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貂鼠式步兵戰車

指数 貂鼠式步兵戰車

貂鼠式步兵戰鬥車(Schützenpanzer Mard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西德研發的步兵戰車,貂鼠式步兵戰鬥車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制,1969年4月正式批量生产,1970年進入西德陸軍服役。 1969年到1975年间,西德陸軍向萊茵鋼鐵公司和克魯伯馬克公司的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期間萊茵鋼鐵公司生產了2,136輛,克魯伯馬克公司生產了975輛,在21世纪之前,貂鼠式步兵戰鬥車是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機械化步兵師的主力步兵战车,现在正在被Spz-3美洲豹型裝步戰車取代。.

15 关系: 德國聯邦國防軍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冷战兩德統一BMP-2步兵戰車第二次世界大战米蘭反坦克飛彈裝步戰車西德黃鼠狼I驅逐戰車黃鼠狼II驅逐戰車黃鼠狼III驅逐戰車MG3通用機槍TAM坦克步兵战车

德國聯邦國防軍

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武装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大軍種及基础军(後勤、防諜、憲兵等支援部隊)、中央醫療軍(軍醫部隊)兩大跨軍種部隊組成。.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德國聯邦國防軍 · 查看更多 »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

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德語:) 是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陸軍部隊,自二戰結束分裂而成的西德與東德陸軍所組成。德國是傳統陸軍強國,其實力與規模遠比空軍與海軍大的許多,自德國統一至二戰結束期間,德國陸軍在質素與規模上長期一直是歐洲數一數二。為了與其他時期的德國陸軍分別,有時稱其為聯邦陸軍、德意志聯邦陸軍、西德陸軍等。.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兩德統一

兩德統一(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1990年10月3日透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的方式完成德國統一。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統一的德國繼續留在歐洲共同體(即後來的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原東德脫離華沙條約組織。.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兩德統一 · 查看更多 »

BMP-2步兵戰車

BMP-2步兵戰鬥車是BMP-1步兵戰車的改良型。.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BMP-2步兵戰車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米蘭反坦克飛彈

米蘭反坦克飛彈是和HOT式反坦克飛彈同時研製的反坦克飛彈,同樣由德法兩國於1963年開始共同研製至1974年裝備部隊,不同於HOT式作為重型反坦克飛彈,米蘭作為輕型反坦克飛彈由步兵使用,射程約為HOT式的一半即2公里,米蘭也是有線導引,步兵要連續瞄準目標直至命中為止,其彈頭採用高爆反坦克彈,可炸穿650毫米厚鋼裝甲。 米蘭反坦克飛彈曾參加1982年的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英軍的米蘭飛彈用來摧毀阿根廷軍的地下碉堡,法軍的米蘭也曾加1991年的海灣戰爭。 米蘭反坦克飛彈也作為法德兩國步兵戰車的反坦克飛彈。.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米蘭反坦克飛彈 · 查看更多 »

裝步戰車

#重定向 步兵战车.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裝步戰車 · 查看更多 »

西德

西德(Westdeutschland),或聯邦德國,是对1949年5月至1990年10月之間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之俗稱。.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西德 · 查看更多 »

黃鼠狼I驅逐戰車

貂鼠(黃鼠狼)I(德文: Marder I),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戦期間由納粹德國所開發的自行反坦克炮(或稱坦克驅逐車)。是由1940年對法國戰役中,所擄獲的數百輛做為火砲牽引車・装甲運輸車的37L Lorraine牽引車 (Tracteur Blinde 37L "Lorraine") 為基礎,搭載7.5 cm PaK 40反坦克炮所完成。 制式名稱為7.5cm 40式1型反坦克炮搭載Lorraine牽引車 (f) 型自走砲 (7.5cm PaK40/1 auf Geschützwagen Lorraine Schlepper (f)),Marder字面即為「貂鼠(黃鼠狼)」的意義。制式編號為 Sf.Kfz.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黃鼠狼I驅逐戰車 · 查看更多 »

黃鼠狼II驅逐戰車

黃鼠狼(貂鼠)II(Marder II)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所使用的一款自行反坦克炮。它以二號坦克的底盤为基礎,加裝上76.2mm(俄製)或者75mm(德製)反坦克砲制作而成的。.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黃鼠狼II驅逐戰車 · 查看更多 »

