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87 关系: 加藤定吉,加藤寛治,南次郎,及川古志郎,大島義昌,大角岑生,大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国海军,天皇,奧保鞏,宇垣一成,寺内寿一,寺內正毅,小林躋造,山下奉文,山田乙三,山梨半造,山本權兵衛,岡田啓介,岡部直三郎,島村速雄,嶋田繁太郎,川島義之,川村景明,上原勇作,中村孝太郎,平田昇,乃木希典,二二六事件,井上良馨,井上成美,伊集院五郎,伏見宮博恭王,伏見宮貞愛親王,後宮淳,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出羽重遠,元帅,副官,福田雅太郎,秋山好古,秋田藩,竹下勇,米內光政,真崎甚三郎,田中义一,由比光衛,畑俊六,白川義則,... 扩展索引 (37 更多) »
- 日军
加藤定吉
加藤定吉(加藤 定吉 かとう さだきち/ていきち,大日本帝国海军军人、華族,1861年12月19日(文久元年11月18日)出生于东京,1927年(昭和2年)9月5日逝世。服役时间历明治、大正两朝,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率领第二舰队进行了青岛封锁战。最终军阶为海军大将。受封従三位、、功二级、男爵。.
加藤寛治
#重定向 加藤宽治.
南次郎
南次郎(),生于日本大分县一个没落的武士家庭,日本帝国时代的陆军大将,二战甲级战犯。战后被判处无期徒刑,1955年病死。.
及川古志郎
及川古志郎,日本海軍大將,畢業於海軍兵學校、海軍大學。歷任海軍兵學校校長、吳鎮守府參謀長、第三艦隊司令長官、海軍航空本部長、中國方面艦隊司令長官、橫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 1939年晉陞海軍大將。翌年9月出任第二屆近衛內閣的海軍大臣,改變海軍一貫態度,同意締結《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後歷任軍事參者官、海軍大學校長、海上護衛總司令官和軍令部總長。計劃、指揮雷伊泰灣海戰,但未能挽回敗局。1945年5月引咎辭職,轉任軍事參議官。.
大島義昌
大島義昌()日本武士(長州藩士)、陸軍軍人、華族,曾參與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歷任關東都督、軍事參議官、第3師團長等職。官位陸軍大將正二位勲一等功二級子爵。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他的後人。.
大角岑生
大角岑生(日文:おおすみ みねお,英文:Mineo Osumi,)海軍大將,日本海軍大臣,男爵。大角岑生在中國視察時墜機殞命,是日本在中日戰爭中陣亡官階最高的海軍將領之一。中國方面認為其是被中国軍隊擊落飛機而斃命的,若按此說法,則其應該為抗日战争期间被中国军队击毙生前军衔最高的日军将领。.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大日本帝国海军
#重定向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奧保鞏
奧保鞏(,弘化3年-昭和5年),明治時代陸軍軍人,官居元帥陸軍大將從一位大勳位功一級伯爵。.
宇垣一成
宇垣一成(庆应4年阴历6月21日(1868年8月9日) - 昭和31年(1956年)4月30日)、日本的陸軍軍人、政治家。 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長州出身的陸軍实权派“宇垣阀”首脑。三次任陆军大臣之职,1931年因为三月事件被迫辞职,6月17日编入预备役。曾被天皇下令组阁,但因陆军反对而受挫。后外放任朝鲜总督,在第一届近卫内阁中任外务大臣兼拓务大臣,此后引退,战后以85高龄当选为参议院议员,1956年4月30日去世。.
寺内寿一
寺内寿一(),第18任日本首相寺內正毅的長子,日本军人,政治家,伯爵。二战后病死于狱中。.
寺內正毅
寺內正毅是日本一名陸軍軍人和政治家,曾任第18届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陆军元帅、朝鮮總督。位階為從一位,勲等為大勳位,功級為功一級,爵位為伯爵,屬长州藩士出身。雅號有櫻圃、魯庵,也有比利肯宰相的別稱。.
