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譚拜

指数 譚拜

譚拜(v,),他塔喇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書。父親為固山額真阿敦,侍奉努爾哈赤左右。 譚拜初事奉皇太極。天聰五年(1631年),以牛彔額真跟從伐明,圍攻大凌河城。祖大壽守城,派遣百餘騎突圍而出,譚拜與巴牙喇甲喇章京布顏圖追斬三十餘人,獲馬二十四匹。天聰八年(1634年),授世職牛彔章京,遷為甲喇額真。天聰九年(1635年),跟從討伐察哈爾,收降士民,遂討伐明朝代州。譚拜與噶布什賢章京蘇爾德、安達立將兵四十人伏兵於忻口,明朝巡邏士卒三百經所伏地,斬殺過半。 崇德元年(1636年),跟從伐明,侵入明都,北趨盧溝橋,再敗明兵。崇德二年(1637年),與甲喇額真丹岱、薩蘇喀等將四十人侵略明朝邊境,其後進兵清河,明兵七百拒守,擊潰敵軍,拔取二支大旗,並獲其馬。崇德三年(1638年),跟從貝勒岳託討伐明朝,入牆子嶺,攻打豐潤,擊敗明兵,多墜壕而死,復攻破明朝太監馮永盛諸軍。崇德四年(1639年),跟從侵略錦州,率領巴牙喇兵破明兵於城南,以功加半個前程。崇德五年(1640年),授職兵部參政。崇德六年(1641年),兼任正白旗蒙古梅勒額真。崇德七年(1642年)冬天,跟從討伐明朝山東,攻克利津。崇德八年(1643年)春天,出兵邊境,以所屬部隊擊敗明總督趙光抃、范志完,總兵吳三桂、白廣恩諸軍。大軍退還,賞予白金,以功進升為三等甲喇章京。 順治元年(1644年),譚拜跟從入關。順治三年(1646年),擢升為兵部尚書,接替宗室韓岱。其後跟從肅親王豪格西討張獻忠,道經陝西,與固山額真瑪喇希等擊敗叛將賀珍。南下四川,屢破張獻忠軍隊,復與固山額真李國翰渡過涪江,打敗張獻忠部將袁韜。順治四年(1647年),調任吏部尚書,由阿哈尼堪接任兵部尚書。旋即殲滅張獻忠。入關後,譚拜的世職四進至二等阿思哈尼哈番。順治七年(1650年)三月逝世。其子瑪爾賽,依附鰲拜,為他的黨羽。.

37 关系: 卢沟桥參領吏部尚書吴三桂大凌河天聪宗室韓岱察哈尔岳託崇德代州张献忠利津县兵部尚书四川省祖大壽鞏阿岱顺治豪格鳌拜趙爾巽錢實甫范志完都統阿哈尼堪阿思哈尼哈番肅親王锦州市陕西省李國翰梅勒額真正白旗民國涪江清史稿清朝清朝兵部尚书列表

卢沟桥

盧溝橋亦作蘆溝橋,亦稱永定橋,位於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距离北京市中心約15公里。該橋因跨越盧溝河(今永定河)而得名。卢沟桥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圆弧拱桥,弧拱跨度为11米,扁平率为0.69。.

新!!: 譚拜和卢沟桥 · 查看更多 »

參領

參領(v),清代八旗甲喇額真(甲喇章京)職官的漢譯名,正三品,掌管所属的戰備、兵籍、爭訟、户口、田宅等。 又爲組織名,京旗每旗下分五參領,每參領下轄佐領若干。參領上有副都統(梅勒額真)、都統(固山額真)。 一般情況下,一個參領統轄五個佐領(牛錄額真)。 Category:清朝官制 Category:八旗.

新!!: 譚拜和參領 · 查看更多 »

吏部尚書

吏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長、組織部長,雅称大冢宰,別名吏書、天官卿、六官之長。.

新!!: 譚拜和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吴三桂

吳三桂(),吴周开国皇帝,汉族,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辽西(今辽宁绥中县人)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絞殺南明永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並於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尊之為周太祖高皇帝。.

新!!: 譚拜和吴三桂 · 查看更多 »

大凌河

大凌河又称鄂木伦河,中国辽宁省西部主要河流,古称白狼水,辽朝改名为灵河,金朝又改为凌河,后为与小凌河相区分,称大凌河。 大凌河上游分为南北两支,北源发源于凌源县,南源发源于建昌县,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合流,流向东北。至北票市境内折往东南,下游受医巫闾山阻挡,折而向南,在凌海市境内注入辽东湾。该河全长375公里,年均径流量16.67亿立方米。 D大.

