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蕭圓肅

指数 蕭圓肅

蕭圓肅(),字明恭,南朝梁皇族。梁武帝萧衍第八子武陵王蕭紀之子。 552年(天正元年),蕭紀称帝,封蕭圓肅宜都郡王,受位侍中、寧遠将軍。蕭紀率軍沿長江而下,蕭撝留守成都,蕭圓肅为副補佐。553年(天正2年),西魏尉迟迥率軍攻蜀,蕭圓肅、蕭撝降伏。蕭圓肅受位驃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封安化县公。 557年(周明帝元年),進爵棘城郡公。563年(保定3年),为畿伯中大夫。565年(保定5年),任咸陽郡太守。569年(天和4年),转任陵州刺史,命他随衛国公宇文直駐屯襄陽,没有赴任陵州。 574年(建德3年),任太子少傅。577年(建德6年),任丰州刺史,進位上開府儀同大将軍。578年(宣政元年),入朝为司宗中大夫、转洛州刺史。580年(大象2年),進位大将軍。581年(開皇元年),隋朝建国,任貝州刺史。因要奉养老母辞職,隋文帝准許。584年(開皇4年),蕭圓肅去世。享年46岁。文集10卷,又作時人詩文章《文海》40卷、《广堪》10卷、《淮海乱離志》4卷。 后人萧行赟,怀州刺史。萧行赟生萧希言,朝散大夫、太子洗马。萧希言生萧中和,庐州慎县令。萧中和女兰陵郡夫人萧氏,嫁鲍防。.

目录

  1. 31 关系: 南朝梁天和天正太守宣政宇文直尉遲迥东宫三师开皇侍中保定 (北周)北史刺史周书周明帝咸阳郡 (前秦)隋朝隋文帝萧衍西魏襄阳市豐州貝州開府儀同三司蕭紀蕭撝长江陵州洛州成都市

南朝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查看 蕭圓肅和南朝梁

天和

天和可以指:.

查看 蕭圓肅和天和

天正

天正在历史上是多个年号的称呼:.

查看 蕭圓肅和天正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查看 蕭圓肅和太守

宣政

宣政(578年三月—十二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歷時數月。 宣政元年六月宣帝宇文贇即位沿用。.

查看 蕭圓肅和宣政

宇文直

宇文直(),字豆罗突,北朝北周宗室。西魏宇文泰之子。 西魏权臣宇文泰与其妾叱奴氏生有二子宇文邕、宇文直。宇文邕即后来的北周武帝。宇文直为宇文泰第六子(实际上的第八子)。魏恭帝三年,封秦郡公,邑一千户。武成初年,出镇蒲州,拜大将军,進衛國公,邑万户。 宇文邕與宇文直對抗宇文護,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四,宇文護從同州(今陕西大荔)回長安,向太后朗讀《酒誥》,讀到一半的時候,宇文邕猛然用玉笏打宇文護的後背,把他打倒;再由宇文直杀之。建德三年(574年),進爵為王。但宇文直却因异母兄宇文宪受到重用而不满,欲取而代之不果,迁怒宇文邕。七月,武帝宇文邕前往雲陽(今陝西涇陽西北),二十七日宇文直在长安举兵攻肃章门。長安留守薛公長孫覽見狀,逃奔雲陽,獨留尉遲運緊閉宮門不讓宇文直入宮,宇文直下令放火烧门,尉遲運也在門內放火,宇文直見大火無法進入,只得離去,尉遲運趁機奋勇追击,擊敗其兵。宇文直逃至荆州(今湖北江陵)被擒,免为庶人,囚于别宫,因仍有異志,被诛杀。十个儿子宇文贺、宇文宾(当时出继堂伯父宇文菩提)、宇文塞、宇文响、宇文贾、宇文秘、宇文津、宇文--理、宇文--璪、宇文--琮也被诛杀,国除。谥剌,故史称卫剌王。.

查看 蕭圓肅和宇文直

尉遲迥

尉遲迥(),字薄居羅,父尉迟俟兜,母昌乐大长公主,周太祖宇文泰的外甥,爵封蜀國公,官拜相州(今河南安陽)總管。.

查看 蕭圓肅和尉遲迥

东宫三师

东宫三师,或稱太子三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 为了培养皇太子尊师重道的品格,在礼仪上对东宫三师十分推崇。《百官志四上》:“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东宫三师的辅官为「东宫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东宫三师与三少后世渐为榮譽職,單純成為高級虛銜,並不負責教導太子。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亦設有東宮三師,負責教導王世子。.

查看 蕭圓肅和东宫三师

开皇

开皇(581年二月—600年十二月):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歷時20年。.

查看 蕭圓肅和开皇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查看 蕭圓肅和侍中

保定 (北周)

保定(561年正月—565年十二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歷時4年餘。.

查看 蕭圓肅和保定 (北周)

北史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100卷,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学家李延寿的作品,《北史》主要在《魏》、《齊》、《周》、《隋》四書基礎上刪訂改編而成,並參考各種雜史,“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體例完整,文字優美。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

查看 蕭圓肅和北史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查看 蕭圓肅和刺史

周书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五十卷,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史論多出於岑文本之手。貞觀十年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皇家。本書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於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詳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赵翼曾曰:“当后周时,区宇瓜分,列国鼎沸,北则有东魏、高齐,南则有梁、陈,迁革废兴,岁月更异,《周书》本纪一一书之,使阅者一览了然。” 《周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有清人練恕《北周公卿表》1卷,萬斯同《二十五史補編》有〈周諸王世表〉、〈周公卿年表〉各1卷。近人王仲犖《北周地理志》10卷、《北周六典》10卷(以職官為主),郭靄春、徐仁甫、王忠林各自撰有《補周書藝文志》(不分卷)。.

