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1 关系: 印度,南非,人权,保卫共和大会党,圣雄甘地,哈马迪·杰巴里,福阿德·迈巴扎,种族隔离,突尼斯,突尼斯制宪议会,突尼斯总统,紐約客,遜尼派,贝吉·凯德·埃塞卜西,茉莉花革命,阿里·拉哈耶德,阿拉伯卫星电视台,苏塞,法属突尼斯,法国,2014年突尼斯总统选举。
- 斯特拉斯堡大學校友
- 突尼斯人权运动者
- 突尼斯总统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蒙瑟夫·馬佐基和印度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查看 蒙瑟夫·馬佐基和南非
人权
人權(基本人權、自然權利及人類基本權利)指“個人或群體因作為人類,而應享有的權利”。人權的許多價值以強化人的能動性並以普世(或曰普適)原則要求所有人應享有此天赋權利。人權要求“把人當人”,是人的哲學。人權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及追求幸福的權利。人權是最核心的自然權利,没有人權,就没有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博爱。鉴於人類中資源有限的個體實力不足以防止自身的平等權受到侵犯,甚至被迫放弃这一权利,故而与人权相关联的集体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外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义务。任何集体也享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内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集体权利,但是集体权利不属于人权,更不被允许作为用于限制人权的手段。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確立了維護和保會是否保障人權的常成為憲法、國際法及國際社會評判的重要規範性價值標准。 在保護人權的法律實踐上,憲法及國際法的界定也存在政治及學術爭議第164頁:...
查看 蒙瑟夫·馬佐基和人权
保卫共和大会党
#重定向 保卫共和大会.
圣雄甘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મોહનદાસ કરમચંદ ગાંધી;मोहनदास करमचंद गांधी;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台語舊譯顏智,),尊稱聖雄甘地(महात्मा गांधी,Mahatma Gandhi),印度國父,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帶領印度獨立,脫離英國殖民地統治。他的非暴力(अहिंसा,ahimsa)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成功的印度獨立運動亦激發起其他殖民地人民為國家獨立而奮鬥,最終大英帝國分崩離析,取而代之的是英聯邦。甘地的主要信念是「真理堅固」,此鼓舞了其他民主運動人士,例如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等人。他經常說他的價值觀很簡單,那就是(是從傳統的印度教信仰演化來的)真理(सत्य,satya)及非暴力。.
查看 蒙瑟夫·馬佐基和圣雄甘地
哈马迪·杰巴里
哈马迪·杰巴里 (Hamadi Jebali;حمادي الجبالي, Ḥamādī al-Ǧibālī;),突尼斯前总理、工程师、政治家和记者,1981年-2013年任复兴运动党的秘书长。.
福阿德·迈巴扎
福阿德·迈巴扎(فؤاد المبزع,):是一位突尼斯政治家。突尼斯前任代理总统。 出生于突尼斯市。在法国巴黎获经济学和法学学士学位。曾先后担任突尼斯青年体育局长(1976-1978年),卫生部长,新闻和文化部长,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大使(1981-1986年),驻摩洛哥大使(1986-1987年)等职。先后四次当选议员。1997年10月当选为众议院议长,连任至今。 从2010年12月开始,突尼斯爆发革命,总统本·阿里于2011年1月14日宣布解散政府,出走沙特阿拉伯。突尼斯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随即发表声明,宣布根据宪法接管总统职权并在国会众、参两院议长的监督下宣誓代行总统职权。但是次日上午突尼斯宪法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认为加努希总理继任共和国总统违反宪法,同时根据宪法第57款之规定,认定突尼斯共和国的总统职位“处于永久性空缺状态”,应由众议长代行总统职权,并最迟在60天之内举行大选。福阿德·迈巴扎因此就任突尼斯代理总统。.
种族隔离
种族隔离,指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不同种族将人群分割开来,使得各种族不能同时使用公共空间或者服务。种族隔离可能是法律规定的,也可能是无法律规定但事实存在的。不论种族隔离是平等隔离,还是不平等隔离,实质上均是一种种族歧视行为。在種族隔離制度下,人民所能擁有的權利是依照其種族背景來劃分。.
查看 蒙瑟夫·馬佐基和种族隔离
突尼斯
#重定向 突尼西亞.
