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萬華林宅

指数 萬華林宅

萬華林宅,是一棟位在臺北萬華的私人洋樓式宅第。該宅第興建於1931年,並曾是當地最高的建築物之一。.

40 关系: 台灣日治時期天井宅第市區改正市定古蹟地基地皮地震商店公館 (臺北市)兒媳總統府 (臺灣)結構支承道路菱形萬華區载具龍山寺站露臺關渡钢筋混凝土臺北市政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車站长子通風欄杆水泥洋樓淡水河星巴克海浪所有权1931年臺灣1932年臺灣2000年臺灣2009年臺灣2016年臺灣4月27日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萬華林宅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坪(píng、坪/tsubo、평/pyeong),源于日本传统计量系统尺貫法的面積單位,主要用於計算房屋、建築用地之面積,主要应用于日本、臺灣和朝鮮半島。在明治时期的中,1坪被定义为400/121平方米。1坪为边长为6日尺(1)的正方形的面积,约为3.305 785 124平方米。.

新!!: 萬華林宅和坪 · 查看更多 »

天井

天井可以指:.

新!!: 萬華林宅和天井 · 查看更多 »

宅第

宅第,或稱宅邸,是指官僚或仕紳顯貴的住所,或是規模較大的住宅。.

新!!: 萬華林宅和宅第 · 查看更多 »

市區改正

市區改正在臺灣,是指1895年-1925年臺灣總督府對臺灣大型都市與中型市鎮都市所研擬的都市計畫,主要是效仿奧斯曼計畫,開闢興建下水道、開闢道路、圓環並形塑街道立面。1936年起,臺灣總督府公布《臺灣都市計劃令》,加入「地域制」的觀念,臺灣的都市規劃正式進入為都市計畫時代。.

新!!: 萬華林宅和市區改正 · 查看更多 »

市定古蹟

#重定向 臺灣古蹟列表.

新!!: 萬華林宅和市定古蹟 · 查看更多 »

地基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基础是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最大的部分。基础常见的做法有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岩石锚杆基础。 基础和地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基础是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是土木工程中基础的一种做法,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新!!: 萬華林宅和地基 · 查看更多 »

地皮

地皮(Land),是房地產之中建築樓宇房屋的土地。地皮是有價資產,時有升值及減值,不會折舊。 地皮物權源自國家主權,在英國則源自皇室土地(Crown land)。地皮分為自用地()和租用業權(Leasehold),前者的買家有權永久擁有該土地,而後者的買家只是買得該有年期的土地。在香港拍賣的官地,其性質就是後者。 地皮是固定資產,不過在炒家手中,視為流動資產,其所買賣所得的利潤,在中國大陸等地方可能要納資本增值稅(Capital gains tax),而在香港的則視為貿易,等同炒樓,要交納利得稅。.

新!!: 萬華林宅和地皮 · 查看更多 »

地震

地震(Earthquake)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突然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歷史曾記載的災害性地震主要由地殼突然運動所造成,地殼在板塊運動的過程中累積應力,當地殼無法繼續累積應力時破裂釋放出地震波,使地面發生震動,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如果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地震可由地震儀透過對地震波的觀察來量測,地震規模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地震烈度指地震在該地點造成的震動程度,地震的發生處稱為震源,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為震中。.

新!!: 萬華林宅和地震 · 查看更多 »

商店

商店,泛指售賣商品或服務的地方,有零售、批發二類。商店包括有地鋪、樓上鋪和商場店子、百貨公司、專門店等。它們可能是個體戶或者連鎖式經營。 商店在北宋時期已經很發達,《东京梦华录》一书共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铺,如“遇仙正店”、“中山正店”、“高阳正店”、“清风楼”、“长庆楼”、“八仙楼”、“十六铺”等。而商业的繁荣,又进一步出现以“店”用作地名的情况。由最初的商店、驿站逐渐形成村镇,以“某某店”命名,在中国华北地区常见。.

