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道教人物列表

指数 道教人物列表

下面是道教历史上出现的知名人物的一个列表。请注意,这些人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的。關於道教所信仰的神仙,请参看道教神祇列表。.

目录

  1. 48 关系: 劉培中司马承祯吕洞宾媽祖孙不二孙思邈寇谦之左慈丘处机于吉伍守阳张天师张三丰张伯端張角張源先北七真刘一明列禦寇傅圆天王重陽王文卿神仙白玉蟾道教道教神祇列表袁天罡馬鈺譚處端魏伯阳魏華存许逊黄初平郝大通闵智亭葛洪老子陶弘景陈抟陈撄宁陆修静陆西星柳华阳李淳風朱思本易心莹施肩吾曾慥

  2. 中國人列表
  3. 道教人物
  4. 道教相关列表

劉培中

劉培中(Liu, pei-zhong,),名鑫,字培中,山東省臨沂縣人,自幼學習道教,精太極拳與劍法,曾任職欽天監。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其後創立崑崙仙宗。.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劉培中

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唐代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 司马承祯出自三祖司马氏琅邪房,是北周晋州刺史、琅邪公司马裔的玄孙,隋朝亲侍大都督司马晟的孙子,唐朝朝散大夫、襄州长史司马仁最的儿子,少好學,年二十一为道士,師事隐居嵩山的潘師正,學得符籙及辟穀、導引、服食之術(《金根上经》、《三洞秘录》、许真行事、陶公微旨),成为唐代的著名高道。另外擅长隶书和篆书,号称“金剪刀书”。 原在浙江台州天台山桐柏观隐居修道,武则天、唐睿宗先后召他入京讲道,开元九年,唐玄宗又遣使迎他入京,亲受法箓,十年,承祯请还天台山,玄宗赋诗送别。十二年(724年),玄宗又将承祯召到东都洛阳,命他於河南王屋山自選形勝,創建道院阳台观,玄宗亲自题额。又令玉真公主及光禄卿韦縚至其所居,修金箓斋。承祯在阳台观著《修真秘旨》十二篇行於世。开元二十三年夏六月十八日(735年7月12日)卒于王屋山,年八十九,葬于王屋山西北之松台。玄宗親製碑文,並追赠銀青光祿大夫,号真一(贞一)先生。承祯與李白、賀知章、孟浩然等同為「仙宗十友」。 司马承祯提出道教修炼的“七候”:“一、举动顺时容色和悦;二、夙疾普消身心清爽;三、填补天伤还元复命;四、延数千岁名曰仙人;五、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炼气成神名曰神人;七、炼神合道名曰至人。” 司马承祯认为“神仙亦人”。人的禀赋本有神仙之素质,只要“修我虚气”,“遂我自然”,与道相守,即可成仙。“然虚心之道,力有深浅,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其心。被形者,则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已,身不克谢。何则?慧是心用,用多则体劳,初得小慧,悦而多辩,神气散泄,无灵润身,生致早终,道故难备。”司马承祯的理论不但自成系统,为唐代、宋代道教的兴盛和发展奠下了基石,而且对宋元内丹学、宋明理学的形成,都有重大的影响。.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司马承祯

吕洞宾

吕洞宾,原名呂--(--或作岩、--),字洞賓,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綽號回道人,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載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蒲州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县招贤村),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同時也是託夢之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礦業之神、理髮之神,亦有醫神、武神與財神的性質。.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吕洞宾

媽祖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南語:Má-tsoó͘;閩東語:Mā-cū)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琉球)及東南亞沿海地區濱下武志,《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與歷史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75頁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后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媽祖

孙不二

孙不二(),原名富春,金朝山東寧海人,著名道教全真道人物,全真七子之一。 著有《女子丹法彙編》.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孙不二

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為药王,宋朝追封妙应真人,道教尊為天醫妙應廣援善濟真君,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孙思邈

寇谦之

寇谦之(,字辅真),上谷郡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人,家族因避难迁居冯翊郡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寇谦之对天师道进行了重大改革,对道教历史影响深远,是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並力主排斥佛教,導致了北魏太武帝滅佛。.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寇谦之

左慈

左慈(),字元放,东汉末方士,庐江郡(今安徽潜山)人。.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左慈