查看 蒙瑟夫·馬佐基和突尼斯
突尼斯制宪议会
突尼西亞制宪议会是突尼西亞在2011年1月宰因·阿比丁·本·阿里下台后为进行民主变革而组成的制宪议会。同年10月进行的制宪议会选举选出217名来自本土和海外的代表以制订国家宪法,以及组建过渡政府和任命过渡总统行使行政权,直至新一届国会大选开始。现已完成职责,由国民代表大会取代。 选举于2011年10月23日举行,10月27日晚公布结果,复兴运动党以获得217个席位中的89席成为制宪议会的第一大党,标志着伊斯兰主义政党未来将主导突尼西亞的政治。 全国共有410多万名注册选民和近50万非注册选民参加了投票,投票率为75%。这是该国首次由独立选举机构组织和领导的全国大选,是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民主选举。根据《选举法》,制宪议会将在两周内举行首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一名议长和两名副议长。随后,制宪议会将在新议长的主持下,推举产生代总统和任命新一届过渡政府总理。.
突尼斯总统
突尼斯共和国总统是突尼斯共和国的国家元首。这一职务设置于1957年。“茉莉花革命”后,。.
紐約客
《紐約客》(The New Yorker),也译作《紐約人》,是一份美国知识、文艺类的综合杂志,内容覆盖新闻报道、文艺评论、散文、漫画、诗歌、小说,以及纽约文化生活动向等。《紐約客》原为周刊,后改为每年42期周刊加5个双周刊。《纽约客》现由康得纳斯出版公司出版。 《纽约客》不是完全的新闻杂志,然而它对美国和国际政治、社会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是其特色之一。杂志保持多年的栏目“城中话题”(The Talk of the Town)专门发表描绘纽约日常生活事件的短文章,文笔简练幽默。每期杂志都会点缀有《纽约客》独特风格的单格漫画,让人忍俊不禁。尽管《纽约客》上不少的内容是关于纽约当地文化生活的评论和报道,但由于其高质量的写作團隊和严谨的编辑作风,《纽约客》在纽约以外也拥有众多的读者。.
查看 蒙瑟夫·馬佐基和紐約客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查看 蒙瑟夫·馬佐基和遜尼派
贝吉·凯德·埃塞卜西
贝吉·凯德·埃塞卜西(Béji Caïd Essebsi;الباجي قائد السبسي;Beji Caid Essebsi,)是突尼斯一位律师和政治家,曾經擔任內政部長、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和总理,2014年當選總統。.
茉莉花革命
茉莉花革命(ثورة الياسمين,Révolution de jasmin),指發生於2010年末至2011年初的北非突尼西亞反政府示威導致政權倒台的事件,因茉莉花是其國花而得名。2010年12月17日,一名26歲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محمد البوعزيزي,Mohamed Bouazizi)自焚,觸發境内大规模街頭示威游行及争取民主活動。事件導致時任總統本·阿里政權倒台,成為阿拉伯國家中第一場因人民起義導致推翻現政權的革命。 突尼西亞歷史上鮮見如此大規模的示威騷亂事件。事件發生前,各界普遍認為突尼西亞相對鄰近國家是較富裕和穩定的。 這起騷亂事件被一些西方媒體稱為「西迪布吉德起義」(,Sidi Bouzid Revolt) 及「尊嚴革命」(,Dignity Revolution)。另有人認為一些新媒體將當地情況傳播至各地,有助於推翻本·阿里的政權,因此又稱作「Twitter革命」 或「WikiLeaks革命」。 茉莉花革命對北部非洲及中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示威抗議的模式亦受一些國家的民眾所效法(如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导致反政府的示威浪潮在一个月内席卷整个北部非洲与中東地區。突尼西亞此後成立過渡政府,並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達致民主轉型的國家。.
阿里·拉哈耶德
阿里·拉哈耶德(علي العريّض,Ali Laarayedh,,)突尼斯政治人物。哈马迪·贾巴利政府的内政部长,Ahmed Medien,, Tunisia Live, 17 December 2011, Agence Tunis Afrique Presse, 24 December 20112013年2月22日被总统蒙塞夫·马尔祖基任命为突尼斯政府总理,并要求他在15天内组建新政府。.
阿拉伯卫星电视台
阿拉伯卫星电视台 (العربية; "The Arabic One"),或音译为“阿拉比亚电视台”, 是一家沙特阿拉伯所有的泛阿拉伯主义电视新闻频道,使用阿拉伯语报道。2003年3月3日开始运营。总部位于阿联酋杜拜。最大产权主为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广播中心 (MBC)。 该台播出新闻、目前事件、商业和财经市场、体育、谈话节目和记录片等节目。其收视率在中东国家的观众中位居前列Peter Feuilherade (2003-11-25).
苏塞
苏塞(阿拉伯语:)位于突尼西亞东部哈马马特湾畔,是苏塞省的首府。位於首都突尼斯以南 ,有人口271,428人(2014年)。 蘇塞是一個渡假勝地,深受歐洲遊客歡迎。2015年6月26日,當地發生恐怖襲擊,至少27人死。.
