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南洋杉科
南洋杉科(学名:Araucariaceae)是松柏纲松柏目下的一个科,包括贝壳杉属、南洋杉属、瓦勒邁杉屬、短葉杉屬(已灭绝)和南洋杉型木屬(已灭绝),共5屬41種,分佈在大洋洲、南美洲及南亞。.
查看 贝壳杉和南洋杉科
乔木
乔木是有明顯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的总称,同低矮的灌木相对称。乔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樹高在9公尺以下的稱為小喬木,樹高在18公尺以上的稱為大喬木。 在日常生活中,屬於喬木類的植物普遍稱為樹。 * Category:植物生活型 Category:木本植物 Category:草原.
查看 贝壳杉和乔木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查看 贝壳杉和菲律宾
贝壳杉属
贝壳杉属(拉丁语:Agathis; 毛利語:Kauri)是南洋杉科下的一个属,主要物种有贝壳杉等共21種。「考里松」(Kauri)这种筆直、高大、无节,木质堅韌、耐用的针叶树,便是其中一种极富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树龄高大4万5千年的考里松,至今仍未腐朽,可见其难以匹敵的耐久性与优越性。19世纪以来,由于殖民者在新西兰大规模的砍伐,使得这种只产于北岛,原本廣達300万公顷的考里松,如今只剩约1万公顷,原始森林消失速度之快。 Category:贝壳杉属.
查看 贝壳杉和贝壳杉属
艾尔默·伯克·兰伯特
艾尔默·伯克·兰伯特(Aylmer Bourke Lambert,),英国植物学家。他是倫敦林奈學會的創始會員之一。 他在雙名法中的「作者引用」中有「Lamb.」的縮寫,用來標示其命名的物種。.
柯巴脂
产自马达加斯加的科巴脂,其里面分别包裹着蜘蛛、白蚁、蚂蚁、叩头虫、膜翅目昆虫、蟑螂和花。 柯巴脂是一种天然树脂,来自植物汁液。这个术语特指前哥伦布时期中部美洲文化中用于仪式烧香和其他用途的芳香类树脂。通常,术语“科巴脂”指聚合过程中间阶段的亚化石树脂,其硬度在一般树脂和琥珀中间。 柯巴脂的名称来自纳瓦特语“copalli”,意为“香”。如今,不少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土著人仍然在仪式中使用柯巴脂。 柯巴脂多产于新西兰,马达加斯加群岛、哥伦比亚、印尼等地。科巴脂以多种形式存在。类似琥珀的黄色硬科巴是其中较为便宜的。白色柯巴,象牛奶一样相对更贵一些。 柯巴脂燃烧时会冒白烟,味道似松香,与松香燃烧冒黑烟不同;与琥珀的燃烧的差别在于,它燃烧时,味道略带酸味。另外琥珀燃烧后,会留下黑色的残留物。 考:因为中亚产地大多是柯巴脂,因此,佛教的七宝中的琥珀,应该按地理、以及实情的考量,应为柯巴脂。而不是波罗地海等地的琥珀。 松香与柯巴脂、琥珀的本质是一样。差别是松香是未经地质化的树脂,柯巴脂是未经石化,琥珀已经石化。另外形成年代也有不同。.
查看 贝壳杉和柯巴脂
松球
松球,亦稱毬果、松塔,是屬松柏門植物具有的,包含生殖結構的植物组织。大家熟悉木質錐錐孔產生種子。产生花粉的雄性锥体通常是草本的,甚至在完全成熟时也不那么明显。锥体的单个板称为鳞片。.
查看 贝壳杉和松球
松柏目
松柏目(学名:Pinales,旧称Coniferal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松柏纲中的一个目,傳統分类上的裸子植物门包括五個纲(松柏纲、蘇鐵纲、銀杏纲、買麻藤纲、红豆杉纲)。現因此五支裸子植物並非單系群,而將其中四支同被子植物一起並列爲種子植物之下的五個門,红豆杉目和松柏目合并到一个纲中。.
查看 贝壳杉和松柏目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查看 贝壳杉和植物
摩鹿加群岛
摩鹿加群岛(Kepulauan Maluku),又译马鲁古群岛,有時也會被稱為「東印度群島」,位置处于苏拉威西岛东面、新几内亚西面以及帝汶北面,为印度尼西亚境內众多群岛板块之一,是马来群岛的组成部分。中国和欧洲传统上称为香料群岛者,多指这个群岛。.
查看 贝壳杉和摩鹿加群岛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查看 贝壳杉和拉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