這個作品是客觀且科學的歷史紀錄;另外從其他學者的判斷反映出對它的傳統解釋:「《“歷史”》的解析是很嚴苛的,它以純粹理性的觀點寫作,不受冗詞與道德判斷影響,既冷酷又具批判性。」更近代的解釋,與讀者反映批評結合,認為《“歷史”》比起客觀事件的紀錄,比較好以文學作品來理解。這個觀點表現在一名學者W.R.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Θουκυδίδης,前460年至前455年间—约前40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傳世,該書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 因为修昔底德对史料搜集和对因果分析方面严谨的态度,故被称为“科学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亦是政治学中现实主义派的创始人,认为个体的政治行为与其所引起的国际政治关系均建构于恐惧与自我利益之上,并受二者调整。修昔底德希望通过认知人性,从而解释诸如瘟疫、屠杀等灾难中人的行为。 今日,修昔底德的著作仍在被世界各地的高校和军事学院研究。其《米洛斯对话》(The Melian dialogue)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伯利克里葬礼致辞》(Pericles' Funeral Oration)亦在政治理论、历史和古典研究领域被广泛参阅。.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修昔底德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土耳其

穆罕默德二世 (奥斯曼帝国)

罕默德二世,也被称为征服者穆罕默德(محمد ثانى,II.,或称为Fatih Sultan Mehmet,),奥斯曼帝国苏丹(1444年-1446年,1451年-1481年)。他也经常被人们直接以外号“法提赫”(Fatih,意为征服者)相称。他21岁的时候已能指挥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攻滅羅馬帝国。及后更西侵巴爾幹半島腹地、東抗白羊王朝,為日後鄂圖曼帝國百年霸業奠下穩固的基石。他能使用流利的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拉丁语、阿拉伯语等八種語言,也是历史上最以尚武好战著称的苏丹。.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穆罕默德二世 (奥斯曼帝国)

米利都

米利都(Μίλητος)是位于安纳托利亚西海岸线上的一座古希腊城邦,靠近米安得尔河口。它在赫梯文献中被称为Millawanda或者Milawata,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也有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些从克里特岛来的移民定居于此,随后,这个城市就成为了爱奥尼亚十二城邦之一。在公元前6世纪它建立起了强大的海上力量,并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在希波战争前它处于波斯统治下。米利都拥有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世称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曾先後被赫梯帝國、弗里吉亚人、吕底亚、马其顿帝国、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鄂圖曼帝國所統治。在鄂圖曼帝國統治時期,米利都被用作一個與威尼斯進行貿易的港口,後來港口淤塞,城市被廢棄。今日米利都的廢墟距離海面數十公里,在衛星地圖上 37°31.8'N 27°16.7'E 的位置,於土耳其艾登省內。.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米利都

達達尼爾海峽

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 Strait),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Çanakkale Boğazı),Δαρδανελλια,古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是连接马尔马拉海和愛琴海的海峡,属土耳其内海,也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常与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称土耳其海峡,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達達尼爾海峽

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古代波斯语: ;现代波斯语:شاهنشاهی هخامنشی ;前550年-前330年),也稱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区第一个把領土擴張到大部份中亞和西亚領域的王朝,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极盛时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亚细亚、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利比亚、努比亚和阿比西尼亚。公元前480年的波斯帝国,领土面积约为600万平方公里,人口峰值约为1800万。.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格西莱二世

阿格西莱二世( Άγησιλαος Β,),欧里庞提德世系的斯巴达国王(约前400年—前360年在位)。阿希达穆斯二世之子,在其同父异母的兄弟亚基斯二世死后继承王位。 阿格西莱二世即位后,获得对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军队的领导权。他指挥这些军队防御波斯人,后者一直企图征服在亚洲的希腊殖民城邦。前396年—前394年,他在与波斯人的战斗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斯巴达在科林斯战争(前395年—前387年)中屡屡受挫,阿格西莱二世被召回斯巴达,以帮助抵御由雅典、底比斯、阿尔戈斯和科林斯组成的反斯巴达联盟。阿格西莱二世在前394年发生于维奥提亚地区的中获胜。他继续领导斯巴达军队与其它希腊城邦、尤其是日益强盛的底比斯作战;到前386年缔结结束科林斯战争时,阿格西莱二世几乎恢复了斯巴达在希腊的霸权。但是在前371年,由亚基亚德世系的(他是阿格西莱二世的共同在位者)率领的斯巴达军队在留克特拉战役中被底比斯统帅埃帕米农德击败,克里昂布鲁图斯一世本人阵亡。这次失败造成的损失削弱了阿格西莱二世进行新的战役的能力。 出于获取军事经费和抵制波斯影响的目的,阿格西莱二世领导一支斯巴达精锐部队远征埃及(实际上是充当雇佣兵)。埃及法老内克塔内布二世为感谢斯巴达军队在王朝战争中的巨大帮助给阿格西莱二世以巨额酬金。阿格西莱二世在前360年由埃及回国途中去世。 阿格西莱二世被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看作后期斯巴达最重要的人物,或者是“中兴之主”。古典作家,如色诺芬和普卢塔克都记载了阿格西莱二世的军事功绩。 Category:斯巴达国王 Category:古希臘將軍.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阿格西莱二世