查看 蒙瑟夫·馬佐基和苏塞
法属突尼斯
法属突尼斯保护国(Protectorat français de Tunisie,الحماية الفرنسية في تونس)即法属突尼斯,是原法国在北非的一个保护国。 突尼斯原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705年,突尼斯贝伊侯赛因·本·阿里·图尔基推翻了奥斯曼帝国派驻突尼斯的最高官员德伊,建立起侯赛因王朝,其统治下的突尼斯被后世称为“突尼斯贝伊国”。然而突尼斯贝伊名义上仍然向奥斯曼帝国苏丹称臣。 1830年,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后,极力向突尼斯渗透,以扩大在北非的势力。1881年4月,法国军队从阿尔及利亚入侵突尼斯贝伊国。5月,法军攻占-突尼斯-。法国强迫突尼斯贝伊穆罕默德三世·阿勒·萨迪克签订了《巴尔杜条约》,突尼斯从此沦为法国保护国。 两次世界大战,突尼斯成为法国重要内的人力物力来源地。但是战争极大削弱了法兰西殖民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突尼斯又成为非洲战场的重要战场。1943年盟軍發動火炬行動登陸北非,並在突尼斯战役盟军将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國的军队赶出了突尼斯。战后法国殖民当局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也对突尼斯人民的反抗活动予以镇压,但无济于事。突尼斯人民在新宪政党(其前身是自由宪政党)的领导下沉重地打击了法国殖民当局,法国被迫于1955年6月3日与突尼斯贝伊政府签订《法突协定》,承认突尼斯的内政自治权。1956年3月20日,法、突两国再次签订《法突联合议定书》,法国正式承认突尼斯独立。.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蒙瑟夫·馬佐基和法国
2014年突尼斯总统选举
2014年突尼斯总统选举在议会选举一个月后的11月23日举行。此次选举的登记选民为528万,共设有1.1万个投票站。投票从当地时间上午8点开始,将持续十个小时,在下午6点结束。不过据报道,考虑到安全因素,临近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边境的部分投票站,将只开放五个小时。在27位参选人中,还包括了目前担任临时总统的蒙塞夫·马尔祖基,担任制宪议会议长的穆斯塔法·本·贾法尔等。当地舆论普遍认为,最终的总统人选可能会在埃塞卜西和马尔祖基中决出。虽然伊斯兰复兴运动党并没有在此次总统竞选中推出自己的候选人,但该党成员普遍支持临时总统马尔祖基。 在第一轮投票中无人获得50%以上的多数,选举进入第二轮,位居首轮得票率第一的是世俗派候选人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第二位是现任总统蒙塞夫·马尔祖基,左翼政党联盟人民阵线领导人哈马·哈马米的票数为10.2%,位居第三位。埃塞卜西和马尔祖基在12月21日进入大选第二轮投票。最终贝吉以55.68%的得票率胜出,将于2015年1月就任。 这次选举是2011年突尼斯革命和2014年1月采用新宪法后的第一次正规总统选举。此次大选的投票率达到了64.6%,投票过程也井然有序。本次大选的举行标志着突尼斯政治过渡进程渐近尾声。.
另见
斯特拉斯堡大學校友
- 伊曼紐爾·列維納斯
- 保罗·埃尔利希
- 保罗·纳托普
- 卡尔·米夏埃尔 (梅克伦堡)
- 卡爾·史瓦西
- 卡爾·赫弗里希
- 吴文俊
-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
- 奥托·勒维
- 奥托·瓦尔堡 (植物学家)
- 奥托·雷曼
- 奧托·邁爾霍夫
- 奧特馬·蔡德勒
- 弗里德里希·帕邢
- 朱尔·A·奥夫曼
- 格奥尔格·毕希纳
- 海因里希·李凯尔特
- 皮埃尔·尚邦
-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
-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 约翰·阿恩特
- 莫里斯·布朗肖
- 菲利普·雅各·施本爾
- 菲利普·霍瓦特
- 蒙瑟夫·馬佐基
- 让-克洛德·容克
- 让-巴蒂斯特·韦德拉奥果
- 路易·奈爾
- 阿尔塞纳·温格
-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
- 阿尔韦托·藤森
- 马克斯·冯·劳厄
- 马克斯·韦伯
突尼斯人权运动者
- 蒙瑟夫·馬佐基
突尼斯总统
- 哈比卜·布尔吉巴
- 宰因·阿比丁·本·阿里
- 福阿德·迈巴扎
- 穆罕默德·加努希
- 突尼斯总统
- 蒙瑟夫·馬佐基
- 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