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鄉村車

指数 鄉村車

鄉村車,簡稱村車,又稱為貨巴、街車,俗稱為豬籠車,是一種遊走於香港新界的交通工具。目前只剩下一輛,來往聯和墟至鹿頸。.

25 关系: 上水市场八達通公共小型巴士公共汽車公噸現金粉嶺白牌車聯和墟運輸署馬草壟馬草壟鄉村車香港香港交通香港鄉村列表鹿頸輕型貨車载具载货汽车蔬菜集市沙頭角新界

上水

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深圳一帶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内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

新!!: 鄉村車和上水 · 查看更多 »

市场

市場起源於古時人類對於固定時段或地點進行交易的場所的稱呼,而此交易場所是那些需要经常进行物品交换的人,为了減少搜尋成本所自发形成的。詞中的「市」指的並非「城市」,而是古時的「買賣」、「交易」之意。 今日,市場具備了兩種意義,一個意義是交易場所,如傳統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等,另一意義為交易行為的總稱。市場一詞不僅僅只是場所,還包括了在此場所進行交易的行為。故當談論到市場大小時,並不僅僅指場所的大小,還包括了消費行為是否活跃。广义上,所有产权发生转移和交换的关系都可以成为市场。 市場雖為交易行為的總稱,但交易行為不一定是自由的,尤其是在提供商品或選擇交易對象時,會因外部的干擾如法條、公約等加以限制。可以自由提供商品與選擇交易對象的稱為自由市場,反之則為非自由市場。 自由市场对资源表现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配置的功能,被称为市场机制。.

新!!: 鄉村車和市场 · 查看更多 »

八達通

八達通(-)是香港通用的電子收費系統,於1997年9月1日啟用,實體八達通透過內置晶片在信用卡大小的塑膠卡片,為卡片充值後放置在接收器上即能夠完成付款過程。八達通最初只應用在巴士、鐵路及渡輪等公共交通工具,後來陸續擴展至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以至零售業務,後來更普及至在學校、醫院、辦公室及住所等的通行卡。增值方法亦由最初的--擴展至商店付款處、任何港鐵站客務中心、以信用卡或者銀行賬户自動轉賬。如已申請「好易畀」帳戶,亦可透過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增值。 八達通為世界上最早發展以及最成功的電子貨幣,普及程度亦為世界最高,為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發展電子貨幣系統的典範及參考對象。截至2017年,市面流通逾3,450萬張八達通卡,相當於每位香港人平均持有4張八達通卡,每日交易宗數超過1,300萬,金額超過1.5億港元。八達通卡有限公司憑藉此經驗取得在荷蘭、中國大陸長沙、新西蘭奧克蘭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杜拜發展電子收費系統的合約,並於2012年先後與嶺南通與深圳通聯合發行二合一卡。 八達通產品的口號是「令生活更輕鬆」,亦是八達通控股有限公司的使命宣言的其中一部份。.

新!!: 鄉村車和八達通 · 查看更多 »

公共小型巴士

公共小型巴士(簡稱公共小巴,又称小公共、小巴、粵語Van仔等)是指一些載客量比較少的大眾交通工具(公共汽車),一般載客量約8至19人不等。在城市中运营的公共小巴多为大巴的辅助,路线与大巴相同或与大巴互补。.

新!!: 鄉村車和公共小型巴士 · 查看更多 »

公共汽車

--是一種以中型或大型汽車(大客車/巴士)作為運送手段,以運輸大量乘客的的大眾運輸服務。.

新!!: 鄉村車和公共汽車 · 查看更多 »

公噸

公噸,Tonne(s)或MT(metric ton),又稱公頓,是公制的質量單位,符号為t。其雖非國際單位制(SI)基本單位之一,但符合十進制,在使用上是可以與國際單位制相合。 1 吨.

新!!: 鄉村車和公噸 · 查看更多 »

現金

金,指可流动形式的貨幣,如紙幣或硬幣。相較其他形式的有價物品如貴金屬、票據、債券等,現金是較直接方便流通的物品,但也具有會隨著物價波動而增減值的可能。.

