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西端區 (溫哥華)

指数 西端區 (溫哥華)

西端區(West End)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一個社區,以布勒街、佐治西街和丹民街為界,西面毗邻英吉利灣,並與史丹利公園和市中心的金融區、耶魯鎮和高豪港等地區為鄰,西端區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約2萬人左右,是全大溫地區人口密度最高之處。 現西端區一帶原為一片樹林。到了1862年,以約翰·摩頓為首的三名英國商人在此處購入了面積達550英畝(約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並打算以該處的泥土製磚,為西端的發展揭開序幕。然而,西端早期發展緩慢,樹林到1890年代才逐漸被開發成高檔住宅區。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後於1910年開發桑那斯區,而該區也取代了西端成為溫哥華市的首要高尚住宅區。與此同時,多層公寓也開始於西端内有路面電車行駛的街道(洛遜街、丹民街和戴維街)。二戰後隨著建築技術進步和市政府放寬發展限制,西端也出現一股建築潮。1962年至1975年間有超過220座多層大廈在西端落成。 2006年西端區有44,560名居民,較2001年上升5.8%。19歲以下的居民佔區內居民總數6.7%,20至39歲居民佔48.6%,40至64歲居民佔33.3%,而65歲或以上的居民則佔11.4%。區內居民有61.3%以英語為母語,其次為中文(5.2%)和日語(4.2%)。區內家庭入息中位數為$38,581,而32.3%居民為低收入戶。失業率為5.7%。 溫哥華的同志村戴維村也是位於西端區以内。.

15 关系: 加拿大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卑詩省史丹利公園同志村布勒街佐治街 (溫哥華)高豪港英吉利灣耶魯鎮洛遜街溫哥華溫哥華市中心有軌電車戴維村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是加拿大的一級鐵路之一,由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Limited)營運。其網絡橫跨西部溫哥華至東部蒙特利爾,並設有跨境路線,通往美國的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紐約市等大型城市。公司總部設於艾伯塔省卡爾加里。 該鐵路系統的前身是加拿大東部至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之間的鐵路線,於1881年至1885年間興建,用以連接渥太華谷及喬治亞灣兩地的既有鐵路,實現了不列顛哥倫比亞於1871年加入加拿大邦聯的回報承諾。這條鐵路也是加拿大首條越洲鐵路,現時主要行駛貨運列車,在之前曾有一段長時間作為全加拿大唯一的長途客運運輸工具,也為加拿大西部地區發展帶來貢獻。鐵路於1978年由VIA鐵路接收,並於1986年停止客運服務。公司標誌上方的河狸代表其扮演勤勞角色,在120多年間曾獲不少褒貶,也是加拿大民族主義的具爭議性標誌。.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 查看更多 »

卑詩省

#重定向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卑詩省 · 查看更多 »

史丹利公園

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的市區公園。公園面積有404.9公頃(1000英畝) ,是加拿大最大與北美第三大市立公園。公園每年吸引大概800萬人次遊覽,包括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一條8.8公里(5.5英里)長的路徑環繞整個公園,以供遊人緩步、騎腳踏車或玩滾軸溜冰;每年有大概250萬人次使用此路徑。公園内大部分地帶保留為樹林,估計有大概50萬棵樹,部分更有76米(250英尺)高或已生長了數百年。 史丹利公園與溫哥華市中心近在咫尺,亦是溫市地標之一獅門橋的南端落腳點所在,而溫哥華水族館亦座落園内。公園三面環水,而洛斯特湖則座落公園的南端。.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史丹利公園 · 查看更多 »

同志村

同志村,英文中有 Gay village、gayborhood 等称呼,一般來說是指有大量LGBT人口居住或活動的地區。同志村通常有商家因應同志市場而設立大批的同志設施,比如像同志夜店、澡堂、餐廳、書店等等。.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同志村 · 查看更多 »