新!!: 譚拜和大凌河 · 查看更多 »

天聪

天聰(v,元年:1627年—末年:1636年三月)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个年号。后金(清朝的前身)使用这个年号共10年。 有学者认为1636年建元崇德之前,后金只使用汗号纪年,实际并无年号。《清实录》用“建元天聪”,是编者附会汉制所做。.

新!!: 譚拜和天聪 · 查看更多 »

宗室韓岱

#重定向 韓岱.

新!!: 譚拜和宗室韓岱 · 查看更多 »

察哈尔

察哈尔,最早指察哈尔部,蒙古族一个古老的部落,可以指:.

新!!: 譚拜和察哈尔 · 查看更多 »

岳託

岳託(z;,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初二日寅時-崇德四年正月初九日卯時),清太祖之孫,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后金清初时期政治人物。.

新!!: 譚拜和岳託 · 查看更多 »

崇德

崇德(v;;元年:1636年-末年:1643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清朝使用此年号共八年。 崇德八年八月清世祖即位沿用。.

新!!: 譚拜和崇德 · 查看更多 »

代州

代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置肆州。隋朝开皇五年(585年),改为代州。大业初年改为雁门郡。唐朝天宝初年改雁门郡,乾元初年,复为代州。土贡:蜜、青碌彩、麝香、豹尾、白雕羽。户二万一千二百八十,口十万三百五十。下辖五县:雁门县、五台县、繁畤县、崞县、唐林县。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代州直隶州,属山西布政使司。民国元年(1912年),为代县。.

新!!: 譚拜和代州 · 查看更多 »

张献忠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明末民變首领之一。榆林府(今陕西省定边县)人,主要割据于四川,曾建立大西政权,後兵败被清军所杀。.

新!!: 譚拜和张献忠 · 查看更多 »

利津县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隶属于东营市。东隔黄河与垦利县、东营区、博兴县相望,北邻河口区,西接滨州市、沾化县。县境呈西南-东北向,南北长102.5公里,东西宽8.5-25公里,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全县海岸线长达59公里,潮间带38万亩,滩涂宽阔,由于地处黄河入海口,海水中有机质多,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禽,生长着数百种野生植物,以其新、野、奇的旅游特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新!!: 譚拜和利津县 · 查看更多 »

兵部尚书

兵部尚書,中國古代官職名稱,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職能相當於現代各國的國防部長。俗稱司馬、武部尚書、大司馬、夏官卿。.

新!!: 譚拜和兵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譚拜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祖大壽

大壽(),字复宇,遼東(遼東寧遠今辽宁興城人)。明末將領,是吳襄的妻舅,不知是否為吳三桂的親舅。自稱祖逖之後。.

新!!: 譚拜和祖大壽 · 查看更多 »

鞏阿岱

鞏阿岱(),滿洲愛新覺羅氏。篤義剛果貝勒巴雅喇第四子。清太祖努爾哈赤侄子。 崇德六年(1641年),鞏阿岱跟從大軍圍攻錦州,臨陣退撓,被拿下由王大臣審問其罪行。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極以鞏阿岱為吏部承政。順治元年(1644年),鞏阿岱改任為吏部滿尚書。 順治二年(1645年)鞏阿岱跟從勒克德渾征討湖廣流賊二隻虎等。順治四年(1647年),鞏阿岱偕同內大臣吳拜等征討宣府。順治六年(1649年),跟隨英親王阿濟格進攻大同。鞏阿岱事奉攝政王多爾袞,為多爾袞信任,累進封為貝子。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逝世,鞏阿岱與鼇拜被任為議政大臣。 順治九年(1652年),鞏阿岱因黨附之罪與其弟錫翰、西訥布庫、冷僧機等被殺。其兄拜音圖亦因此事受牽連遭幽禁,於以罪削爵,與鞏阿岱、錫翰的後代俱被廢黜宗室資格。簽訂《南京條約》的伊里布為鞏阿岱的後人。.

新!!: 譚拜和鞏阿岱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新!!: 譚拜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豪格

豪格(a;),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谥肃武亲王。.

新!!: 譚拜和豪格 · 查看更多 »

鳌拜

拜(a;),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显赫,因后半生亂操握权柄、生性残酷、结党营私,結果被囚禁起來,后死于禁所。.

新!!: 譚拜和鳌拜 · 查看更多 »

趙爾巽

趙爾巽(),字次珊,号無補。中国清末漢軍正藍旗人,祖籍奉天省鐵嶺。清末政治、軍事人物,曾任四川總督、湖广总督、東三省總督、清史馆馆长。《清史稿》的主修者,奉天講武堂的創辦人。遺著有《刑案新編》、《趙留守攻略》等。现有赵尔巽墓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神山村北。.