小林躋造
小林躋造(),台灣日治時期第17任總督。 生於廣島縣廣島市。畢業於海軍大學校,1913年開始長期駐於英國、美國等,參与過日內瓦裁軍會議,曾任日本駐英國大使館海軍武官,1930年以後歷任海軍次官、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軍事參議官等。1936年3月轉為預備役大將,同年在海軍的積極運作下,於9月2日出任台灣總督。以「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三原則統治台灣。任內大事:1936年11月設官民合營的台灣拓殖株式會社,主要在開發未墾土地,移民日本人至台灣,協助日人在南支、南洋的拓殖事業,發展工業,並對廈門、海南島等日本占領地於行政方面積極配合;強力推動皇民化運動,強制廢止台灣報紙的漢文欄;獎勵台灣人改日本姓名;禁止歌仔戲、布袋戲;廢止台灣陰曆年習俗,但台灣人照過,日本人乃訂陰曆初一起五日內為勞動服務週,積極去台灣文化;強制參拜神社;實施管制米穀輸出;關閉中央研究所;設熱帶醫學研究所;建農業試驗場;新高港築港開工;建基隆港船塢;設立國家公園(大屯、次高太魯閣、新高阿里山)。1940年11月辭台灣總督職,後任大政翼贊會中央協力會議議長、翼贊政治會總裁、國務大臣等,1944年被敕選為貴族院議員。戰後被指為戰犯,入巢鴨監獄,旋獲釋。 坊間有《小林躋造傳》及《海軍大將小林躋造覺書》等。.
山下奉文
山下奉文,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的軍人,最終軍階為陸軍大將。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負責指揮日本軍第25軍進攻英屬馬來亞(史稱馬來亞戰役),只花2個多月的時間就佔領整個馬來半島,並直取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新加坡,還因此出色戰績被暱稱為「馬來之虎」,1945年12月7日以「縱兵行馬尼拉大屠殺」戰犯罪名遭馬尼拉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946年2月23日執行。.
山田乙三
山田乙三(,),生于日本长野县的武士家庭,日本帝国时代的陆军大将,关东军的最后一位司令官兼日本驻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
山梨半造
山梨半造()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为陸軍大将。陸軍大臣、朝鲜总督。.
山本權兵衛
山本权兵卫(),名盛武,日本海軍大臣、内阁总理大臣(首相)。薩摩藩士出身。海军兵学寮毕业。晉陞勳號「海軍大将·從一位·大勳位·功一級·伯爵」。.
岡田啓介
#重定向 岡田啟介.
岡部直三郎
岡部直三郎(1887年9月30日 - 1946年11月23日)、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为陸軍大将。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官、第3方面軍司令官、侵华日军第6方面軍司令官。.
島村速雄
島村速雄(しまむら はやお、安政5年旧暦9月20日(1858年10月26日) - 大正12年(1923年)1月8日),日本的海軍軍人。元帥海軍大将正二位勲一等功二級男爵。高知县出身。海南学校出身。次子立花和雄(継承立花伯爵家)。.
嶋田繁太郎
嶋田繁太郎(嶋田繁太郎,),日本海軍大將,二戰甲級戰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任日本海軍大臣、军令部总长。 嶋田繁太郎於1883年出生于日本東京。其父島田命周在德川幕府時期擔任神官。1904年,島田繁太郎從日本海軍兵學校第32期畢業,與山本五十六、吉田善吾等人同級。1905年,島田繁太郎在日本巡洋艦和泉號上服役,參加了日俄戰爭中的對馬海峽海戰。 1915年,嶋田繁太郎毕业于日本海軍大学校13期。12月13日升为海軍少佐。1923年任海军大学校教官。1928年出任日本海军巡洋舰多摩号、战列舰比叡号舰长。1929年晋衔海军少将。在日军入侵上海的一·二八事變中,嶋田担任第三舰队参谋长。1934年晋升为海軍中将。1935年任海軍軍令部次長。1937年任日本海军第2舰队司令长官。1938年任吴镇守府司令長官。1940年5月任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11月晋衔为海軍大将。 1941年9月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長官。10月,嶋田繁太郎出任东条英机内阁的海军大臣。年底,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嶋田繁太郎因其坚定支持东条英机的立场,被日本海军界讥讽为“东条的副官”。美军发动楚克岛空袭后,1944年2月21日嶋田繁太郎接替永野修身出任日本军令部总长,统领日本海军。在1944年7月塞班岛战役失败后,东条内阁总辞职,嶋田繁太郎卸任,野村直邦出任海军大臣。本月,嶋田繁太郎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8月初,辞去军令部总长,任军事参议官。1945年1月转预备役。 二战结束后,嶋田繁太郎作为战犯接受审判。1948年11月12日,嶋田繁太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列为甲级战犯。1955年假释后被赦免。1976年死去,享年92岁。.