布勒街

布勒街(Burrard Street)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一條主要南北向街道。布勒街北起溫哥華市中心的加拿大廣場,往西南方穿過市中心,在市中心南端駁上布勒橋橫跨福溪,在福溪南岸往南延至西17街的交界處為止。布勒街以其北端終點所在的布勒内灣為名,而内灣的名稱則來自英國海軍上將哈利·布勒-尼爾。布勒街的走綫起初只限於市中心半島上,直到布勒橋在1932年開通後才駁上福溪南岸的雪松街(Cedar Street),而市府亦於1938年將雪松街更名為布勒街。 現溫哥華市所在於19世紀末期劃分成不同地段後,185號地段(現西端區)和541號地段(即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屬地)曾經以布勒街為界。該兩個地段的地皮規劃也有所不同:185號地段的地皮主要呈西北-東南走向,而541號地段的地皮則呈東北-西南走向,因此185號地段的西北-東南走向街道中每三條只有一條伸延至布勒街另一邊的541號地段。在溫哥華市政府規劃部門的官方定義中,布勒街至今仍是西端區和市中心的分界綫。 此外,溫哥華市内大部分街道的濶度為20米,但市中心一段布勒街的濶度則達30米,體現出布勒街的要道地位。市府於1920年代亦曾計劃在福溪北岸的布勒街一帶建設美術館、圖書館和表演場館,將該帶打造成溫市的文娛藝術區,但計劃卻沒有實現。 溫哥華架空列車的博覽綫和千禧綫設有布勒站;車站入口位於美維街和登斯梅街之間的一段布勒街。.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布勒街 · 查看更多 »

佐治街 (溫哥華)

佐治街(Georgia Street)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一條東西向街道,西起溫哥華市的西端區,東至本拿比北區。佐治街於溫市以內有東西之分:市中心一段為佐治西街,而緬街以東則為佐治東街;本拿比市內則沒有此區分。 溫市中心一段佐治西街是市内金融和商業區的要道之一,並在其西端駁上獅門橋通往北岸城鎮以至威士拿等地,為大溫地區一條重要交通動脈,當中詩磨街以西的佐治西街隸屬卑詩省99號公路一部分。佐治街在溫市和本拿比的餘下路段則主要途經住宅區,沿途部份路段並不連接。.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佐治街 (溫哥華) · 查看更多 »

高豪港

豪港(英語:Coal Harbour)是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布勒内灣的一部分。高豪港南北兩端分別瀕臨溫哥華市中心和史丹利公園,西端隔著卑詩省99號公路與洛斯特湖為鄰,東端則以從死人島最東點往南延的直綫為止。 高豪港沿岸原為斯誇米希原住民的聚居地。到了1859年,一艘英國勘探船在布勒内灣南岸發現煤層,並將該帶命名為「Coal Harbour」。然而,該處出土的煤未能符合驅動蒸汽機所需的質素,因此該帶也沒有出現大型煤礦。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PR)於1887年開通至溫哥華後,高豪港南岸一帶則成為了鐵路公司的工業用地。洛斯特湖過去曾是高豪港西端的淺灘,但當局於1916年修築了一條堤道連接史丹利公園和市中心,淺灘因此被截斷而成人工湖,並取名為洛斯特湖。 隨著溫哥華的經濟轉型,高豪港南岸的工業用地從1980年代起陸續改成住宅用途,而「高豪港」一名現時亦可指布勒内灣南岸介乎卡爹路街和加拿大廣場的社區。另外,高豪港社區以西的地段則發展成灣岸花園社區(Bayshore Gardens)。兩個社區於2006年合共有2325個住宅單位和3661名居民。.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高豪港 · 查看更多 »

英吉利灣

英吉利灣(English Bay),又譯英吉列灣,是一個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對出的海灣,東鄰布勒内灣的第一海峽、史丹利公園、西端區和福溪,北臨西溫哥華,南及基斯蘭奴和西格雷角,西面則與喬治亞海峽相連。英吉利灣於西端區、基斯蘭奴和西溫哥華沿岸均為海灘所在,而每年於夏季舉行的光之慶典煙花匯演(Celebration of Light)亦從英吉利灣發放。 英國皇家海軍和西班牙海軍的船隻於1792年6月在此海灣相遇;為了紀念這次事件,英國皇家海軍船長喬治·理察斯約於1859年將此海灣命名為英吉利灣,並將英吉利灣在西格雷角沿岸的海灘命名為西班牙海灘(Spanish Banks)。.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英吉利灣 · 查看更多 »

耶魯鎮

耶魯鎮(Yaletown)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中心一個社區,大致被福溪、洛遜街和荷馬街所包圍。該區前身為佈滿貨倉和鐵路車廠的工業區,但1986年世界博覽會過後則轉型為高密度住宅區,而藝廊、零售商戶、餐廳和辦公室等設施亦陸續進駐該區。.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耶魯鎮 · 查看更多 »

