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逨盘

指数 逨盘

逨盘,或称西周逨盘,一件中国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器形为四足附耳盘,于2003年1月19日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该盘的盘底有21行372字的铭文,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周天子的历史,铭文印证了史籍中对周王世系的记载。通过铭文可知该盘的作器者名为“逨”,因而得名“逨盘”。该盘被中国国家文物局收录到了2013年8月19日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属于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该盘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32 关系: 单国叠字符号墙盘宝鸡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青铜器常兴镇 (眉县)周厉王周夷王周孝王周宣王周康王周共王周穆王周武王周朝君主列表周成王周昭王周文王周懿王国家文物局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眉县青铜器西周陕西省棺材毛公鼎清朝

单国

单国,是中国周朝时期的一个小型诸侯国。.

新!!: 逨盘和单国 · 查看更多 »

叠字符号

叠字符号用来表示重复的字符或单词。.

新!!: 逨盘和叠字符号 · 查看更多 »

墙盘

#重定向 史墙盘.

新!!: 逨盘和墙盘 · 查看更多 »

宝鸡市

宝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渭河平原西部。位于东经106°18′~108°03′和北纬33°35′~35°06′之间。东连咸阳,南接汉中,西北与甘肃省的天水和平凉毗邻。秦岭南屏,渭水中流,关陇西阻北横,渭北沃野平原。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总面积18117平方公里。.

新!!: 逨盘和宝鸡市 · 查看更多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原称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是一家坐落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的青铜器专题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宝鸡市各区县出土的一千多件青铜器,其中不乏墙盘、何尊等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

新!!: 逨盘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逨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是中国在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代表,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是森严等级制度的产物。中国青铜器最早从公元前五千年出现,到在汉代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的青铜时代跨越了约三千年的历史长河。青铜合金主要以铜-锡-铅为主要原料。页7.

新!!: 逨盘和中国青铜器 · 查看更多 »

常兴镇 (眉县)

常兴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逨盘和常兴镇 (眉县) · 查看更多 »

匜,(粵音「儀」,普通話)是中国先秦的礼器,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之用。周朝时期,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 Category:中國古代禮器 Category:青铜水器.

新!!: 逨盘和匜 · 查看更多 »

周厉王

周厉王(),姓姬,名胡,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作“”。为周夷王之子。《史記》作厉王,西周青铜器铭文作剌王,在文献中又作汾王。国人暴动之后,他居住在今山西省汾河流域,因此传世典籍和青铜器铭文又称他为汾王 。厉王为西周第十位君王,在位約49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为約前877年-前841年,在位37年),连同共和的十四年。《太平御览》八十四引《史記》載:“周孝王七年,厉王生。”.

新!!: 逨盘和周厉王 · 查看更多 »

周夷王

周夷王,姓姬,名燮,西周第九代國王,周懿王之子。《史記》称他为夷王,西周青铜器铭文作𢕌王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夷王在位時期定為前885年至前878年,有人質疑它的準確性。《竹書紀年》稱夷王三年「烹齊哀公于鼎」。據白川靜的西周斷代銘器分類結果,夷王在位時間有9年以上。據周夷王時期的青銅器《太師虘簋》銘文「雉十又二年正月既望甲午」來看,在位至少有12年。.

新!!: 逨盘和周夷王 · 查看更多 »

周孝王

周孝王,姓姬,名辟方,西周第八代國王,諡號孝王,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逨盘》铭文作考王。周共王的弟弟(一作周懿王之弟),周懿王的叔父。周懿王病死後繼承王位。.

新!!: 逨盘和周孝王 · 查看更多 »

周宣王

周宣王,姬姓,名靜,一作靖。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厉王之子,在位46年。 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八十五》:王于是进用贤良,樊侯仲山父,尹吉父,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南仲方叔、仍叔、邵穆公,张仲之属,并爲卿佐。自厉王失政,猃狁、荆蛮交侵中国,官政隳废,百姓离散,王乃修复宫室,兴贤人,纳规谏,安集兆民。命南宫仲、邵虎、方叔、吉父并征定之,复先王境土,缮车徒,兴畋狩,礼天下,喜王化复行,号称中兴。但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受挫,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新!!: 逨盘和周宣王 · 查看更多 »

周康王

周康王,姬姓,名釗,西周第三代天子,周成王之子。周康王与其父周成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康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20年至前996年,此观点的准确性有待考证。《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和《通鉴外纪》均记载周康王在位26年。.

新!!: 逨盘和周康王 · 查看更多 »

周共王

周共王,姓姬,名繄扈(),西周第六代國王,諡號共王(,為「恭」的通假字)。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龔王,有時又作恭王。周穆王之子。 《國語·周語一》載,密康公跟隨共王遊於涇上時,有三個非常美貌的女子自願獻身於密康公,密康公的母親說認為這樣的事情即使共王都受不起,何況一個小國的君主呢?應該要把她们献给共王。密康公貪戀三女的美貌,不聽母言,一年後,密國被共王滅掉,康公被殺。 傳世青銅器中可確定為周共王時期銅器有《五祀衛鼎》、《十五年趞曹鼎》(《休盤》尚有爭議),《十五年趞曹鼎》記載「唯十又五年五月既生霸壬午。龔王在周新宮」,據此可知周共王在位年數至少有15年以上。 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共王在位時間定為前922年至前900年。.

新!!: 逨盘和周共王 · 查看更多 »

周穆王

周穆王(又作周繆王),姓姬,名滿,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代天子。在位時間約為55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定為前976年—前922年,一說前1001年—前947年)。.