川島義之
川島義之(かわしま よしゆき,)是日本帝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銜為大將,曾任作戰資材整備會議幹事長、陸軍省人事局長、近衛步兵第1旅團長、第19師團長、第3師團長、教育總監部本部長、朝鮮軍司令官、軍事參議官和陸軍大臣等職務,特別是在二二六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事件結束後川島也被降為預備役,直至二次大戰結束皆再無擔任重要職務,於戰爭結束後不久的9月8日逝世。 Category:日本陸軍大臣 category:日本陸軍大將 Category:二二六事件人物 Category:愛媛縣出身人物.
川村景明
川村景明(かわむら かげあき、嘉永3年2月26日(1850年4月8日) - 大正15年1926年)4月28日),日本陸軍軍人、華族。曾担任、鴨綠江軍司令官等职。官位至元帥陸軍大将从一位大勋位功一級子爵。通称“源十郎”。.
上原勇作
上原勇作(日文:うえはら ゆうさく、),日本明治~昭和时期的陸軍軍人。元帥陸軍大将從一位大勲位功二級子爵。陸軍大臣、教育总监、参謀本部参謀总長。日向国都城(現宫崎县都城市)出身。妻子是野津道貫的女儿槙子。山縣有朋、桂太郎等長州閥元老凋落後,成为陸軍強力的上原閥一派。.
中村孝太郎
中村孝太郎(1881年8月28日‐1947年8月29日)、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为陸軍大将。石川县出身。.
平田昇
平田昇(ひらた のぼる,1885年12月1日 - 1958年5月19日),日本海军军人。最终階為中將。.
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出生於日本長府藩藩士家庭,从师玉木文之进。為大日本帝國陸軍大將,官階从一位・大勳位・功一級・公爵,1896至1898年任台灣日治時期第3任總督。.
二二六事件
二二六事件(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發生於日本東京的一次失敗政變,日本陸軍的部分「皇道派」青年軍官率領數名士兵對政府及軍方高級成員中的「統制派」意識形態對手與反對者進行刺殺,最終政變遭到撲滅,直接參與者多判死刑,間接相關人物亦非貶即謫,皇道派因此在軍中影響力削減,而同時增加了日軍主流派領導人對日本政府的政治影響力。二二六事件也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亂行動,也是19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義發展的重要事件。 1936年2月26日,數位青年軍官率領士兵分別前往東京各地展開刺殺,並取得相當成果(其中有兩名前首相遇害身亡),還一度佔領了東京市中心。然而叛軍並未成功殺害時任首相岡田啟介和佔領皇居,他們也並未成功爭取到高級將領的支持,加上昭和天皇對於本次政變行動的憤怒等因素,進而導致叛軍無法實現政權的替換,最終於2月29日繳械投降。 有別於先前數次類似的青年軍官刺殺政府要員的從輕發落判例,二二六事件中的主謀起事者多受處重刑。在歷經一系列的非公開審判後,共有19名叛軍領導人物處以死刑,另有40人得到監禁判決。日本陸軍中的「皇道派」勢力就此衰落,日本國內曾一度流行以刺殺方式達到政治訴求的活動也就此終止,軍方對於政府決策的影響力也大增。.