新!!: 鄉村車和現金 · 查看更多 »

粉嶺

粉嶺(Fanling)位於香港新界東部,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份;與上水、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見香港行政區劃)。粉嶺原為農田,現在市中心一帶已發展為住宅區,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較偏遠的村落找到。新界五大族中的鄧氏及彭氏分別定居於粉嶺的龍躍頭、粉嶺樓、粉嶺圍及掃管埔等地。 戰後香港政府開始對新界進行深化管治,將新界分成27個鄉事委員會,粉嶺原來屬於大埔理民府管治,於1954年由彭富華(太平紳士、彭族原居民)、李昌(新界鄉議局創辦人李仲莊的兒子)、羅澤棠(客籍原居民)等創立粉嶺區鄉事委員會,管理轄下的29條鄉村及聯和舊墟。 粉嶺是香港其中一個宗教建築最豐富的地區,涵蓋香港六大宗教中的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宗教場所。在新市鎮開發前,粉嶺也曾是香港上流階層和外籍人士活動的集中地,從百福村到安樂村都曾有大量別墅建築,有外籍人士曾成立粉嶺狩獵賽馬會,粉嶺站外面更曾有由退役英軍開設的畢打奧餐廳,爲1980年代前新界最知名的西餐廳和酒吧。粉嶺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軍事基地,曾建有粉嶺軍營、芬園軍營、皇后山軍營和新圍軍營,目前新圍軍營及其大嶺練靶場仍然爲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粉嶺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和合石墳場,每逢清明節和重陽節都會有大量孝子賢孫前往拜祭先人。 由於粉嶺是新界北最早建有火車站的地方,也有通往新界東北打鼓嶺和沙頭角邊境的唯一公路,加上曾有大量英軍駐紮,故此在1960年代前多被當時的港英政府及外籍人士認定爲新界北的地區中心,地位僅次於大埔,甚至常以「粉嶺」之名指代涵蓋上水部分和古洞的大片地區,故此在地理學上該地平原名爲粉嶺低地。在1970年代末新市鎮開發前,粉嶺和上水大致上以大埔公路粉嶺段、掃管埔和靈山爲分界,但沒有具體的自然地理分界,故位於大埔公路以南的年代較久遠的建設,如粉錦公路和粉嶺高爾夫球場都以「粉嶺」命名,甚至遠至金錢的新界喇沙中學也曾被俗稱爲「粉嶺喇沙中學」。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和偷牛山。不過基於坊間使用習慣,一些現今視作位於上水但多年前以「粉嶺」命名的場所也不再更名,造成今人在上水能找到以「粉嶺」命名的場所和道路的奇特現象。.

新!!: 鄉村車和粉嶺 · 查看更多 »

白牌車

白牌車是香港人對非法載客營利的非商業用途車輛的俗稱。.

新!!: 鄉村車和白牌車 · 查看更多 »

聯和墟

聯和墟(Luen Wo 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北部,是粉嶺發展的里程碑。根據統計處2007年的統計,聯和墟人口約21,335人。聯和墟附近設有港鐵粉嶺站,為該區提供鐵路服務。 聯和墟是戰後香港首個興建和規劃的發展工程,是一個現代化的有蓋墟市。多座商住兩用建築,是令墟內繁盛原因之一。墟內有很多具有歷史的建築,包括聯和墟戲院、聯和市場和畢打奧餐廳。此地還是粉嶺區鄉事委員會辦事處的所在處。.

新!!: 鄉村車和聯和墟 · 查看更多 »

運輸署

運輸署(英文:Transport Department,縮寫:T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轄下的部門,於1968年成立,專門負責規管香港交通事宜。.

新!!: 鄉村車和運輸署 · 查看更多 »

馬草壟

草壟(Ma Tso Lung)是香港新界北區的一個地方,位於羅湖以西、古洞以北,鄰接元朗區。.