丘处机

丘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金末元初全真道道士。丘處機為金世宗、金章宗、金卫绍王、金宣宗和元太祖成吉思汗敬重,並因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減少屠杀而聞名。在道教史和信仰上,丘處機被奉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以及龍門派的祖師。.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丘处机

于吉

于吉(,有的史書作「干吉」)是東漢道士,琅琊郡(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傳說是道教典籍《太平清領書》的作者。.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于吉

伍守阳

伍守阳(1573年-1644年?),字端阳,号冲虚子,江西吉安人,全真教龙门派第八代传人,伍柳派创始人。 本为儒生,兼通佛学。曾得全真教高道曹还阳“仙佛合宗全旨”,又师李泥丸,赵真嵩、王昆阳。明朝晚期,伍守阳,因谈吐不凡,道行卓著,得皇室敬重,被万历皇帝封为吉王国师、维摩大夫、季子三教逸民。明熹宗天启元年,伍守阳在京都白云观主持刊行《道藏》。后隐居王屋山,传授内丹术给柳华阳后不知所踪。 伍守阳曾遍考仙圣之书,人称其“由儒悟道、因道证果”,著有《天仙正理》、《仙佛合宗》。柳华阳著有《金仙正论》、《慧命经》。后人把此四书合刻,称为《伍柳仙宗》。 伍守阳主张修道之人在修仙道之前,必须先修“人道”。因为修道之人必于人道中先修纯德,方如他说:“后来修士,必于人道中先修纯德。人道中者,即五伦之事也。君当忠而忠,亲当孝而孝,兄长当顺而顺,朋友当信而信,谓之纯德。高真上圣皆言传得其人身有功者,当传于有德之人也。” “天所秘,是秘之不传无德,以传有德也。人与天相隔甚远,人德合天,则与天为一矣。故传与以如是德之不修以合天,则不能得传也。”.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伍守阳

张天师

張天師,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龍虎宗各代傳人的稱謂。「正一道」(即「天師道」)由張陵(張道陵)創立,後世稱張陵為「(祖)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曰「三師」(「三張」)。其傳人為其子孫世襲,後皆稱為「天師」。 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官方上正式承認「天師」的稱號,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此前的天師稱號則一直是張道陵子孫自稱,以及民間的稱呼,從未被官方正式承認過。從此時開始,張天師開始總領江南道教,並在元代中後期,各種符籙系道教流派都集合在周圍,形成正一道。.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张天师

张三丰

張三--(生卒年不详),本名全一,字君宝,号三--,元末明初道士,辽西懿州人(或為福建省邵武人) 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 據武當山道教中人相傳,張三--於湖北均县武当山修道,供奉玄天上帝为主神。另據現存武當派武術各分支派傳人及弟子相傳,亦是武當派武術的開山祖師。.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张三丰

张伯端

张伯端(),字平叔,一名用成或用诚(或谓得道后改名用成),号紫阳,因尊为“紫阳真人”。又人称“悟真先生”。北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知名道教學者,據說得到全真教北五祖之中的廣陽真人劉海蟾而得道,成為全真派南宗五祖(南五祖)之第一祖。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本人就不出家。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 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张伯端

張角

張角(),鉅鹿郡(今河北寧晉)人。東漢末年太平道首領、黃巾之亂領導人。 張角作亂,稱「黃巾賊」,遂破壞四方,疲於賦役,民多叛者。上不改政,遂至天下大亂。.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張角

張源先

張源先(),江西貴溪人,為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堂姪,中華民國陸軍中尉退伍,嗣漢天師府第六十四代天師,掌道教正一派萬法宗壇。.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張源先

北七真

北七真是中國道教重要派別全真道的開山祖師王重陽的七個弟子,是王重陽的主要門人,其中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是最親近的嫡傳弟子。王重陽將馬比作弟,譚比作姪,劉、丘比作兒子。因為此七人對全真道的傳播和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因此獲稱真人。 清末龍門派陳銘珪(1824-1881)《長春道教源流》指出,七真分別創立了七個全真支派,其中以龍門派最大。 七真按排名次序分別為以下七人:.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北七真