井上良馨
井上良馨(平假名:いのうえ よしか、弘化2年旧暦11月3日(1845年12月1日) - 昭和4年(1929年)3月22日),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明治時代的軍人。官至元帥海軍大将、从一位、大勋位、功二級、子爵。薩摩国(現鹿儿岛县)出身。.
井上成美
井上成美(いのうえ しげよし,),宮城縣仙台市人,大日本帝國海軍史上最后一位晋升的海军大将。.
伊集院五郎
伊集院五郎(いじゅういん ごろう、嘉永5年旧暦8月16日(1852年9月27日)—大正10年(1921年)1月13日),日本海軍軍人。元帥海軍大将、正三位、勋一等、功一級、男爵。.
伏見宮博恭王
伏見宮博恭王(),日本的皇族、海軍軍人。伏見宮貞愛親王王子。議定官、軍令部總長、元帥海軍大將・大勲位・功一級。初名愛賢(なるかた)王,出继華頂宮,后改名博恭。博恭王是伏見宮貞愛親王的長子,初名愛賢。由於他是貞愛親王的庶子,伏見宮宗家有嫡子而無權繼承伏見宮,湊巧適逢博厚親王夭折,他被指定去繼承華頂宮。後來,伏見宮家原定繼承的邦芳王健康狀況不佳,他在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以長子名義復歸伏見宮。他在1923年父親逝世後成為第23代伏見宮。 日俄战争中担任連合艦隊旗艦三笠号分隊長,參加黃海海戰,在战傷上負伤。1904年返回继承伏见宫,称伏见宫博恭王。1910年后历任朝日号、伊吹号大佐舰长,橫须橫镇守府少將艦隊司令官、海军大學校长、第二战队司令、第二舰队中將司令、军事參议官。1922年47岁就成为海军大將,升迁速度之快,在日本帝國海军中空前绝后。1924年任佐世保鎮守府司令長官,1932年任海軍軍令部長、將官會議議員,并进入元帅府,成为日军第一对元帅父子(第二对是寺内正毅/寺内寿一父子)。1933年伏见宫接替條约派的谷口尚真出任海军军令部总长,和陆军总參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分掌海陆两军。总长任内,与永野修身一起积极强化海军;推动日德海军合作。 1946年(昭和21年)8月16日死去。.
伏見宮貞愛親王
伏見宮貞愛親王(安政五年四月二十八日(1858年6月9日)- 大正十二年(1923年)2月4日)是一位日本皇族與陸軍軍人。他是伏見宮邦家親王第14王子,母親為鷹司政熙之女鷹司景子。為伏見宮第22代以及第24代親王,其官位為元帥陸軍大將大勳位功二級内大臣。.
後宮淳
後宮淳(1884年9月28日 - 1973年11月24日)、日本陸軍军人,陸軍大将军衔。.
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日本帝国昭和时代的陆军大将。从1913年起在中国从事策划侵略活动,有“帝国陆军头号中国通”之称,参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扶植清逊帝溥仪在中国东北地区成立傀儡政权满洲国以及在日军入侵中国华北地区中发挥核心作用。經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列为甲级战犯,东京审判判其死刑。.
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大日本帝国陆军军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1944年11月 - 二战结束)。历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第11军军长等,官至勋一等功一級陆军大将。父亲冈村宁永曾任职于江户幕府。第一任妻子是星野理枝,后因故过世;第二任妻子是贵族院议员加藤宇兵衛的女儿。陆军三羽之一。.
出羽重遠
出羽重遠(出羽 重遠 でわ しげとお,大日本帝国海军军人、華族,1856年1月17日(安政2年12月10日)出生于陸奧國會津藩,1930年(昭和5年)1月27日逝世。最终军阶为海军大将。受封正二位、、功二级、男爵。.
元帅
元帅是一个军衔等级,处于军衔体系中的最高等次。.
副官
副官可以指:.