新!!: 萬華林宅和商店 · 查看更多 »

公館 (臺北市)

公館為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大安區地名(1990年台北市行政區域調整,以前原屬於台北市古亭區轄境)。以台北捷運新店線公館站為中心,區內主要地標有國立台灣大學,以及附近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水源市場、台北自來水園區和台電大樓,商業發達。.

新!!: 萬華林宅和公館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兒媳

兒媳是兒媳妇的省称,古汉语称“媳”,特指儿子的妻子;吴语、粵語和閩南語等多谓之新妇(粵語白讀為pou5,音「抱」),粵語口语又称家嫂,晉語称“媳妇子”,均指“兒媳”。“媳妇”一词在东北、华北等地专指自己的配偶;而在古汉语及现代的其他地区,“媳妇”也可以泛指已婚的年轻女性,例如俗称的“大姑娘、小媳妇”,泛指已婚和未婚的年轻女性。 可以更改“媳妇”一词前面表示辈分的词,用来指其同辈或晚辈男性亲属的妻子,如“兄弟媳妇”泛指兄弟的妻子(专称则须区分长幼,兄长的妻子称嫂子、弟弟的妻子称弟妹),“侄媳妇”是指侄子的妻子,“孙媳妇”指孙子的妻子。 由于儿媳与婆婆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和思想上常会有不同乃至冲突,而辈分带来的权威性又使得婆婆对儿媳的小家庭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现代中国常会出现新型的「婆媳問題」。有些婆婆會刁難兒媳,也有些兒媳會對婆婆不敬,产生了各种极端的例子;但也有些婆媳相处亲如母女。.

新!!: 萬華林宅和兒媳 · 查看更多 »

總統府 (臺灣)

中華民國總統府廳舍位於臺灣臺北市博愛特區,為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府幕僚單位的辦公場所,也是每年元旦及國慶日舉行升旗典禮的地點。廳舍建於1919年,建築風格屬「辰野金吾風格」,為文化部所指定的國定古蹟,起初於日治時期作為臺灣總督府,二次大戰後1948年至2006年間名為「介壽館」,2006年正式更名為「總統府」,自完工以來皆作為臺灣政治中樞的重要建築。雖為國定古蹟,但是周邊維安森嚴,只有在特定時間才會開放給民眾入內參觀。.

新!!: 萬華林宅和總統府 (臺灣) · 查看更多 »

結構支承

結構支承(Structural Bearings)是建築結構系統的主要元素之一,建築結構受外力(或荷重)時,透過結構構件將力量傳遞到結構支承,再傳遞至基礎;基礎亦透過支承將反力傳遞至構件,形成穩定狀態。.

新!!: 萬華林宅和結構支承 · 查看更多 »

道路

道路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 从某种程度上说,连结两地的最理想方式是直线。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得不考虑到道路的路径、道路网等级、以及实际地势地貌,城市原有布局的影响。此外,道路的设计主要要考虑到道路的宽度、场地、路线、最大交通量和行驶速度以及适当的转弯半径。道路还要把交通引导到隧道和桥梁(在交通工程设计时,隧道和桥梁等构造物的位置优于道路局部路线位置,所以要使道路路线迁就桥涵隧道位置)。在宽度和深度(此处指道路基础的高度或者深度)同样要符合预计的交通流量和交通工具的重量的要求。.

新!!: 萬華林宅和道路 · 查看更多 »

菱形

菱形是四邊相等的四邊形。由菱葉片的形狀而得名。除了這些圖形的性質之外,它還具有以下性质:.

新!!: 萬華林宅和菱形 · 查看更多 »

萬華區

萬華區(昔日稱作「艋舺」),是一個位於臺灣臺北市西南側的行政區劃。萬華區的前身主要是龍山區、雙園區,在1990年台北市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將龍山區、雙園區大部份地區及城中區、古亭區小部份地區合併成為萬華區。 萬華區是台北市較早發展的區域,有許多老舊社區及古蹟,也有年輕人喜好聚集的西門商圈徒步區引領時尚潮流。萬華區同時也是台北市供應新鮮食材的果菜、肉類運銷中心,2010年台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萬華區為白牡丹,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萬華林宅和萬華區 · 查看更多 »