新!!: 鄉村車和馬草壟 · 查看更多 »

馬草壟鄉村車

已停辦的鄉村車路線馬草壟鄉村車(或寫作「馬草壠鄉村車」),來往馬草壟(信義新村)及上水(巡撫街)。.

新!!: 鄉村車和馬草壟鄉村車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鄉村車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交通

香港交通包括鐵路、電車、香港巴士、香港的士、渡輪,以及發展成熟,四通八達的道路網。香港为世界上交通最繁忙与发达的地区之一,截至2013年6月底,每日載客約1,220萬人次。香港地少人多,以車輛密度而言,每公里道路有約318輛領有牌照的車輛行駛,但由於香港土地有限,在建築物林立的地區增闢道路已日益困難。.

新!!: 鄉村車和香港交通 · 查看更多 »

香港鄉村列表

以下是香港鄉村列表:.

新!!: 鄉村車和香港鄉村列表 · 查看更多 »

鹿頸

鹿頸(Luk Keng)是位於新界東北區的東北部的地方,鄰近邊境禁區,面向沙頭角和深圳市鹽田區。由於位置偏遠,大型發展不多,至今仍保留不少自然生態,包括鹿頸附近的濕地和附近南涌的瀑布等自然景色。.

新!!: 鄉村車和鹿頸 · 查看更多 »

輕型貨車

輕型貨車(軽ボンネットバン)意指1980年代日本輕型車的車體風格主流,亦屬於掀背車的一種,一般略稱成「輕Bonvan(軽ボンバン)」。.

新!!: 鄉村車和輕型貨車 · 查看更多 »

载具

载具,载运工具,是指使用於人或貨物運輸的設備。本身不产生位移的传送带或非人造的某些水面漂浮物都不能称为“载具”。为上述目的以人的意志为驱使的动物和人本身也可以称为载具。包含陸上、水上、空中、水下、太空等,均有載具的使用。 车辆是陆地轮式、链式和轨道式运输工具的总称,是載具的一種。例如火车、汽车、人力车和畜力车等几大类。車輛是無生物,所以牛車和馬車是車輛,但牛和馬即使用於運輸仍不是車輛。大部分的車輛有輪。中文中,车最早的记录出于五千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的黄帝时期。黄帝是“轩辕”的发明者。所以黄帝又被称为“轩辕氏”。轩辕在中文里的意思就是指的“车”。.

新!!: 鄉村車和载具 · 查看更多 »

载货汽车

载货汽车,小型的通常稱貨車,大型的稱做卡車。指主要用于运送货物的汽车,有时也指可以牵引其他车辆的汽车,屬於商用车辆類別。一般可依造車的重量分為重型和輕型兩種。 絕大部分貨車都以柴油引擎作為動力來源,但有部分輕型貨車使用汽油、石油氣或者天然氣等燃料。.

新!!: 鄉村車和载货汽车 · 查看更多 »

蔬菜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穀物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属于草本)。生活中所指的的蔬菜,常和「水果」分開討論。不過也常和水果合稱為「蔬果」。另外,和「野菜」不同的地方,在於蔬菜經過人類長時間的育種,提高了口感、營養價值,甚至抗病力等特徵,和原本的野生種已有明顯差異,人類食用的頻率也高得多;而野菜則多半未經過人類馴化,幾乎均為野生種,人類也較不常食用。 在狩獵採集的時代,人類就會採集野生的蔬菜食用,後來大約在西元前一萬年到七千年時,開始了農業耕作,在全世界的許多地區也開始種植蔬菜。一開始時只是各地種植蔬菜,供當地的人食用,後來開始貿易時,也帶來了其他地區種植的蔬菜。現在只要氣候允許,大部份的蔬菜都會在世界各地種植,若在氣候比較不適合的地區則會在一些受保護的環境下(如溫室內)種植,農產品的全球貿易也讓消費者可以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蔬菜。蔬菜生產的規模有大有小,可以小到像自給農業只為了家庭食物的需要而種植,也可以大到像,大量種植單一的作物。蔬菜一般在收获後,會依序分级,储存,加工和销售。 蔬菜的食用方式有許多種,有些可以生食,有些則會在煮熟後食用,蔬菜大部份的脂肪及含糖量都較少,但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像飲食金字塔的第三層有蔬菜及水果,各國也鼓勵民眾多吃蔬菜,每天至少吃五份以上。.