刘一明

刘一明(),清代著名内丹家、医学家。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沃县(今闻喜县)人。 按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系谱,他是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 十七岁时,刘一明身得重病,百药无效,幸喜一真人赐方,得以除病。“因病有悟,遂而慕道”。十九岁外游访道,二十二岁于甘肃榆中遇“龛谷老人”,口授心印。此后,为求参证,足迹遍布京师、河南、陕、晋、甘、宁诸省。三十七岁时,再遇“仙留丈人”于汉上,经其点化。后隐居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传教,并行医济世,著书立说。他对内丹学的阐发颇为全面,主张性命双修,“若欲成道,非性命双修不可”。 刘一明著作有《易理阐微》、《孔易阐真》、《神室八法》、《西游原旨》、《会心集》、《阴符经注》、《悟真直指》、《修真九要》、《通关文》等,民国初年汇刻成《道书十二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1990年7月出版《道书十二种》之影印本。刘一明所著医书主要有《眼科启蒙》、《经验奇方》、《经验杂方》等。 L刘 L刘 L刘 Y一.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刘一明

列禦寇

列禦寇,或称列圄寇,春秋时期郑國人,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列禦寇於《史記》無傳,其名散見於《莊子》、《管子》、《晏子》、《墨子》、《韓非子》、《-尸-子》、《呂氏春秋》等書。列禦寇成名于《列子》一书,有章以其名为章名,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顺从自然,达到无用之用的境界。 列子是郑国人,先於莊子,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壺子對列子說:“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後来又先後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修道九年之後,他就能御风而行。唐玄宗天宝年间诏封为“冲虚真人”,宋徽宗宣和年间封为“冲虚观妙真君”。.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列禦寇

傅圆天

傅圆天(),四川省简阳市九龍場人。 1946年到成都灌县黄龙观出家修道,为全真龙门派道士,1956年主持青城山上清宫事务,积极组织道众劳动自养。1980年開始任青城山道教協會會長,后任中國道教協會常務理事、成都道教協會會長、灌縣政協副主席、成都市政協常委、四川省政協常委,1992年3月被推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五任会长。.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傅圆天

王重陽

王重陽(),中國道教全真派創始人,被尊为全真五祖之一,原名中孚,字允卿,本金朝諸生,後為武官,改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嚞,一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綽號王害疯,京兆咸阳(今屬陕西咸阳市)大魏村人。七個主要門人稱七真。 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有關於王重陽的描述,作者將他描寫成武功絕頂的高手,而且智慧超群。.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王重陽

王文卿

王文卿,北宋道士,道教神霄派的核心人物。一名俊,字述道(一说予道),号“冲和子”,又被称为“王侍宸”,江右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生于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二月十七日。据《临川盯江志》等书记载,自幼慕道,自称“红尘富贵无心恋,紫府真仙有志攀”。喜云游灵胜境地。宣和初(1119年),王文卿渡扬子江,遇一异人汪君(“火师汪真君”),授以“飞章谒帝之法及啸命风雷之书”,能召风雷。《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王文卿传》谓王文卿“每克辰飞章,默朝上帝,召雷祈雨,叱咤风云”。 于政和末因林灵素推荐,治京师大旱而来京。后又为扬州祈雨,大显灵迹。宋徽宗敕授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视朝请大夫、冲虚通妙先生。后隐居故乡南丰,著书立说,讲道授徒。有弟子朱智卿,平敬宗,袁庭植,高子羽等;又有萨守坚,见之于青城山,尽得其秘。此外,尚有别传弟子多人。宋高宗绍兴廿三年(公元1153年)八月二十三日,飞升于南丰县许旌阳曾炼丹之堂。元代,加号为“冲虚通妙真人”,元至顺三年,加赐为“冲虚通妙灵惠真人”。 王文卿精于神霄雷法,强调修道以内修为要,内修久行之,则“神气精自然混凝,上可脱壳朝元,次可长坐久视,又其次可以兴云致雨,役雷鞭霆,济人利物,何所住而不可也!”王文卿又云:“斩勘五雷法者,以道为体,以法为用。内而修之,斩灭尸鬼,勘合玄机,攒簇五行,合和四象,水火既济,金木交并,日炼月烹,胎脱神化,为高上之仙。外而用之,则新除妖孽,勘合雷霆,呼吸五气之精,混合五雷之将,所谓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天地于身中,曰旸而旸,曰雨而雨,故感应速如影响。” 王文卿所撰雷法书多达数十种,大多仍存于世,如《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语》、《王侍宸祈祷八段绵》两书为王文卿与弟子讨论雷法至秘的记录,为研修神霄雷法之必读。此外有《玄珠歌》、《上清五府五雷大法玉枢灵文》、《先天雷晶隐书》、《侍宸诗诀》、《上清雷霆火车五雷大法》、《中皇总制飞星活曜天罡大法》、《高上神霄玉枢斩勘五雷大法》、《雷说》等。主要载于《道法会元》等书中。 元代学者虞撰《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说:王文卿退居乡里后,得其真传者为新城高子羽,其后依次相传:高子羽—徐次举—聂于锡—谭悟真—罗虚舟—胡道玄。胡道玄是江西鄱阳人,号“神霄羽客”、“神霄野客”。行道于陇陕、荆襄、江汉、淮海、闽浙间。元代后期己巳、庚午 (1329、1330年)大旱,传说胡道玄“祷雨屡应”,“郡县争致之,所历或一日,或二日,嘻笑怒骂,雷雨随至。” Category:宋朝道教人物.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王文卿

