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

指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这4种型号的火箭组成,属三级运载火箭,第三级以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且第三级发动机可以反复多次起动,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该系列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长征三号火箭,全长约45米,一子级和二子级的直径为3.35米,三子级的直径2.25米。A型整流罩的直径为2.6米,B型整流罩的直径为3米,尾翼翼展6.15米,起飞重量204.88吨。它的一、二级发动机采用长征二号丙的一、二级发动机,三级则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00公斤。 长征三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三号后研制的大型三级火箭,其性能比长征三号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推力比长征三号火箭大两倍多。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首发飞行成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600公斤。长征三号乙火箭,是三级捆绑式运载火箭。它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为芯级,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的结构形式捆绑四台液体助推器。运载能力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时为5500公斤。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长征三号丙火箭也采用长三甲火箭作为芯级,但只捆绑了两个助推器,其他部分基本与长征三号乙相同,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900公斤。.

16 关系: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东方红三号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直径远征一号長征三號運載火箭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液体火箭助推器液氢液氧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一院、火箭院;)位于北京市,始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中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被称为“中国航天发祥地” 。.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航天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中国航天 · 查看更多 »

东方红三号

东方红三号卫星是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电视传输、广播、通信及数据传输等业务。卫星上有24路C频段转发器,服务范围有中国大陆、海南、台湾及近海岛屿。 该卫星于1997年5月12日由长征三号A火箭发射升空,5月20日定点成功,定点位置是东经125°的赤道上空,其东西及南北的位置误差均为±0.1°,天线的俯仰及滚动误差均为±0.15°,卫星设计工作寿命为8年。.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东方红三号 · 查看更多 »

地球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geosynchronous satellite)是一種永遠固定在地球上空某個位置的衛星。必須和地球自轉週期時間一樣,繞一圈地球的時間是23小時又56分4秒(以恆星日為準),同時高度需維持在35786公里左右。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地球同步卫星 · 查看更多 »

地球同步轨道

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orbit,GSO),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见同步轨道。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则称为地球静止轨道。 实现地球同步轨道,需满足下列条件:.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地球同步轨道 · 查看更多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GTO)為霍曼轉移軌道的運用之一,為橢圓形軌道,經加速後可達地球靜止軌道(GEO)。近地點多在1000公里以下,遠地點則為地球靜止軌道高度35786公里。一般而言,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近地點並無特別限制,但通常距地球表面數百公里,以降低ΔV(方向及速度改變量)的需求。 同步衛星的運作軌道為地球靜止軌道,由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至地球靜止軌道轉換工作多由衛星自身動力進行,卫星在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远地点附近变轨时,需要增加速度及改變速度的方向。在火箭性能方面,常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酬載能力作為指標,該酬載能力較直接運送至地球靜止軌道的數值為大。以三角洲四號重型運載火箭為例,其GTO運載能力為12,757公斤,而GEO運載能力僅為6,276公斤。.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查看更多 »

直径

在数学尤其是几何学中,直径是圆形的特性之一,是指穿过圆心且其兩端點皆在圓周上的线段或者該線段的長度是最長的,一般用符号d或著Ø表示。 在一般的度量空间(也就是定义了距离的空间,比如说常见的二维平面)上,也可以定义一个集合的直径。在这里直径是这个集合之中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上界:.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直径 · 查看更多 »

远征一号

#重定向 远征系列上面级.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远征一号 · 查看更多 »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

长征三号火箭是在长征二号丙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该火箭于1978年开始方案设计,1980年进入初步设计,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因三子级发动机第二次点火后未能正常工作东方红二号卫星未能入軌,仅进行了通信试验,或基本成功。该火箭曾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地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1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三号火箭,全长约45米,一子级和二子级的直径为3.35米,三子级的直径2.25米。A型整流罩的直径为2.6米,B型整流罩的直径为3米,尾翼翼展6.15米,起飞重量204.88吨。它的一、二级发动机采用长征二号丙的一、二级发动机,三级则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00公斤。發射價格約為四千萬美元。 长征三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三号后研制的大型三级火箭,其性能比长征三号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推力比长征三号火箭大两倍多。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首发飞行成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600公斤。.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長征三號運載火箭 · 查看更多 »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简称:长三丙,CZ-3C)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基础上抓总研制的三级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它与长征三号乙火箭相比,助推器数量减少为两个,并且取消了助推器尾翼,其余的结构与长征三号乙基本相同。长征三号丙为中国首個采用双激光惯组+卫星导航复合制导技术的运载火箭,提高了飞行器的入轨精度。此外,长征三号丙还采用了当时中国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提高了火箭飞行时的数据传输速度及传输量。该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现已正式投入国际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市场。.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長征三號乙火箭是在長征三號甲和長征二號捆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火箭,芯級基本上與長征三號甲火箭相同,助推器及其捆綁結構則基本與長征二號捆火箭相同,表现为在长征三号甲的第一级火箭周围捆绑了4个与长征二号捆相同的液体火箭助推器並增長第二级火箭。 长征三号系列中的“长征三号乙”火箭是中国目前发射高轨道卫星的主力运载火箭。本型号的增強型火箭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5500公斤,使中国的运载火箭进入了世界大型火箭的行列。 长三乙火箭的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重型衛星和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的發射。發射價格約為7千萬美元。1998年8月,该火箭成功将重达3770公斤的亚洲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马部海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并在此后承担了众多国内国际的通信卫星发射任务。.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甲運載火箭是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發射成功后研製的三級大型運載火箭,其性能較長征三號运载火箭有顯著的提高,推力比长征三号火箭大两倍多,它是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的基本型號。該火箭於1985年3月開始方案論證,1986年4月開始研製,1994年首次試飛成功,从首飞至今已连续成功发射24次,发射“东方红三号”、“北斗一号”、“嫦娥一号”等多颗卫星,成功率为百分之百,有“金牌火箭”之称。 長征三號甲火箭一、二子級除尺寸有某些改變外基本上與長征三號火箭的一、二子級相同;三子級則是在盡可能地利用了長征三號的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新研製的,採用數位化、小型化的控制系統、四框架撓性平臺、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冷氦增壓系統、推進劑利用系統等新技術,直径增至三米。 2007年10月,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使用此火箭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火箭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目前,长征火箭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8个系列,退役、现役和在研型号共有21个,其中可用于近地轨道发射的有16种,可用于中高轨道发射的有8种,基本覆盖了各种地球轨道的不同航天器的发射需要。其发射能力分别是:近地轨道25吨,太阳同步轨道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 长征系列火箭除了承接中国的人造衛星发射任务外,也在国际商業卫星发射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隨著美國等地私人宇宙開發商在2010年代陸續興起,2016年10月19日,民間背景的中國長征火箭公司成立,讓長征系列正式走向企業化,将逐步注入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资产证券化也是目标之一,预计2020年在主板上市。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也将成为未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射的主力军。相较于以往政府營運,平均发射服务成本可望降低超30%、最短履约周期压缩近八成。.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液体火箭助推器