载具

载具,载运工具,是指使用於人或貨物運輸的設備。本身不产生位移的传送带或非人造的某些水面漂浮物都不能称为“载具”。为上述目的以人的意志为驱使的动物和人本身也可以称为载具。包含陸上、水上、空中、水下、太空等,均有載具的使用。 车辆是陆地轮式、链式和轨道式运输工具的总称,是載具的一種。例如火车、汽车、人力车和畜力车等几大类。車輛是無生物,所以牛車和馬車是車輛,但牛和馬即使用於運輸仍不是車輛。大部分的車輛有輪。中文中,车最早的记录出于五千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的黄帝时期。黄帝是“轩辕”的发明者。所以黄帝又被称为“轩辕氏”。轩辕在中文里的意思就是指的“车”。.

新!!: 萬華林宅和载具 · 查看更多 »

龍山寺站

龍山寺站位於台灣台北市萬華區,是台北捷運板南線(板橋線)的捷運車站。2013年始加註“艋舺商圈”副站名。 本站雖未與臺鐵萬華車站共構,但兩者位置十分接近,可於出口2往南步行經大理街到底左轉西園路一段203巷往東至萬華車站西站入口站外轉乘。.

新!!: 萬華林宅和龍山寺站 · 查看更多 »

露臺

露臺,又稱陽臺、陰臺,是一種從大廈外壁突出,由圓柱或托架支撐的平臺,其邊沿則建欄桿,以防止物件和人落出平臺範圍,是為建築物的延伸。儘管露臺和陽臺泛指同一種建築物,但其實兩者有其些微分別,無頂也無遮蓋物之平臺稱露臺,有遮蓋物者之平臺稱陽臺。.

新!!: 萬華林宅和露臺 · 查看更多 »

關渡

渡為台灣台北市北投區的一個地名,正好是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自古以來,即是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同時也是台北市最大的濕地,其生態非常豐富。 1996年在此成立關渡自然公園,2001年12月1日起委由台灣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首創台灣生態保育區委託民間社團經營管理的第一例。 關渡的廟宇「關渡宮」,是北台灣著名的媽祖廟,香火鼎盛。.

新!!: 萬華林宅和關渡 · 查看更多 »

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Ferroconcrete,RC),工程上常简称为钢筋砼或钢混,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两者共同工作从而改善混凝土抗拉強度不足的力学性质,为混凝土加固的一种最常见形式。.

新!!: 萬華林宅和钢筋混凝土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簡稱:北市府)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直轄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北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臺北市政府設有32個所屬一級機關、112個「所屬二級機關」、12個區公所、236所各級學校、14所幼兒園,此外臺北市政府還經營3個事業機構。臺北市政府及其所屬機關、學校和市營事業機構,共有編制員工約七萬餘人。 作為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的歷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市制時所成立的「臺北市役所」。1967年7月1日,直轄市臺北市成立,並新設直轄市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1968年7月1日,原屬臺北縣的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景美鎮和原屬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鎮、士林鎮併入臺北市(直轄市),確立今日的臺北市轄域。.

新!!: 萬華林宅和臺北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簡稱臺北市文化局),是臺北市政府所屬的一級機關,為中華民國第一個地方文化事務專門負責機關,於1999年11月6日成立。.

新!!: 萬華林宅和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查看更多 »

臺北車站

臺北車站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為臺鐵、台灣高鐵、臺北捷運的地下化鐵路車站,同時是與桃園機場捷運共站的車站;周邊則有臺北轉運站、國光客運臺北車站等公共汽車站點。不但是臺北都會區與北臺灣首要的公共運輸樞紐,也是全臺灣運量最大的鐵路車站,每日進出人次約50萬以上,長期穩坐台鐵各車站總運量首位,總使用人次則居於全球第25名。 臺北車站於1891年(清光緒17年)7月5日設站,歷經多次遷移與改建後,現今站體啟用於1989年9月2日,臺灣鐵路管理局本部也設於此;隨著臺北捷運、台灣高鐵進駐之後,形成幅員廣闊的地下街區。車站周邊有商辦、補習班聚集的臺北站前商圈,若再連結臺北轉運站、捷運北門站、華山特區等周圍之「臺北車站特定區」設施,面積可達46.31公頃。另外臺北車站常被稱為「臺北火車站」,臺語則稱為「臺北火車頭」或「臺北車頭」,外縣市族群則常簡稱為「北車」。.