神仙

仙,是神与仙的统称,指的是拥有各种超自然能力的虛構人物。在人們的想像中,神仙都是长生不老,可以随意变化形态(一般化为人形),法力高强,存在于凡人无法抵达的異世界之中。.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神仙

白玉蟾

白玉蟾(),字如晦、紫清,号海琼子、武夷散人。南宋人,祖籍福建闽清,生於琼州琼山。主張性命雙修,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是内丹理论家。一般认为,白玉蟾组织了金丹派南宗的教团组织,为南宗的实际建立者。.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白玉蟾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道教

道教神祇列表

道教神祇一览记录了道教各神仙的名称与分类。.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道教神祇列表

袁天罡

袁天罡(公元583年一公元665年初),或作袁天綱,唐初益州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易学大师。与李淳风合演推背图。相傳他懂得「風鑒」,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隋朝大业年间,为资官县(在今四川省境)县令。唐朝建立之初的武德初年,蜀道使詹俊赤牒授其为火井县县令。自隋朝起,即以善于相面闻名,又以他为襁褓中男装打扮的武则天相面之事最为知名,「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听闻其名,召至九成宫。《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著有《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一卷。《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曾記載他和李淳风兩人的故事,民间则传说他們合著有《推背图》。 袁天罡并曾发明称骨法。在坊间之中以来定命运好坏,但也有说法指其所称得者为被称骨者前世之好坏。 相傳與李淳風跟唐太宗出遊,看見河中有兩隻分別為赤毛和黑毛的馬。太宗要他們推算哪隻馬先入河。袁天罡占得離卦,離為火,便猜似是火般赤毛的馬先入水。李淳風則認為:遂木取火,應先見黑煙才見火,便猜是黑毛的馬先入河。結果李淳風猜對了。但他卻謙稱不是袁天罡,他就不能推算出煙和火的奧妙關係了。.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袁天罡

馬鈺

鈺(),原名從義,字宜甫,後改名鈺,字玄寶,號丹陽子,金朝山東宁海州牟平縣人,道教全真教第二代掌教,王重陽(1113-1170)七個主要弟子(全真七子)之一。元世祖封為丹陽抱一無為真人。.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馬鈺

譚處端

譚處端(),山東寧海人,本名譚玉,字伯玉,師承道教王重陽後改名為譚處端,字通正,別字長真,後人稱長真子或長真祖師。全真道南无派由譚處端所創。 譚處端涉獵經史,中國道教代表人物之一,為全真七子之一,也是全真教第三任掌門。過世後,後人尊稱「玄德蘊德真君」,元世祖敕封為「長真雲水蘊德真人」。 今台灣部分道教廟宇仍於農曆三月初一祭祀譚處端,稱為「長真祖師聖誕」。.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譚處端

魏伯阳

魏伯阳,(),东汉著名炼丹家,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是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魏伯阳

魏華存

魏華存(),又稱魏夫人,晉代女道士,山東任城樊邑(今山東微山县)人,傳說傳授道教上清經出世,茅山宗追尊為第一代太師。 她是晉司徒剧阳侯魏舒之女,二十四岁时嫁给修武县令南阳刘幼彦,博覽老莊、春秋、五經、諸子百家,持斋修道多年,信奉天师道,擔任祭酒。傳說有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授之以《黃庭經》。永嘉之亂時,魏華存帶同兩兒避亂江南,把天師道帶到南方。 魏華存過世後,東晉道士楊羲自稱得魏華存降臨,稱其已封為「紫虛元君南嶽魏夫人」,授與上清經及仙真內傳(《隋书·经籍志》著录《清虚真人王君内传》一卷,题「弟子华存撰」)。楊羲又撰有《魏夫人傳》,神化魏華存的生平事蹟。 元代茅山宗追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太師。 W W W W W W H华丰.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魏華存