液体火箭助推器(以下简称“液体助推器”)是一种火箭助推器,捆绑在火箭芯级第一级,是增加火箭运载能力的液体燃料小型火箭。与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同的是,液体助推器可以在必要时切断推进剂供应来紧急刹车。这对载人航天器发射很重要。 联盟号运载火箭的前身R7导弹,就采用了液体助推器,使得火箭可以在发射台上点火检查发动机工作情况。80年代,苏联的能源号使用了四枚天顶号做助推器,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和极地-1号送入太空。 日本的H-IIA中有两个版本的火箭也使用了液体助推器来增加载荷。中国的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系列运载火箭均使用液体火箭助推器。 阿丽亚娜四号中部分型号(42L, 44L和44LP)采用了两或四个液体助推器。无助推器的标准型阿丽亚娜四号可以将2175kg货物送入转移轨道。而44L型可以将4790kg货物送入同一轨道。 航天飞机研发期间就曾考虑过使用液体助推器,尤其是挑战者号事故后,又有提议用液体助推器换下航天飞机上的固体助推器,四家公司还为NASA设计了助推器。尽管液体助推器的安全性和高性能很有优势,然而研发成本迫使NASA坚持使用固体助推器。.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液体火箭助推器 · 查看更多 »

液氢

液氢(LH2),也称液态氢,是由氢气经由降温而得到的液体。液态氢须要保存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大约在20.268开尔文,-252.8℃)。它通常被作为火箭发射的燃料。 液态氢可做为储存氢气的一种方式,因为液态氢比气态氢省空间。液态氢的密度大约为70.8千克每立方米 (在20开尔文下),密度很小,所以需要很大的容器来存储。 液氢中含99.79%的仲氢和0.21%的正氢。.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液氢 · 查看更多 »

液氧

液氧(常用缩写LOX或LO2表示)是液态的氧气。它在航天、潜艇和气体工业上有重要应用。 液氧为浅蓝色液体,并具有强顺磁性。它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通常气压(101.325 kPa)下密度1.141 g/cm³,凝固点50.5 K(-222.65 °C),沸点90.188 K(-182.96 °C)。 液氧具有广泛的工业和医学用途。工业上制造液氧的方法是对液态空气进行分馏。液氧的总膨胀比高达860:1,因为这个优点它在现代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军事方面。 由于它的低温特性,液氧会使其接触的物质变得非常脆。液氧也是非常强的氧化剂:有机物在液氧中剧烈燃烧。一些物质若被长时间浸入液氧可能会发生爆炸,包括沥青。 在航天工业中,液氧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通常与液氢或煤油(二者作为还原剂)搭配使用。一些最早期的弹道导弹采用液氧作为氧化剂,如V2(液氧-酒精)和R-7(液氧-煤油)。在作为推进剂时,液氧能为发动机提供很高的比冲;另外,相对于另一种常见的推进剂组合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液氧的几种搭配形式更清洁环保(肼类物质有剧毒)。 早期的洲际弹道导弹也曾采用液氧,但这种配置很快被放弃了,因为液氧难于贮存,必须在发射前注入导弹燃料箱。这导致导弹的反应速度降低,并容易被敌方发现。美国采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来代替使用液氧的液体发动机,而苏联则在其液体导弹中使用了有毒但可贮存的肼(聯胺)类燃料。但由于液氧及其搭配推进剂的清洁高效,现在的运载火箭仍然大量使用液氧作为氧化剂,包括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和阿丽亚娜5号的第一级主发动机。 在露天爆破中可以采用液氧炸药,但这种做法正逐渐被淘汰,因为液氧炸药存在相当的危险性,容易引发事故。.

新!!: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液氧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長征3號系列長征3號系列火箭長征三號系列火箭长征三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