新!!: 萬華林宅和臺北車站 · 查看更多 »

长子

长子可以指:.

新!!: 萬華林宅和长子 · 查看更多 »

通風

建築通風(building ventilation)是指建築物內部與外部的空氣交換、混合的過程與現象,為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最主要因素。通风系统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工业通风和居住通风两种,工业通风需要满足OSHA的规定,居住通风需要满足规范ASHRAE 62.1的要求。 通風可依其驅動力來源區分為自然通風(natural ventilation)與機械通風(mechanical ventilation)。自然通風是依靠建築物內外的氣壓差異或溫度差異所造成的空氣流動;機械通風又稱為強制通風(forced ventilation),利用通風機械(風扇、送風機、抽風機)所產生的動力促使室內外的空氣交換和流動。機械通風適用於自然通風量不足或室內會產生有害或可燃氣體,其優點為風量穩定,且可隨需要來控制通風量,但缺點為消耗能量。 自然通風又可分為風壓通風與浮力通風,風壓通風(wind-driven ventilation)依靠自然風力作用在建築上所造成的風壓差異,造成空氣流動與室內外的空氣交換;浮力通風(buoyancy-driven ventilation)則藉由空氣溫度差異所造成的浮力,促使空氣上下對流、交換。 机械通风又可分为正压通风,负压通风和平衡通风(balance supply & extract)。正压通风采用机械送风和自然排风的通风模式;负压通风采用自然送风和机械排风的通风模式;平衡通风采用机械送风和机械排风的通风模式。.

新!!: 萬華林宅和通風 · 查看更多 »

欄杆

欄杆,是土木工程附建設施,常見於人行道和馬路之间、桥梁两侧或建築物、公共設施周圍,功能如墙或籬笆。欄杆設置比圍牆更节约成本,又可以增加可视范围。欄杆物料可分為木材、石雕、玻璃、硬膠、金属等,或涂以油漆防腐,或鍍金倍加美觀。.

新!!: 萬華林宅和欄杆 · 查看更多 »

水泥

水泥是一種建築材料,與水混合後會凝固硬化。水泥不常單獨使用,而是用來與沙、礫(骨料)接合。水泥與細緻的骨料混合後形成砂漿(用來接合磚塊),水泥與沙礫混合後形成混凝土。 水泥通常是無機的,主原料為石灰或矽酸鈣。 水泥的種類繁多,按其礦物组成分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鋁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以及少熟料或无熟料水泥等。而按其用途和性能又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三大类。 在每一品种的水泥中,又根据其胶结强度的大小,而分为若干强度等级。不同的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其性能也有较大差异。.

新!!: 萬華林宅和水泥 · 查看更多 »

洋樓

洋樓是指西洋式建築的樓房,現代已泛指一般樓房,是相對於早期只有一樓的合院式平房。理論上任何新型西式樓宇,包括單幢式和屋苑式,甚至公共房屋也可稱為洋樓。.

新!!: 萬華林宅和洋樓 · 查看更多 »

淡水河

淡水河(臺羅:Tām-tsuí-hô;四縣腔:Tam suiˋ hoˇ),別名淡江、稻江、契馬諾。是一條位於臺灣北部的河流。幹流長158.70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僅次於濁水溪及高屏溪;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遍佈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宜蘭縣局部,亦為臺灣第三大,被列為中央管河川,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流域內人口近八百萬,幾占全國人口三成,工商業發達,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淡水河發源自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標高3,529公尺)上。淡水河分別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與新店溪流經於新北市板橋區的港仔嘴後即稱為淡水河,淡水河於關渡納入基隆河後,向北流向淡水油車口而注入臺灣海峽,一般所稱廣義的淡水河,是指整個淡水河水系而言;而狹義的淡水河,則是指江子翠到油車口河段。此段長度僅23.7公里,卻是台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與可進行水運的河流。 早期淡水河肩負台北盆地的水運重任,近代以降的淡水河則兼具供給臺北都會區民生用水、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中下游則成為排水集汙之河道。淡水河流域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包括人口成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趨勢,均與淡水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新!!: 萬華林宅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星巴克