许逊

許遜(),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祖籍河南汝南,道教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許遜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屬四川)令,人称許九郎、閭山祖師、许旌阳、旌陽祖師、感天大帝,又称許天師、许真君。.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许逊

黄初平

黃初平(約328年-約386年),後世稱為黃大仙,著名道教神仙,出生地为现中國浙江省金華市,原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山中修煉得道。宋代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 1897年,據說黃大仙奉玉帝旨意,塵凡佈教,在廣東番禺的一個扶乩活動中顯靈,自道身世,勸人向善,引來不少信眾,赤松黃大仙之名因而得以顯揚。由於黃大仙十分靈驗,加上當時廣東的疫病蔓延,求醫問方的善信就愈來愈多。黃大仙降乩用的靈籤和藥簽一直沿用至今。在香港十分普及,今日,九龍有黃大仙區、黃大仙祠。每年立春時節,黃大仙廟會開放給犯太歲的人免費進去其太歲殿拜太歲,只需以身份證作實便可。.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黄初平

郝大通

郝大通,名璘,字太古,號大通,道號恬然子,又號廣寧子,自稱太古道人。南宋/金朝時期山東寧海人,知名道教全真道人士,全真七子之一。 郝大通精通老莊易經,擅長卜筮占卦。1167年師從王重陽,皈依全真教,數年後繼承成為該教掌門人。除此,他創全真教華山派,與道教符籙派關係密切。郝大通羽化歸天後,元世祖封為「廣寧通玄太古真人」。 今部份台灣道教廟宇仍以農曆正月初三祭祀郝大通,稱為太古真人聖誕。.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郝大通

闵智亭

闵智亭(),河南省南召县人,号玉溪道人。曾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42年因为日本侵略中国而辍学并出家,投奔华山毛女洞出家修道,拜师刘礼仙道长,成为全真华山派道士。精于书画,并于西湖之畔,向新浙派琴人徐元白习琴。主要著作有《道教仪范》、《五祖七真传》和《全真经韵谱辑》,并給《高上玉皇心印經》做注解。.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闵智亭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陰陽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巢父。.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葛洪

老子

李聃,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称为“老子”,华夏族,生于中夏东周末的某诸侯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师从殷商末臣之商容,于东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柱下史)、春秋時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此人有著作被人们广泛奉為《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李聃的學説後被庄周、楊朱等人發展,後人奉为道家学派之开教宗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記载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統治理念,和莊子同樣是道家的人物,或与太史儋并列,存世约有一百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 李聃被尊为道教始祖、东方三大圣人之首,唐朝追认李聃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老子

陶弘景

陶弘景(;宋孝武帝孝建三年-梁武帝大同二年),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號貞白先生,丹陽秣陵 (今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人,南朝道士、醫學家、文學家與書法家,博學多才,善於描寫自然風景,精通醫藥與天文知識,兼修佛、道二教,特別尊崇東晉時出世的上清經,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南齊時,他擔任親王的侍讀多年,有感官職低微,索性辭官隱居不仕,率弟子棲隱茅山,專心修道,卻因梁武帝曾常派人向他諮詢國事,有「山中宰相」的美譽。陶弘景長期煉製丹藥,鑄煉寶刀,撰有《真誥》、《登真隱訣》、《本草經集注》等道教與醫學重要著作,受元代茅山宗追尊為第九代宗師,其淵博知識廣受現代史家所推崇。.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陶弘景

陈抟

抟(公元872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白雲先生”、“希夷先生”(「夷」指视而不见,「希」指听而不闻),知名道教人士,常被視為神仙,尊稱為陈抟老祖、希夷祖師等。五代末,宋朝初期人,其生平事迹和出生時地众说纷纭,真伪难辨,一說普州崇龛县人(今重慶市潼南縣崇龛镇)。一說華州華陰人(今陝西華陰一帶),祖籍谯郡(今安徽亳州一帶)。一說亳州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 主張以睡眠,休養生息,時常一眠數日,人稱睡仙。相傳紫微斗數及無極圖說皆為陳摶之創作。.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陈抟

