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小王桂卿
小王桂卿(),京劇演員,工生行,原名王強華。 他的父親王桂卿是京劇生行演員。 1962年起參加上海京劇院,師承周信芳先生。 Category:中国男演员 Category:京劇演員 Category:生行演员 Category:王姓.
查看 郑法祥和小王桂卿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查看 郑法祥和上海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查看 郑法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剧
京劇又称京戲,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及现在的臺灣又稱为平劇、國劇,是中国戏曲劇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劇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劇 和漢劇,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劇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劇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查看 郑法祥和京剧
周信芳
周信芳(),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老生麒派创始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生演出剧目超过650齣。.
查看 郑法祥和周信芳
花旦
昆曲《牡丹亭》的表演片段,左为花旦杜丽娘。 花旦是中國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潑或潑辣放蕩,常常帶點喜劇色彩。 花旦一詞,來自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凡妓,以墨點破其面者為花旦。” 元雜劇就有花旦雜劇一類。朱權在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所著的《太和正音譜·雜劇十二科》更把花旦雜劇列為「煙花粉黛」,充分說明花旦是以扮演妓女為主的類型。《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的趙盼兒就是一個典型花旦的例子。經過多個朝代,花旦成了中國各種地方戲曲,譬如漢劇、崑劇、京劇和粵劇,共有的性格造型。 其造型則重唸散白,做功與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清秀美麗、靈敏乖巧。 典型人物有《拾玉镯》的孙玉姣、《小放牛》的村姑、《梵王宮》的耶律含嫣、《少華山》的殷碧蓮、《辛安驛》的周鳳英、越剧《西厢记》的红娘等。.
查看 郑法祥和花旦
ET聚场
ET聚场(ET SPACE)是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延安东路的一座剧场,前身为上海共舞台。.
查看 郑法祥和ET聚场
西游记
《西遊記》,中国古典神怪小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一般认为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書中讲述唐三藏師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也有观点认为西游记是权力场讽刺小说。 《西遊記》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傳,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遊記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來,西遊記被改编成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畫等,版本繁多。.
查看 郑法祥和西游记
變聲
變聲的時間多是14∼16歲左右的青少年。男性約在14∼16歲;女性約在13∼15歲,也有可能延到十六歲左右。 成年後聲音基本上不太會改變。.
查看 郑法祥和變聲
李少春
李少春(),河北人,京劇演員。拜師余叔岩(1938年10月19日)、周信芳(1961年12月16日)、蓋叫天3位先生。他曾任北京中國京劇院(現在的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三團團長,院長是梅蘭芳。 父親李桂春(藝名小達子)是河北梆子、京劇演員,工生行。妻子侯玉蘭是京劇演員,工旦行。大兒子李浩天是中國國家一級演員,在北京京劇院工作。小兒子李寶春是台灣京劇演員,1998年創辦台北新劇團(民營),任團長,直到現在。從藝的两個兒子都工生行。.
查看 郑法祥和李少春
李仲林
李仲林(),原名战士恕,山东莱西市韶存庄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郑法祥和李仲林
杨小楼
杨小楼(),名三元,谱名嘉训,原籍安徽怀宁,出生于北京,为京剧武生一代宗师。其父杨月楼、义父谭鑫培皆为清末名伶。 杨小楼出生于光绪四年(1878年),幼年进入杨隆寿主办的小荣椿科班,师从杨隆寿、杨万清、姚增禄、范福泰等习武生。其父杨月楼光绪十六年(1890年)去世前为让杨小楼能继承父业,将其托付给盟兄弟杨隆寿、谭鑫培载培。谭鑫培便收杨小楼为义子,并随谭氏家族排行而取谱名“嘉训”。他于17岁时出科,24岁时搭北京宝胜和班,人称小杨猴子(其父杨月楼有“杨猴子”之称)。他曾在天津演出《艳阳楼》等剧而轰动剧坛。回京后进入谭鑫培的同庆班,师法谭鑫培、俞菊笙、王楞仙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选为内廷升平署外学民籍学生。 中华民国成立后,杨小楼于1912年首次前往上海演出,连演四十天。1913年回京后组建喜庆和班。后来他经常在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等地演出,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三大贤”,成为了京剧界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武生宗师”,。1938年病逝,终年60岁。 杨小楼的夫人为“奎派”传人周春奎的侄女。他育有一女,女婿刘砚芳、外孙刘宗杨亦从艺梨园。此外,“杨派”传人还有孙毓堃、杨盛春、茹富兰、周瑞安、李万春、高盛麟、李少春、王金璐等。.
查看 郑法祥和杨小楼
杨月楼
杨月楼(),谱名久先,习艺后名久昌,以字行,安徽怀宁人,京剧演员。工老生、兼演武生,集奎(张二奎)、程(程长庚)、余(余三胜)三派之长,为同光十三绝之一。其猴戏尤获好评,有杨猴子之称。.
查看 郑法祥和杨月楼
武生
武生,重唱和做,基本上扮演文人,但最多時候是做武打的動作。常掛黑鬚。另有一種掛白鬚的叫「公腳」,唱腔蒼勁悲涼,原屬「末」行,現在也併入了武生的行當。粵劇之中把武生一角演得最好,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則有「武生王」之稱的靚次伯先生。.
查看 郑法祥和武生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查看 郑法祥和河北省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至今仍然活躍在舞臺上的中國古老戲曲劇種之一,至今約有兩百多年歷史。它源於山西、陝西的梆子腔,屬梆子腔系的一個支脈,流行於河北省南部、天津和北京。河北梆子还流传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在长江以南的活动基地,主要是上海、武汉等地。河北梆子唱腔集三地的民風音韻為一體,曲调高亢激昂,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风范,适合演唱悲壮内容的戏剧。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 郑法祥和河北梆子
悟空戏
悟空戏,又称猴戏、大圣戏等,泛指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戏曲作品。 悟空戏主要分为南、北两大流派。京剧中悟空戏最多,经典剧目包括《安天会》、《水帘洞》、《闹龙宫》、《闹地府》等。北派悟空戏又称为“杨派”,代表人物为清末名伶、人称“杨猴子”的杨月楼与其儿子、人称“小杨猴子”的杨小楼。而南派则包括“郑派”与“张派”。郑派宗师是人称“小活猴”的郑法祥,后来继承郑派悟空戏的包括陈正柱、李仲林、小王桂卿等。张派悟空戏则以盖叫天(原名张英杰)与其子“江南美猴王”张翼鹏为代表。而宗法北派杨小楼的李万春、李少春在继承北派悟空戏的基础之上,也同时吸取了南派精华,自成一派。 除京剧之外,昆曲、绍剧、秦腔、河北梆子等诸多地方戏中也都有悟空戏,代表人物包括北昆“活猴”郝振基,河北绑子演员、郑派猴戏创始人“赛活猴”郑长泰(郑法祥之父),绍剧“南猴王”章宗义(六龄童)与其子章金莱(六小龄童)、弟子刘建杨(十一龄童)等。.
查看 郑法祥和悟空戏
故城县
故城县位於中國河北省东南部,东与山东省接壤,隶属于地级市衡水市。有汉、回、满等民族。.
查看 郑法祥和故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