星巴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Starbucks Corporation,簡稱:星巴克,英語: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跨國连锁咖啡店,也是全球最大的連鎖咖啡店,發源地與總部位於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圖。除咖啡之外,亦有茶飲等飲料,以及三明治、糕點等點心類食品。其成立於1971年,最初僅專賣咖啡豆,在轉型為現行的經營型態後開始快速展店,並成為美式生活的象徵之一,部分店鋪甚至與超级市场、书店等異業結盟,以複合式商店經營。根據星巴克2017年報,星巴克在全球75個國家及地區皆有據點,由該公司直接營運的分店有13275間,特許經營分店更多達14064間。.

新!!: 萬華林宅和星巴克 · 查看更多 »

海浪

海浪(wave)是發生在海洋表面上的表面波,即沿著水與空氣界面間傳行的一種波動,屬於重力波的一種類型。當風吹起時,風所帶來的壓力及摩擦力對海洋表面的平衡態產生擾動,一些能量自風轉移到水上。水能夠自風得到能量是因為兩者間的摩擦力,使得表面粒子以橢圓式運動移動著,這種橢圓式運動是縱波(往覆運動)與橫波(上下運動)所合成。海浪的波动有随机性;因为海面的风速、风向随时随地变化,所以海浪通常是杂乱无章的,其波高、波长和周期都为随机量。.

新!!: 萬華林宅和海浪 · 查看更多 »

所有权

所有权(ownership)又稱完全物权,是指民法上,权利人对标的物可以直接全面排他性支配特定物的物权。所谓「全面支配」,意味着支配范围的全面性和支配时间的无限性,符合这一特征的物权只有所有权。因此,完全物权与所有权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完全物权与限制物权是相对立的概念。 在一般意义上,所有权也指人对于外界自然的支配或者支配形态。后者含义上的所有权(所有),从人类产生开始就已存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历史变迁。而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所有(支配)为基础的技术概念。也就是说,在商品交换占主导地位的近代社会,在互相交换商品的主体之间,必须互相承认对方对于商品这种财富的固有的支配(私有)。这种社会需要的法律形态,就是所有权。因此,普通意义上的所有权是以排他的,包容性的支配为内容的一种权利。不同的民事实体法对于所有权的具体内容的规定,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另一方面,所有权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便是直接支配和排他性处分。这是从所有和使用两个层面来讲的。直接支配反映出所有人对物的绝对权利。而排他处分反映出物在使用、流转的过程中人们所享有的绝对权利。近代以前人们对物是注重所有、占有的。而现在注重的却是流转,重视物在流转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利益。 所有权也受到法律的一定限制。权利滥用之禁止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是对所有权绝对原则的限制,例如土地征用法、城市规划法、航空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矿业法等等。 因为所有权是包含性且排他性的支配性权利,对于圆满实现所有权过程中遇到的妨碍,所有权人有权排除。即所有物的占有被抢夺的时候有权行使所有权的返还请求权,在侵夺占有以外的方式被妨碍的时候有权行使排除妨碍请求权,在存在被妨碍的可能性的时候有权行使预防妨碍请求权。但是,在行使土地所有权的时候,经常会产生不得不妨碍邻接土地的所有权的情况,在这种时候,为了保障土地所有权的行使,有必要对于排除妨碍请求权作出一定的限制。这就是“相邻关系”规定的主旨。.

新!!: 萬華林宅和所有权 · 查看更多 »

1931年臺灣

1931年臺灣發生了第二次霧社事件。.

新!!: 萬華林宅和1931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1932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萬華林宅和1932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0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萬華林宅和2000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萬華林宅和2009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6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萬華林宅和2016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4月27日

4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7天(闰年第11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8天。.

新!!: 萬華林宅和4月27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