新!!: 鄉村車和蔬菜 · 查看更多 »

集市

集市或墟市,是位於漢字文化圈鄉村地區的週期性商品交易地點,通數隔日或數日開市一次,在中國北方通常叫「集」,在南方叫「虛」。集市是地區性的,買賣雙方都以附近村民為主,貨品主要是日常必需品,外來客商只居次要地位。繁榮的集市會發展成為城鎮。從宋代到清代,中國的集市數目隨著人口上昇而增加。 由于歷史變遷,中國大陸的墟市大多已不再稱爲「墟」,現今仍然保留傳統「墟」之名的墟市大部分都在香港,不過香港的「墟」多在1950年代後逐漸市鎮化,墟市多已演變成地區商住建築中心,僅有「墟」之名,性質已與傳統的墟市相差甚遠,例如大埔墟、石湖墟等。.

新!!: 鄉村車和集市 · 查看更多 »

椅,无靠背的称为櫈,是一件用來坐的傢具,為腳物家具的一種 ,一般包括一個座位、椅背,有時還包括扶手,通常會有椅腳使座位高於地面。当椅子坐久后坐垫便会熱。 其他和椅相類似的東西還有沙發、長椅、臥椅等,另外還有用以承托腳部的腳凳;裝在車上的座椅一般稱為座位。作為家具的椅一般是可移動的。 椅子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舒适,而是为了显示权威性,椅子在英语中叫做chair,与此有关的英语主席叫做chair a meeting,主席叫做chairman,这些说法都跟chair椅子的权威性有关。另外在油画里也可注意到,几乎坐在凳子上都是贫穷的人,而一般只有教皇之类才会坐在椅子上。。.

新!!: 鄉村車和椅 · 查看更多 »

沙頭角

沙頭角(香港部分-Sha Tau Kok,中國大陸部分-Shatoujiao)是位於香港北區和深圳盐田区邊界上的地方,橫跨兩地,以前是人煙興盛的村莊,當1898年新界正式租借與英國時,以沙頭角河分界,劃分為香港邊境禁區,當中河尾一段成為中英街。早在清代,沙頭角的東和墟已為興盛的墟市,但隨著英國租借新界,沙頭角南面劃為英租界內,令村民來往不便。及後位於香港境內的部分沙頭角範圍劃為禁區,非沙頭角村落的村民不能輕易進入沙頭角,使沙頭角難復當年的興盛。 香港境內的沙頭角已建為一個小市鎮。沙頭角市中央為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周圍還有多條以「順」字開頭的街道。其中沙頭角邨為大部分居民居住的地方。以前,不少沙頭角居民是海邊柵屋為居,就是住在船上的艇民,及後房協的沙頭角邨落成,很多居民因此上岸,搬進公共房屋,而車坪街及新樓街仍然有一定數量的樓宇。沙頭角另一標記為沙頭角碼頭。沙頭角碼頭位於海中心,有一條百多米長的橋將碼頭和陸地連接,碼頭有街渡前往吉澳、三椏等新界東北鄉郊地區。 自英國於1899年接管香港新界後,直到1980年前,港英政府將現今北區範圍劃分四個分區,其中之一就是「沙頭角區」,由於此制度沿用近80年之久,故此現今香港方的「沙頭角」在廣義上也涵蓋原「沙頭角區」所覆蓋的地方,包括蓮麻坑、萬屋邊、禾坑、石涌凹、南涌、鹿頸等地,而新娘潭路以東的半島也被稱爲「沙頭角半島」(包括船灣淡水湖),故此該半島上的烏蛟騰、谷埔、鎖羅盆、荔枝窩等地,以及印洲塘一帶以吉澳爲首的島嶼都屬於沙頭角的一部分。.

新!!: 鄉村車和沙頭角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鄉村車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