新!!: 譚拜和趙爾巽 · 查看更多 »

錢實甫

钱实甫(),名鼎餗,字实甫,以字行。湖南常德县人。中国历史学家。 钱实甫出生於一个中落的书香人家,自幼即受到旧学熏陶。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从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毕业,南下两广任报刊编辑多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广西教育研究所成立,钱实甫获聘为文史教授。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到成都国立四川大学任教。 抗战胜利后,应聘到上海同济大学法学院任教,同情学生运动,曾在《时与潮》、《大公报》星期论坛等报刊发文抨击国民政府。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与郭绍虞代表同济大学教授会加入上海国立院校教授联谊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选送北京革大学习,12月返沪,在同济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工作。1953年院系调整后,被分配至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史课程。先后担任班主任、近代史教研组组长及资料室主任等。曾独立编写《中国近代史学习指导书》、《中国近代史论文与资料综合报道》、《中国近代报刊论文摘述》教材印行。 钱实甫钟爱考订,于1957年完成18万字的《清代外交机关》,并以此为契机,着手编纂清代职官年表。1958年10月与北京中华书局商定,写成道光三十年至清末的职官年表,次年12月定名《清季重要职官年表》出版。1961年,又完成出版《清季新设职官年表》,并完成《清代职官年表》、《北洋政府职官年表》及《北洋政府政治制度》。与此同时,钱实甫还受中华书局之邀,整理刘禺生《世载堂日记》、文廷式《闻尘偶记》、李岳瑞《春水室野乘》等14种清人笔记。1968年逝世。.

新!!: 譚拜和錢實甫 · 查看更多 »

范志完

范志完(),字叔恺,号成六,河南虞城縣人,明朝末年官員,同進士出身。官至遼東督師。.

新!!: 譚拜和范志完 · 查看更多 »

都統

都統是中國古代武官名。十六國前秦始置。清代以後常置,在武職中秩品僅次於駐防將軍。中華民國在北洋政府時期則沿用之。.

新!!: 譚拜和都統 · 查看更多 »

阿哈尼堪

阿哈尼堪(v,),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書。 曾任都統。順治四年四月乙亥,接替譚拜,擔任清朝兵部尚書,后改禮部尚書。由明安達禮接任。.

新!!: 譚拜和阿哈尼堪 · 查看更多 »

阿思哈尼哈番

#重定向 男爵.

新!!: 譚拜和阿思哈尼哈番 · 查看更多 »

肅親王

#重定向 肃亲王.

新!!: 譚拜和肅親王 · 查看更多 »

锦州市

锦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是辽宁沿海的第二大城市。锦州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著名的松錦之戰、辽沈战役主战场之一。锦州主城区位于小凌河和女儿河的交汇处。沈山铁路和锦承铁路在市区穿过,南部有京哈铁路穿越。境内的主要公路有京沈高速、锦阜高速、锦朝高速以及102国道。锦州有辽代、明代建筑遗迹。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膨润土、萤石、花岗岩等。.

新!!: 譚拜和锦州市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譚拜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李國翰