福田雅太郎
福田雅太郎(ふくだ まさたろう,)出生於日本長崎縣大村市,排行老二,父親福田市兵衛為大村藩士。日俄戰爭時擔任第1軍少佐參謀(作戰主任)。1921年5月4日以日軍陸軍中將身分前往台灣擔任第10任台灣軍司令官。該任期一直到1923年8月5日止。 之後,在1928年1月擔任大日本相撲協會會長,及1930年4月擔任樞密顧問官。.
秋山好古
秋山好古()是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从二位勋一等功二级。幼名信三郎。在日本海海战中担任参谋的秋山真之是他的弟弟。.
秋田藩
#重定向 久保田藩.
竹下勇
竹下勇(),大日本帝國海軍大將與外交官,曾毫不遜色地協助處理日俄戰爭殘局,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協助將德國屬地移交至日本手上。此外,他也是的贊助者與體育家,尤其專攻柔道、相撲與合氣道。.
米內光政
米內光政,日本海军大将,第37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海军兵学校毕业。历任海军要职。1938年10月日軍攻佔中國廣州後,米內即提議攻佔海南島,並於1939年2月渡海攻佔海南島;1940年组阁,加强统制经济、扶植汪兆銘政權。在海军内部和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组成反对对美开战的“铁三角”。由于他的“亲美、英”倾向和反对缔结軸心國,引起陆军不满。陆军视米內光政为祸害,於是陆军大臣畑俊六便辞去陆军大臣一职、同時陸軍使用陸海軍大臣現役武官制之規定、日本陸軍三長官拒絕推薦新的陆军大臣、导致了米内内阁的垮台,米內光政辞职。二战中的1944年的小磯國昭内閣時,再出任海军大臣,1945年鈴木貫太郎内閣時留任、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起了决定性作用。.
真崎甚三郎
真崎甚三郎(),日本陸軍軍官,陸士9期、陸大19期毕业生。陸軍大将军衔。荣典为正三位勲三等功四級。 1931年8月1日以日軍陸軍第1師團中將團長身分調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1932年1月8日免。日本军部皇道派中心人物之一。皇道派青年军官在1936年发起二二六事件遭镇压后失势。 弟弟是海軍少将、衆議院議員真崎胜次。長子真崎秀树任外務省、宫内厅官僚,长期担任昭和天皇的翻译官。.
田中义一
中义一(),日本大正、昭和期間的政治家及軍人,第26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27年-1929年)。.
由比光衛
200px 由比光衛(),日本高知縣人,大日本帝国陆军陸軍大将。.
畑俊六
畑俊六(),日本帝国陆军大将,也是最後一位元帅榮譽獲得者,以長時間擔任中國派遣軍司令官聞名。.
白川義則
白川義則()日本陸軍将领,军衔至大將。白川曾任日本關東軍司令官、陸軍大臣、軍事参議官,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被任命为上海派遣軍司令官。 白川義則於上海在天長節祝賀会上被韓國烈士尹奉吉刺杀,事件中策划刺杀他的是“斧头帮”的创建者王亚樵。 1932年4月29日, 在上海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慶壽會場一片歡騰的日軍旗海、鼓號軍樂隊聲中,尹喬扮倒茶水工友,持改裝炸彈装置(一說拋出至臺上)刺殺白川義則。白川義則在事件中身受重傷、腹部吸入過多碎鐵片,于5月26日死去。同行的數員日軍戰將也傷重死亡或退役,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則斷一腿而終身跛行。.
百武三郎
武三郎()、日本的海軍軍人、海軍大将、天皇侍从长。两个弟弟是百武源吾海軍大将、百武晴吉陸軍中将,他与百武源吾是日本海軍史上唯一一对的海軍大将兄弟。.
荒木貞夫
荒木贞夫(),日本帝国时代陆军大将,曾多次出任日本陆军大臣,為陸軍中的「皇道派」領袖,於二次大戰戰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為甲级战犯。.
菱刈隆
菱刈隆(日語:ひしかり たかし、1871年12月27日(明治4年11月16日) - 7月31日)為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為陸軍大將。幼名、幸吉。.