查看 蕭圓肅和周书

周明帝

周明帝宇文毓(,在位:557年-560年)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天王及皇帝。宇文泰庶长子。母亲是夫人姚氏。.

查看 蕭圓肅和周明帝

咸阳郡 (前秦)

咸阳郡,中国古代的郡。 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352年)在西汉故长陵城置咸阳郡,领泾阳、灵武、池阳3县及三原、抚夷2护军,治所在长陵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三十里怡魏村附近汉高帝陵),属雍州。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徙治池阳(今陕西泾阳),下领五县。太和二十年(496年)迁治于泾水北(今泾阳县城),领池阳、泾阳、石安、灵武、宁夷5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咸阳市及泾阳县、礼泉县。西魏大统四年(538年)废,后复置,改领池阳、泾阳、石安三县。北周亦曾有废兴,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撤销咸阳郡。后复置咸阳郡,移治石安县(今咸阳市东北窑店镇北)。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撤销咸阳郡。此后再未设置过咸阳郡。.

查看 蕭圓肅和咸阳郡 (前秦)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查看 蕭圓肅和隋朝

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廟号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小字为那羅延(梵语,意为金剛不壞),鮮卑赐姓為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掌权之後,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分治二百七十三年的中原和江南地區。.

查看 蕭圓肅和隋文帝

萧衍

#重定向 梁武帝.

查看 蕭圓肅和萧衍

西魏

西魏(535年-557年)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的北朝的一個地方政权,是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孫子元宝炬為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 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以霸府的形態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屢勝東魏。.

查看 蕭圓肅和西魏

襄阳市

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西周分封邓国于今襄阳市区,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查看 蕭圓肅和襄阳市

豐州

豐州可以指:.

查看 蕭圓肅和豐州

象通称大象,是象科(学名:Elephantidae)动物的通称,为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屬於长鼻目,现仅存两属三种,即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亞洲象屬只有亚洲象一种(也叫印度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象的妊娠期为2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就有100千克重,需要8-1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而它的陰莖有120公分。 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查看 蕭圓肅和象

貝州

貝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分相州的清河郡设置,因为境内贝丘,所以称贝州。治所在武城县(隋朝改名清河县,今河北省清河县西北)。包括今河北省清河县、威县、临西县、故城县,山东省临清市、夏津县、武城县。1048年,宋朝平定王则之乱,改贝州之名为恩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邢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衡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德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聊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7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04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蕭圓肅和貝州

開府儀同三司

#重定向 开府仪同三司.

查看 蕭圓肅和開府儀同三司

蕭紀

蕭紀(),字世詢,為梁武帝蕭衍第八子,母葛修容,梁簡文帝蕭綱、梁孝元帝蕭繹之弟。.

查看 蕭圓肅和蕭紀

蕭撝

蕭撝(),字智遐,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追尊梁文帝萧顺之之孙,安成王蕭秀之子。 12岁入国学,广读经書、史書,善作文章。封为永丰县侯。初任給事中,历任太子洗馬、中舍人。東魏使者李諧、盧元明被派遣到南梁,梁武帝命蕭撝兼中書侍郎,受币于賓館。转任黄門侍郎。出为寧遠将軍、宋寧宋興二郡太守,转任轻車将軍、巴西郡梓潼郡太守。 侯景之乱,蕭撝为武陵王蕭紀属下使持節、忠武将軍。转任平北将軍、散騎常侍兼益州刺史軍防事。552年(承聖元年),蕭紀在成都称皇帝,蕭撝为侍中、中書令,封秦郡王。蕭紀率軍東下,蕭撝以尚書令、征西大将軍・都督益梁秦潼安瀘青戎寧華信渠万江新邑楚義十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留守成都。梁州刺史楊--運守潼州。 553年(承聖2年),西魏大将軍尉迟迥入剑阁,楊--運投降。蕭撝率兵1万人阻止尉迟迥入蜀。尉迟迥包围成都50日,蕭撝投降西魏。554年(魏恭帝元年),蕭撝担任西魏的侍中、驃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封为归善县公。557年(孝閔帝元年),北周建国,进爵黄台郡公。武成年間,周明帝集合文学者、儒学者在麟趾殿校定经書、史書,编纂《世譜》,蕭撝有参与。561年(保定元年),为礼部中大夫。 563年(保定3年),出为上州刺史。567年(天和2年),置露門学,蕭撝与唐瑾、元偉、王褒4人为文学博士。以母亲年老辞任,周武帝准許。其母去世,服丧期满,复职。571年(天和6年),任少保。572年(建德元年),转任少傅。後改封蔡陽郡公。573年(建德2年),蕭撝去世。享年59岁。追赠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少傅、益新始信四州諸軍事、益州刺史。谥号襄。 蕭撝擅长草書隷書,書名次于王褒。精通算数医学。著詩赋杂文数万言。.

查看 蕭圓肅和蕭撝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查看 蕭圓肅和长江

陵州

陵州,可以指:.

查看 蕭圓肅和陵州

洛州

洛州,可以指:.

查看 蕭圓肅和洛州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查看 蕭圓肅和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