李國翰(),漢軍鑲藍旗人,其先祖世居清河。父親李繼學,初為商人,跟從明經略楊鎬軍,嘗通使於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後金攻克遼陽,李繼學來歸,授職都司。以副將劉興祚貪婪收賄,被彈劾罷官。屢次虜獲明朝間諜,捕獲逃人,授世職三等副將。請老,以其子李國翰承襲世職。李國翰事奉太宗皇太極,授職侍衛,賜號「墨爾根」。 天聰三年(1629年),李國翰跟從大軍伐明,迫近明都。還攻永平,戰先眾。天聰五年(1631年),圍攻大凌河,城兵突出,李國翰督兵擊退城兵;明兵自錦州赴援,又被李國翰攻擊而敗走。天聰九年(1635年),以善拊循所領人戶,進世職二等梅勒章京。崇德三年(1638年),授職刑部理事官。李國翰跟從大軍伐明,侵入邊境,明兵千餘據山列陣,李國翰督兵奮擊,大敗明軍,獲馬四十;進兵攻克牆子嶺,轉戰至山東,攻克濟南。大軍退還,攻入慶都、獲鹿,發砲摧毀其垣。崇德四年(1639年),授職鑲藍旗漢軍梅勒額真。崇德五年(1640年),跟從大軍攻打錦州,攻克呂洪山臺。崇德七年(1642年),攻下塔山、杏山,擢升鑲藍旗漢軍固山額真。崇德八年(1643年),跟從攻克前屯衞、中後所。世職累進三等昂邦章京。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清兵入關,李國翰與固山額真劉之源、祖澤潤等率兵剿滅饒陽土寇康文斗、郭壯畿等,大軍進征山西。當時李自成敗走陝西,其黨羽猶分據太原、平陽諸府,李國翰與固山額真葉臣謀曰:「自成新敗,賊無固志,當以大兵直搗太原。太原既下,分道略定諸郡縣,餘賊非降即就馘耳。」乃合兵進拔太原,分道略定諸郡縣。師還,賚白金五百両。尋又從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征陝西,李自成出走湖廣,大軍追從,大戰於應山,進攻武昌,與固山額真金礪等奪舟數百。 順治二年(1645年),命偕固山額真巴顏率兵下四川,次西安,叛將賀珍自漢中來犯,李國翰與駐防西安內大臣和洛輝分兵夾擊,大破叛軍,進位世職二等。順治三年(1646年),大將軍肅親王豪格師至,命令李國翰與巴顏逐捕延安餘寇,寇保張果老崖,掘壕圍困敵軍,乘夜攻克其寨,殲其渠,獲馬二百餘匹。遂跟從肅親王南下四川,殲滅張獻忠,復率兵渡涪江,擊破張獻忠部將袁韜,進世職一等。 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授職定西將軍,同平西王吳三桂鎮守漢中。順治六年(1649年),明宗室朱森滏與其將趙榮貴以萬餘人侵犯階州,李國翰督兵赴援,每戰必先眾陷陣。諸將請曰:「將軍任討賊之重,柰何輕身犯鋒鏑?脫有不戒,憂及全軍。」李國翰曰:「吾固知此。然賊鋒頗銳,戰不利,勢將蔓延。吾故以力戰挫其鋒。明之失機,率由主兵者怯戰耗時,賊以坐大。覆轍可復蹈耶?」遂戰,陣中斬殺朱森滏、趙榮貴;復擊破其將王永強,斬首級數千,獲駝馬數百匹,收復宜君、同官、蒲城、宜川、安塞、清澗等縣。順治帝深嘉許其勇略,下諭以「自後但發縱指示,不必身先士卒」。叛將姜瓖佔據大同,其將劉登樓、張鳳翼、任一貴、謝汝德、萬鍊等分據附近諸郡縣,李國翰遣兵會剿,殲賊甚眾,撫定河東;進兵攻克府谷,擒斬所置經略高有才以下三百餘人,收降其將郝自德等,李國翰進封一等伯。 順治九年(1652年),李國翰與吳三桂督兵收復成都、嘉定,遣將徇重慶、敘州,皆攻下。明將王復臣等糾集倮儸萬餘人侵犯保寧,列象陣攻城,李國翰自緜州赴援,督兵橫擊敵軍,陣中斬殺王復臣,殲滅其眾。捷聞,進封三等侯,賞紫貂冠服、鋄金甲冑、櫜、鞍馬。順治十年(1653年),以四川平定,命與吳三桂還鎮漢中。順治十四年(1657年),明將譚文等與李自成餘黨劉二虎等為寇,攻陷重慶,使所置都督杜子香鎮守重慶。順治十五年(1658年),李國翰與吳三桂進討,自西充率兵下合州,杜子香迎戰,戰敗逃遁,收復重慶,取道桐梓,趨向遵義。明將李定國遣其將劉正國等據險拒戰,擊潰敵軍,自水西走雲南,攻取遵義及所屬州縣;復進兵攻克開州,並招降水西土司。當時大將軍羅託、經略洪承疇已取貴陽,李國翰還駐遵義,策會師攻取雲南。同年七月,李國翰於軍中逝世。喪聞至京城,順治帝命內大臣致奠,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敏壯」,侯爵准襲三次,循例改襲三等伯。乾隆年間,加封號「懋烈」。.

新!!: 譚拜和李國翰 · 查看更多 »

梅勒額真

#重定向 都統.

新!!: 譚拜和梅勒額真 · 查看更多 »

正白旗

正白旗(a),又作「整白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白而得名。与镶黄旗、正黄旗并称为「上三旗」。 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之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成了定制。.

新!!: 譚拜和正白旗 · 查看更多 »

民國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譚拜和民國 · 查看更多 »

涪江

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九寨沟县之间的分水岭雪寶頂北坡。涪江南流经平武县、江油市西南部,绵阳市,射洪县、遂宁市等区域,在重庆市合川区南側汇入嘉陵江。全长679公里(其中三舍驛至河口661公里),總落差3730米,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由北而南呈條帶狀,位於沱江與嘉陵江之間。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涪江自平武至合川全年通航,通航里程552千米。但部分河道淤塞严重,自三台以上极少通航。主要支流有安昌河、凱江、梓潼江、郪江、安居河、小安溪、奪補河等。.

新!!: 譚拜和涪江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譚拜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譚拜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兵部尚书列表

下表列出清朝兵部尚书:.

新!!: 譚拜和清朝兵部尚书列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