菅野尚一
菅野尚一(),日本軍官,1924年8月20日以日軍陸軍第二十師團中將團長身分前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1926年7月28日調任日本軍事參議官。 Category:台灣軍司令官.
西尾寿造
西尾寿造(),日本帝国时代的陆军大将。他被认为是日本帝國陸軍中最为成功和最有才能的军事战略家之一。在七七事变后他指挥中国派遣军侵占了中国北方大部。.
親任官
親任官是大日本帝國憲法下的官僚階級之一。明治憲法下的官僚制度的最高位置、由日本天皇經親任式任命。必須使用閣下這一敬稱。 現在日本國憲法下,内閣總理大臣與最高裁判所長官亦是經親任式由天皇任命。隨著同憲法的施行,親任官・勅任官的區分被廢除,現在不存在「親任官」的官職。.
谷口尚真
谷口尚真(たにぐち なおみ、明治3年旧暦3月17日(1870年4月17日) - 昭和16年(1941年)10月30日),日本的海軍軍人。第18任連合艦隊司令長官、第14任海军軍令部長,海軍大将军衔。海軍良識派的代表,被称为提督。.
財部彪
財部彪(財部 彪 たからべ たけし,大日本帝国海军军人、政治家。1867年5月10日(慶応3年4月7日)出生,1949年(昭和24年)1月13日逝世。最终军阶为海军大将。财部出身于宮崎縣都城市,曾多次任海軍大臣(海相)。.
黑木為楨
黑木為楨(くろき ためもと,,天保15年-大正12年),大日本帝國陸軍將官,最終軍銜為陸軍大將、伯爵。別名七左衛門。.
鈴木貫太郎
铃木贯太郎(),日本海军大将,曾任天皇侍从武官长,在二二六事件中被重伤。在日本战败前夕出任内阁总理大臣(1945年4月-1945年8月),對於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策具有主要影響。.
阿南惟幾
阿南惟幾(あなみ これちか、),大日本帝国陆軍大將,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時任陸軍大臣,於日本投降時切腹自殺,死時拒絕介錯。 其子阿南惟茂曾于2001年至2006年担任日本驻华大使。.
阿部信行
阿部信行(),日本陆军大将,第36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参谋本部总务部长、陆军省军务局长、次官、代理陆军大臣、第四師团长、第十任台灣軍司令官(1932年1月9日)、军事参议官、朝鮮總督(末任)等职。 二戰結束後,阿部信行被迫離開公職,並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逮捕,然而他並未被控以任何戰爭罪行且迅速獲釋。.
薩摩藩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薩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薩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薩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於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薩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薩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野中四郎
野中四郎(日文:のなか しろう,1903年12月27日-1936年2月29日)为日本陆军军人。他是二二六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最终军衔为大尉。.
野村吉三郎
野村吉三郎(),日本昭和初期的海軍將領、外交官、政治家。位階勲功等为海軍大将从二位功二級。.
野津道貫
野津道貫(のづ みちつら(どうがん),,天保12年-明治41年),幕府末年薩摩藩士,明治時代大日本帝國陸軍軍人,貴族院議員。曾任軍職有東部都督,陸軍教育總監,日俄戰爭時第四軍司令官。又名“七次”。最終階級為元帥陸軍大將正二位大勳位功一級侯爵。.
長谷川清
長谷川清(),大日本帝國海軍將官。最終階級正三位、勳一等、功一級,海軍大將。福井縣福井市出身。台灣日治時期第18任總督。.
长州藩
长州藩(),歷史可溯至日本江户幕府时期,位于日本本州最西(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现山口县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幕末,藩廳移轉至周防山口的山口城(山口政事堂),所以稱周防山口藩(すおうやまぐちはん)。一般將萩藩・(周防)山口藩時代總稱「長州藩」。 幕末時期,长州藩與萨摩藩組成萨长同盟,为讨幕运动的中心。后来的明治维新时期,长州藩政治家形成了藩阀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長州閥」。時至現代,长州山口縣出身的政治家仍長期把持日本政府。例如岸信介、佐藤榮作、安倍晉三等,山口縣出身的內閣總理大臣達9位,居各都道府縣之冠。.