陈撄宁

撄宁(1880年-1969年5月25日),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后改名“撄宁” ,道号“圆顿子”、“撄宁子”,安徽安庆怀宁县人,近代道教学者;按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系谱,他是第十九代居士。.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陈撄宁

陆修静

陆修静(,字元德,谥号简寂先生),南北朝时吴兴东迁人(今浙江湖州吴兴),著名天師道道士。 陆修静出身江南望族吳郡陸氏,幼习儒术,早年就棄家,入雲夢山修道,後來遊歷名山,「冥搜潛衡、熊湘,暨九嶷、羅浮,西至巫峽、峨眉」遍訪仙踪,收集道書。 元嘉年间(424年 --452年)宋文帝刘义隆闻其名,请他讲经说法。太后王氏更是执门徒之礼。 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五年(461年)在廬山東南瀑布岩下建道觀(後稱簡寂觀)隱居修道。宋明帝刘彧泰始三年(467年)被皇帝召到建康,在北郊天印山筑崇虛館住下。陆修静积极收集整理道经,并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 陆修静是天师道道士,自称“三洞弟子”。他弘扬灵宝派道法,使“灵宝之教,大行于世”,又曾整理和傳授上清經,因而受元代茅山宗尊为第七代宗师。.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陆修静

陆西星

陆西星,字长庚,号潜虚,又号方壶外史,南直隸興化縣人。明朝时期道教人士,道教内丹派东派的创始人。 少时学儒学,中秀才。后9次乡试未中,弃儒学道,自称吕洞宾授其丹法秘诀。晚年又学佛参禅,是三教合流的人物。 陆西星主修内丹,提倡性命双修。著有《方壶外史》、《南华副墨》、《道缘汇录》、《宾翁自记》等。近人考据小說《封神演义》为陆西星作。據說陸西星為籌措女兒出嫁嫁妝費用,方撰寫《封神演义》,不料小說甫上市即大获利市。 陆西星虽然被尊为道教内丹东派祖师,卻未正式出家为道士。.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陆西星

柳华阳

柳华阳(),豫章(今南昌)人,本为儒生,后弃儒入禅,在皖水双莲寺出家,后又出佛皈道。遇伍冲虚传其修内丹术秘旨,“豁然道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来之灵物。”遂著《慧命经》、《金仙正论》。力主清静修持,仙佛合宗。强调修丹用先天,忌用后天。 Category:清朝道士 Category:清朝作家 Category:柳姓 Category:南昌人.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柳华阳

李淳風

李淳風(),中国唐朝初年岐州雍人(今陝西省凤翔县),唐朝政治人物、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李淳風

朱思本

朱思本(),字本初,号贞一,中国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元朝道士、诗人、地理学家。 朱思本出生于一个书生家庭,他出生后不久(1275年),抚州为元军攻占,朱全家抱着不合作的态度拒绝为元朝政府效力。朱幼年即前往龙虎山拜入正一道修真。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朱奉正一道宗师张留孙之命,前往大都协助其主管中国南方的道教事务。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朱奉命代表元朝皇帝祭祀中国各地名山大川,在其后的十年间,他走遍中国,参考水经注、通典、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大元一统志等书籍,以“计里画方”的绘图方法绘出了舆地图。这幅地图不但包含中国的情况,也绘有蒙古帝国及周边小国,但是朱对这些自己并未实际考察过的地方并没有把握,认为“涨海之东南,沙漠之西北,诸番异域,虽朝贡时至,而辽绝罕稽,言之者既不能详,详者又未必可信,故于斯类,姑用阙如”。 至治二年(1322年),吴全节嗣位为玄教大宗师,朱返回江西。后吴有意任命朱为其接班人,但被朱拒绝。朱后隐居龙虎山中,不知其卒年。 朱的诗文也为时人称道,是元朝重要诗人之一,著有《贞一斋诗文稿》。.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朱思本

易心莹

易心莹(),道号易理,字心莹,四川省遂宁市人,著名道教学者。.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易心莹

施肩吾

施肩吾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施肩吾

曾慥

曾慥(?-1155年或1164年),字端伯,号至游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孙。.

查看 道教人物列表和曾慥

另见

中國人列表

道教人物

道教相关列表

亦称为 道教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