薛西斯一世

薛西斯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Xšaya-ṛšā);现代波斯语:خشایارشا,Ξερξης;Xerxes;约), 又译澤克西斯一世或泽尔士一世,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王(前485年—前465年在位)。他可能是圣经中提到的波斯国王亚哈随鲁。 薛西斯一世是大流士一世与居鲁士大帝之女阿托莎的儿子。其名字在波斯语中意思是“战士”。 他在即位后不久镇压了一次埃及的暴乱(前484年),埃及人极其反对波斯帝国的统治。 薛西斯一世继续进行与希臘的战争(参见:希波战争)。他率大军入侵希腊,洗劫了雅典,摧毀了雅典衛城。但在萨拉米海战中被打败。晚年薛西斯一世縱情於酒色,親信小人,導致波斯帝國內亂。 薛西斯一世死于宫廷政变。他的宰相阿尔达班谋杀了他,并拥立他的儿子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为国王。.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薛西斯一世

腓力五世

腓力五世,可能为以下历史人物:.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腓力五世

色雷斯

色雷斯(希腊语:Θρκη,保加利亚语:Тракия,土耳其語:Trakya)是东欧的历史学和地理学上的概念。今天的色雷斯包括了保加利亚南部(北色雷斯)、希腊北部(西色雷斯)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东色雷斯)。色雷斯濒临三个海,分别是黑海、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在土耳其,它也被称为鲁米利亞(Rumeli)。 希腊北部西色雷斯为希腊东马其顿和色雷斯大区的一部分,称色雷斯地区,辖埃夫罗斯州、克桑西州、罗多彼州。 东色雷斯面积24,476km²,西色雷斯面积8,578km²,北色雷斯面积42,155km²。 历史上色雷斯的边界经常发生变化。古色雷斯(即古色雷斯人居住的地域)包括了现在的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希腊东北部、塞尔维亚东北部的一部分以及马其顿共和国的东部,北至多瑙河,南濒爱琴海,东至黑海与马尔马拉海,西达瓦达河和大摩拉瓦河。而作为罗马行省的色雷斯面积则相对较小,北部边界退至了巴尔干山脉,西部边界则位于美斯塔河。.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色雷斯

恰纳卡莱省

恰纳卡莱省(Çanakkale)是位于土耳其西北的一个省,面积9,737平方公里,首府恰纳卡莱。 *.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恰纳卡莱省

提洛同盟

提洛同盟成立于公元前478年,是希腊城邦组成的一个联盟,成员在150个至173个之间,由雅典领导。在的最后阶段,希腊在普拉提亚战役中获得胜利后,为了继续对抗波斯帝国而成立此同盟。同盟的名字来源于官方会议的地址提洛岛,议会在岛上的神庙内召开,财产也保存在这个岛上,伯里克利于公元前454年将这些财产转移到了雅典。 在这个同盟成立后不久,雅典开始为了自身利益而利用同盟的海军。这种行为经常导致雅典和同盟内其他弱势成员之间产生冲突。在公元前431年,雅典对提洛同盟的强力控制促使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公元前404年战争结束后同盟解散。.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提洛同盟

波利比奧斯

#重定向 波利比烏斯.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波利比奧斯

拜占庭

拜占庭(Βυζάντιον,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斯(Βύζας或Βύζαντας)」,直至4世纪中期,該城發展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中心,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直至1453年又更名為伊斯坦堡。.

查看 阿卑多斯 (赫勒斯滂)和拜占庭

另见

前7世纪建立的聚居地

土耳其古罗马城镇

恰納卡萊省歷史

拜占庭帝国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