长谷川好道
#重定向 長谷川好道.
陆军士官学校
陆军士官学校可以指:.
柴五郎
柴五郎,(しば ごろう、),日本福岛县人,日本軍官,1919年11月1日以日軍陸軍中將身分前往台灣擔任台灣軍司令官,是該官職歷任者中首任非由台灣總督兼任者。1921年5月4日免。 柴五郎早年(西元1900年)曾在義和團事件中,擔任日軍的指揮官,其一段現已罕為人知的懿德高行,先後在當時被多人所記述,描述柴於八國聯軍行動中,約束下屬不得參與劫掠行為,讓北京居民因此感戴不已,視其為守護神,返國時甚至受到當地居民的夾道歡送,該事蹟在美國的 James Martin Miller 紀實著作 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Empire From The Dawn Of Civilization To The Present Time 中亦有提及。 柴五郎卸任台灣軍司令官後,返日任軍事参議官,其後於1930年退役。柴五郎從1873年加入陸軍幼年學校(相當於中華民國的中正預校),直到1945年底病歿,一生中先後參與日清戰爭(即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日俄戰爭,並曾受命出訪美國觀摩美西戰爭,並擔當駐清武官等,其軍隊資歷完整,而武德與節操在日本國內更是備受尊崇。 Category:台灣軍司令官 Category:日本陸軍情報將校 Category:日本駐外武官 Category:會津藩 Category:日本甲午戰爭人物 Category:八国联军人物 Category:日本日俄戰爭人物 Category:明治时代人物 Category:福岛县出身人物 Category:日本中国通.
林銑十郎
林銑十郎(),日本陆军大将,第33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陆军大学毕业,留学德国。1930年任朝鲜军司令官。 九·一八事变时与关东军配合,擅自出动军队,发动对中国东北的进攻,有“越境将军”之稱。.
李垠
李垠(이은,),朝鮮王朝最後的王世子及日本近現代皇族之一,日本軍人。朝鲜高宗第七子(庶三子)。他的封號為英親王,亦稱李王世子。朝鮮王朝最後的王位繼承者,死後諡懿愍皇太子,簡稱懿愍太子。.
東伏見宮依仁親王
東伏見宮依仁親王(ひがしふしみのみや よりひとしんのう、庆应3年旧暦9月19日(1867年10月16日) - 1922年(大正11年)6月27日),日本的皇族、海軍軍人。 伏見宮邦家親王王子。官位至元帥海軍大将・大勲位・功三級。妃岩倉具定公爵長女周子(かねこ)。.
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大日本帝國陸軍大將,南京大屠杀主要责任人之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乙级战犯(甲级战犯嫌疑部分被判无罪),战后被处以绞刑。.
杉山元
杉山元(),日本帝国时代的陆军元帅。杉山元是日军决策中心的核心人物之一,发动侵占中国东北的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等重大决策中他的意见均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亲临战线的指挥作战又乏善可陈,而野心却很大,提出“2个月内解決支那(中国)事變”,“3个月解決太平洋作戦”,“5个月内荡平东南亚”,无一实现。战后自杀。.
桂太郎
桂太郎(),長州藩出身(今山口縣),曾任台灣日治時期第2任總督,後來三度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01年-1906年;1908年-1911年;1912年-1913年),是日本有史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元老之一。 任內締結英日同盟,進行日俄戰爭,並策劃吞併朝鮮半島,推動日韓合併。 台灣協會學校(今拓殖大學)的創立者及初代校長。.
梨本宮守正王
梨本宫守正王(),是日本皇室的重要成员,日军的陸軍元帅。梨本宮守正王是昭和天皇的姑父,香淳皇后的叔父,朝鲜末代懿愍太子的岳父。梨本宮守正王是战后盟军最高总司令部下令逮捕的唯一皇族甲级战犯嫌疑人。.