新!!: 逨盘和周穆王 · 查看更多 »

周武王

周武王,'''姬'''姓,名发,諡武,曰名为珷帝日丁,西周第一代天子,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夏商周斷代工程斷代其在位時間為前1046年至前1043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约為前1049或前1045年至前1043年。傳統上,周武王,周文王,堯舜禹和商湯一向為後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先秦明君。.

新!!: 逨盘和周武王 · 查看更多 »

周朝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逨盘和周朝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周成王

周成王,姬姓,名誦,西周第二代天子。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攝政,引起管叔和蔡叔不滿,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旦出兵平定三监之乱。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雒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西周王朝的统治。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成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42年至前1021年,在位22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為前1042至前1006年。.

新!!: 逨盘和周成王 · 查看更多 »

周昭王

周昭王(),姓姬,名瑕,西周第四代天子。周康王之子。《史記》称他为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卲王或者王卲 王,与周代青铜器铭文将周文王、周武王称为玟、珷的格式是一样的。.

新!!: 逨盘和周昭王 · 查看更多 »

周文王

周太祖文皇帝,'''姬'''姓,名昌,中國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领,兒子周武王追諡他為周文王,後世視之為道統的傳人之一。.

新!!: 逨盘和周文王 · 查看更多 »

周懿王

周懿王(前899年-?在位),姓姬,名囏,西周第七代天子,諡號懿王。 《史記》記載懿王時期,周朝開始衰落,有人寫詩諷刺他。《竹書紀年》記載:「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一天之內,接連出現兩次天亮的現象,當時在陝西華縣的鄭國一帶可見到這個奇景。此後,周㦤王便有遷都打算,由鎬京遷到犬丘為新都稱槐里。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懿王在位時間定為前899年至前892年,《太平御覽》引《史記》--「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據白川靜的西周斷代銘器分類結果,懿王在位時間有15年以上。.

新!!: 逨盘和周懿王 · 查看更多 »

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官方英语译名: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缩写为SACH),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设的一个副部级国家局,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管理。.

新!!: 逨盘和国家文物局 · 查看更多 »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原称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禁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参加展览的珍贵文物,其涵盖的内容随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几次修订有所变化。根据上述法规,所有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新!!: 逨盘和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 查看更多 »

眉县

眉县是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863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30万人。.

新!!: 逨盘和眉县 · 查看更多 »

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多為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另有十多種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即公元前21世纪。.

新!!: 逨盘和青铜器 · 查看更多 »

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指中國歷史上東遷之前的周朝。周朝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國姓為姬。原居於渭水流域。其後為逃避戎狄而遷居岐山下的周原,並於此地發展農業,建築城郭,設立官制。都豐鎬(宗周)(今陝西西安),成王五年營建雒邑(又稱成周),以此為中心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周王經常在成周駐節,但是主要活動依舊以鎬京為中心。 昭穆之世,周人加強了對東方的活動,大量活動以成周為中心。等到周幽王時,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焚毀,周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後來這裡由秦人奪回),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史稱平王東遷。 西周從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6年。 前770年,平王弃宗周而迁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部族集團逐步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身之一,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其他部落。 以武裝封建與軍事佔領來進行東進。每有新開拓領地,須築城、建廟、立社,即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新!!: 逨盘和西周 · 查看更多 »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煮食器,材质以青铜或陶为主。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始使用陶鼎,到金石并用时代,青铜鼎开始出现,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青铜鼎的使用在周代达到鼎盛。青铜鼎是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器形之一。除了作为食器,也有鼎是被用作承放食物或佐料的盛器,祭祀神明和祖先的礼器,陪葬的明器,甚至还有的被用作刑具。周代之后,随着铁器和灶台的普及,鼎逐渐被其他器形所取代。宋朝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又有一些鼎作为装饰品出现,除仿古的铜鼎,还有一些是金银器、玉器或者瓷器。 作为西周礼乐制度的一部分,列鼎制度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个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鼎成为等级和权力的象征。相传为夏代铸造的九鼎也成为周天子王权的象征。虽然有些鼎仅有十几厘米高,几千克重,但作为礼器的铜鼎却往往非常巨大,已发现最大的后母戊鼎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鼎由足、腹、耳、盖等部分组成。一般圆鼎为三足,方鼎为四足,但也存在四足的圆鼎。鼎一般无耳或有两耳,根据耳的位置立于腹壁上方,还是附于腹壁侧面,又可分为立耳和附耳。部分鼎还带有鼎盖,鼎盖上一般带有盖钮。鼎腹部一般带有精美的纹饰,足部、耳部和鼎盖也有饰有纹饰的。鼎上常见纹饰有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新!!: 逨盘和鼎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逨盘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棺材

棺材,亦稱壽棺、棺槨、棺柩、棺木,廣東地方又把此稱之為四塊半、四快版或四塊版,棺是裝斂人的屍體的葬具,槨是棺材外之套棺。裝著死人的棺材稱為靈柩。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製造,最常見的以木製造。亦有以銅、石等製造的棺材,亦有用紙製的環保棺材。一些重要的人物,例如政治家、革命家、企業家、宗教領袖、黑道頭目、明星,會用水晶棺或大型金絲楠木棺、金棺,供人瞻仰。.

新!!: 逨盘和棺材 · 查看更多 »

毛公鼎

《毛公鼎》是西周宣王年間所鑄造的青銅鼎,腹內刻有500字金文冊命書,字數為舉世銘文青銅器中最多,是西周散文代表作,其書法也是金文中最高等級,故有「抵得一篇《尚書》」、晚清「四大國寶」、「青銅三寶」之譽,現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並列為中華民國國寶。.

新!!: 逨盘和毛公鼎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逨盘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