洛遜街

洛遜街(英語:Robson Street)是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中心和西端區一條主要街道,東南起卑詩體育館,往西北經溫哥華公共圖書館總館、洛遜廣場和溫哥華美術館等地標,到史丹利公園旁的洛斯特湖為止。洛遜街是以1880和90年代先後出任卑詩省財政廳長和省長的約翰·洛遜命名。 溫哥華的路面電車系統於1895年伸延至洛遜街,街道兩旁自此也出現各種商舖。二戰後洛遜街的西北端成為德國裔居民的熱門聚居地點,而傑維斯街至布勒街的一段洛遜街更得了「Robsonstrasse」的稱號(德語「strasse」解作「街道」)。洛遜街其後陸續發展成溫哥華市的主要購物街,沿途林立多個名牌的商舖,更成為溫市景點之一。洛遜街沿途零售商舖租金於2010年達每平方英尺196.08美元,在全加拿大排名第三(僅次於多倫多的布落街和滿地可的聖凱瑟琳街),在全世界則名列第51位。 溫哥華加人冰球隊在1994年史丹利杯決賽中敗於紐約遊騎兵隊後,洛遜街夾書羅街一帶爆發了騷亂,造成超過200人受傷,財物損失達110萬元。.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洛遜街 · 查看更多 »

溫哥華

溫哥華市(City of Vancouver)是加拿大卑詩省低陸平原地區一沿岸城市。根据2016年加拿大统计局人口普查,温哥华市人口有631,486人,而大溫哥華地區的人口为246萬,是卑詩省以至加拿大西部最大的都會區,以及全國第三大都會區;市內人口則在全國排行第八。 溫哥華以英國航海家喬治·溫哥華命名,歐洲人抵達溫哥華一帶後,區內經濟早期主要依賴於林木業。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於1887年延至溫哥華後,溫哥華成為北美西岸水陸路交通的主要樞紐之一,更構成遠東地區、加拿大東部和英國之間貿易往來的重要一環。 溫哥華港現時是加拿大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以貨物總噸數計也是北美第四大港口。此外,溫哥華的自然環境深受遊客歡迎,令旅遊業成為市內第二大經濟支柱。溫哥華也是北美第三大製片中心,有「北方好萊塢」之稱。也是20世紀後,與美國舊金山同為華人在北美最集中的地區。 溫哥華近年經常在各項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調查中名列前茅。 溫哥華亦曾於2010年與125公里以外的威士拿聯手舉辦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奧會。 此外溫哥華還曾舉辦2015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場地即設在卑詩體育館。.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溫哥華 · 查看更多 »

溫哥華市中心

溫哥華市中心(Downtown Vancouver)位於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中北方,是大溫哥華地區以至低陸平原的商業、金融和文娛中心。市中心座落布勒半島,佔地3.75平方公里,北臨布勒内灣、西鄰史丹利公園和西端區、南至福溪、東面與市中心東端和士達孔拿為鄰。坊間常將西端區和史丹利公園當成市中心一部分,但市政府對市中心的官方定義並不涵蓋該兩處地方。 市中心除了辦公大樓外,也有大量多層住宅樓房,尤以耶魯鎮和高豪港沿岸一帶為甚。市中心其他近鄰社區包括固蘭湖廣場(Granville Mall)、市中心南部、煤氣鎮、日本城和華埠。.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溫哥華市中心 · 查看更多 »

有軌電車

有軌電車,在中國又簡稱電車,是一种通常由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列車車廂分别有單節和多節编组的設計,但是总长度一般不大于100米,以避免造成路口交通不畅。 註:由於電車亦有可能解释为各種用電力發動的車輛,為避免混淆,以下將統一使用全称「有軌電車」。.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有軌電車 · 查看更多 »

戴維村

戴維村(英語:Davie Village)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溫哥華市的同志村,位於西端區的戴维街,在布勒街(Burrard Street)與杰維斯街(Jervis Street)的中間。市內大多數同性戀夜店和酒吧都集中在戴维村。溫哥華戴維村每年一度的驕傲遊行是全國最大規模之一的同性戀活動,今年會開展在2016年7月31日(星期天)。.

新!!: 西端區 (溫哥華)和戴維村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