梅津美治郎
梅津美治郎(,)出生於日本大分縣。日本帝國時期陸軍大將,二戰甲級戰犯。侵華戰爭主犯之一。曾經有段時間更從繼父的姓-是永。幼年時期進入中學濟濟黌(中学済々黌,現熊本県立済々黌高等学校)就讀,後轉入陸軍中央幼年学校、陸軍中央陸軍士官學校(第15期7位),最後於陸軍大學以第23期首位的成績畢業。擔任過關東軍總司令官、參謀總長等職務。.
植田謙吉
植田謙吉(平假名:うえだけんきち,),大日本帝國陸軍軍人,最終官拜陸軍大將。.
武藤信義
武藤信義(むとう のぶよし,),日本帝國時代陸軍軍人。曾任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洲國大使。 武藤信義出生於佐賀市。曾進入佐賀師範學校。之後進入陸軍士官學校,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畢業。大正八年(1919年)1月15日就任参謀本部第1部長。大正十年(1922年)11月24日就任参謀次長。昭和七年(1932年)8月8日擔任關東軍司令官一職。並兼任滿洲國駐在特命全权大使與關東長官。掌握滿洲的軍事、行政、外交。同年9月15日與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簽訂《日滿議定書》,維持滿洲國內的治安。武藤遂成為首任日本駐滿大使。1933年(昭和八年、大同二年)發動熱河戰役,將熱河收入滿洲境內。5月3日,獲得元帥稱號。7月27日卒於滿洲國新京。 Category:大日本帝國陸軍將官 Category:日本元帥 Category:日本男爵 Category:甲午戰爭人物 Category:日俄戰爭人物 Category:關東軍人物 Category:佐賀縣出身人物 Category:肥前國出身人物.
永野修身
永野修身(、),大日本帝国元帅、海军大将,被列為遠東二戰甲级战犯。.
木村兵太郎
木村兵太郎(日语:木村 兵太郎,),日本埼玉县人。日本帝国时代军人,二战期间在中国和东南亚犯下多起屠杀平民的战争罪行,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并执行。 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炮兵科和和陆军大学,曾任日本参谋本部部员、日本驻德国大使馆武官、陆军大学教官,野炮第22联队长、整备局统制课长、日本大本营野战兵器长官等职,着力提高日本的火炮杀伤力,是日本陆军的“炮兵专家”。 1929年伦敦裁军会议时,他作为随员参加了会议,积极主张日本摆脱西方国家的约束,鼓吹自主发展军备。 1939年3月9日,木村兵太郎升任日本军第32师团师团长,晋升为上将。 1940年升任关东军参谋长。木村还担任过近卫内阁、东条内阁的陆军省次长。 1944年7月被派赴缅甸任日本派遣军总司令。.
本庄繁
本庄繁(),日本帝国时代的日军大将,男爵,二次大战甲級戰犯嫌疑者(未被起訴即自裁),九一八事变和侵占中国东北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有栖川宮威仁親王
有栖川宮威仁親王(ありすがわのみや たけひとしんのう、文久2年旧暦1月13日(1862年2月11日) - 大正2年(1913年)7月5日),日本的皇族和軍人。祖上是后阳成天皇的第7皇子,被封为高松宮,后改封有栖川宮。威仁是第10代当主,明治天皇的从子,官職至軍事参議官。被授予元帥荣誉称号,海軍大将军衔。勲等为大勲位。功級为功三級。 有栖川宫帜仁亲王的第四子,生母为家女房的森則子。有栖川宮熾仁親王的異母兄。 幼称稠宮(さわのみや)。王妃为加賀国金沢藩主前田慶寧之女慰子(やすこ)。.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日本元帅
元帥,於1872年(明治5年)至1873年(明治6年)的為實質的階級(陸軍元帥)。之後廢止,到1898年(明治31年)設立元帥府,並將進入元帥府之陸軍大將與海軍大將給與元帥的稱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廢止。目前日本自衛隊中並無相對應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