黃鼠狼III驅逐戰車

黃鼠狼III驅逐戰車(德文:Marder III,也有貂鼠之稱)是納粹德國黃鼠狼系列的第三種型號,以LT-38戰車底盤為基礎所建造出來的,一直服役到大戰結束。.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黃鼠狼III驅逐戰車 · 查看更多 »

MG3通用機槍

MG3是德國萊茵金屬所生產的彈鏈供彈通用機槍,以二戰德國的7.92×57毫米MG42通用機槍改為北約7.62×51毫米口徑而成。.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MG3通用機槍 · 查看更多 »

TAM坦克

TAM的全名是Tanque Argentino Mediano(亦即阿根廷中型坦克)目前服役於阿根廷陸軍,在缺乏坦克製造經驗與資源的情形下,由阿根廷國防部發包給德國Thyssen Henschel公司(2000年與萊茵金屬合併)。車體是由德國與阿根廷的工程師團隊共同研發,其底盤是以德國貂鼠式步兵戰車為基礎。 阿根廷陸軍坦克需求具備現代化輕型裝甲、低車身與充分的火力來應付當時的裝甲威脅。整個發展從1974年開始,並在1977發展出三輛原型車,最後在1979年進入完整規模生產。組裝地點是在當地由阿根廷政府為此計畫設立的工廠(TAMSE),占地9600平方公尺。1983因為財政上的困難而暫停生產,但在1994年又重新開始生產線TAM直到完成阿根廷陸軍200輛的訂單。 TAM家族總共有七種延伸型,例如155毫米自走砲、迫砲自走車、…等,連同坦克生產總數超過280輛。曾經為祕魯陸軍製造TAM與VCTP,但後來訂單取消,已生產的TAM與VCTP轉供應阿根廷陸軍,也有出口版的TAM但自始至終TAM沒有任何出口紀錄。 雖然有17輛以VCTP部屬在克羅埃西亞,執行聯合國的維安行動,但TAM家族車輛至今沒有任何戰鬥紀錄。.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TAM坦克 · 查看更多 »

步兵战车

裝步戰車(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IFV,或譯作步兵戰鬥車)也称机械化步兵战车(MIFV),简称步战车。是一种能搭载步兵,并能伴随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装甲运输车辆。在很多时候,步战车对于步兵的支援甚至比主战坦克所能提供的还要多。 步战车和裝甲運兵車作用相近,都是運送大约一个小队的步兵(人数大约在5-10人之间),步兵戰鬥車與裝甲運兵車不同的地方在於,步兵戰鬥車的防護力較好,火力較大,能夠讓步兵乘車作戰,本身也能夠伴隨下車作戰的步兵,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裝甲運兵車則更接近於有裝甲的運輸車輛。仅具备基本的自卫火力。 步战车通常装备有20-40mm口径的机关炮,7.62mm口径的机枪,反坦克导弹和/或面对空导弹。步战车通常是履帶式的,不过部分輪式車辆也属于这个范畴,大多可在水上行駛,經過準備之後也可以渡過深度較大的河流。步战车的装甲防御能力一般没有主战坦克的水平。但由于大多装备有反坦克导弹,如北约的陶氏和前苏联的炮射導彈 9M117 堡垒,均能对主战坦克产生致命的威胁。 世界上第一種裝步戰車是前西德於1958年開發的Schützenpanzer Lang HS.30(Schützenpanzer12-3),德國基於二次世界大戰閃電戰理論指導,將裝甲擲彈兵與摩托化步兵配合諸如SdKfz 251半履帶車的一種作戰方式,它推翻了美國為主的作戰理論,認為一輛裝甲運兵車應該作為一個「battle taxi」,而不是作為一個突擊車。這個設計和作戰概念領先其他國家許多,也是後來其他國家紛紛倣傚的對象。時至今日,裝步戰車已經是各國伴隨坦克作戰的主要步兵作战车種,21世紀後各國以輪式步兵戰車作為新潮流,輪式車輛適應道路速度和橋梁的載重都高於履帶車輛,也較能配合現代資訊化戰場的快速機動打擊思想,但輪式車輛缺點在於防護力可能較低,對野外地型越野較差。.

新!!: 貂鼠式步兵戰車和步兵战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